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8298de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d1.png)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古诗三首》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主题和意境。
2.能够通过诵读和朗读古诗来感受古诗的韵味。
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4.能够简单描述古诗的意境和格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古诗三首》课文。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录音机。
3.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看到题目《古诗三首》,询问学生对古诗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谈一下自己对古诗的想法。
2. 学习新诗1.让学生单独阅读第一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并朗读。
2.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主题、情感以及意象等内容。
3.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构思和表达方式。
3. 讲评1.教师对第一首古诗进行点评,指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关键词、核心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古诗的主旨。
4. 学习第二首古诗1.让学生朗读第二首古诗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第二首古诗的情感表达和意蕴。
3.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朗读比赛,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5. 学习第三首古诗1.学生认真阅读第三首古诗,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2.学生群体讨论古诗的语言运用和诗意表达。
3.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首古诗,体验古典诗歌之美。
6. 教学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本堂课的感想和收获。
2.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完善。
3.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授《古诗三首》,让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课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古诗中感受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审美情感的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涵。
同时,教师在点评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表现,帮助每位学生在诗歌朗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 》《村晚》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 》《村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74e6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0f.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第2课时《稚子弄冰》《村晚》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生活;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语言鉴赏能力;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看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基本意思。
2.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言和声音表达出古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稚子弄冰》《村晚》古诗内容的PPT;2.教具:音响设备;3.教材:学生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四、教学过程1. 热身(5分钟)•让学生快速朗读之前学过的一首古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引入本课诗歌《稚子弄冰》《村晚》,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学习古诗《稚子弄冰》(25分钟)1.老师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2.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古诗内容,理解意境;3.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诗歌的情感。
4. 学习古诗《村晚》(25分钟)1.老师朗读该古诗,学生跟读;2.分析古诗中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意境;3.学生分组朗读,表达诗歌的情感。
5. 总结(10分钟)•回顾今天学习的两首古诗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稚子弄冰》《村晚》这两首古诗,培养了他们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首诗歌朗读给家人或朋友听;2.鼓励学生多阅读古诗,增强语感。
以上内容为教案大纲,希望能够帮助老师顺利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ecea4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37.png)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课程背景本单元主要讲解古诗鉴赏。
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文的特点和情感,培养学生爱好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诗文,理解作者写诗的目的和情感。
2.能够理解诗文中的意境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能够接触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拓展审美视野。
4.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理解。
2.诗歌中的意境和意象的概念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古诗中深层意思的培养。
2.学生对于古诗抽象意象的把握。
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制作主题墙报,准备古诗课文,诗词解析的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复印古诗课文,学生课前背诵古诗。
教学方式1.导入:通过展示诗词图片或视频引入诗歌,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学生朗读:让学生分组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诗歌解析:通过PPT解析古诗,并解释其中的意境和意象。
4.创作活动:让学生仿照古诗创作自己的村晚诗词或散文。
5.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古诗的情感和意境展开讨论。
教学内容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选取了三首古诗《村居》,《夏夜》,《江村》作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结合这三首古诗进行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绿杨穿新篁。
芳菲酒醒何处,一蓑烟雨任平生。
《夏夜》梦回夏夜边草阁,半遮东户晓风透。
泉接樭头交竹径,露浓村路栉河洲。
月沈枕上樱桃熟,青鸟吹箫亂叶愁。
时见鱼龙困不得,呼云曳雨三更秋。
《江村》青青麦浪绿葱葱,飒飒风声飘柳丛。
儿童把钓穿花去,野田骑牛翠烟空。
吾庐当年曾泊舟,南畔恩波泪欲流。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古诗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领略到古诗的优美和深邃,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和热爱。
同时,通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39d13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0e.png)
部编版语文五下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内容和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感悟其中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朗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的抽象意境。
2.表达对古诗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1古诗三首》的教科书内容。
2.课堂教学随堂练习。
3.课堂互动环节的设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让学生回想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导入新知•介绍古诗《将进酒》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梳理语文知识•带领学生分段解析《将进酒》的句子,解释生僻词语。
4. 听读训练•让学生听朗读《将进酒》并模仿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回答问题。
2. 引入新诗•介绍古诗《静夜思》的背景和作者,并进行整体阅读。
3. 细节理解•带领学生解读《静夜思》中的具体情感和意象,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4. 朗读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和个人朗读,加深对《静夜思》的理解。
第三课时1. 复习巩固•带领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创作写作•让学生根据所学古诗的风格和意境,进行自由创作。
3. 诗歌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朗诵技巧和情感表达。
六、课后反馈•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填写学习反馈表,反映对古诗的理解和体会。
七、拓展延伸•让学生阅读更多古诗,进行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
八、教学反思•总结本次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的教学做准备。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57b83f7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4.png)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含义,掌握诗歌中的文字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义,感受其中的审美情感。
2.难点: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阅读策略来解读古诗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多媒体课件等3.学具:学生课本、习题集、笔、纸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吟诵《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整体理解(15分钟)1.请学生大声朗读《古诗三首》,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让学生围绕古诗文展开讨论,启发学生思考。
第三步:课文解读(20分钟)1.逐句解读《古诗三首》,讲解古诗中的生字、短语和句子。
2.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艺术魅力。
3.提问学生,引导他们以情感为基础,用语句为载体,加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步:课文鉴赏(15分钟)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与古诗进行联想和对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第五步:诗歌创作(20分钟)1.鼓励学生仿照《古诗三首》的写作风格,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选择不同的题材和情感来创作古诗,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欣赏和解读古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册相关题目。
2.继续欣赏古诗,感悟其中的美。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策略分析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1dfdb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8.png)
本文旨在探讨五年级下册中的古诗三首的教案策略分析。
这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江南》和《题西林壁》。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合理的教案策略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内涵和诗歌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诗歌鉴赏能力。
一、教案策略分析1.《登鹳雀楼》教学目标:通过教授《登鹳雀楼》,帮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规则,掌握古诗的词汇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先是了解古人有多爱品茶、写诗。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介绍其背景和故事,让学生借此了解唐代诗歌的特色和语言运用。
接着,教师搭建“理解诗意”、“掌握格律和韵律规则”和“朗读诗歌”三个环节,带领学生分别完成三项任务,从而协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形式,掌握古诗的词汇和语言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唐诗的词汇和语言运用,理解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难点:理解古诗的诗意和形式,掌握格律和韵律规则,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江南》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江南》这首诗,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构思和写作技巧,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风貌与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江南》的诗句和诗意,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思想和文学特色。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听到江南水乡的美妙世界,看到古代文人墨客书写的诗句和历史文化遗址。
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赏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诗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江南文化的风貌和社会生活,掌握白居易的语言运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掌握先秦和唐代文化的特点,了解古人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题西林壁》教学目标:通过唐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帮助学生了解西林寺壁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掌握古诗的词汇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集备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集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18848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4.png)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集体备课教案教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集体备课课题:古诗三首集体备课教材: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古诗的韵律和格律特点。
2. 学习欣赏和朗读古诗。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春》2. 古诗《登鹳雀楼》3. 古诗《静夜思》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古诗的特点,并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学过的一些古诗。
二、整体欣赏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朗读古诗《春》,然后让学生就诗中描述的景象进行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领读古诗《登鹳雀楼》,并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中的韵律和格律特点,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形式和要素。
3. 教师朗读古诗《静夜思》,然后让学生读诗、背诵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三、小组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深入学习。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析诗中的意境、韵律和节奏,思考诗人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然后将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和记录。
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其学习的成果。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学生听取其他小组的分享,并对别的小组的学习成果提出问题和建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肯定他们的成果,并指出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3. 介绍下一节课的内容和预习任务。
五、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继续背诵并理解教材中的其他古诗,以及查找并背诵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集体备课活动,学生得以在小组中深入学习古诗,感受其中的美,并提高了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指导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组织学生的小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88c3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c.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掌握古诗中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目标
1.能听说读写三首古诗,并能够背诵其中至少一首。
2.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古诗的意境。
2.背诵《古诗三首》中至少一首。
难点
1.理解古诗中的古文词语。
2.运用古诗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朗读片段,引入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教师朗读《古诗三首》,讲解古诗背景和大意。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3. 分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情感表达方式,展示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
1. 背诵古诗
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或多首,鼓励他们运用朗读和背诵练习。
2. 感悟古诗
学生就古诗中的意象进行联想,运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对古诗的理解。
3. 整理感悟
学生在小组内整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展示给全班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古诗三首》展开,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激发了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
对于理解古文词语和运用意象表达情感这两个难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和引导,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五下课内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
![五下课内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c13fa3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a.png)
五下课内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古诗文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五年级下学期的课内古诗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熟悉五年级下学期的古诗文内容,包括诗词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的生平;2. 能够正确理解、朗读、背诵和欣赏所学的古诗文;3. 能够运用所学的古诗文知识,进行创作和表达;4. 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安排本教学设计以五年级下学期的古诗文内容为主线,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古诗文的阅读和理解、背诵和欣赏、创作和表达进行有机的结合。
1. 阅读和理解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适合程度的古诗文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境、主题和表达手法。
可以采用课堂朗读、分组讨论、小组演讲等形式进行教学互动。
2. 背诵和欣赏学生通过背诵古诗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语言美感。
教师可以选取课堂上学过的几篇古诗文,进行背诵比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通过播放古诗文相关的音乐和视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享受古诗文的美。
3. 创作和表达在这个环节,学生将受到启发,通过模仿古诗文的形式和风格,进行创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心情,与古诗文进行对照、对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作能力。
可以设置小组合作,进行古诗文的改编和创新。
4. 兴趣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课堂内容,例如介绍古代文人的生平和作品,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交流,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评价。
可采用个案研究、课堂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四、教学资源准备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便于展示古诗文的原文和注释;2. 相关音乐和视频资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艺术表达;3. 课外读物和绘画、手工制作材料,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拓展和创作。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8a0501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8.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2.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表达。
3.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准备
1.课文:《古诗三首》
2.教学素材:PPT、黑板、录音机、乐器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通过展示古诗的图片或念诵古诗的第一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
逐句讲解古诗,分析诗句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带领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3. 欣赏古琴
播放古琴演奏古诗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4. 课堂小结
回顾课文内容,领会古诗的美。
第二课时
1. 复习
让学生互相背诵古诗的部分内容,巩固记忆。
2. 剖析诗句
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诗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
3. 朗诵比赛
组织朗诵比赛,展示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4. 课堂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古诗对人生的启示。
四、教学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古诗三首》这一课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理解力,使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并从中获得启发。
同时,通过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6f9c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4c.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语文9《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内容和作者背景;2.能够默写这三首古诗的部分内容;3.能够理解这三首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增强学生的文学修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2.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古诗《静夜思》、《将进酒》、《大枣》的理解和欣赏;2.古诗的背诵和表达。
难点1.理解古诗背后的意境和情感;2.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静夜思》1.导入:通过简短的视频或图片展示,引入《静夜思》的主题与背景。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老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含义。
3.听读:听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情感。
4.分析: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诗人的心境。
5.默写:学生尝试默写诗歌的部分内容,老师指导并讲解生字词。
第二课时:《将进酒》1.导入:通过音乐欣赏或视频展示,引入《将进酒》的氛围。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李白的生平。
3.听读:老师朗读全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中的豪迈和豪情。
4.分析:讨论诗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5.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诗意和歌颂之美。
第三课时:《大枣》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引入《大枣》的主题。
2.学习:学生跟读诗句,了解诗中意象和情感。
3.分析:讲解诗中情感的转折和意境的描写。
4.诗赏: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大枣》诗歌,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
5.合作创作:学生小组合作,巩固对古诗的理解,互相展示作品。
四、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默写和作图:检验学生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掌握程度。
3.课后习作:布置学生完成对古诗的感悟和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综合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文学诗歌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理解水平,提高其语言表达和审美情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3fb96ba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15.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句含义,能够背诵其中一首古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古诗三首》的诗句含义,能够流畅朗读其中一首古诗。
2.难点:理解《古诗三首》中的抽象意象,培养对诗歌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儿童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播放一段中国古典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氛围。
2. 学习《古诗三首》(15分钟)•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请认真阅读诗歌内容,理解其中的含义。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诗歌中的句子含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相互交流思想。
4. 诗歌赏析(20分钟)•请学生朗读《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从诗歌的音韵、意象、抒情等方面进行赏析,深入挖掘诗歌的文学价值。
5. 扩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关于《古诗三首》的感想或评论,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学生进行本节课学习情况的简要总结,鼓励学生对中华诗歌文化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板书设计•《古诗三首》•诗歌内容要点•诗歌抒情五、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程度,及时纠正学生对诗歌的误解并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
六、教学资源•《古诗三首》课文•音乐播放器•小组讨论讲解材料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并完成一篇感想或评论。
•练习其他两首古诗的朗读,并体会其中的意境与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古诗三首》中的诗意,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9398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f.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意境的想象、语言的品味、情感的诵读,这几方面体现了古诗词教学的共同规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一:秋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精品教案二:泊船瓜洲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85923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8.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三首牧童9篇古诗词三首牧童 1教学目标: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1、学习第一首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
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8881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3.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和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精选】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精选】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e789466cf84b9d528ea7a88.png)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0c7ea49eefdc8d377ee325b.png)
5.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8)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3)教师引读:在当时的农村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其能,做着分内的事,就连那小孩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4)【出示课件12】小组交流:从“童孙”“学种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①孩子们很懂事:父母的勤劳感染了村庄的“童孙”,孩子们也喜欢上了劳动。
②孩子们的快乐:他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心里也想到了丰收时收获的快乐。
(3)【出示课件5】指导书写会写字“昼、耘”。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让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熟读古诗。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赏析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板书: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示课件10】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儿童会说些什么。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想象到的当时的情景。
(2)你们了解了这些孩子的什么特点?(天真、勤劳、好学、可爱、爱劳动……)(板书:天真可爱)
③孩子们的可爱:从孩子们的神情、动作感受到他们的童真童趣,俏皮可爱。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4d043f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6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1 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和《春晓》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深刻,意蕴丰富,适合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文学价值;–掌握古诗的基本意境和韵律特点;–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义;–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激发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 古诗三首》的背景故事和核心意义;–古诗的韵律特点和表达技巧;–学生朗读和理解古诗的能力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音韵、意境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利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古诗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1 古诗三首》(40分钟)•师生共同朗读《登鹳雀楼》,讲解古诗背景故事和意义;•分组学习《静夜思》,学习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听取几位学生的朗读表演,评价朗读的表达力和准确性;•学习《春晓》,分析古诗的表达技巧和情感描写。
3. 总结反思(1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古诗学习的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不足之处。
五、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解读,并向全班分享;•组织学生开展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朗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257bc610661ed9ad51f3f9.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教案1【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2~3节。
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 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默写与鉴赏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默写与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6fd9dab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5.png)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默写与鉴赏古诗词默写与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默写古诗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水平;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默写:选取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古诗词,通过默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古诗词鉴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古代优秀诗词作品,培养对古诗词的情感认知和审美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古诗词默写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一句经典的古诗词,如《登鹳雀楼》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然后向学生询问这是哪首古诗词,引导他们回忆起,并带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学习古诗词(15分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选择一首简短而优美的古诗词教给学生,如《静夜思》。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解读和分析古诗词的内容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默写古诗词(15分钟)让学生根据记忆默写刚刚学习的古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写出古诗词的内容和格式。
4. 互相修改(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纸张,进行互相修改和批改,帮助彼此纠正错误,提升默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第二节:古诗词鉴赏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另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如《水调歌头》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向学生提问,鼓励他们表达对这首古诗词的感受。
2. 鉴赏古诗词(15分钟)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思考和分析这首古诗词的意境、意义和修辞手法,向学生解释其中的典故和隐喻,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意识。
3. 学生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或创作一首符合古诗词风格的诗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分享展示(10分钟)学生轮流分享自己刚刚创作的古诗词,其他同学可以听后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和交流。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默写古诗词提高了记忆和理解能力,同时也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认读、书写的生字。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4、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独坐敬亭山〖教学过程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光辉。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那我们来开一个古诗的交流会,怎么样?你喜欢哪首古诗就马上站起来背,由你开始!(学生背)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看来咱们班同学平日里特别注意积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教师板书)请同学们跟我齐读一遍课题。
二、自由读诗同学们,我们知道敬亭山是一个山名,那你能根据图片的内容来说一说独坐敬亭山这个题目的意思吗?(教师引导: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同学们想不想看这首古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谁能来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声音真响亮!那现在我们同学就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最好多读几遍。
开始吧!老师从同学们的读诗热情中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这首古诗,那肯定读得也不错。
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流利!谁愿意像他一样来读一读?还有谁想读?咱们班的男子汉来读一读?不愧为男子汉,读的声音就是响亮!女同学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三、朗读古诗1、录音听读:同学们读得真流利!那你想不想听听播音员是怎么读的?(想)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录音)谁能说一说播音员读得和你有什么区别?(学生说:有感情、有拖音、字读得有起有伏)你想不想学着他的样子来读一读?那我们就小声地随着播音员一起来读一读?(学生看大屏幕读)刚才我们是随着播音员一起读,你能单独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吗?(能)我们先来练习练习。
谁想读?还有谁?想读得我们就站起来一起读!你读得已经很有味道了!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只小黄鹂!老师认为你就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2、读中领悟:同学们读得这么有感情。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怎么样?在同学的桌面上都有一些不完整的字条,你们小组能不能通过合作把它组成一首完整的诗,粘贴在这张白纸上。
第一个先完成的小组就可以到台前来展示一下!同学们检查一下他们的答案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小组合作的力量多大呀!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不仅答案正确,而且还粘贴的工整、美观。
让我们掌声鼓励这些小组的同学。
在座的同学和他们的答案一样吗?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我们同学都这么棒,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行吗?那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眼前仿佛都看到了什么?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谁来说一说,你仿佛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相应板画。
同学们说得这么好,那你想不想随着优美的音乐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谁来读?你也来试一试?老师认为你也是我们班的小播音员,你读得这么好,肯定小组读得也不错,小组起来读一读?四、理解诗句同学们读得非常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老师相信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
现在就让我们对照着图片(课件扫描)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首古诗的?(学生交流)在这首古诗中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句呢?为什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看来你对这首诗理解很深。
同学们,假如你是李白,就坐在这高高的敬亭山上,你想不想看一看当时景色?(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教师播放课件。
一边讲解:同学们我们就是诗人李白,让我们带着孤独、寂寞的心情,独自坐在敬亭山的对面吧!一群群的鸟儿都全部飞走了,就连一片白云也飘然而去;诗人静静的看着这敬亭山,也只有敬亭山望着诗人,怎么看也不厌倦。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不能带着与诗人同样的孤独、寂寞的心情来地感情地读一读。
(读得形式多样)五、随乐唱诗同学们读得太精彩了,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老师想如果我们把这首诗唱一唱,那会怎么样?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来试一试?会唱的同学大声地唱一唱!刚才我们随着音乐唱了这首诗,那你能不能自己来编曲子把这首诗唱一唱呢?自己先来试一试?谁愿意来唱一唱?同学们唱得这么好,我也想唱一唱,行吗?教师唱:《春天在哪里》的曲子、《数鸭子》曲子、《阿门、阿前》的曲子、《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子、《上学歌》曲子六、延伸拓展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诗、画诗、唱诗,那你想不想来当个小诗人来作一首诗呢?(想)课件播放:老师这有四幅图画,它们分别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来作一首诗。
开始吧!老师找学生到台前来展示一下,你能大声地来读一读你所写的诗吗?(学生读)你真棒,真像一个小诗人!你写得诗太美了,真让老师大吃一惊!看了你的诗,老师仿佛看到秋天就在眼前!从你的诗中,让老师感觉到春天真美!七、教师小结老师相信同学们还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诗句来。
可是这节课的时间到了,希望同学们在课下多交流或者与爸爸、妈妈一起来写一写。
下节课我们就来开一个自编诗的展示会,好不好?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下课!望洞庭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6、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⑴ 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引导学生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相:相互。
和:和谐、协调。
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理解得真不错。
引导学生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未:没有。
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⑵ 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请生读好这两句诗: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后记与反馈】《敬亭山》这首诗,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寂寞的感情,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望洞庭》诗人则以轻快的笔触,勾出一副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这两首诗我主要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但对诗句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感受不深,这也有可能是孩子们搜集资料的不足,对诗人当时情景不是很了解所造成。
而我做的`也很不够,开学之初,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我没有细细备课,在很仓促的情况下上了这节课,很多问题都是请教同组的老师,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抽出时间来好好备备课,每节课讲求效益,让孩们享受快乐学习的乐趣!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一导入古诗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瑰宝,今天又到了欣赏古诗的时间了,首先,让我们来进行背诗大赛。
今天来研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习古诗的方法。
学生各抒己见。
今天你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研究这首古诗二学生自学先让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小组选择喜欢的方法,共同学习古诗教师桌间巡视。
三汇报自学小组选出代表汇报自学情况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重点词语绿2时句的意思3几个问题(1)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2)体会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用法(3)作者这两句诗提到了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他到底要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钟山离得很近,这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呢?”四总结延伸1熟读成诵2练习背诵3改写短文4你离开过家吗?你能体会思念家乡的滋味吗?用几句话写下来五课堂总结学生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回顾复习指名背诵泊船瓜洲,总结上节课的学法1出示古诗2指名朗读三学生自学分组自学后两首古诗,教师巡视指导排忧解难。
四汇报自学小组代表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情况,集体纠正。
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重点指导1有感情的朗读,杜仲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时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3指导背诵五感情升华读一读第五课学习的三首古诗,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使人在表达方法上却各有特色,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还知道那些古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被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仞、岳”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仞、岳”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