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总结
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
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特征。
GPS:全球定位系统,是目前最常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由宇宙空间部分、地面监控部分、用户设备部分组成。
EPC:(电子产品码)是物联网中具有代表性的自动标识系统,每个对象或电子设备都有唯一的EPC码。
包含EPC编码系统、EPC射频、识别系统和EPC信息网络系统。
嵌入式系统定义特点:以应用为中心,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采用可剪裁软硬件,适用于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等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CPU加上不同的设备,再配合不同的系统与应用程序,就可以开发出完全不同用途的电子产品。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我国标准有TD-CDMA、W-CDMA、CDMA2000 TDD/FDD:LTE分为LTE TDD和LTE FDD,前者采用时分复用进行双工,利用目前频谱规划中杂散的频谱资源,灵活性高;后者采用频分复用进行双工,上下行链路固定频谱分配,并且需要频谱隔离度。
体域网: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人体上的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无线网络,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普适医疗保健、疾病监控和预防的解决方案,还是物联网的重要感知及组成部分。
k-匿名机制:主体思想是让用户发布的位置信息和另外K-1个用户的位置信息变得不可分辨,这样即使攻击者通过途径得知了K个用户的真是身份,也很难将K个匿名代号和K个身份一一对应起来。
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中应用先进的感知技术、识别技术、定位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道路和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对交通工具全面控制,对每一条道路进行全时空控制,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
物联网导论总结
物联网导论总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将各种物理设备、传感器、软件和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便捷化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档将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
1. 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网络和软件等技术,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实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智能互动的一种网络体系。
物联网的架构:物联网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部分组成。
感知层负责收集和处理各类信息;网络层负责信息的传输和路由;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2. 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将各种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对环境信息的感知。
(2)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
(3)云计算技术:云计算为物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处理。
(4)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大数据技术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以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用于对物联网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实现设备的自适应、自学习和自优化。
3. 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家居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提高生活品质。
(2)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交通领域,实现车辆导航、智能交通管理,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工业物联网: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工厂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4)医疗健康: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实现患者信息的实时监测和远程诊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用于环境监测,实现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4. 发展趋势(1)标准化和规范化:随着物联网应用的普及,相关标准和规范将不断完善,以促进物联网技术的健康发展。
2024年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范本(2篇)
2024年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范本____年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互相连接和通信的网络。
在____年,物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技术领域,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____年物联网导论中的重点概念。
1. 互联网:互联网是物联网的基础,它的出现使得物联网的发展成为可能。
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能够将全球各地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并为物联网提供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基础设施。
2. 传感器: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能够感知和测量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参数和数据,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实现对物体的监控、控制和管理。
3. 云计算:云计算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通过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集中在云端,为物联网提供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云计算可以提供可伸缩的计算资源,为物联网中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支持。
4. 大数据:物联网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被称为大数据。
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对于物联网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人们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5.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物联网的另一个关键技术,它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物联网中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的应用,物联网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学习能力。
6. 物联网安全:物联网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____年这个物联网普及程度很高的时候。
物联网中涉及的数据传输、设备控制和用户隐私等方面都需要得到保护。
物联网安全技术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漏洞修复等多个方面。
7. 智能家居:智能家居是物联网的一个典型应用领域,在____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人们可以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如智能灯具、智能门锁、智能电器等。
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
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作为一项具有变革性的技术,正逐渐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物联网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控制。
它并非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而是融合了多种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首先了解到了物联网的体系架构。
它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
感知层就像是物联网的“触角”,通过各类传感器来收集物理世界的信息,比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等。
这些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为后续的处理和传输做好准备。
网络层则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数据传输到目的地,这其中涉及到多种通信技术,如蓝牙、Zigbee、WiFi 以及移动通信网络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它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用户提供各种具体的应用服务,比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等。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之一。
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
从简单的温度传感器到复杂的图像传感器,它们的精度和性能不断提升,为物联网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数据来源。
通信技术在物联网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通信协议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例如,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Zigbee 则适用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而移动通信网络则能够实现广域覆盖,让物联网设备在任何地方都能保持连接。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有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处理。
云计算平台能够提供弹性的资源分配,满足不同规模的物联网应用需求。
大数据技术则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
学习物联网导论还让我认识到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在智能家居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实现智能化的生活方式。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归纳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归纳1. 定义和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的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物理对象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网络系统。
它将计算机技术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使得各种物理设备能够实时感知、收集、处理和传输数据,从而实现物体间的信息交换和智能化控制。
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2.1 传感技术传感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数据采集的基础。
通过各种传感器,可以感知和收集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强、压力等。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2 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实现互联互通,通信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物联网使用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如以太网、蓝牙、Wi-Fi、LoRa等。
这些通信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远程控制。
2.3 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生成的数据量巨大,对于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技术提出了挑战。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等。
数据存储技术则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保存和管理,如数据库、云存储等。
2.4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在物联网中,设备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涉及到安全和隐私问题。
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包括设备的身份认证、通信数据的加密、访问控制等,用于保障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的隐私。
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3.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领域,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通过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可以实现家庭照明、空调、安防、窗帘等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3.2 工业生产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连接生产设备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
工厂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远程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物流与仓储物联网技术可以在物流与仓储领域实现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通过给物品添加传感器和标签,可以实时监测物品的位置和状态。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的信息载体,让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制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特征,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物联网核心技术分为四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感知识别是物联网核心技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包括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层把感知识别层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使用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的组织起来物联网技术和应用主要特点:感知识别普适化异构设备互联化联网终端规模化管理调控智能化应用服务链条化应用:智能物流,交通,建筑,电网,环境监测,医疗2感知识别条形码缺点:读取速度慢,存储能力小,工作距离近,穿透能力弱,适应性不强,不能进行写操作。
RFID优势:防水,防磁,穿透性强,读取速度快,识别距离远,存储数据能力大,可加密,可读可写自动识别技术:光符合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计量识别虹膜指纹IC卡特点:存储容量大,安全保密性好,数据处理能力强射频识别技术:RFID 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明显的优点是阅读器和标签不需要接触分为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标签阅读器:主动向标签询问标识信息天线:在标签和阅读器之间传递射频信号,每次只能激活一个天线标签:耦合元件,芯片及微型天线组成,有电子编码RFID比条形码的优点:体积小形状多样,适应环境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通过冗余校验方法保证数据准确性)主动式标签内部携带电源被动式标签内部不携带电源半主动式标签具有被动和主动标签所有优点可以携带传感器频率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随着阅读器通信距离增加当多个标签同时发送标识信号时无法解析解决冲突方法空间分多址码分多址频分多址时分多址时分多址:让标签在阅读器指挥下在不同时间片内发送识别信号基于ALONHA算法纯ALOHA 算法:阅读接受到信号后检测是否有冲突,发生冲突,阅读器发送冲突确认,标签接收到冲突确认后随机独立等待一段时间再重新发送避免冲突,直到成功信道利用率18。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一、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它不仅仅是把物品连接到网络,更重要的是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品,如家电、汽车、手表等,都可以通过嵌入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变成物联网的一部分。
这些物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将相关信息传输到网络中,然后根据预设的规则或用户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通常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主要层次构成。
感知层就像是物联网的“感官”,由各种传感器和识别设备组成,负责采集物品的信息。
例如,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环境温度,摄像头可以获取图像信息,RFID 标签可以用于识别物品身份。
网络层则是物联网的“神经”,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应用层。
这包括各种通信网络,如移动通信网络、卫星通信网络、蓝牙、Zigbee 等。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大脑”,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提供服务。
比如,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根据室内温度自动调节空调,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路况优化交通信号灯。
三、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获取信息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能够感知不同的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线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传感器变得越来越小巧、灵敏和低功耗。
2、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接触就能完成识别。
它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等领域,用于物品的跟踪和管理。
3、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嵌入到各种设备中,使其具备智能控制和通信能力。
从智能手机到汽车电子系统,嵌入式技术无处不在。
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处理和分析,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5、通信技术包括短距离通信技术(如蓝牙、Zigbee)和长距离通信技术(如 4G、5G),确保物品之间的信息能够稳定、快速地传输。
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
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作为一项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通过对物联网导论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物联网的体系架构通常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就像是物联网的“感官”,由各种传感器、摄像头、RFID 标签等设备组成,负责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网络层则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如 WiFi、蓝牙、Zigbee 等,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层。
应用层则是物联网的“大脑”,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实现各种具体的应用,比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以智能家居为例,家中的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自动控制空调进行调节;智能门锁可以通过指纹或密码开锁,方便又安全;智能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家中情况,让我们在外也能随时了解家中动态。
这些都是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智能交通领域,物联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路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路况等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从而实现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
车辆上安装的物联网设备还可以实现车辆的远程监控和诊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生活领域,在工业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在生产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业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监测,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然而,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安全问题。
由于物联网设备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一旦遭受攻击,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物联网工程导论知识资料
本章要点
1、理解物联网的【三维体系结构】 2、了解物联网基础实施类技术 3、了解自主结构物联网的4个平面 4、了解EPC体系结构
目录
2.1 三维体系结构 2.2 自主体系结构 2.3 EPC体系结构
2.1 .1物联网的三维体系结构概念
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到物品(T2T)、人到物品(H2T)、人到 人(H2H) 之间的互连.T2T、H2T、H2T 这3 个层面的互连是 物联网不可缺少的,单纯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互连并不构成 一个物联网,单纯在局部范围之内连接某些物品也不构成 物联网,物联网一定是由物品可以自然连接的因特网
其一,物联网一定属于未来因特网,物联网一定是未来 网络社会的基础设施,即物联网一定可以自然扩展到全 球的系统;
其二,物联网中物品的连接一定是“自然连接”,也就 是保留了物品在物理世界中时间和空间特性的连接。
2.1 .1物联网的三维体系结构概念
物联网体系结构与传统网络体系结构不同, 不能简单采用分 层网络体系结构描述。物联网系统本身是由三个维度构成 的一个系统, 这三个维度是信息物品、自主网络、智能应 用。
自主网络表示这类网络具有自配置、自愈合、自优化、自保 护能力[ 7]
智能应用表示这类应用具有智能控制和处理能力 信息物品表示这些物品是可以标识或感知其自身信息。 三个物联网的功能维度是传统网络系统不具备的维度(包括自
主网络的维度) , 却是连接物品的网络必须具有的维度, 否 则, 物联网就无法满足应用的需求。
网基础设施。 表示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层面和智能电网的层面, 这两个系统都是具体
的物联网系统,各自具有信息物品、自主网络与智能应用三个维度 的组成部件。例如智能交通系统的信息物品功能部 件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标识以及这些物品的信息采集; 自 主网络功能部件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自主接入网络、自 主优化网络; 智能应用功能部件包括车辆、行人智能导航, 交通信号 灯的自动控制。这些功能组成部件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特 有的, 不同于智能电网中同类型的功能部件。
2024年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范文
2024年物联网导论重点概念总结范文一、物联网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网络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备和物体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的概念。
物联网由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构成,并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1. 传感器技术:物联网的基础是大量的传感器,通过感知现实世界的各种物体和环境信息,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物联网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
2. 通信技术:物联网需要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和与云平台的连接,因此需要广泛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 等。
3. 云计算技术:物联网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来处理海量的数据,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分布式计算和存储资源,能够满足物联网系统的需求。
4. 大数据技术:物联网生成的数据量非常庞大,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三、物联网的关键问题1. 安全性:物联网涉及大量敏感信息,包括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需要通过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手段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2. 隐私保护:物联网收集的数据涉及用户的隐私信息,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权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需要在设计和实施物联网系统时考虑到隐私保护的要求。
3. 互操作性:物联网涉及多种设备、不同供应商,如何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通信和互操作成为一个关键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通信协议和标准。
4. 能源管理:物联网系统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如何进行有效的能源管理,提升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四、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 工业控制: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成为工业4.0的基础,通过传感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和生产线的智能连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应用使得家庭设备和家居环境能够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如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电等。
物联网技术导论 总复习
UMTS/ WCDMA
CDMA2000EVDO
TD-SCDMA WiMAX
语音业务
语音业务 低速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
宽带业务
重要概念:
1. MIMO 2. 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3. LTE(Long Term Evolution) 下行有100M, IP V6,
第5章 互联网技术
TCP/IP的5层模型
OSI七层模型
第6章 数据融合和数据库
1,数据融合: 是指利用计算机对按时序获得的若干观测信 息,在一定准则下加以自动分析、综合,以完成所需的决 策和评估任务而进行的信息处理技术。
2,数据融合的分类:
低层(数据级或像素级)直接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层上进行的融合
3. 智能医疗是将物联网应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 视化、自动感知、智能处理技术,实现感知技术、计算 机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与医疗技术的融合,将有 限的医疗资源提供给更多的人共享
综合应用2
4. 智能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 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 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 5.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 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 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第4章 定位和位置服务
位置信息的三要素:空间 时间 身份信息 四种定位系统: 1. 卫星定位:GPS的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典型应用和优 缺点。 2. 蜂窝基站定位: 3. 无线室内环境定位技术: 基于距离(差)的定位距离测量的两种方法 ToA, TDoA的原 理和优缺点 基于测量信号接收到达角度AOA的原理 2 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 RSSI: Pr d t PGt Gr 4 d 4. 新兴定位系统:A-GPS,网络定位
物联网导论读后
物联网导论读后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作为一项具有变革性的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读完《物联网导论》这本书,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世界的大门,对物联网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背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技术和应用场景。
从技术层面来看,物联网涉及到众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我们能够感知到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比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压力等等。
这些传感器就像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不断地收集着数据。
而通信技术则是物联网的“桥梁”,让这些数据能够在不同的设备和系统之间快速、稳定地传输。
从蓝牙、WiFi 到 5G 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还有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它们是物联网的“大脑”,能够对海量的物联网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从而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提供依据。
在应用场景方面,物联网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
在智能家居领域,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里的灯光、电器、窗帘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当你还在回家的路上,就可以提前打开空调,让家里变得凉爽舒适;在智能交通领域,通过车辆上的传感器和路边的设备,可以实时获取交通流量、路况等信息,实现智能导航和交通管理,减少拥堵和事故的发生;在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病人的远程监护和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物联网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安全和隐私问题是物联网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由于物联网设备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且很多设备的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黑客的攻击和入侵,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此外,物联网的标准不统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
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物联网导论学习总结篇一:物联网学习心得物联网技术学习心得“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
二、物联网的作用从上文我们对物联网的认识,物联网可以实现物物相通。
但是除此之外,物联网还有其他的作用:1、除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换信息和通信之外,还可以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当然,这里人还是主体。
因为,物与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目的,还是要为人服务、为人所用。
2、除了实现信息的交换与通信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安装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将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由以上我们可以总结对物联网的一个大概认识:物联网是一项利用传感器的连接来实现物物相通的网络,在这个网络之中可以实现信息的交换与分析;同时在这个网络中还能实现对物体的智能控制,以此来满足对大众的相应需求。
三、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应用情况分析4.1对智能家居的相关认识智能家居,或称智能住宅。
首先,它需要在一个家庭中建立一个通讯网络,为家庭信息提供必要的通路,在家庭网络操作系统的控制下,通过相应的硬件和执行机构,实现对连入家庭网络的所有家电和设备的控制和监测;其次,它们都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构成与外界的通讯通道,以实现与家庭以外的世界沟通信息,满足远程控制、监测和交换信息的需求,其最终目的都是满足人们在家庭中对安全、舒适、方便地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物联网导论总结
物联网导论1.物联网的概念,特征: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2.核心技术: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3.应用:智能物流、交通、建筑、环境监测4.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光符号、语音、生物计量识别技术(虹膜,指纹之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ISBN码,二维码)、频射识别技术(RFID)5.RFID频射识别技术三大组件:标签、天线、阅读器6.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
标签的分类:被动式、主动式、半主动式标签。
7.设计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和扩展性、鲁棒性8.传感器的分类(常见传感器):温度、湿度、压强、声音、烟、光、磁传感器。
9.操作系统:TinyOS ContikiOS10.无线传感网的应用:军事监测系统、煤矿监测系统、医疗监测系统11.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蜂窝基站、室内精确、WiFi基站定位12.定位技术:基于距离的定位、基于距离差的定位、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13.智能信息设备:PDA、智能手机、电视、车载设备、数字标牌、医疗设备14.智能设备发展趋势:横向智能化、感知深入化、互联规模化15.无线网络的两大模式: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中心结构模式、无中心模式16.无线网络的类别:无线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17.无线宽带网络的难点:信号强度衰减、非视线传输、同频信号干扰、隐藏终端问题18.WiFi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19.CSMA/CD与CSMA/CA的区别: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可以检测冲突,但无法“避免”;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20.WiMAX无线城域网协议802.1621.无线低速网协议 ZigBee 802.15.422.ZigBee 802.15.4 特点: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23.ZigBee协议组件:ZigBee设备对象、用来定义应用层服务的应用对象、应用支持层24.无线低速网的分类:红外线通信、蓝牙25.体域网的定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是人体上的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网络。
物联网导论归纳
第6章_互联网
内容回顾
本章介绍了互联网的基本组件和体系结构,重点讨论了应用层,传输层和网 络层的功能,简单介绍了各层典型的协议和应用。
重点掌握
•熟悉互联网中常用的接入方式。
•重点理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原理和特点。
•牢记互联网的5层结构,包括每层中涉及的关键协议。 •了解应用程序构架:客户端-服务器和对等网络模式。
第10章_数据库管理系统
内容回顾
本章介绍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关 系代数的基本运算,并讨论了物联网中数据管理的特点。
重点掌握
•了解数据库模型的发展,举例说明新兴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掌握关系、属性、域、元组、度、基数、模式的基本概念。
•能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关系代数查询表达式。 •掌握物联网数据管理的特点(数据特点,数据查询、存储和融合的方法)。
第9章_移动通信网络
内容回顾
本章介绍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我国使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 术和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并讨论了移动互联网的典 型应用。
重点掌握
•了解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了解我国使用的三种3G技术标准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明移动互联网的典型应用,讨论4G的发展方向。
重点掌握
•了解物联网需要低速网络协议的原因。
•对比Wi-Fi,理解蓝牙和红外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了解802.15.4对物理层和链路层的规定。 •理解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的原理。
第8章_无线低速网络
重点掌握(续)
•理解无线传感网物理层和MAC层的链路特点。 •掌握MAC层为降低功耗采用的低功耗侦听协议(采样侦听和调度)。 •理解无线传感网网络层设计时链路质量的重要性。 •掌握链路质量的评价标准ETX的原理和计算。 •了解无线传感网网络层典型路由协议CTP和Drip。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总结
物联网导论知识点总结一、物联网的基本概念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实时地感知和测量环境的各种参数,并将这些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心节点或者其他的设备中,实现数据的采集和监控。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智能感知的基础。
2. 通信技术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交换和通信,因此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目前常用的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LPWAN)等,这些技术能够实现不同范围和功耗需求下的设备之间的通信。
3. 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因此在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方面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技术在物联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从而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支持。
4. 应用场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工业自动化等。
在这些场景中,物联网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更加智能和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 物联网感知技术感知技术是物联网中的核心技术,它能够实现对环境中各种参数和信息的感知和采集。
常见的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摄像头和影像识别技术等,这些技术能够实时地获取环境的信息并传输到网络中。
2. 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流,因此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短距离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等,能够实现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长距离通信技术包括蜂窝网络、NB-IoT等,能够实现设备与互联网的连接。
3. 物联网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物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因此在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方面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
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边缘计算等技术能够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从而为后续的应用提供支持。
物联网导论
物联网导论回顾提纲1.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2.物联网的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第二,物联网中的信息终端已不再局限于人或电脑,而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3.物联网的主要特点①感知识别普适化无所不在的感知和识别将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高度融合。
②异构设备互联化各种异构设备利用无线通信模块和协议自组成网,异构网络通过“网关”互通互联。
③联网终端规模化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品均具通信功能成为网络终端,5-10年内联网终端规模有望突破百亿。
④管理调控智能化物联网高效可靠组织大规模数据,与此同时,运筹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⑤应用服务链条化以工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⑥经济发展跨越化物联网技术有望成为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从资源浪费型向环境友好型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动力。
4物联网的三大推动力第一大推动力:政府第二大推动力:企业第三大推动力:教育界与科技界5.物联网的总体架构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将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管理层和应用层。
(按照逻辑结构划分)6.物联网的感知相关技术自动识别与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技术、智能设备与嵌入式技术、定位技术7.自动识别技术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系统来完成相关处理与控制的一种技术。
⏹光学字符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计量识别⏹条形码8.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是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PR)的一种技术,是指对文本资料进行扫描,然后对图像文件进行分析处理,获取文字及版面信息的过程·优点:信息密度高·缺点:系统价格昂贵、复杂9.语音识别研究如何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自动提取及决定语言信号中最基本有意义的信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技术。
物联网导论期末考试知识点
知识点1:物联网1、物联网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2、物联网技术通过对物理世界(信息化)、(网络化),对传统的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实现互联和整合。
3、物联网具有的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适服务智能化4、物联网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带到1995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
5、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提出EPC。
6、1999年,美国Auto-ID中心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7、2009年温家宝,无锡,“感知中国”战略构想。
8、物联网的四个层次: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9、物联网产业结构:设备供应商(传感器/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知识点2:RFID1、具有现代意义的RFID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2、Rfid芯片的小型化和高性能芯片的实用化3、RFID早期的雏形是二战期间,雷达没法分辨敌我飞机。
早期被动式RFID:飞机返回基地时拉起飞机,雷达反射回的信号形状改变。
早期主动时RFID:出现敌我识别器(IFF)。
4、RFID由五个组建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
传送器、接收器和微处理器通常被封装在一起构成阅读器,因此,RFID系统的三大组建为:阅读器、天线和标签。
5、RFID源于雷达技术6、两种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耦合类型:电感耦合(变压器模型)、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雷达模型)7、RFID标签是由耦合原件、芯片和微型天线组成的8、RFID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9、标签采用的3种数据存储方式: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铁电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10、R FID标签的分类:被动式标签(无源)、主动式标签(有源)、半主动式标签11、R FID的工作频率集中在:低频、高频、超高频三个区域12、低频(LF):30~300khz,典型125khz和133khz,无源,通信范围小于1m,适合近距离、低速、数据量要求较少的识别应用,数据传输率低标签天线匝数多成本高存储数据量少13、高频(HF):3~3Mhz,典型13.56Mhz,通信距离小于1m,不早需要线圈绕制天线,可以通过腐蚀活字印刷方式制作标签内天线采用电杆耦合方式从阅读器辐射场获取能量,具有防碰撞性,数据传输率较高,价格便宜14、超高频(UHF):300Mhz~3Ghz,典型433Mhz、860~960Mhz、2.45Ghz、5.8Ghz,通信距离大于1m,4~6m,最大可超过10m,数据传输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导论
1.物联网的概念,特征:物联网(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三个重要特征。
2.核心技术: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
3.应用:智能物流、交通、建筑、环境监测
4.自动识别技术有哪些?光符号、语音、生物计量识别技术(虹膜,指纹之别技术)、IC卡技术、条形码技术(ISBN码,二维码)、频射识别技术(RFID)
5.RFID频射识别技术三大组件:标签、天线、阅读器
6.标签的优点:体积小且形状多样、耐环境性、可重复使用、穿透性强、数据安全性。
标签的分类:被动式、主动式、半主动式标签。
7.设计传感器的硬件平台和软件程序时应注意几个方面:低成本与微型化、低功耗、灵活性和扩展性、鲁棒性
8.传感器的分类(常见传感器):温度、湿度、压强、声音、烟、光、磁传感器。
9.操作系统:TinyOS ContikiOS
10.无线传感网的应用:军事监测系统、煤矿监测系统、医疗监测系统
11.定位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蜂窝基站、室内精确、WiFi基站定位
12.定位技术:基于距离的定位、基于距离差的定位、基于信号特征的定位
13.智能信息设备:PDA、智能手机、电视、车载设备、数字标牌、医疗设备
14.智能设备发展趋势:横向智能化、感知深入化、互联规模化
15.无线网络的两大模式:通过基站接入网络的中心结构模式、无中心模式
16.无线网络的类别:无线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局域网
17.无线宽带网络的难点:信号强度衰减、非视线传输、同频信号干扰、隐藏终端问题
18.WiFi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1
19.CSMA/CD与CSMA/CA的区别: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可以检测冲突,但无法“避免”;CSMA/CA:带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发送包的同时不能检测到信道上有无冲突,只能尽量‘避免’
20.WiMAX无线城域网协议802.16
21.无线低速网协议 ZigBee 802.15.4
22.ZigBee 802.15.4 特点: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23.ZigBee协议组件:ZigBee设备对象、用来定义应用层服务的应用对象、应用支持层
24.无线低速网的分类:红外线通信、蓝牙
25.体域网的定义: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是人体上的或移植到人体内的生物传感器共同形成的一个网络。
26.体域网的特点:规模小,可扩展,近距离,以人体为中心的网络。
动态、混合型的网络。
数据业务多样性、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27.体域网支持三种物理层技术:窄带(NB)、超宽带(UWB)、人体通信(HBC)
28.体域网传感器:植入式传感器、与体液相接触的可穿戴式传感器、无接触可穿戴式传感器
29.体域网的应用:医疗、日常生活、危险场合、竞技体育和娱乐领域应用
30.容迟网络(DTN)特点:稀疏的网络连接、节点的移动性、延迟容忍、错误容忍、
有限的存储空间、不对称数据速率
31.移动通信网络:①模拟语音、②数字语音(GSM、CDMA系统)、③数字语音与数据(TD-SCDMA、W-CDMA、CDMA2000)、④4G多媒体移动通信
32.大数据(BIG DATA)的特点:“3V”量大、种类多、速度快
33.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直接附加存储(DAS)、网络附加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34.数据中心技术:Google File System 、MapReduce、BigTable、Hadoop
35.数据中心的研究热点:服务器成本、网络设备成本、能源设备成本
36.数据库技术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性:怎样存储传感器产生的数据、怎样分发用户的查询、怎样处理查询并返回结果、怎样消除查询结果中的数据冗余性、不确定性
37.物联网数据的特点:海量性、多态性、关联性、语义性
38.数据存储模式:存储模式(分布式、集中式)、海量存储
39.信息安全指标: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不可抵赖性、可控性
40.RFID频射识别技术的安全隐患:窃听、中间人攻击、欺骗,克隆,重放、物理破解、篡改信息、拒绝服务攻击、RFID病毒、其他
41.RFID安全保护机制:①早期物理安全机制(灭火、法拉第网罩、主动干扰、阻止标签)②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机制(哈希锁、随机哈希锁、哈希链、同步方法、树形协议)③新兴隐私保护认证方法(基于PUF方法、基于掩码方法)
42.保护位置隐私的手段:制度约束、隐私方针、身份匿名、数据混淆
43.智能交通系统组成部分:车辆、道路及路旁设施、乘客和行人、服务中心
44.机遇和挑战:①检测、感知、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②通信技术的挑战③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的挑战④软件安全性验证的挑战⑤智能交通中驾驶人员的安全和隐私问题⑥标准化和灵活性的矛盾
一、名词解释:
1.IOT:物联网
2.RFID:频射识别技术
3.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4.WSN:无线传感器网络
5.GPS: 全球定位系统
6.WiFi:无线局域网
7.AP:无线访问接入点
N:局域网
9.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10.CDMA:码分多址
11.LTE:长期演进技术
12.IEEE802.15.4:无线低速网协议低速率无线个人局域网的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协议
三、简答题(9小题×6分=54分)
1.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2.物联网核心技术分为四层,简述每一层的内容和功能。
核心技术:
感知识别层: 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
网络构建层 : 把下层(感知识别层)设备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
管理服务层 : 在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技术的支撑下,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
综合应用层 : 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
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3.什么是二维码,请简述其特点。
二维码是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由一个二维码矩阵图形和一个二维码号,以及下方的说明文字组成,具有信息量大,纠错能力强,识读速度快,全方位识读等特点。
4.什么是RFID,并简述其构成。
RFID: 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
构成:传送器,接收器,微处理器,天线和标签。
5.什么是WSN,简述其硬件组成平台。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硬件组成平台:传感器,微处理器,通信芯片,供能装置
6.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卫星定位系统?并简述定位原理。
1.GPS卫星定位系统: 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
2. GLONASS:
3.伽利略 :
4.北斗 : “北斗”的指挥机和终端之间可以双向交流
7.简述常用无线低速网络的分类和特点。
1. 红外线通信技术: 通信距离一般为1米,设备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不需要频率申请
2.蓝牙: 全球范围适用,同时可传输语音和数据,可以建立临时性的对等连接,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模块体积很小、便于集成,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
3.ZigBee: 低功耗,成本低,时延短,网络容量大,可靠,安全
4.体域网:规模小,可扩展,近距离,以人为中心的网络;动态,混合型的网络;数据业务多样性,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8.简述智能手机中的常用传感器。
距离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重力感应器,加速度感应器,气压传感器9.3G通信技术和标准有哪些?
标准: TD-SCDMA, W-CDMA和CDMA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