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合集下载

一本让人欣慰和遗憾的传记

一本让人欣慰和遗憾的传记

一本让人欣慰和遗憾的传记中国的文坛从来都不缺少“冤死者”,我指的是生前取得了莫大的成就,死后却始终享受着寂寞,像图书馆里被封存的文献一样,碰一碰就掉了页子,让人沾包。

正如那个天才的李健吾,一个在小说、戏剧、散文、文学评论、法国文学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不朽功绩之人,直到公元1996年才有一位原来写小说后转到文学史研究的同乡为其写了一部近40万字《李健吾传》。

不过比起冯沅君,李健吾还是幸运的,在比李健吾多寂寞了十年之后,她的第一本传记才同新版的《李健吾传》一起摆在中国的书店里,是与其夫陆侃如先生的合传,名字就叫《陆侃如和冯沅君》,2022年5月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冯沅君原名冯恭兰后改为冯淑兰,生于1900年9月4日(司马长风在他的《中国新文学史》中说冯沅君出生于1902年是错误的,司马长风的书大体是很好的,只是在介绍作家的生卒年时错误甚多,竟将徐志摩出生年写为1895年)。

其父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二哥便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冯友兰,三哥冯景兰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的硕士,中国近代矿床学的奠基人。

这样的家世加之过人的天赋,刚刚进入北京高等师范女子学校的冯沅君已经显示出了高于一般人的文学功底,难怪与她同样才华横溢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为中国著名作家的苏雪林也不得不承认“比不上那个家学渊源,胸罗万卷的冯沅君”。

1922年,冯沅君考入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研究生。

在北大读书期间,冯沅君一不小心又成为了一名作家,一时间她署名“淦女士”的小说占据了《创造季刊》与《创造周报》的重要位置。

其中最能代表她本人的性格与创作水准的是她写于1923年3月15日的短篇小说《旅行》。

语言之大气,思想之深邃,洞察之敏锐使你绝想不到她是一位裹过脚的女性。

1929年初,冯沅君与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的著名学者陆侃如结婚,1932年6月二人考取了法国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班,临行前胡适在自家设宴为二人送行,三年后冯沅君顺利获得了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的女性。

摊卷坐枯株,忘我兼忘世——冯沅君和她的戏曲研究

摊卷坐枯株,忘我兼忘世——冯沅君和她的戏曲研究

作为一位女性戏 曲史家 ,冯沅君 的人生道路 和
治学历程 在今天看来似乎再平常不过 ,但 是如果将
时光倒 流一百 多年 ,回到 2 0世 纪之 初 ,则完 全会 是 另外 一番景 象。在那 个 年代 里 ,无论 是女 作家 、 女博士还是女学 者 ,任 何一种身份都透着一 层传奇
色彩 ,更何况冯 沅君是 三者兼 具 。有着如此 经历和

式研 究 ,在南戏曲文辑佚 、古优 及宋元演剧体制等领域 有着精 深的研 究,取得 了不俗成 就 ,并形成 了 自己 的治学特 色。
关键词 :冯沅君 ;戏 曲 ;学术史 中图分类号 :J 8 0 3 文献标 识码 :A
戏 曲研 究学科 的创建是一个艰难 的过程 ,面对 沿袭 已久的诸 种世俗偏见 ,先驱者们需要 具有非凡

向学术研究 。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 间 ,她专攻楚
辞。稍后转 向词 和散 曲。其 治学 初 期 ,涉 猎 面较
广 ,撰有 《 楚辞韵例》 《 楚辞之 祖祢与后 裔》 《 读 笔生花杂记》 等文章 ,并没有特别集 中、明确 的研 究对象 ,直到 2 0 世纪 3 0年代 中期从法 国留学 回国
l J OU RN AL OF Z HE J I AN G V OC A TI O NAL AC A DE MY O F A RT
l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第 1 1 卷第4 期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7 9 5( 2 0 1 3 l 0 4 — 0 0 6 3 . 0 7
梅等成为第一批现代女作家 。 随后 .冯沅君结束其短暂 的文学创 作生活 ,转
冯沅君 的治学 之路发端于其家庭 ,是母 亲和兄
长冯友兰给了她最早 的启蒙和引导 ,培养 了她 的学 习兴趣 ,给她提供 了走 出家 门的宝贵机会 。有 如此 开明的家庭 作后盾 ,冯沅君得风气之先 ,接 受了连

冯沅君小说若干方面的探讨

冯沅君小说若干方面的探讨

冯沅君小说若干方面的探讨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提倡恋爱自由婚姻神圣使深受几千年封建包办婚姻的青年男女纷纷开始摒弃旧的婚姻模式寻求自己的爱情。

但是五四只是给她们提供了一个口号,指引了方向,却没有交给她们具体的操作步骤,作为同时代的冯沅君也是与她笔下的人物一起成长,有寻求,有彷徨也有反思,虽然笔法稍显稚嫩,思想尚不成熟,但却真挚地写出了一代女性的心路历程,是一种极富意义的探索。

当然,在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的思想矛盾之处,本文通过对冯沅君小说中主要体现出的三种矛盾的分析,试图找出其背后所潜藏的原因。

一、文本所体现的三种矛盾1、对封建礼教坚决反抗又深受其束缚五四唤醒了女性对自身幸福婚姻的追求,但是在追求中又面临着重重的矛盾阻隔,这主要表现在自身和家庭两个方面。

从自身来看,小说中的女性主人公们已经不再是传统闺阁里的女儿,她们走出家庭和男性一样接受教育,并且成为爱情婚姻神圣的坚定信仰者,“身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

人们要不知道争恋爱自由,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

”(《隔绝》)这不再是一句单纯的口号,而是已经内化为主人公的实际行动。

于是一个已经定下了婚约的女性,勇敢地把自己从封建礼教的牢笼里挣脱出来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为此,女主人公们大胆地去与所爱之人同行同住,同衾而卧,做出种种为礼教所不容的事情,并为了爱情自由甘愿付出生命在所不惜,是一个与传统礼教的决裂者形象。

但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女主人公们又显出了重重的顾虑与妥协。

这种顾虑和妥协既是来自外部的封建势力,同时又是自身的封建思想在作祟。

在《旅行》中,虽然自以“全车中最尊贵的人自命”,并且认为“我们所要求的爱是绝对的无限的。

我们只有让它自由发展,决不能使它受委屈,为讨旧礼教旧习惯的好”,但是,行动中却是一番什么表现呢?虽然“很想拉他的手”,却依然“害怕搭客们的注意”而不敢;本来是两人在同住在一间屋子里的,却分租了两间屋子以掩人耳目;等后来女主人公的表妹发现他的被子在她的床上时,却又谎称是向旅馆租赁的,还要费一番心思去解释为何租赁。

冯沅君

冯沅君
“缠绵排恻之情”的青年们的真实的写照。和“为艺术而艺术”的
作品中的主角,或夸耀其颓唐,或炫鬻其才绪,是截然两样的。
鲁迅议论作品,同时也是对作家的评论。字里行间充分肯定了冯沅君毅然和传
统战斗的革命精神。

‘春痕’二字及‘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二句表之”。陆侃如先生在《春
痕》后记中写道:
《春痕》作者告诉我:《春痕》是五十封信,假定为一女子寄给
她的情人的,从爱苗初长到摄影定情,历时约五阅月。
……每一信里也许讲的两件事,故标题极难定;现在避难就
易,因以首二字命篇。
锁。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出版的新文艺作品,特别是郭沫若那气势奔放,具有鲜明
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小说、戏剧,大大地打开了她的眼界,震撼着她的心灵。
她在较之过去更加广阔的生活里,寻找着爱情和意志的自由。

1922年,她从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旋即考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是连贯的。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写出了当时青年人对封建婚姻制度的
勇敢反抗,及对爱情与自由意志的热烈追求。小说的女主人公大胆、热烈、坦率、
钟情。她们自誓:“在新旧交替的时期与其作已经宣告破产的礼法的降服者,不如
作方生的主义真理的牺牲者”。女主人公身上潜藏着青春的生命活力。她们宣言道:
身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
先生在《劫灰》后记中说:“她的小说分集,大概视风格与题材而定。例如第一集
的风格与题材可以‘卷艹施二字与‘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表之。”
小说集在1926年出版时,共收四篇,再版时又加二篇,即《写于母亲走后》和
《误点》。
四部短篇之间略带连续性,主人公姓名虽不同,但性格是一致的,前后情节也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对冯沅君小说《隔绝》的说明不正确?参考答案:《隔绝》写的是一个旧式女子的哀怨2.冰心作品的问题是没有进入女性的真实情感世界。

参考答案:正确3.关于凌叔华的成名作《绣枕》,以下选项说明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绣枕》沉浸于闺中生活的描写4.下列选项不属于冰心小说中的女学生形象的是?参考答案:困扰于情人之爱与母亲之爱中的女学生5.下列选项注明了作家与其塑造的女学生形象特点,不相符的是?参考答案:凌叔华——从去情欲化中苏醒的女学生6.冰心第一次发表作品是在《小说月报》。

参考答案:错误7.庐隐作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显示了一位女性作为“社会人”写作意识的萌醒。

参考答案:正确8.下列选项作家,文本与人物形象一一对应的是:参考答案:庐隐——《或人的悲哀》——亚侠_冯沅君——《隔绝》——隽华_庐隐——《海滨故人》——宗莹_冰心——《秋风秋雨愁煞人》——英云9.女性的主体性不包括以下哪个选项?参考答案:思考主体10.女高师形成浓厚的新文学创作风气,与胡适、鲁迅、周作人等北京大学兼任教员的推动有关。

参考答案:正确11.女高师文艺研究会的转变发生在第二期,成员们有了做文艺青年的自觉。

参考答案:错误12.冯沅君小说《隔绝》发表在《小说月报》。

参考答案:错误13.冯沅君以“自我言说”的方式, 为后代读者真切呈现了一代青年女性的内心世界。

参考答案:正确14.被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称之为“我们文坛最美丽的收获之一”的是哪部作品?参考答案:《金锁记》15.冯沅君以清新、婉约、温和、改良的风格开创了新女性写作先河。

参考答案:错误16.对庐隐《或人的悲哀》描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以上全是17.日记、书信体小说的出现与发表显示了当时社会的宽容、文学观念的丰富,也是“个人主义”兴起的结果。

参考答案:正确18.在《金锁记》中,张爱玲作为女性作家的重要贡献是?参考答案:她道出了作为迫害者的女性,以及一位女性如何从受害者逐渐变成迫害者的过程19.有关女性精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它要深刻认识到在受迫害的过程中女性自身的问题_它不是重复女性受迫害的处境20.张爱玲追求小说的日常性,她有意发现生活中普泛、安稳和常态的一面。

散文评论:冯沅君《愁》

散文评论:冯沅君《愁》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原名恭兰、淑兰,笔名淦女士,她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文学史上第一批颇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曾与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冰心、庐隐齐名,也是当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女学者。

她从事文学写作的时间,仅为其生命的十分之一,从1922年开篇创作到1929年搁笔,历时七年,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劫灰》、《春痕》,散文《清音》、《愁》等篇,还有为数不少的古诗词创作,后有《冯沅君创作译文集》一书编辑出版。

令有学术专著《中国诗史》(与陆侃如合著)、《中国文学史简编》(与陆侃如合著)、《古剧说汇》等。

本文写于1925年,最初发表在《语丝》第二十二期。

冯沅君的散文,很多是谈论与文学相关的问题的,是关于文学所发的一点感想。

本文就是这类散文中颇有代表性的一篇。

作者围绕着“愁”这个主题,谈论了中国古典文艺中所用的愁的意义,并由此生发开来,谈到了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个人感悟,最后得出结论——人生本就是苦闷多欢乐少,所以诗人爱言愁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键在于,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否真实,而不在于表现的是哭是笑。

文章一开始就通过对比的手法对新旧文艺表现的主题进行了比较,认为在新文艺中常见的词语是玫瑰、夜莺、接吻、拥抱,新文艺的态度是积极的,充满生机的;而旧文艺中铺天盖地而来的则是“愁”。

作者随意例举了一些自己记忆中比较深刻的诗词,有力地证实了旧文艺中“愁”的主题广泛性。

在“五四”新文艺的影响下,当时人们对旧文艺是持有一种极为激进的态度的,作者也坦言自己在以前也认为这些愁来愁去的诗作恰是中国民气消沉的表征,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前途,但这些作品最好能付之一炬,彻底销毁。

但现在不知怎的,对这些作品反而起了同情之心。

接着,作者实际上就自己对旧文艺态度的转变进行了说明。

旧文艺中的愁的意义是很广的,但凡心中的怀人思乡、感时伤世种种的郁闷感慨悲哀,都可用“愁”来象征,并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举杯销愁愁更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旧文艺中描写“愁”的著名诗词来加以说明。

冯沅君小说鉴赏

冯沅君小说鉴赏

笔记
• 1923-1924:《隔绝》《隔绝之后》《慈母》 《误点》《写于母亲走后》 • 慈母:父权立场、封建礼教 • 第一代女作家,过分关注爱情的外部问题, 无暇顾及爱情的内部问题(个性因素、爱 情的缘由,审视对方) • Eg:《小二黑结婚》《罗密欧与朱丽叶》 • 心路历程:勇敢的反叛,积极的探索,直 面男权与传统的怯弱。
冯沅君小说论,爱情,传统,现代
女性忧惧
• 《晚饭》又否定了这种忧惧。写爸爸没有 回来吃晚饭,妈妈怀疑爸爸去和情人幽会, 暗自流泪,想从幺叔叔口中讨一点口实。 这是爸爸回来了,对妈妈的乱猜疑生气, 其实他只不过是去赴朋友的一个饭局,妈 妈立即转忧为喜。
关怀传统女性
• “生是慕家人,死是慕家鬼,……只 要……他让死在他家,就算他有良心 了。像我这样没福的人还想啥名 利!” • “傥化断肠花,犹得生君家” (《贞妇》)
男性泛爱问题
• “留恋呵!留恋呵!因为舍不了她,我 留恋这个学校,我更留恋江南。” (《我已在爱神前犯罪了》)
男性泛爱问题
• “我清清楚楚的意识到,我将我的整个的 灵魂献给了我的生命寄托者,我的情人微 微,” • 同时, “我”又为死去的族嫂“低徊怅惘, 不能自解。 (《潜悼》)
女性忧惧
• 《未雨绸缪》 • “C中学的女生我也见过几个。那样明眸皓 齿的佳人我见犹怜。十七八岁的处女,初 开的玫瑰谁不爱,难保……”。 • “所以我与其日后烦闷……何如此……割心断 肠”。
情人的爱与母亲的爱
“我的一生可说为爱情拨弄够了。因为母亲 的爱,所以不敢毅然解除和刘家的婚约,所 以冒险回来看她老人家。因为情人的爱,所 以宁愿牺牲社会上的名誉,天伦的乐趣。” (《隔绝》)
情人的爱与母亲的爱
“两种爱构成了幕互相冲突的悲剧, 特聘我来扮演这出戏的主角;使我 精神上感到五马分尸般的痛苦。” (《误点》)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作者:石晓萱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第1期摘要:在“五四”前的中国文学作品中,女性在情感表达方面,始终处于“失声”的状态。

其情感体验与欲求稍有暴露,便被冠以“淫妇”之名。

作为生于旧家庭,却长在新文化环境中的女性,冯沅君抗拒封建婚姻的束缚,选择了更为艰难的斗争之路。

她的作品中爱情心态和情感诉求的大胆展露,多种情感模式的探索,展现出作者以女性视角对男女情感的深入思索。

然而冯沅君的文字在勇敢之余,也不免流露出长期处于矛盾情绪中的挣扎、苦闷,以及旧时代影响下残存的保守心态。

与同时期女作家一样,冯沅君对于女性情欲世界的书写是一场有意义的探索,同时也具有不彻底性。

关键词:冯沅君女性情欲书写精神恋爱冯沅君生于传统的书香门第,长大后进入中国第一所女子学府学习,是较早接受新文化影响的女性。

a“五四”运动后,新思潮流入校园。

学校对于女校课程进行了革新,使女学生对于家庭事务的学习减少,更多关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在新文化的影响下,自由恋爱的风气在校园中弥漫开来,但青年们关于爱情的构想却难以在仍然保守和传统的现实社会中实现。

浪漫与保守,贞操和自由,冯沅君笔下女性的纠结思绪诉说着当时新女性较为普遍的矛盾心理。

尽管作者以理智的眼光审视着人的情感、欲望,构思其自由发展的种种可能,但由于时代局限性,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依然在社会、道德的严密目光之下,受到约束和审视。

一、女性情欲表达的大胆探索“五四”运动前,即使作为独立的情感体,女性的情欲发展过程也很少在文学中呈现。

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容易在意识上成为“他者”,在性中,多处于被动地位。

b 女性长期被压抑的历史遭到新文化的批判后,被新文化启蒙的女性纷纷尝试选择自由的爱情和婚姻。

冯沅君本人是被包办婚姻困扰的知识分子,她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也多是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女学生,其作品中不少细腻的心理描写明显源自作家在爱情中的个人体会。

她作为时代下自由恋爱的实践者,在巨大阻力下探索着自由爱情的甜蜜,也大胆地探索着女性情欲的表达方式。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重难点整理,知识点整理,阅读、写作方法点拨

统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丁香结》重难点整理,知识点整理,阅读、写作方法点拨

第2课《丁香结》备课思考一、丰富的积累美词积累(学会使用)格外茂盛尘土纷嚣半树银装坠满枝头窥着潇洒朦胧幽雅檐前积雪直透毫端轻灵浑浊笨拙参差单薄一簇照耀妩媚银白花蕾花苞盘花扣丁香结恍然伏案愁怨美句积累(背诵+赏析)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2.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4.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5.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6.哲理句: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多音字差:chā 差别差异chà 差得远差生质量差差点儿chāi 出差听差cī参差(cēncī)薄báo 薄片薄饼待他不薄薄田bó 单薄刻薄轻薄厚此薄彼日薄西山bò薄荷形近字缀1、辍chuò辍学辍笔日夜不辍2、掇duō拾掇3、啜 chuò啜茶啜泣拙1. 咄duō咄咄逼人2.茁zhuó茁壮3.绌chù相形见绌4. 拙zhuō笨拙二、知人论世宗璞,原名冯钟璞,女,1928年出生,当代作家,常用笔名宗璞,笔名另有丰非、任小哲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第六、七届名誉委员。

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有著作:《三生石》《我是谁》《铁箫人语》等。

她的作品多写知识阶层,文字优雅,富于学养,含蓄蕴藉。

人生经历: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冯友兰是中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被称为中国的哲学宗师,姑姑是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冯沅君,母亲也是师出有门的才女子。

“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的冯沅君

“卷葹心独苦,抽却死还生”的冯沅君
东 方 阅 读 书 院
山东图书馆 学刊 2 1 第 4期 0 0年
‘‘
卷麓 心 独苦 , 却 死还 生" 冯沅 君 抽 的
许 琳 瑶
( 南京大学信 息管理 系, 苏南京 2 0 9 ) 江 10 3
冯沅君 ( 9 0 1 7 1 0 - 9 4年 ) 原名 淑兰 , 德馥 , , 字 笔 名淦女 士 、 峦 、 漱 大琦 、 仪 、 吴 易安 等 , 南 省唐 河 县 河 人 。她 是我 国近 现 代 一 位 颇 有 成 就 和 影 响 的 女 作 家 、 育家 、 学史 家 , 有多 部小 说 、 歌和古典 文 教 文 撰 诗 学 研究 专著 , 曾在金 陵 大学 、 中法大 学 、 暨南大学 、 复 旦 大学 、 安徽 大学 、 京 师范大 学 、 京大学 、 北 北 中山大
待 到冯沅 君与 陆侃如 步人 中年 , 国也 到 了最 中
在课 堂上 , 她积极 地接受 李大钊 、 中凡传 播 的 陈
民主的战 士 , 却被 封 建 婚姻 压 得 喘 不过 气 来 。她 一
面小心翼翼地追求着 自由的爱情 , 一面 不敢直面 家 乡早 已 由父 母 定 下 的亲 事 。那 是 多 么 残 酷 的 现
实、 多么艰难 的时 期 啊 , 也许 现 在 的我们 并 不 明 白 , 这有什 么难 办 的呢 , 当时 的女性要 敢于 冲破牢 笼 , 但 可能会 付 出生命 的代价 , 甚至 即使是 这样 , 后 也还 最 是没有 产生 任何 有 意 义 的改 变 。冯 沅君 同样 不敢 , 她选择 了逃避 , 这本 传 记 中写 道 :母 爱 和情 爱 不 如 “
叹, 却也更多地发现 了 自己的不足。为此 , 自卑 她
过、 失落 过 , 因那 不 服 输 的性 格 , 无 日无 夜 地 发奋 她 努 力 , 女高 师老师 们 的悉 心教 导下 , 自己成 为 了 在 使

冯沅君三寸金莲,一级教授

冯沅君三寸金莲,一级教授

走近大家冯沅君(1900—1974)的小说,多描写五四前后知识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倾吐年轻一代对情感自由、婚姻自主的渴盼。

读她的小说《旅行》和《慈母》那天,电视上恰好在播放《我们约会吧》——今天的青年男女,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不迫地展示相貌、体格、谈吐、才艺。

女孩子们更是花枝招展,应对机智,且毫无扭捏地点评、欣赏甚至“挑剔”来相亲的男子。

若相亲的双方恰好情投意合,就牵手约会去了。

时光倒退90余年,空气憋闷得多。

新青年们再怎么站在潮头浪尖,想要挣扎、挣脱那些有形无形、无所不在的捆绑,还真是耗神费力。

《慈母》里,“我”幼时订了婚,所以出去读书后六年都不愿回老家。

为着解除婚约,“我”面对母亲和亲戚,十分忐忑、沉重。

《旅行》里的两个恋人,思前想后、躲躲闪闪地计划了一次出行,并在旅馆悄悄地相拥而眠。

他们对外宣称是同学,要了两个房间掩人耳目。

“我”却觉得茶房与表妹看穿了真相,不禁被羞涩、心虚与奋勇、激越等诸般情绪,搅得翻江倒海。

“我们相抱着向里面另寻实现绝对的爱的世界的行为是怎样悲壮神圣,我不怕,一点也不怕!人生原是要自由的,原是要艺术化的,天下最光荣的事,还有过于殉爱的使命吗?总而言之,无论别人怎样说长道短,我总不以为我们的行为是荒谬的。

退一步说,纵然我们这行为太浪漫了,那也是不良的婚姻制度的结果,我们头可断,不可负也不敢负这样的责任。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当不难理解冯沅君们曾经的苦闷。

然而,毕竟时过境迁,今天的读者看到这番宣言,大概难免会觉得“我”那种带点火药味的决绝姿态,有点不可思议。

而在当时,冯沅君的小说感染、吸引读者的,正是这股赴汤蹈火、不惜牺牲的火辣、叛逆、奔放之情。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曾经在日记里提到“以叛逆女性态度”写小说的冯沅君,“读其文者皆惊骇其勇敢无畏之精神,以为非避开恋爱、专写海与母爱之‘冰心女士’所能及也”。

他在1925年8月的日记里,也盛赞其小说:“读沅君《我已在爱神前犯罪了》,甚为感动。

文史一代才女冯沅君

文史一代才女冯沅君

文史一代才女冯沅君冯沅君出身名门,与她的大哥冯友兰、二哥冯景兰,堪称“一门三杰”;她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坛上才华横溢、独具风格的女作家,与苏雪林、庐隐、冰心齐名,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她与学者陆侃如的结合,曾被人称作是一部充满着“爱、自由和美”的奇特罗曼史。

可以说,冯沅君的一生硕果累累,精彩传奇。

才华初绽冯沅君原名恭兰,后改淑兰,字德馥,笔名淦女士、大绮、吴仪、漱峦、易安、沅君等,1900年9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上一个颇为富有的封建官宦之家,家中约有1500亩土地,是一个封建大家庭。

祖父冯玉文,字圣征,父亲冯台异,字树侯,一生寒窗苦读,追求功名,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了第三甲进士,分发到两湖总督张之洞幕下办事。

此时张之洞正在湖北武昌办洋务,其中一项便是办新式教育,冯树侯就被委派为武昌“方言学堂”会计庶务委员(即外国语学校的总务长)。

梁鼎芬当时为武昌知府,虽兼任方言学堂的监督(相当于校长),却因公务繁忙,无暇顾及学校事务,而由冯树侯一人负责。

之后,冯树侯又出任勘测粤汉铁路的“弹压委员”,不久,终于在他四十一二岁间被任命为湖北省崇阳县知县,成了主宰崇阳一县事务的“父母官”。

随后,吴氏夫人便携带年幼的沅君及其长兄友兰、二兄景兰赴崇阳与父亲团聚。

冯树侯先生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家设了书房,请了“教读师爷”,给3个孩子上古文、算学、写字、作文课。

对沅君来说,读古文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古文读起来有声调,有气势,颇令人兴奋。

算学则是加减乘除,她觉得很乏味。

此外是写毛笔字。

作文每周一次。

年幼的冯沅君尤其爱读唐诗,她喜欢读诗可追溯至5岁的时候,父亲教兄长们学唐诗,她便躲在一边偷听,几遍下来便能一字不差地背诵。

久而久之,到十一二岁时,她不仅能背诵大量的诗词,而且还能够吟诗填词,故有才女之誉。

冯家历来有作诗家风,冯沅君的祖父冯玉文著有《梅村诗稿》,伯父冯云异著有《知非斋诗集》,父亲冯树侯著有《复斋诗集》,姑母亦著有《梅花窗诗草》。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冯沅君是当代作家中对女性情欲书写较为敏感的一位作家。

他的作品中,女性情欲的书写常常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隐喻的运用,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揭示,来展现女性在情欲中的独立和自主。

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首先体现在对女性身体的描写上。

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身体,展现出女性柔美的曲线和细腻的肌肤。

在《飘摇之梦》中,冯沅君写道:“她肌肤白嫩,丰腴的身体随风飏动,迎风扬发,宛如女神下凡。

”这样的描写既展示出女性的美丽与性感,又在情感上给予了女性更多的内心世界。

在《风情万种的女人》一书中,冯沅君还通过描写女性着装和发型的细节,表达出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自我形象的重视。

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还表现在对女性情感的揭示上。

他善于通过女性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心理描写来抒发女性对爱情和性欲的渴望。

在《醉恋虚无的岁月》中,女主人公在遭遇困境后婉转地表达了对男性欢爱的渴望:“静谧的夜晚,我躺在房间的床上,一个人渐渐滑入自己的梦乡,思绪在未来的肆虐。

”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出女性的情感世界,还暗示了女性对于欲望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还体现在对女性性爱经验的探索上。

他敢于以小说的方式表达女性在性爱中的感受和追求。

在《火与性》一书中,冯沅君以女性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她与男性的性爱经历。

通过对女性性爱心理和生理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女性在性爱中的主动性和欲望。

在《樱花红于满庭》一书中,冯沅君还描写了一个女性与不同男性之间的性经历,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对于性爱的渴望和追求。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浅析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
冯沅君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作品中常常探讨女性情欲与性别题材。

冯沅君的作品描绘了现代女性在性观念、情感关系及性权力等方面的变化,对于女性情欲的书写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

其次,冯沅君也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情欲与权力关系。

她关注女性在性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力,呼吁女性在性爱中追求平等和尊重。

在《春三十娘》一书中,作者通过女主角的性经历揭示了女性在性行为中的权力失衡和受压迫的现象,表达了对于传统性别权力关系的批判和呼吁。

冯沅君在作品中对于性别与权力的关系有着敏锐的洞察,通过女性情欲的书写展现了女性在性关系中的困境和追求平等的意义。

此外,冯沅君的作品中也呈现了女性情欲与性别角色的变化。

她关注女性在性别角色中的自由选择和解放。

在《鲁滨逊之恋》一书中,作者通过女主角的性经历揭示了女性在性行为中展现女性主动权和追求自由选择的意义。

这种书写上的创新与传统性别观念的突破,直接反映了冯沅君作品中的女性情欲书写的特点。

04冯沅君

04冯沅君

为什么在女作家的笔下情人之爱与母亲 之爱处于同一天平? 主要在于五四巨大变革时期的女性在心理 上摇摆于弑父阶段和前弑父阶段。五四时 代男性通过弑父可以夺权,树立自己的权 威,确立自我性别主体构成,而女性却无 法由此获得女性自我主体的确立过程,因 为弑父只能使她忘记自己的性别,她要固 守前俄狄浦斯的愿望对象母亲。

小说集《卷施》中的六个短篇小说大体上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故事,是一 个故事的续写、补写与再写,除了1923年的《隔绝》和1924年的《旅行》 用了不少的笔墨书写青年男女的性爱心理之外,其他的作品都是在写 “母亲之爱”与“情人之爱”冲突,书写女儿在这两种都不忍、不愿舍 弃的爱中心灵煎熬,而且从1924年的《慈母》开始,冲突的天平不断地 向“母亲之爱”倾斜。 《隔绝》、《隔绝之后》里母亲形象非常抽象,主要以封建家长的代言 人的符号出现,并没有具体现身于作品之中,封建的婚姻观念和道德观 念割断了“”之间的深情,“我发现人类是自私的,纵然物质上可以牺 牲自己以为别人,而精神上不妨因为要是实现自己由历史环境的来的成 见,置别人于不顾。母女可算是世界上最亲的了,然而她们也不能逃出 这个公则。”
2)新颖而又陈旧的性爱观:高扬精神之爱,贬低肉 体之爱 冯沅君是五四时期最早大胆涉及性爱的女作家, 但是在文本中主人公对性爱又采取回避的态度。 作品中的已有婚约在身女性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与恋人公开旅行,向传统婚姻观念挑战,但是又 强调他们同床共枕却不发生两性关系,强调爱的 神圣性和纯洁性。 《四意识形态为恋爱自由提供了充分的价值依据:反 传统、追求个性,做人,而不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等, 但是它没有提供自由恋爱和淫荡堕落的区别,而在这 一方面封建意识形态确有明确的规定,即礼教允许之 外的性关系视为淫乱。这样,一旦涉及性爱,新的自 由恋爱就失去了保护力,无法将自己与旧道德划定的 淫乱区分开来。冯沅君在作品中反复证明她们是爱情 不是色情,借旧观念的“不及乱”保护捍卫自己。在 当时,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但是必须指出,作者在捍卫爱情的纯洁性时,无 意中又将旧的道德规范作为参照系,使其新颖的爱情 观中夹杂着陈腐旧道德。

徘徊于家门内外——冯沅君小说解读

徘徊于家门内外——冯沅君小说解读

作者: 刘思谦
作者机构: 河南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中州学刊
页码: 93-97页
主题词: 小说解读;冯沅君;情人之爱;爱情自由;母亲;女主人公;人言;反传统;逆子;反封建
摘要: <正>“五四”女作家中,冯沅君的文学创作较之冰心、庐隐来说开始得晚、辍笔早、数量也不多。

就创作而言,她的贡献集中在那三本薄薄的短篇小说集,而三本里又主要是《卷葹》里的《隔绝》、《隔绝之后》、《旅行》、《慈母》、《误点》这几篇,时间大约集中在1923—1926年间,正是“五四”由高潮到落潮期间。

现在看来,当时幸亏有了个冯沅君,“五四”女儿们在时代潮流鼓舞下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才得到了正面的表现,“五四”。

冯沅君《菤葹》故事梗概

冯沅君《菤葹》故事梗概

冯沅君《菤葹》故事梗概
在五四时期崛起于文坛的女作家群中,冯沅君以其独具的风格而引人注目。

她的小说先生结集为《卷葹》、《劫灰》和《春痕》3个小说集出版。

而这3部小说集中,在文坛上反响最大、最能代表冯沅君小说的创作成就,也最足以使她自己矜持的,是《卷葹》。

时至今日,《卷葹》仍显示着其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在伟大的五四解放运动中,个性意识成为五四知识者的强烈追求: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陈独秀:《敬告青年》)。

伴随着青年自我意识的觉醒,爱情追求成为反封建的突破口,婚姻自主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迫切要求的人的权利。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之子醒了;他知识了人类间应有爱情;知道了从前一班少的老的所犯的罪恶;于是起了苦闷,张口发出这叫声。

面对中国极端落后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状况;知道青年们强烈要求打破封建伦理的禁锢,实现人格独立、恋爱自由,以平等互爱为婚姻的唯一标准。

与此相应,表现婚姻爱情,一度成为新文学创作的热潮。

仅以1921年4月到6月全
国发表的120余篇小说而言,竟可说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占了全数百分之九十八。

当时新文坛有影响的小说家,几乎无不对婚姻爱情这一历久弥新的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与表现,他们用创作迅速反映出新时期知识青年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

而在五四情爱文学的交响曲中,冯沅君的以大胆、敢言(鲁迅语)而著称的小说集《卷葹》发出了突出的音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我国五四新文学开创时期的重要女作家。

她的作品真实地描写了觉醒的女性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写出了女性挣脱旧礼教束缚,追求婚姻自主,个性自由的率真心理。

冯沅君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受创造社作家影响,具有较明显的浪漫主义的艺术个性。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现代著名女作家冯沅君的文学作品介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冯沅君的作品介绍
冯沅君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也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些是冯沅君作品吧。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小说的创作。

她用淦女士作为笔名,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隔绝之后》等。

她的小说充满了反抗就立交的精神,一度震动了许多读者。

1926年,冯沅君代表作短篇小说集《卷葹》出版,后被鲁迅编入《乌合之众》。

同年,她的短篇小说集《春痕》发表。

1929年出版出版了描写那些为了幸福反抗封建礼教的青年们的情绪的《劫灰》。

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合著出版了《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和并独自著作出版《中国文学史简编》。

1935年获博士学问回国后志中国成立前夕,著有《古忧解》、《孤本元明杂剧题记》和《古剧说汇》等书。

1949年后,与北京大学林庚教授一起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

冯沅君是继冰心之后,又一个引起文坛瞩目的女作家。

她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浸染了古曲诗词的艺术情调。

这个浪漫主义色彩不仅是体现在作品的思想上,更是指冯沅君作品的特征。

她在创作的方法上,不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刻画人物心理为重。

最多的是以第一人称为叙述方式叙述,在以第三人称叙述的作品中,冯沅君也同样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来宣泄情感。

冯沅君的个人简介
冯沅君,原名冯恭兰,1900年出生于河南南阳。

是中国古典文学史家,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和大学一级教授。

冯沅君的父亲冯台异,非常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曾任湖北省崇阳县知县的他,在家中专门设立了书房,并请来“教读师爷”为子女讲授古文、算学等。

冯沅君作为冯台异的幼女,亦受到了教育。

她尤其喜爱读古文唐诗,12岁时便能吟诗填词,还获了个“才女”的称号。

1910年进入县立端本女子小学堂读书。

因辛亥革命爆发而辍学,在家自修。

1917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科专修班。

在校期间,她曾亲自扮演改编为话剧的《孔雀东南飞不能》里的焦母,宣传反对封建。

1922年考取北京大学研究所研究生,专门研习古典文学。

1923年开始,冯沅君开始创作小说。

她以淦女士为笔名,先后在《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上发表了《旅行》、《隔绝》和《隔绝以后》等文章。

1926年开始出版小说集。

1929年与文学史家陆侃如结婚。

1932年与丈夫一起留学法国,并于1935年获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学位回国。

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校任教。

1949年开始一直在山东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

1955年升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

1962年被评为山东省先进工作者。

解放后,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第三届代表,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复制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等。

于1974年6月17日冯沅君因病去世,与世长辞了。

冯沅君与冯友兰的联系
冯友兰,出生于1895年,河南南阳人。

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有一个妹妹叫冯沅君。

冯友兰的父亲冯台异生有两子一女,冯友兰是长子,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小妹。

冯台异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专门在家置办了一间书房供子女翻阅书籍,还聘请了一位“教读师爷”,专门来给他们讲授古文、算学、写字和作文。

1911年春,冯友兰考入了开封中州公学中学班。

并与吴淑贞结为
连理。

1912年,冯友兰考入上海第二中学高中预科班。

在那时接触了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冯友兰因此对形式逻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学哲学门,开始系统的接受哲学训练。

1918年,冯友兰毕业于北京大学。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冯友兰积极响应,并与有人一起创办了《心声》期刊。

新中国成立之后,冯友兰放弃心理学体系,选择马克思主义,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

之后,著作了《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集》、《中国哲学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初稿》、《四十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书。

1981年,86岁的冯友兰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三松堂自序》。

1990年,冯友兰离开人世。

冯沅君,是冯友兰的妹妹。

她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中国古典文学史家。

与哥哥冯友兰一起接受了“教读师爷”的教育。

与哥哥冯友兰不同的是,她尤爱中国的诗句,成了文学史家。

而冯友兰是哲学家。

下载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