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理论1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1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1

一、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 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 例
概念: 如果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没有 控制作用,这种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输入 控制器
被控对象
输出
一、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举例:炉温控制系统
uc
特点:
本系统的输入量是自耦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c,输 出量是电阻炉的输出温度T; u唯一对应T;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现制 代理 控论
过制 程系 控统
后续课程
各业 其 类课 它 专程
自动控制原理 先修课程 大 学 物 理 微 积 分 积 分 变 换 复 变 函 数 电 子 技 术 电 路 理 论 电 机 拖 动
§1-1 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4、课程的理论体系
给定 环节 比较 环节 校正 环节 放大 环节 执行 机构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三)关于传递方框图的几点说明
执行机构 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调节机构、传 动装置、电机)
给定 环节 比较 环节 校正 环节 放大 环节 执行 机构 被控 对象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三)关于传递方框图的几点说明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举例: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手臂,手
+
大 脑
M

目标液位
放大器
§1-2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基本术语 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下,利用物理
装置对生产设备和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 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
如液位,炉温,轧辊辊速,带钢张力等控制。
古代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 的需要,雷达和火力控制系统有了 较大的发展,N.Winner在总结前 人成果的基础上发表了《控制论》 一书,标志着控制理论学科的诞生。

自动控制理论论文1概要

自动控制理论论文1概要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自动控制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中, 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短短一百年中, 自动控制理论得到了令人吃惊的发展, 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瓦特的蒸汽机、阿波罗的登月到海湾战争, 无处不显示着控制技术的威力。

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 自动控制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起来。

控制理论目前还在向更纵深、更广阔的领域发展,无论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产生了实质性的飞跃, 在信息与控制学科研究中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启发并扩展了人的思维方式, 引导人们去探讨自然界更为深刻的运动机理。

自动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 必将会给提高社会生产力,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人类的发展。

关键字: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现状未来展望1. 自动控制理论简介1.1控制思想起源的意义控制思想与技术的存在至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控制”这一概念本身即反映了人们对征服自然与外在的渴望, 控制理论与技术也自然而然地在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中发展起来。

1.2自动控制的定义自动控制是指应用自动化仪器仪表或自动控制装置代替人自动地对仪器设备或工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的状态或性能指标。

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过程采用动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对一些恶劣环境下的控操作,自动控制显得尤其重要1.3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在已知控制系统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求取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兵找出这些性能指标与系统参数间的关系就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而在给定对象特性的基础上, 按照控制系统应具备的性能指标要求, 寻求能够全面满足这些性能指标要求的控制方案并合理确定控制器的参数,则是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1.4自动控制的历史利用反馈来控制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反馈控制出现在公元前 330年的古希腊,运用在一种改进的浮球控制器装置上。

Ktesibios 的水钟就运用了浮球控制器的远离。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应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 宇航、社会。 优点:① 节省人力;
② 提高系统的精度; ③ 可以完成人工控制系统 无法完成的工作。
6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2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分析或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方法 和依据。
经典控制理论(20世纪40年代开始):以拉氏变换和传递
n↓ →Uf↓ →e↑ →Ud↑ →n↑
26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闭环系统的特点: ① 利用偏差消除偏差; ② 能抑制内部或外部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可用
低成本元件构成高精度系统; ③ 稳定性是个重要问题。
27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⑶复合控制方式
前馈补偿控制
复合控制:
+
反馈控制
对于主要扰动采用适当的装置实现按扰动控制; 组成反馈控制系统实现按偏差控制,以消除其余扰动 产生的偏差; 按偏差控制和按扰动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称为复合 控制方式。
微积分(含微分方程)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程要求
听 记 做
3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4
本章内容提要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1.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5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 自动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自动控制: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 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 过程自动地按预定的规律运行。
函数为基础,在复频域内研究单输入-单输出(SISO)线性定
常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状态空间法为基 础,在时域内研究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的分析和设 计方法; 智能控制理论(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模糊控制和神经 网络为基础,研究多变量复杂大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王划一自动控制原理1-1绪论-文档资料

王划一自动控制原理1-1绪论-文档资料

生的。这使得这种“水位恒定的要求”变得难以实现
了。
所谓控制就是强制性地改变某些物理量(如上例
中的进水量),而使另外某些特定的物理量(如液面
高度h)维持在某种特定的标准上。
这人种工人控为制的例流入子。
地强制性地改
变进水量,而 使液面高度维
水箱
持恒定的过程,
h
即是人工控制
流出
过程。 8
1.2.2 自动控制的定义及基本职能元件
般用r(t)和c(t)表示。
c(t)
r(t)
0
t
0
t
29
2.离散系统
控制系统中只要有一处的信号是脉冲序列或数码 时,该系统即为离散系统。这种系统的状态和性能一 般用差分方程来描述。实际物理系统中,信息的表现 形式为离散信号的并不多见,往往是控制上的需要, 人为地将连续信号离散化,我们称其为采样。
c(t)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闭环系 统。比如,人可以用手拿到放在桌上的书等物,体现 了闭环控制的原理。
直流电动机转速闭环控制的例子。 19
电动机
负载
电 位 器
功率 放大器
M
给定 位置
F 测速发动机
负载 扰动
电位器 ur +- e
uf
功率 ua 放大器
转速 电动机
测速发动机 20
闭环控制的特点: ① 控制作用不是直接来自给定输入,而是系统的偏 差信号,由偏差产生对系统被控量的控制; ② 系统被控量的反馈信息又反过来影响系统的偏差 信号,即影响控制作用的大小。这种自成循环的控制作用, 使信息的传递路径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路,称为闭环。 ③ 提高了控制精度。 闭环控制系统的典型方框图如图所示。

自动化控制基础知识

自动化控制基础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统达到最佳性能。
PID控制应用
03
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电机控制、温度控制等领域。
模糊控制原理及应用
模糊控制原理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通过模糊化、模糊推理和去模糊化三个步骤, 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智能控制。
模糊控制器设计
包括输入/输出变量的选择、模糊化方法、模糊规则制定、去模 糊化方法等步骤。
模糊控制应用
硬件选型与配置方案设计
1 2 3
控制器选型 根据系统需求和控制策略,选择合适的控制器, 如PLC、DCS等。
传感器与执行器选型 根据控制目标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 执行器,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动执行 器等。
通信协议选择 根据控制器和传感器/执行器的通信接口,选择 合适的通信协议,如Modbus、Profibus等。
05
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施
Chapter
系统需求分析与规划
01
02
03
明确系统控制目标
根据实际需求,明确自动 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 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分析系统控制精度
根据控制目标,分析系统 所需的控制精度,选择合 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确定系统控制策略
根据控制目标和精度要求, 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如 PID控制、模糊控制等。
02
传感器与执行器
Chapter
传感器类型及工作原理
01
温度传感器
利用物质热胀冷缩、 热电效应等原理,将 温度变化转换为电信 号输出。
02
03
压力传感器
通过压电效应、应变 片等原理,将压力变 化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光电传感器
利用光电效应,将光 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输 出。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_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实际 系统 物理 模型 数学 模型 方法(系统组成 分析、设计)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其 工作原理;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性、 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学会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征。

1.2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自动控制:没有人的直接干预,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 象(如生产设备)的工作状态或被控制量按照预定的规 律运行。 ● 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上述自动控制的目的,由相互联系 和制约的各部件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称为自动控 制系统。

2.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自动控制 系统的结构及特点、组成和基本环节,自 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控制系统的 类型。
概述:在人类社会走向信息化的今天,计算机、 通信、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以及人类 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自动控制作为一种 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以 及日常生活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自控理论:自动控制理论就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 规律的科学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仅是工程控制论 中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 般理论。 本章内容:本章是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的基础, 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自动控制 系统的组成和分类,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 标等。

2.现代控制理论

● ●
研究对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线性定常或非 线性时变) 研究方法:状态空间方法 代表人物: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贝尔曼 (动态规划原理)、卡尔曼(卡尔曼滤波)等
3.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版

自动控制理论第四版夏德钤翁贻方版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 (1)什么是自动控制
无人直接参与 利用外加设备或装置(控制器) 使机器、设 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 自动按预定的规律运行
外作用
控制器
被控对象
被控量
(2)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工业、农业、导航、核动力 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
(3)智能控制理论 (发展方向) 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
3、反馈控制理论 (1)自动控制系统
被控对象、控制器按一定的方式连接所组成的系统
最基本的连接方式是反馈方式,按该方式连接的系统 称为反馈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原理 控制器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取自被控
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 偏差,从而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输入
输出
(电扇调档)
按扰动控制:利用可测量的扰动量,产生一种补偿作用,
(顺馈控制) 以减少或抵消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
(3) 复合控制方式 按偏差控制与按扰动控制相结合
1-2 自动控制系统举例
飞机示意图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给 θ0 定
装 置
飞机方块图 扰动
放 大
舵 机

反馈电 位器
垂直 陀螺仪
飞 θc 机
f (t) A Sin(t )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线性连续控制系统 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P11 定常、时变
a0
d nc(t) dt n

a1
d n1c(t) dt n1

an1
dc(t) dt

an c(t )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文化娱乐、日常生活等都有应用。
2.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
理论,是理论性较强的工程学科。注重工程应
用,在专业术语上不是非常严谨的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
时间分界
20世纪60年代
达到完善
开始发展
数学工具
常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一阶微分方程组 传递函数矩馈控制 若出口热水温度偏低,温度控制器加 大蒸汽阀门,热蒸汽流量增大,提供更多热量,
水温升到指定值,反之,控制器减小蒸汽阀门;
流量补偿 当热水用量增大时,温度控制器加大 蒸汽阀门,使热蒸汽流量增大,提供更多热量,
保持出水温度,反之,控制器减小蒸汽阀门;
(负)反馈控制,闭环控制。
书位置 输入
眼睛
大脑
- 眼睛
手臂、手 手位置 输出
图1-1 人取书的反馈控制过程
+
u0 FD
CF
KZ
ia
-
△u -K uFD
uCF
ua
SM
+ -
n
uT
TG
+ -
图1-2 速度控制系统原理图
图1-2 缩写符号 FD 放大器 FangDa qi CF 触发器 ChuFa qi KZ 可控硅整流器 Kekonggui Zhengliu qi SM 伺服马达 Sifu Mada Sever Motor TG 测速发电机 Tachometer Generrator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 自动控制的应用
自动控制:(P1,第一自然段)
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
律运行。 输入 -
控制器
输出 被控对象 被控物理量

自动控制原理(1)

自动控制原理(1)

四、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
1 经典控制理论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 以单变量控制,随动/调 节为主要内容, 节为主要内容,以微分 方程和传递函数为数学 模型, 模型,以频率响应法为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主要方法。数学工具: 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复变函数
3 后现代控制理论
2.闭环控制系统 2.闭环控制系统
在 控 制器 与 被控 对 象之 间 , 不 仅 存在 着 正向 作 用 , 而且存在着反向作用 , 即系统输出量对控制 而且存在着反向作用, 作用有直接影响 ; 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将检测出来的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 并与 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 入信号相减, 则称为负反馈, 反之, 若相加, 入信号相减 , 则称为负反馈 , 反之 , 若相加 , 则 称为正反馈; 称为正反馈; 反馈控制就是指负反馈控制。 反馈控制就是指负反馈控制。 闭环系统必须考虑稳定性问题。 闭环系统必须考虑稳定性问题。
2.系统 2.系统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 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能完成一定 的任务。
3.自动控制系统 3.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 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 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
大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 执行元件 :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 元件(电机、减速、 元件(电机、减速、调压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 测量元件 :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 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为 传感器或测量元件( 传感器或测量元件(热电偶)。 参考输入元件:将指令输入信号变成参考输入 参考输入元件 :将指令输入信号变成参考输入 信号的元件可称为参考输入元件( 信号的元件可称为参考输入元件(电位器)。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1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复习1资料

(1)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 传递函数 、 频率特性 、 结构图 共4种。

2.连续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闭环极点位于S 平面左侧 。

离散控制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系统的特性方程的根都在Z 平面上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内。

3.某统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dtt dc )(+0.5C(t)=2r(t)。

则该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Φ(s)= ;该系统超调σ%= ;调节时间t s (Δ=2%)= 。

4.某单位反馈系统G(s)=)402.0)(21.0()5(1002+++s s s s ,则该系统是 4 阶二 型系统;其开环放大系数K= 62.5 。

5.已知自动控制系统L(ω)曲线为:则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 ;ωC = 。

6.相位滞后校正装置又称为 调节器,其校正作用是 。

7.采样器的作用是 ,某离散控制系统)()1()1()(10210TT e Z Z e Z G -----=(单位反馈T=0.1)当输入r(t)=t 时.该系统稳态误差为 。

二. 1.求图示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求:)()(S R S C (10分)R(s)2.求图示系统输出C (Z )的表达式。

(4分)三、 计算1、 已知t Te tf 11)(--=求F (s )(4分)2、 已知)5(1)(2+=s s s F 。

求原函数f (t )(6分)3.已知系统如图示,求使系统稳定时a 的取值范围。

(10分)R (s )四.反馈校正系统如图所示(12分)求:(1)K f=0时,系统的ξ,ωn和在单位斜坡输入下的稳态误差e ss.(2)若使系统ξ=0.707,k f应取何值?单位斜坡输入下e ss.=?五.已知某系统L(ω)曲线,(12分)(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G(s)(2)求其相位裕度γ(3)欲使该系统成为三阶最佳系统.求其K=?,γmax=?(1) (2) (3)六、已知控制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如图示。

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

自动控制原理:第1章 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2)

m
Md ML
J s2 Bs
c
1
i
m
将每个子方程的结构图按照相互关系,正确地连接起来, 得到下图
自动控制原理
27
2.4.3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1)结构图的基本组成形式 1)串联连接
C(s) G2 (s)U (s) G2 (s)G1(s)R(s)
C(s) R(s)
G1(s)G2 (s)
2)并联连接
在控制系统稳定的前提下,总是希望响应越快越好,而 且超调量越小越好。
自动控制原理
4
1.4 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
1.4.3 稳态误差
控制系统在稳定的情况下,希望的输出与实际的输出之 差称为误差,误差的稳态分量称为稳态误差(或称为静态误 差),一般用ess表示。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分别描述了系统在稳定性、动态 性能、稳态性能三个方面的要求,根据这些性能指标,就可以 判别系统性能的优劣。
i
(2-6)
式(2-5)或(2-6)就是描述简单水槽对象特性的数 学模型。它是一个一阶常系数微分方程式。
T为时间常数。 K 为放大系数。
自动控制原理
16
2.3 传递函数
2.3.1 传递函数的概念
RC电路如下:根据克希霍夫定律, 可列写微分方程
Ri(t) uc (t) ur (t)
uc
(t)
1 C
1
uc (t) C idt
(2)消去中间变量i后,得输入输出微分方程式
LC
d
2uc (t) dt 2
RC
duc (t) dt
uc
(t)
ur
(t)

T1T2
d
2uc (t) dt 2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PPT 31张)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PPT 31张)
11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研究生专业外语
Science Citation Index
科学引文索引
Eugene Garfield 尤金· 加菲得 “SCI之父”
Science, 122(3159), p.108-11, July 1955.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12
研究生专业外语
引文
在文献甲中提到或描述了文献乙,并以文后参考 书目或脚注的形式列出了文献乙的出处,其目的在于 指出信息的来源、提供某一观点的依据、借鉴陈述某 一事件(实)等。这时,便称文献乙为文献甲的引文, 称文献甲为文献乙的引证文献。引文通常也称为被引 文献或参考文献,引证文献通常也称为来源文献。
xt ( ) e ut ( ) K K K K e ( t ) e I I ( t ) e
式中
8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研究生专业外语
作业:某系统的状态矩阵、控制矩阵和输出矩阵为
0.009 0.265 0 9 .8 0 6 .8 0e5 .67e4 0.91 1 0 6 .70e6 8 5 .96e4 5 .02 1 .1 0 0 4 .47e6 A 0 0 1 0 0 0 150 0 15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 6 4 2 .2 4 1 1 B= 0 0 0 6 .2 3 8 5 e 6 2 .5 2 3 0 e 9 1.0 3 5 1 e 9 0 0 0
基于LQR的跟踪控制问题
前述LQR为状态调节器问题,主要实现状态调节, 利用LQR方法实现对参考输入的跟踪控制。
基本思路:将跟踪控制问题转换为状态调节器问题。

自动控制第一章

自动控制第一章

(2)第二阶段。时间为20世纪60~70年代,称为“现 代控制理论”时期。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分 方程可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 程,即所谓状态空间法。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 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 性的、时变的。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庞特里亚金、 贝尔曼(Bellman)及卡尔曼(R.E.Kalman)等人。 庞特里亚金于1961年发表了极大值原理;贝尔曼在 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化原则;1959年,卡尔曼和布西 发表了关于线性滤波器和估计器的论文,即所谓著名的 卡尔曼滤波。
加到反馈控制系统上的外作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 用输入,一种是扰动。有用输入决定系统被控量的变化规 律;而扰动是系统不希望有的外作用,它破坏有用输入对 系统的控制。在实际系统中,扰动总是不可避免的。如电 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压力以及负载的变化等。
基本术语

自动控制 —利用控制装置自动地操纵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
实现步骤:
1、用脑记住水位的希望值 2、用眼睛和测量工具测量实际值 3、比较希望值与实际值得出偏差值 4、根据偏差的大小和正负用手调节进水阀门
人在参与控制中起了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 测量实际液面高度h1—眼睛。
2) 测得的实际液面高度h1与希望液面高度h0相比较—脑。
3) 根据比较的结果,按照偏差的正负去决定的动作—手。
例子 数控车床按照预定程序自动切削工件 化学反应炉的温度或压力自动地维持恒定 无人驾驶飞机按照预定航迹自动升降和飞行 人造卫星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
应用范围 空间技术、军事科技、生物、 交通、环境等
优点
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 条件,探索未知世界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绪论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第一章绪论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智能控制理论
遗传算法
温度计
炉子 电热丝
调压器 220
自动控制
炉子 热电偶 _ 电热丝 +
给定信号 _+
u
ub
ur
电压 放大器
电动机
功率 +
放大器 _E
减速器 调压器
220
二.自动控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自动控制是使一个或一些被控制 的物理量按照另一个物理量即控制量 的变化而变化或保持恒定,一般地说 如何使控制量按照给定量的变化规律 变化,就是一个控制系统要解决的基 本问题。
缺点:被控量可能出现振荡,甚至发散。
适用场合:系统元件参数变化和扰动无法预计的场合。
§3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校正元件:基于偏差信号按一定函数规律产生供执行元件执行的 控制命令对系统进行校正以改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
如:由放大器、电阻、电容组成的具有预定传递函数的电路。 执行元件:也称执行器。用来执行校正元件产生的控制命令,以便
• 闭环控制(closed-loop control)
闭环控制工作原理: 外部作用:
给定量:使 c跟踪r 干扰量:使 c偏离r
控制目的:排除干扰因素、影响、使被控量随给定量变化。
1)、有反馈,能够成闭回路 是按偏差控制的、
2)、偏差信号起控制作用
具有负反馈的闭环系统
优点:具有自动修正被控制量出现偏离的能力,可以修 正元件参数变化以及外界扰动引起的误差,控制精 度高。
• 被控变量:简称被控量,指被控对象输出需按控制要 求变化的物理量,在单输出系统中,也就是系统得输 出量。
• 控制通道:控制变量通过被控对象(被控过程)到控 制系统输出的通道。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

自动控制原理 第一章

钱学森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标志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标志阶段(3/3) 标志阶段
• 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末,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 使整个世界的科学水平出现了巨大的飞跃,几乎在工业、 农业、交通运输及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自动 化控制技术。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馈控制方法被广泛用于设计研制飞机自 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天线控制系统以及其他军用系统。 – 这些系统的复杂性和对快速跟踪、精确控制的高性能追求,迫切 要求拓展已有的控制技术,促使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方法的产生。 – 同时,还促进了对非线性系统、采样系统以及随机控制系统的研 究。 – 可以说工业革命和战争促使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即古典控制理论 。它的发展大致 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 – 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 标志阶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萌芽阶段 经典控制理论 萌芽阶段
• 早在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 对反馈概念的直观认识,发明了许多闪烁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智慧火 自动控制 花的杰作。 • 如果要追朔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国 就有了自动控制技术的萌芽 萌芽。 萌芽
– 例如,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 指南车,就是一种开环 开环自动 指南车 开环 调节系统。
指南车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 式
经典控制理论—起步阶段(1/4) 经典控制理论 起步阶段(1/4) 起步阶段
•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发展,到十七、十八世 十八世 纪,自动控制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工业中。 – 1681年法国物理学家、发明家巴本巴本(D. Papin)发明了用做安全调节装置的锅炉压力调 节器; – 1765年俄国人普尔佐诺夫(I. Polzunov)发明了 蒸汽锅炉水位调节器等;

自动化控制原理

自动化控制原理

自动化控制原理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视。

自动化控制原理是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下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结构和主要原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本概念自动化控制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描述系统的运动规律,利用传感器获取系统状态信息,再根据控制策略生成控制信号,最终使系统实现预期目标。

自动化控制的核心是控制器,它根据输入的信号和设定的目标值,产生输出信号来控制受控对象。

同时,自动化控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系统的闭环控制,即在系统中引入反馈信号,使系统能够随时地进行调整和修正。

二、控制系统结构控制系统通常由输入信号、控制器、执行器和反馈装置组成。

输入信号可以是人工输入的,也可以是来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

控制器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控制算法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执行器负责根据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

反馈装置用于采集实际系统的状态信息,并将其与期望目标进行比较,产生反馈信号,输入给控制器进行误差修正。

三、主要原理1. 反馈控制原理:反馈控制是自动化控制中最常用的一种控制方法。

它通过对系统输出信号和期望目标之间的误差进行反馈修正,实现对系统动态过程的调节和稳定控制。

2. PID控制原理: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三个控制环节的组合,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其中,比例环节用于响应误差的大小,积分环节用于消除稳态误差,微分环节用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

3. 状态空间控制原理:状态空间控制是一种基于系统状态进行控制的方法。

它通过描述系统的状态变化规律,建立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并将其转化为离散或连续的状态空间模型,从而进行系统控制设计。

4. 频域分析原理:频域分析是自动控制理论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将信号和系统的时域响应转化为频域的频谱分布,进一步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和稳定性,从而优化控制设计。

自动控制学的课程

自动控制学的课程

自动控制学的课程自动控制学是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系统动力学、控制理论、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关于自动控制学课程的一般内容:1. 基础理论:- 系统动力学:包括对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行为的理解,以及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的建模。

-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的表示和系统的分析,包括时域和频域的概念,傅里叶变换等。

2. 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包括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根轨迹和频率响应分析等。

- 现代控制理论:学习状态空间分析、状态反馈、观测器设计等现代控制方法。

3. 线性系统分析:- 稳定性分析:学习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包括对极点的分析。

- 性能指标:包括上升时间、峰值过冲、稳态误差等性能指标的分析。

4. 非线性系统分析:- 极值理论:学习极值理论对非线性系统的分析。

- 相图和轨道:研究非线性系统在相空间中的运动。

5. 控制系统设计:- PID控制器设计:学习如何设计和调整PID控制器以满足性能要求。

- 状态空间设计:包括状态反馈、观测器设计等。

6. 数字控制系统:- 离散系统分析:包括差分方程建模和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数字控制器设计:学习数字PID控制器和状态空间方法在数字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7. 实验与仿真:- 控制系统实验:进行实验以验证和应用控制理论。

- 仿真工具应用:使用工具如MATLAB/Simulink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

这些课程内容可能会因教学机构和课程级别而有所不同。

自动控制学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的学科,学习者通常需要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技术基础理论维修电工技师考证复习之三一、自动控制基本概念:在人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和变化。

这种控制称为自动控制。

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自动控制的系统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其功能和组成是多种多样的,结构上也是有简有繁的。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工程系统,也可以是一个抽象的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

我们本章研究的是一个具体的工程系统,是工业机电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的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其初期是以反馈控制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

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的经典控制理论,它主要研究的是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由于现代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现代控制理论阶段。

它主要研究的是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系统的最优控剃问题。

二、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1.开环控制系统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

系统既不需要对输出量进行测量,也不需要将输出量反馈到输入端与给定输入量进行比较,故系统的输入量就是系统的给定值。

下图为晶闸管—电动机速度开环控制系统:图中电动机是被控对象,转速n是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物理量,被称为被控量。

转速的给定Ug为系统的输入量。

当系统输入端给定一个电压Ug(输入量)时,电动机就有对应一个转速n(输出量)。

当给定电压Ug增大时,通过触发器CF使晶闸管整流装置的控制角α减小,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Ud增高,电动机的转速n增加。

图中作用于系统输入端的量Ug为输入量。

作用于被控对象(电动机)的量Ud为控制量。

转速n是要求控制的输出量,称为被控量。

作用于被控对象(电动机)的负载转矩TL称为扰动量。

从理论上来讲所有使被控量即转速偏离期望值(给定值)的因素都是扰动。

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电动机励磁电流的变化等因素在转速给定值Ug不变时,都将引起被控量(转速n)的变化。

为了分清主次,将各种扰动分为主扰动和次扰动。

系统分析时主要考虑主扰动。

上图的系统是按给定量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

如果是按扰动量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要用仪表来测量其扰动,使系统按照扰动来进行控制,以减小或抵消扰动对输出量的影响,这种开环控制系统称之为前馈控制系统。

前馈控制系统是利用可测量的扰动量而产生一种补偿作用,能针对扰动迅速调整控制量,使被控量及时得到调整,以提高抗扰动的性能和控制精度。

按给定量控制的开环控制系统虽然结构简单、调整方便、成本低,但系统的抗扰动性能差,控制精度低,往往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如果将开环控制系统用于刨床,在加工生产中,由于机械转矩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转速降,从而引起转速波动,造成刨床加工精度不高,不能满足生产要求。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每一个给定的输入量就有一个相应的固定输出量(期望值)。

但是,当系统出现扰动时,这种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将被破坏,系统的输出量将不再是期望值,两者之间就有一定误差,开环系统不能减小这个误差,一但此误差超出了允许范围,系统将不能满足实际控制要求。

因此,开环速度控制系统不能实现自动调速。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点:(1)系统中无反馈环节,不需要反馈测量元件。

(2)系统开环工作,稳定性能好。

(3)系统不能实现自动调节,对干扰引起的误差不能自行修正,故控制精度不高。

因此,开环控制系统适用于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固定而且内扰和外扰较小的场合。

为了保证一定的控制精度,开环控制系统必须来高精度控制元件。

2.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是反馈控制系统,其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既有顺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它将被控对象的输出量送回到输入端,然后与给定输入量进行比较,而形成偏差信号,再将偏差信号作用到控制器上,使系统的输出量趋向于期望值。

下图为晶闸管整流供电的直流电动机闭环控制系统测速发电机TG与电动机M同轴,从测速发电机TG引出转速负反馈电压Ufn ,此电压比于为电动机的转速。

该转速负反馈电压Ufn与给定电压Ug进行比较,其偏差值△Ui=U g-Ufn ,经调节放大后,输出控制电压Uc ,再经触发器CF控制晶闸管变流器的输出电压Ud ,从而控制电动机转速n ,使转速n与转速给定值趋于一致。

当负载增加时,电动机因负载增加而转速下降,则转速负反馈电压Ufn减小,由于转速给定电压U g不变,偏差电压△Ui=U g-Ufn则增加。

通过放大后使晶闸管整流器输出电压Ud增高,从而电动机的,转速n回升。

该调节过程可以表示为:TL↑→Id↑→n↓→Ufn↓→△Ui(=Ug-Ufn)↑→Uc↑→α(控制角)↓→Ud↑→n↑由此可见,当U g不变而电动机转速n由于扰动原因产生变化时,可通过转速负反馈自动调节电动机转速n而维持稳定,从而提高了控制精度。

将闭环控制系统与开环控制系统相比较,可看出: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闭环控制存在一条从被控量(转速n)经过检测反馈元件(测速发电机)到系统输入端的通道,这条通道称为反馈通道。

闭环控制系统有以下三个重要功能:1)检测被控量。

2)将被控量的实际值检测后所得到的反馈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而得到偏差值。

3)根据偏差值来对被控量进行调节。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1) 能补偿控制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扰动因素的影响,并可自动调节。

2)由于反馈环节的存在而出现稳定问题,可能会使系统的稳定性变差,甚至可能造成系统不稳定。

3) 系统必须要具备由反馈元件组成的反馈环节。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及其指标: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1)稳定性稳定性是决定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能否实际应用的首要条件。

所谓稳定性是就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和系统重新恢复平衡工作状态的能力而言的。

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稳态和动态两种过程:系统在输入量和被控量均为固定值时的平衡状态称为稳态,或称静态。

系统在受到外加信号(给定或干扰)作用后,被控量随时间t变化的全过程称为系统的动态过程,或过渡过程,常用C(t)表示。

在外加信号的作用下,任何系统都会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产生初始偏差。

所谓稳定性能就是指系统由初始偏差状态至达到或恢复平衡状态的性能。

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动态过程的几种基本形式:对于一个稳定系统,在外加信号作用后,由于系统中存在的电磁惯性及机械惯性,必须经过一定的过渡时间,被控量才能达到新的平衡值,即系统才能进入新的稳态。

稳定系统的动态过裎如下图曲线1和2,其受控量的暂态成分随时间衰减,最终能以一定精度趋于平衡值(称为收敛)。

对于不稳定系统,其受控量的暂态成分随时间而单调发散或振荡发散,如下图的曲线3和4。

显然不不稳定系统是法完成控制任务的,而对于稳定系统也要求系统动态过程的振荡要小。

为此,对被控量的振幅和振荡次数应有所限制。

2)快速性快速性是对稳定系统过渡时间的长短而言的,过渡过程持续时间长,说明系统的快速性差,反应迟钝,将使系统受控量长久地出现偏差,如曲线2 。

通常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时间要尽可能短一些,以有效地完成控制任务。

3)准确性准确性是指系统过渡到新的平衡状态后,其最终保持的精度。

它反映了系统在动态过程后期的性能,一般自动控制系统要求被控量与其期望值的偏差是很小的。

对于一个具体系统来说,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常常是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

如提高了系统的快速性,则有可能引起系统强烈振荡;又如改善了系统的稳定性,而控制过程则又可能变得迟缓,甚至使最终精度也差。

因此,不能片面追求自动控制系统的某一方面性能,而应根据具体控制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2、自动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自动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是衡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准则。

各种自动控制系统的具体指标有所不同,但一般都包括静态指标、动态指标和经济指标。

1)静态性能指标a.调速范围D调速范围是指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用某一方法调速时所能达到的最高转速与最低转速之比。

即 D = n max / n min一般希望调速系统的调速范围大一些好,但不同的生产机械所要求的调速范围有所不同。

b.静差率S调速系统静差率是指电动机工作在某一条机械特性上,其负载转矩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负载(额定转速为n N)时,对应的转速降△n N与该特性上的理想空载转速n0的比值。

△n N n0-n N即S= ——×100﹪= ———×100﹪n0 n0静差率主要用来衡量负载转矩变化时调速系统转速变化的程度,因此它反映了转速的相对稳定性。

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的硬度有关。

在理想空载转速n0相同的情况下,机械特性越硬(△n N越小),则静差率S越小,转速的相对稳定性越好。

静差率与机械特性的硬度又有所不同。

在理想空载转速n0不同的情况下,硬度相同(△n N相等)的机械特性,理想空载转速n0越低,则静差率 S越大,转速的相对稳定性就越差。

如图,n02<n01则S2>S1 。

因此,对调速系统静差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对系统最低速静差率的要求。

对于一个调速系统来说,调速范围D、静差率S和额定转速降△n N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例如直流电动机调压调速系统(其各机械特性硬度相同,n max = n N n min = n0min-△n N) 的调速范围D为n max n N n ND =—— = —————— = ——————————n min n0mi n-△n N △n N[(n0mi n/△n N)-1]n n n n S= ———————— = ——————△n N [(1/S)-1 ] △n n(1-S)由上式可知,在机械特性硬度(△n N) 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对静差率要求越高(S越小,即对调速系统转速的相对稳定性要求越高),则相应的调速范围越小如果对调速范围要求越高(D越大)则相应的静差率S就越大,这样必然降低转速的相对稳定性。

可见静差率S与调速范围D,这两项指标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

若要同时满足调速范围D和静差率S的较高要求,则必须设法使△n N减小,即必须提高机械特性的硬度。

例题:已知某一龙门刨床工作台直流调速系统, 直流电动机参数为Pe = 60 kW Ue = 220V Ie = 305A n e = 1000r/min , 电枢电阻Rd = 0.05Ω, 要求调速范围D = 20。

试求:(1)高速和最低转速时的静差率S1、S2。

(2)(2)静差率S≤5﹪时,对应的转速降△n e。

解:(1)求S1、S2Ce为电动机的电动常数,可由电动机铭牌数据求出Ce =(Ue-IeRd)/ n e =(220-305×0.05)/1000 = 0.2V/(r/min),额定负载下电枢电阻Rd引起的转速降:△n e = IeRd / Ce = (305×0.05) / 0.2 = 76.25(r/min)最低转速时的静差率S2S2 = (△n e / n02)×100﹪= [△n e /(n min+△n e)] ×100﹪= {76.25 / [(1000/20)+76.25] }×100﹪=60.4﹪最高速时的静差率S1S1 =(△n e / n01)×100﹪= [△n e /(n max+△n e)] ×100﹪= [76.25 /(1000+76.25)]×100﹪=7﹪(2)求静差率S≤5﹪,D = 20 时,对应的转速降△n e△n e=(n eS)/ [ D(1-S)] =(1000×0.05)/ [20×(1-0.05)= 2.65 (r/min)由以上例题计算可知:最低转速时的静差率S2远远大于最高速(额定转速)时的静差率S1,只要最低转速时的静差率满足要求,高速时的静差率肯定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