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赏析全文

合集下载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翻译和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翻译和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翻译和赏析《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翻译和赏析,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其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不是看花即索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翻译其一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其二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三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其四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其五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其六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其七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其一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②塔墓地。

③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

杜甫《绝句两首》古诗原文及诗意赏析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

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

此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

”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

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

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

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

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

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

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

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

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

“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日五首》原文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上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不景气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急。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爱,西江首独回去。

茱萸获赐朝士,难得一枝去。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自得,秋砧睡着却言。

萨贝蒂科两冥漠,西北存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条叶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杜甫《九日五首》译者待更新杜甫《九日五首》赏析《九日五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诗。

重阳佳节,作者独自一人,登高插茱萸,思念飘零各地的兄妹,想起昔日团聚之景,心中愈加感伤,全诗基调伤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九日五首其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此诗就是大历二年(767)轻九日杜甫在夔州览胜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去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发自己九月九日重阳览胜的感叹,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通常览胜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回。

重九饮酒赏菊,本就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卧病”献艺,却“并无分后”饮酒,遂也有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出来:“菊花从此不须上开”!这一带着较猛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去,好象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晴饮酒,又快乐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并使气,似乎就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迥然不同。

这一联及,杜甫精妙地采用借对(亦即为沈德潜所谓“真假对”),筹钱“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陈曾寿”(《诗人玉屑》),被称作杜律的创格。

《客至》全文与赏析

《客至》全文与赏析

《客至》全文与赏析《客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内容如下: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时所作,描绘了他迎接客人的喜悦心情以及生活的简朴。

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诗人先从户外的春水和群鸥落笔,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景象。

春水环绕着房屋,群鸥每日飞来,烘托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

但这里的“群鸥”也隐隐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因为鸥鸟通常被视为孤独的象征。

颔联“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诗人说长满花草的小路从未因为客人的到来而清扫过,今天因为您的到来,我这柴门才首次打开。

“不曾”与“今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客人的尊贵和诗人的喜悦。

同时,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平日里的孤寂,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和珍惜。

颈联“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写的是款待客人的饭菜和酒。

由于离市集较远,所以菜肴比较简单,没有多样的美味。

家中贫困,酒也只是自家酿的陈酒。

这两句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生活的拮据,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的真诚和朴实,不因条件简陋而对客人有丝毫怠慢。

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诗人询问客人是否愿意邀请邻居老翁一同饮酒。

如果愿意,就隔着篱笆把他喊来,一起把剩下的酒喝完。

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的热情豪爽,以及邻里之间的和睦融洽,将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

通过对环境、动作、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迎客、待客的场景,以及与客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在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对仗工整。

颔联的“花径”对“蓬门”,“不曾”对“今始”,“缘客扫”对“为君开”,颈联的“盘飧”对“樽酒”,“市远”对“家贫”,“无兼味”对“只旧醅”,不仅在形式上整齐美观,更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四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四首》原文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绝句四首》原文翻译赏析杜甫《绝句四首》原文翻译赏析《绝句四首》原文绝句四首(一)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绝句四首(二)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绝句四首(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四首(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绝句四首(三)注释、黄鹂:黄莺。

2、白鹭:鹭鸶,羽毛纯白,能高飞。

3、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这是想象之词。

4、东吴: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成都水路通长江,故云长江万里船。

5、含:包含。

绝句四首(三)翻译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

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绝句四首》赏析《绝句四首》是杜诗中的佳作,其中以第三首最为著名。

这首诗是杜甫广德二年(764)春初回草堂时写的,是杜诗写景的佳作。

四句诗一句一景,两两对杖,写法非常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雕琢,十分自然流畅。

此诗犹如一幅绚丽生动的彩画: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江水、雪山,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

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

短短四句小诗,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

《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

'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

《杜臆》:"此四诗盖作于入居草堂之后,拟客居以此终老,而自叙赙玷如此。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

《绝句》杜甫古诗赏析《绝句》杜甫古诗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杜甫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

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白话译文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绝句》创作背景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绝句》赏析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垸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杜甫《九日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九天五歌》的原文赏析与翻译杜甫《九日五首》原文重阳节那天,他独自一人在杯中喝酒后,病倒了,爬上了河上的舞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黑猿在日落时哭泣,白鹅在霜冻前到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在过去的重阳节,传递杯子时不要放杯子。

也就是说,寺庙已经改变了,但菊花却羞于开放。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老苏思业,郑广文陪同。

采摘的花香四溢,客人们一个个醉醺醺的。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家乡范传菊,攀岩元素?来源当他微笑时,今天有几个人得救了。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给客人戴上黑色帽子,让孩子们尊重绿色。

佳晨比任何人都更担心这群盗贼。

杜甫《九日五首》翻译待更新杜甫《九日五首》赏析《九天五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古诗。

重阳节,作者孤身一人,登高插山茱萸,思念四散的兄弟姐妹,想起往日重逢的情景,心里越来越难过。

整首诗的语气是悲伤的,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

【九日五首其一重阳节那天,他独自一人在杯中喝酒后,病倒了,爬上了河上的舞台。

因为竹叶不分人,菊花从现在起就不用开了。

在这个古老的国家,黑猿在日落时哭泣,白鹅在霜冻前到来。

弟弟妹妹的抑郁症在哪里?战斗和衰落是当务之急!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第一副对联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浓厚兴趣。

诗人也在客人中。

重阳节到来时,他心情很好。

他病入膏肓地走上舞台,独自喝了一杯酒,享受着九秋的美景。

诗人对饮酒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在他的诗句中很生动。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翻译赏析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出⾃唐诗三百⾸全集,其作者为唐朝⽂学家杜甫。

古诗全⽂如下: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事⾳书漫寂寥。

【前⾔】 《阁夜》为唐朝诗⼈杜甫律诗中的典范性作品,杜甫流寓于荒僻的⼭城,⾯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声,因⽽感慨万千。

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由历史⼈物想到⾃⼰的境遇,并⼒图在内⼼超越这些⼈⽣的感慨。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亦有壮情和超然之意。

【注释】 ⑴阴阳:指⽇⽉。

⑵短景:指冬季⽇短。

景:通“影”,⽇光。

⑶霁:雪停。

⑷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在夔州东. ⑸野哭:战乱的消息传来,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

⑹战伐:崔旰之乱。

⑺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

⑻⼈事:指交游。

⾳书:指亲朋间的慰藉。

漫:徒然、⽩⽩的。

【翻译】 时令到了寒冬,⽇⼦就越来越短。

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五更时听到战⿎号⾓,起伏悲壮。

⼭峡倒映着银河星⾠,随波动摇。

野外⼏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

数处渔⼈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

诸葛亮和公孙述,⼀样终成黄⼟。

⼈事变迁⾳书断绝,我寂寞⽆聊。

【赏析】 全诗写冬夜景⾊,有伤乱思乡之意。

⾸联点明冬夜寒怆。

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

颈联写拂晓所闻。

末联写极⽬武侯、⽩帝两庙⽽引出的感慨,层层铺开,步步推进,从⽽更好的表达了⾃⼰的情怀。

开⾸⼆句写道:“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诗歌⾸先点明时间。

上句中的“岁暮”指冬季。

“阴阳”指⽇⽉。

“景”同“影”。

“短景”指冬天⽇短。

“天涯”即天边,指夔州。

“霁”即天放晴。

⾸句的意思是说,年终⼀天⽐⼀天短。

其中,⼀个“催”字⽤得很妙,不但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的冬⽇特点,⽽且使⼈觉得时光飞逝。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诗《秋兴八首》赏析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秋兴”这个题目,意思是说因感秋而寄兴。

这兴也就是过去汉儒说《诗经》的所谓“赋比兴”的“兴”(在四声应读去声)。

晋代的潘岳有《秋兴赋》,也是一篇感秋寄兴之作。

但《秋兴赋》的体裁是属于辞赋类。

而杜甫的《秋兴八首》则是律诗,是唐代新兴的一种诗体。

若论它们创作的成就和对后世发生的影响,杜甫的《秋兴八首》当然不是潘岳的《秋兴赋》所可比拟。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对长安想望的种种心情。

而以第一首为全诗纲领。

它的开头四句:“玉露彫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

《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全文翻译鉴赏杜甫诗选秋兴八首杜甫系列:杜甫诗选|杜甫诗集杜甫诗选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1。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3。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4。

【注释】1玉露:即白露。

凋伤:衰败零落。

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长江流经的山下称为巫峡。

气萧森:气象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

塞上:边关,指夔州一带的山,因其险峻而称塞上。

兼天:连天。

波浪连天,因此说「兼天」;风云盖地,因此说「接地阴」。

这两句极写萧森阴晦的景象,内含一种勃郁不平之气。

3这两句落到自身,感叹身世之萧条。

丛菊两开,诗人去年秋天离开成都,到此时已经过了两个秋天了。

4催刀尺:催人裁剪新衣。

白帝城:在今天的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

急暮砧:指傍晚的捣衣声显得更加急促。

【译文】白露使枫树林凋零衰败了,巫山巫峡气象萧瑟阴森。

巫峡波浪滔天,巫山阴云密布。

我已是第二次看到菊花盛开,往日流过的眼泪又忍不住流了下来,我的一叶孤舟系在了夔州,我急于归乡的心也被紧紧地系住了。

天气寒冷催人裁剪寒衣,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从白帝城高处传来。

【赏析】本诗是组诗《秋兴八首》中的第一首,作于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寓居夔州期间。

当时安史之乱已基本平息,但国家局势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

内有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外有吐蕃、回纥虎视眈眈,骚扰进犯,就连偏远的蜀地也暗藏着战乱的危机。

成都尹严武奉召回京后,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顺江东下,漂泊到夔州,那年他已五十五岁了。

体弱多病,加上壮志难酬、内心孤寂,使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倍感凄凉,故触景生情,写下了八首七言律诗,题名《秋兴八首》。

《秋兴八首》既描写了夔州萧条凄清的秋色,又抒写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困苦和悲愁,以及他在年迈多病之时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情怀。

整组诗情调悲凉,意境深幽。

此诗为组诗的第一首。

诗人通过描写悲凉萧瑟的秋景,将自己思念故土、期盼早日归乡的心情表达了出来。

杜甫诗词《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下⾯是⽆忧考分享的杜甫诗词《⽉夜》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夜》 唐代:杜甫 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雾云鬟湿,清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译⽂】 今夜⾥鄜州上空那轮圆⽉,只有你在闺房中独⾃遥看。

远在他⽅怜惜幼⼩的⼉⼥,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蒙蒙雾⽓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光使你的⽟臂⽣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光擦⼲两⼈的思念的泪。

【注释】 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雾云鬟(huán)湿,清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久⽴,望⽉怀⼈的形象。

⾹雾:雾本来没有⾹⽓,因为⾹⽓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雾”。

望⽉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臂⽣寒。

云鬟:古代妇⼥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四:“明⽉耀清晖。

”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的"独看"对应,表⽰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 【赏析】 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的⼉⼥,怎懂思念的⼼酸。

妻⼦看⽉,并不是欣赏⾃然风光,⽽是“忆长安”,⽽⼩⼉⼥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的“不解忆”反衬妻⼦的“忆”,突出了⾸联那个“独”字,⼜进⼀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这,⼜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石壕吏》原文译文赏析《石壕吏》唐代: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

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

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

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暮:在傍晚。

投:投宿。

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逾(yú):越过;翻过。

走:跑,这里指逃跑。

呼:诉说,叫喊。

一何:何其、多么。

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啼:哭啼。

苦:凄苦。

前:上前,向前。

致:对……说。

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附书至:捎信回来。

书,书信。

至,回来。

新:最近,刚刚。

存:活着,生存着。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且:姑且,暂且。

偷生:苟且活着。

长已矣:永远完了。

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室中:家中。

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更:再。

惟:只,仅。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未:还没有。

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完裙:完整的衣服。

老妪(yù):老妇人。

《望岳》全文赏析

《望岳》全文赏析

《望岳》全文赏析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岳全文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望岳》全文赏析篇1望岳杜甫望岳(一)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二)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岳(三)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

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春望》全文与赏析

《春望》全文与赏析

《春望》全文与赏析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是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全诗内容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开篇即营造出一种沉郁悲怆的氛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沦陷,城池残破,然而山河依旧。

春天已然来临,城中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

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惨状。

“深”字则描绘出了草木繁密、无人打理的荒凉景象。

这两句相互映衬,既展现了大自然的永恒,又凸显了人事的沧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感慨时事,见到盛开的花朵也禁不住落泪;因与亲人离别,听到鸟儿的叫声都觉得心惊胆战。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花鸟,实际上是诗人自己内心痛苦的写照。

在这战乱的时节,美好的景象反而更增添了诗人的愁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燃烧了三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这两句直接写出了战争的持久和残酷,也反映了人们在战乱中对亲人消息的渴望。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通信阻断,一封来自亲人的书信,承载着无尽的牵挂和思念,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人因忧愁而频繁挠头,以至于白发越来越少,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愁苦。

头发本就稀少,如今因忧国思家而变得更少,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忧心如焚的情态。

整首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自身的感受和细节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思念亲人的深沉情感。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精炼。

比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不仅在形式上对仗,而且在意义上相互呼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同时,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捕捉,如“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极具感染力。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

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古诗词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前言】《曲江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

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曲江的盛衰与大唐同在。

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

【注释】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2.减却春:减掉春色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4.且:暂且。

经眼:从眼前经过5.伤:伤感,忧伤。

江上小堂巢翡翠巢翡翠:翡翠鸟筑巢6.苑边高冢卧麒麟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冢:坟墓7.推:推究8.物理:事物的道理9.浮:虚名【翻译】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日趋衰落,这是无人能够挽回的。

作为左拾遗的谏官,杜甫几乎天天给皇帝上奏疏提忠告,不久就受到了冷落。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写下了《曲江二首》,两个月后,在乾元元年的五六月间,他就和房琯、严武等人被贬出长安。

【鉴赏】作者由落花写起,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他说,一片花飞就意味着春天已经消逝了一点,但现在是“风飘万点”,这如何不让人愁绪万端啊。

眼睁睁地看着花儿将从枝头落尽,心中的忧伤可想而知。

因而,即便自己知道喝酒很伤身子,但还是情不自禁地举起酒杯,继续“入唇”。

首联和颔联由“飞花”触发作者感怀,作者由满眼的落花想到了春天的流逝,由春天的流逝想到了自己年岁已高(当时杜甫已经四十八岁),他自己在四十岁过年的除夕夜就写过两句诗,说:“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通用5篇)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通用5篇)

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通用5篇)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通用5篇)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唐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舌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释】:三重(cóng):三层。

挂罥(juàn):挂结。

罥,挂,缠绕。

塘坳(āo):低洼积水的地方。

坳,低洼的地方。

忍能对面为盗贼:忍心当面作“贼”。

忍能:竟能忍心这样干。

能,作“这样”解。

入竹去:跑进竹林。

竹,竹林。

唇焦口燥呼不得:呼喊得唇焦口燥仍然没有效果。

俄顷:不一会儿。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昏黑:将近天黑的时候。

向,趋向、将近。

布衾:布被。

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烂了。

骄儿,爱儿。

恶卧:睡相不好,两脚乱蹬。

床头:一作“床床”。

雨脚如麻:形容漏进屋子里的雨水密集。

丧乱:指安史之乱。

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彻,彻晓,达旦。

安得:哪得,哪有。

是欲得而不能得的假设语气。

大庇:全部遮盖、保护起来。

庇(bì),遮蔽。

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见,同“现”。

【译文】: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

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漫兴九首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漫兴九首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漫兴九首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漫兴九首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绝句漫兴九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诗写草堂一带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触。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漫兴九首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漫兴九首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篇1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杜甫〔唐代〕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赏析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

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

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

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

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

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

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

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

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江南逢李龟年》原文译文赏析《江南逢李龟年》唐代: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注释】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乐师,擅长唱歌。

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

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赏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

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

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歌唱家。

杜甫初逢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

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

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几十年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

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

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

这首诗跨越了几十年的时代苍桑,社会变迁,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全诗情韵深厚,内蕴丰富,举重若轻,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

《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杜甫翻译赏析

《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杜甫翻译赏析

《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杜甫翻译赏析
《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杜甫翻译赏析
《可叹·天上浮云如白衣》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近者抉眼去其夫,河东女儿身姓柳。

丈夫正色动引经,酆城客子王季友。

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

贫穷老瘦家卖屐,好事就之为携酒。

豫章太守高帝孙,引为宾客敬颇久。

闻道三年未曾语,小心恐惧闭其口。

太守得之更不疑,人生反覆看亦丑。

明月无瑕岂容易,紫气郁郁犹冲斗。

时危可仗真豪俊,二人得置君侧否。

太守顷者领山南,邦人思之比父母。

王生早曾拜颜色,高山之外皆培塿。

用为羲和天为成,用平水土地为厚。

王也论道阻江湖,李也丞疑旷前后。

死为星辰终不灭,致君尧舜焉肯朽。

吾辈碌碌饱饭行,风后力牧长回首。

【赏析】
《可叹》,其实是一首写人的叙事诗。

诗中的主人公,是和杜甫同时代的.诗人王季友,《全唐诗》中这样介绍他:“王季友,河南人。

家贫卖履,博极群书。

豫章太守李勉引为宾客,甚敬之,杜甫诗所谓丰城客子王季友也。

”王季友年轻时家贫,以卖草鞋为生,出生富家的妻子柳氏嫌弃他,离家出走。

王季友在贫困孤苦中发奋攻读,后来考上状元,成为一代名流,离弃他的柳氏后来又回到他身边。

这样跌宕起落的人生,使杜甫大为感叹。

《可叹》一诗中,对王季友的故事作了生动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一体化讲义一、诗人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1、杜甫的思想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

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

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

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2、杜甫生平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2)、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3)、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4)、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二、作品赏析1、《兵车行》赏析天宝八年六月,唐王朝与吐蕃为了争夺西域,发生了石城堡战役。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领人马六万三千远攻石城。

另一方面,因为边将腐败,南诏开始反抗。

天宝十年夏季,唐王朝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伐南诏,兵败,死者约六万。

奸臣杨国忠为了虚报战功,大量招募两京、河南河北之兵袭击南诏以掩饰败绩。

然而士卒早知云南地区多有瘴疠,不肯应征,杨国忠便分道捕人。

于是,此时的杜甫着眼于现实,写下了著名的现实主义诗篇——《兵车行》。

这是杜甫面对百姓的无穷的征役之苦而写下的最早用以谴责唐王朝穷兵黩武政策的一首政治诗。

诗中表面说的是“武皇开边”、“汉家”,实际上是谴责当时唐王朝穷兵黩武的政策。

作品中难以看出作者是在描写唐朝哪一次征兵的经过,但诗句中所反映的爷娘妻子与征夫生离死别、抆血相望,“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的惨象,则概括出当时相类似的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可谓是一幕别而怨,怨而盈,使人意夺神骇,骨折心惊,一赴绝国,行子断肠的历史悲剧。

接着,作者又借用征夫之言,毫不留情地控诉了唐朝统治者“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种置人民之生死于不顾,任百姓之冤情而不闻的丑恶罪行。

前面说过,杜甫当年正被困居于唐朝都城长安,这首诗却能大胆地用文墨鞭达当时的统治者,谴责他们贪婪于疆土,轻蔑于民生的可耻行径。

从而又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和平的渴望,这是十分难得的。

这首诗在艺术上讲,充分体现了杜甫高超的文艺。

如《兵车行》这样一首乐府歌行,杜甫不再按照汉末建安时期以来一直袭用古题的办法,改成即事式的因事命题,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使得诗歌反映现实更为自由多样,可以看出,杜甫即继承了汉乐府诗歌的传统,又有所创新,写法自由灵活,语句高度精练,态度严肃认真,落笔之处情节曲折,描写细节无微不至,像诗中爷娘妻子跑着追送征人,拦道、顿足、痛哭,通过这一幕幕细节,准确得表现送行人的心理,从而也反映朝廷征兵作战使得百姓苦不堪言的真实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牵衣顿足拦道哭”中的“拦道哭”并不像杜甫所写的另一首《垂老别》写老夫妻分离场面中所写道:“老妻卧路啼”中的“卧路啼”因为那是体弱老人的哭,显得撕心裂肺。

“拦道哭”也是撕心裂肺的,但作者并不虚张,只有写得逼真,把作品建立在艺术真实之上才能更生动有力,更能扣人心弦。

这也可以说是杜甫能够成功地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来客观反映艺术真实中的历史真实的表现。

诗中“尘埃不见咸阳桥”、“哭声直上千云霄”三两句点缀了生离死别的场景,是点睛之笔,也体现了杜甫极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截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来作为场景描写的高超的艺术概括能力。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表面描写征期漫长,侧面烘托统治者嚣张的剥夺百姓人生自由的罪孽;“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表面是在说朝廷扩张领土使得百姓战死无数,又影射着表达了百姓与朝廷之间的阶级矛盾以及仇恨已经比血海深仇还要沉重。

这又体现杜甫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意识隐喻在客观描写之中,借用征夫形象的话语抒发出自己的感情。

二百州,村落荒芜,大好田亩止生荆杞。

更复县官课税,既然土地没有人去耕作,税租又从何而来?这一度直接拷问统治者,不仅征战使得百姓流亡数以万计,而且在百姓接二连三战死疆场的同时,他们的故乡不仅沦为废墟,就连亡魂的遗孀及其子女亲人,仍旧在统治者的压迫中备受迫害。

在诗章的末尾,杜甫仍旧借用征夫之口描写战场上的白骨垒垒、亡灵凄凄、阴雨啾啾的场面。

因为是借用征夫之口,让读者更能身临其境,仿佛在聆听一个面临着死亡到来的征夫他所倾诉的一切:“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正如同杜甫对他自己的评价一样,杜甫是极为“沉郁顿挫”的。

这就是杜甫写作风格的体现。

用征夫面对死亡的深沉忧思,使得诗章更是悲壮凝重,杜甫的创作在文学意境上的高度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说李白的诗以其绚丽多姿、波澜起伏的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屈原以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浪漫主义的高峰,那么杜甫的诗则更继承了屈原他那虽是生世不平但却以博大胸襟怀抱着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况且杜甫鲜明的态度不仅仅在于爱国,更热爱人民,透过对种种社会矛盾的深刻反映,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前途的关心。

杜甫的现实主义在史前是无人能与之匹及的,他与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相持并立,形成文学史上一对“双星”。

总之,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现实主义丰碑,直接开导了中唐时期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又直接影响了晚唐现实主义诗派。

甚至是到了宋代,杜诗注家更是蜂拥而起!可以说,无论是在思想上,艺术成就上,杜甫都毫不愧对于“诗史”的美誉,一千年过去了,杜甫的诗歌仍旧令我们高度重视,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2、《旅夜书怀》赏析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浣花溪草堂。

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只得携家小取水路东下。

此诗即为行船经过渝州 (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一带时所作。

作者身世浮沉,前途难卜,故诗以抒写飘泊奔波的牢骚情怀为主旨。

然而老杜品格,穷而愈坚,悲而能壮,在自怨身世之中,仍保持傲岸的气魄与阔大的胸襟。

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诗的头四句写景。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