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方言与普通话比较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VS方言
我们都知道,中华大地上有许多种方言。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也有属于自己的美食和传统文化。
但是,现在随着普通话越来越流行,方言使用的范围却越来越小了。
作为中国的国语,普通话是一种非常正式的语言,因此在国内许多场合它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校、单位、商店、酒店等公共场所使用的通常都是普通话,这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表现。
而方言则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如在家庭、民间文艺表演中等。
普通话和方言虽然都是中国语言的一部分,但是它们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有很大的区别。
普通话具有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而方言则更具有地方特色、个性化、民间色彩,更加亲切自然。
在我家,我们一般使用的是晋语,这是山西省的一种方言。
当我和父母交流时,我们使用晋语,这种语言更让我们感觉亲切自然,更能够表达我们的感受和思想。
但是当我们遇到外地人或者去外地旅游时,我们就必须使用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一个更为通用的语言。
总之,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我们汉族人民的语言宝库,它们各有特色,各有优劣。
我们既要学习好普通话,也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好家乡的方言和文化。
这样一来,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文化自信,更好地发掘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国语,也是全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
而方言则是各地区不同的语言,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通话和方言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普通话和方言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比较一下普通话和方言的不同之处。
普通话是我们学校教学的标准语言,我们在学校里要用普通话和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
普通话的发音准确规范,是我们进行正式场合交流的语言。
而方言则是我们在家乡使用的语言,它更具有地域特色,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亲切和温暖。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言,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人,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人交流。
而方言则是各地方的特色之一,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方言,因此如果我们只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去别的地方可能就无法正常交流了。
普通话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国际上,我们只要会说普通话,就可以和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而方言只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使用,对于国际交流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能够在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灵活运用。
在学校和正式场合,我们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而在家乡和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方言进行交流,这样既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又可以维护和传承我们家乡的语言文化。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既要学好普通话,在国际上进行交流时能够自如表达,又要维护和传承我们家乡的方言,让我们的文化有所传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普通话和方言一定能够共同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VS方言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谈谈普通话和方言的问题。
普通话是我们全国通行的语言,它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是我们学校教学和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
而方言是各地
方特有的语言,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
我觉得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它们独特的魅力,但
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使用的方式。
我觉得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共同语言,能够让全国人民听懂,交流更方便。
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交流的,这样可以保证我们能够听懂和表达自己的
想法。
所以,学好普通话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方言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家乡特有的语言,能够传承和保护我们的地方
文化。
我家是四川人,我们那里说的是四川话,它是我们家乡人民的语言,让我感到亲切
和温暖。
在家里和亲戚朋友之间,我们都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的,这让我们感到亲近和融洽。
方言也是我们民间艺术和民谣传承的重要形式,能够让我们保留和传承地方文化,对
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它们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选用不同的语言进
行交流。
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使用普通话,以便更好地和全国人民进行
交流和合作。
而在家庭和民俗活动中,我们可以继续使用我们的方言,这样既能保留和传
承我们的文化,又能够让我们感到亲切和亲近。
希望大家都能够尊重和保护我们的语言文化,让它们在继续发扬光大的也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谢谢大家!。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VS方言
现在,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我们在学校和公共场合使用的语言。
但是在一些地方,方言仍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优点和特点。
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被广泛使用。
它具有统一的标准发音和书写规范,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交流。
它是我们国家的语言符号之一,也是我们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国家的发展和交流中去。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优缺点。
普通话是统一的,方言是分散的;普通话是国家的官方语言,方言是地方的民族语言;普通话是大众所用的,方言是地方人民的语言习惯。
没有哪种语言是完美的,普通话和方言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目的下有着不同的用途。
对于我们来说,掌握普通话是很重要的,因为它能使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普通话是全国的通用语言,不管我们生活在哪里,都可以通过普通话与他人交流。
普通话也是我们参与国家发展的一种方式,只有掌握了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
方言也不可忽视。
它是我们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与根源相连接的一种语言。
方言能够传递我们自己特有的思想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表达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所以,我们要尊重和传承方言,不要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
掌握普通话是我们的必备技能,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和传承方言。
只有在保持自己特有的文化的我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且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VS方言
今天我们要谈谈普通话和方言的问题。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则是地方特有的语言。
两者虽然都是中国的语言,但是在使用和传承上有很大的差异。
首先说说普通话吧,普通话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语言。
它是以北京话为基础的语言,是全国人民交流的桥梁,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语言。
学好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和外地的人交流,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而方言是每个地方特有的语言,不同地方的方言差异很大。
方言的传承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很多地方的方言已经在世代中传承很久了。
方言是每个地方的文化的一部分,它承载着地方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越来越窄,很多小孩都不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这对于方言的传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普通话和方言各有各的好处,学会普通话可以更好地和外地的人交流,了解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而学会方言则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
所以,我们不应该抛弃方言,而是要在学好普通话的也要尽量学好自己家乡的方言,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们的语言。
我要呼吁大家,要珍惜我们的语言,学会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语言文化,让我们的语言多样性得到保护和传承,让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得以发扬光大。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语言文化薪火相传,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家乡话与普通话比较
家乡话与普通话比较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包头市,包头话属于非官话中的晋语,是晋语大包片的代表方言之一,也是内蒙古西路方言中的代表性方言。
包头话,被包头人称之为“此地话”,是当今汉语中保留入声最北的方言。
与其他各个城市方言不同的是,包头话并不是包头全市范围内的通行方言,包头话只通行在市内的旧城-东河区和相连的九原区。
城市中心区-青山区,建国后新建,此区居民大都为外地移民,以京津冀地区为主,普遍使用普通话。
城区中心区-昆都仑区,建国后新建,包钢集团在此区建立,初期职工大都来自东北地区,城区也以东北居民为主,使用东北话,因与青山区相连接,普遍使用普通话。
包头话的语音要比普通话保留古音多一些。
一、声母:与普通话主要有如下差别:1.平翘舌音不分,普通话中的zh ch sh读作对应的平舌音,声母r一部分人读作对应的平舌音,一部分人和普通话一样读r。
2.保留ng声母,但包头方言中的ng声母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ng声母(疑母)。
3.不规则的保留一些古音,如包头话有一个口语词[ko~ ning],其本字当为”强硬“,”强“声母读k即是不规则保留的古音,但是在其他词语中,”强“仍然读为[qio~],又如部分人将“去”读如“克”也是古音。
4.普通话的合口呼零声母字u,包头话用唇齿浊擦音声母v代替(如“完”,“卧”,“网”,“位”,“文”)。
对于u韵字,在前面加v声母(如“无”,“午”,“巫”,“武”)。
其他字的声母基本与普通话相同。
二、韵母相较于声母,与普通话的差别较大1.包头话保留了古代“入声韵”和“入声调”,如苏轼《水调歌头》词中的两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古代本该押韵,但由于普通话失去入声而不押韵,在包头话里,这两句读作:reng you bei hue~ li hak, yuak you ying qing yue~ quak“,”合“[hak]和”缺“[quak],可以完好的押韵。
2.包头话有丰富的鼻化元音,而且鼻化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普通话VS方言在中国,有很多不同的方言。
方言是一种语言运用,它是由于地域、历史、文化和社交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变种。
方言所涵盖的区域非常广泛,几乎包括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习并使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中国官方语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官方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为标准,也被称为“国语”。
它是中国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也是全球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之一。
在大多数中国家庭,普通话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语言。
普通话被视为现代化城市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如此,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使用他们的方言,尤其是在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交流时。
方言虽然与普通话相比更加地道和真实,但是它们也存在一些缺点。
方言的使用可能会产生一些交流障碍,特别是在不同的方言之间。
使用方言,一些人可能只能与他们所在地区的人交流,这将限制他们的交际圈子。
另外,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搬到城市生活和工作,他们可能遇到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人。
如果他们只会一种方言,那么他们将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困难。
因此,掌握好普通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普通话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也可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尽管使用方言可以表现出我们对家乡和文化的热爱,但是更好地了解普通话会使我们更加流利和自信。
总之,方言与普通话各有优缺点,我们应该更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
维护好我们的方言文化是很重要的,同时也要明确普通话的价值,尽可能多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这样,我们不仅可以保持我们的文化传统,还可以更加广泛地交流和合作。
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香皂—胰子,小板凳—板凳娃儿,碟子—盘子,玉米粥—
包谷珍儿,蝌蚪—蝌蚂骨朵儿,今天—今个,红薯—红苕, 漂亮—排场,麻烦—络连,饺子—扁食,假装—假马,那 边—兀边儿, 客人—人客。
2、韵母
3、声调
各有四种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但调值不同。 普通话调值:55、35、214、51 安康话调值:21、35、41、55
普通话词汇 与安康话词 汇的比较
太阳—日头、太阳坝 里 泥巴—泥巴圪垯子 蜡烛—洋蜡 火柴—洋火 厨房—灶火 小孩儿—碎娃子 男孩儿—儿娃子 女孩儿—女子 肚脐—肚母脐儿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
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简称 “现代汉语”。
安康方言常见的语音错误
1、声母 (1)n-l不分,如:牛-刘,南-兰,女-吕,那-辣,如:睡、说、水、鼠、耍等。 (3)zh-pf, ch-pf ’ 如:猪、庄、追、专、川、准等。 (4)零声母—ng 如:安、我、衰、恩、额。 (5)f-h 汉阴、平利、石泉、镇坪等地大多将两者混 读,如:刮风—刮轰,开发—开花,飞机—灰机,肥 肉炒粉条—回肉炒昏条。 (6)r-[v] 如:如、乳、入、瑞、软、润、若
滇南方言的特点和范围
滇南方言的特点和范围
滇南方言是指中国云南省南部地区使用的一系列方言。
它主要包括滇语族中的普洱语、景东语、景谷语、镇沅语、江城哈尼语等方言。
滇南方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声调特点明显:滇南方言中的声调较为丰富,声调的使用对语义的表达至关重要。
2. 咸平音特点:滇南方言中普遍存在着咸、平、送三个音调,即高音、低音和降调。
3. 声母、韵母较多:滇南方言中的声母、韵母相对较多,在发音上更为复杂。
4. 有口语化倾向:滇南方言在词汇和语法上更加口语化,对类似普通话的书面语较少应用。
滇南方言的范围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地区,包括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
在这些地区,滇南方言广泛使用,并与普通话、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地方的语言环境。
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特色和习惯用语
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特色和习惯用语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的趋势,普通话已经成为中国最为通用的语言。
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中,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方言,它们的发音特色和习惯用语都有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究各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发音特色和习惯用语。
一、北方方言和普通话北方地区的方言非常多样化,其中包括官话、京津冀话、大陆官话、东北话、山西话等。
官话是普通话的基础,而其他地方方言的发音特点总体上也很接近官话的发音。
比如,标准普通话的发音特点是清晰明了、发音准确,而官话也具有这一特点。
不过,在北方方言中也有一些特别的发音特点,比如,京津冀地区的发音是尖细、快速、短促,而东北话则比较粗糙,有一定的口音。
此外,北方地区的常用语也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比如北京方言中的“咋搞的”、“咋的”,表示“怎样做”、“怎么样”;东北地区经典的口头禅是“行不行啊”,意思是“可以吗”,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更是给北方人带来了许多乐趣。
二、华南方言和普通话华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其方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声调和语速上。
比如,广东话的声调比较多,有九个声调,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福建话与潮汕话则发音比较清晰,语速也比较慢。
华南地区的习惯用语也多种多样,比如广东话中常用的是“咁”、“会啦”,表示“那么”和“好了”;福建话中的“柒”、“捏”则表示“七”和“捏造”,这些颇具特色的习惯用语也让人难以忘怀。
三、华北方言和普通话中国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份和直辖市,这一地区的方言特点也非常多样。
比如慈孝的山西话是典型的轻松连音,所以听起来很舒服。
(此文不可涉及同音字,此处我把曹州口音括号起来了,因为相邻两个字的拼音应该是 yuán kuài)此外,这一地区也有很多特别的习惯用语,比如河北话中常用的是“咳”,表达的是“什么”或“怎么”,而天津话中则是“丫”代替了“的”或“地”,比如“好丫”、“快丫”。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和方言是我国的两种语言,也是我国的两个语言方言,普通话是我国的共同语言,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使用,而方言则是各地区的口语语言。
普通话是我们的国家语言,全国通用,是我们在学校、工作、公共场合中使用的语言。
我们用普通话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快捷,可以避免因语言差异而产生的沟通障碍。
普通话在
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使用也有助于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增进国家的统一。
方言是各地区的口语语言,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特色。
方言是地方
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
方言在家庭、村庄和附近地
区之间使用最为频繁,它是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象征。
普通话和方言之间并不存在对立关系,它们是互补关系。
普通话是我们的共同语言,
它能够方便我们在跨地区交流的时候更好地沟通。
而方言是我们的地方语言,它能够更好
地保留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
我们应该既要学好普通话,又要了解和保留自己的方言,这
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懂普通话又懂方言。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是我们学校的标准用语,我们在课堂上都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但在家里,
我们就可以使用我们的方言了。
普通话和方言有什么不同呢?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它是由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普通话的发音准确、清晰,是国家的标准语言。
方言则是各地区特有的语言,每个地方的方言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有的方言发音很奇特,有的方言词汇很丰富。
普通话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
无论我们来自哪个地方,只要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就能够无障碍地交流。
而方言只在本地区流行,如果我们去其他地方,或者遇到其他地方
来的人,就可能无法听懂对方在说什么了。
学习普通话能够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普通话的语法规范,字正腔圆,学好了普
通话,我们就能够更加自信地和人交流,不会害怕说错话。
而方言在语法上没有统一的规则,很多人会说得比较口齿不清,表达不清楚。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学习普通话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
好普通话,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方言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好普通话不仅可以
更好地交流,还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普通话和方言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方言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让我们有更好的归
属感;而普通话是我们与其他地区人交流的桥梁,让我们更好地走向世界。
我们既要尊重
和保护方言,也要学好普通话。
只有掌握了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为国家的
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方言和普通话的文化差异作文素材
方言和普通话的文化差异作文素材《方言和普通话的文化差异作文素材素材一《方言里的独特叫法》我老家在一个小县城,那儿的方言可有趣了。
就说我们那儿管“青蛙”叫“克马”。
有一次我和爷爷去田里。
我小时候在城里长大,普通话说得顺溜,看到一只青蛙在田埂边蹦跶,我就兴奋地指着对爷爷说:“爷爷,看,青蛙。
”爷爷就大笑起来说:“这哪是青蛙,这是克马。
”我当时还觉得很新奇。
这小小的称呼差异可大有讲究。
在普通话里,青蛙就是那种书面又普遍的叫法,感觉比较正式、通用。
可是在我们的方言里,“克马”这个词就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而且只有我们那块地方的人才这么叫。
当周围同是说方言的人提起“克马”的时候,大家心里都有一种亲切感,一种都是自家人、都来自这片土地的认同感。
就好比是一个特殊的暗号,你一说“克马”,要是有人能接着话茬聊聊克马的事儿,那准是老乡。
这方言里独特的叫法,不同于普通话的全球通用模式,它就紧紧地把方言地区人们的情感和地域文化系在了一起。
素材二《方言中的俗语奥秘》我之前在农村的亲戚家参加一次婚丧嫁娶的宴席。
在宴席上,大家嘻嘻哈哈交谈着,突然听到有人说了句“穷人乍富,挺腰洼肚”。
这句用方言说出的俗语让我愣了一下。
普通话里可没有这么有趣又形象的表达。
后来亲戚给我解释,这就是说那些本来穷的人突然有了钱,走路的姿态都变得不一样了,背挺直了,肚子还故意洼起来,显得自己很神气。
仔细一琢磨,这简直就是一幅搞笑的画面在眼前呢。
但是你用普通话来说这个事儿,得说“穷人突然富裕后就开始变得自大、姿态张狂”之类的,很是书面和干巴巴。
可这方言俗语把人的那副样子描绘得栩栩如生。
而且这样的俗语背后是方言地区世世代代的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总结。
就像“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一样,不过方言俗语带着更深的乡土烙印,更能反映出当地的民风民俗、人们的行为处事方式以及潜藏其中的价值观,这和普通话所承载的通用文化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差异。
素材三《方言式的购物交流》有回我跟着妈妈去老家的集市买菜。
差别普通话朗读范文
差别普通话朗读范文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普通话的溯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话,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的通用口语和书面语。
普通话与方言的最大差别在于发音和词汇上。
方言是中国各地区特有的语言,随着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而普通话则是以北京话为基础,配合国际音标的标准发音,形成了统一的发音规范。
因此,不同地区的人在朗读普通话时,发音是最大的差别之一。
除了发音之外,普通话和方言在词汇上也有一定差别。
普通话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受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规范,追求语言的规范性和通用性。
而方言则保留了许多地方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为了更好地推广普通话,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普通话教育和推广活动。
在学校里,普通话已经成为主要的授课语言,可以更好地保证全国人民的交流和沟通。
此外,广播、电视和媒体等媒介也广泛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语言。
普通话的普及不仅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也对个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掌握普通话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扩大了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
此外,在就业市场上,普通话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竞争优势,因为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和机关都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普通话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与方言在发音和词汇上存在差别。
普通话的普及不仅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也对个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中央政府通过投入资源进行普通话教育和推广活动,使普通话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语言。
掌握普通话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同时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普通话VS方言我觉得普通话和方言都很重要。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学会普通话可以和全国各地的人交流。
而方言是每个地方特有的语言,学会方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学习普通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在各地旅行或者跟别的人交流时,都可以使用普通话来交流。
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普通话,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学习普通话也有利于我们的职业发展。
很多公司要求员工能够说标准的普通话,这样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也可以更好地和同事合作。
学习方言也是很有益处的。
方言是每个地方特有的语言,掌握方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
很多时候,当我们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如果能够说当地的方言,就会受到当地人的欢迎,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学习方言还可以增加我们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促进地方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普通话和方言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可以请老师们多安排一些与普通话和方言相关的课程,让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既能学到标准的普通话,又能了解当地的方言和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看书、多听广播、多和人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学习普通话和方言都是很有益的。
普通话可以促进全国统一,使得人与人之间更加便捷地交流和合作;方言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我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兼顾两者,在学校里也应该加强普通话和方言的教育,让我们在学习语言的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中国的多元文化。
【2000字】注意:原创作文,禁止转载。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普通话VS方言普通话有其独特的优势。
普通话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能够让人们进行更有效的交流。
无论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在普通话的交流中都能听懂对方的意思。
普通话被普遍使用,很多媒体、文化活动、商务交流等都采用普通话作为沟通的工具。
掌握普通话可以给人在就业和社交方面带来很大的便利。
普通话是汉字的官方发音,通过掌握普通话,人们能够更准确地读写汉字。
方言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方言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它是一个地区的独特标志。
方言让人们能够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方言是一种亲切和亲密的交流方式。
在方言的交流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亲切的情感,这是普通话所无法取代的。
方言是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体现。
方言的存在丰富了汉语的音韵变化和词汇选择,使汉语更加丰富多样。
对于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个人认为应该既注重普通话的推广,也尊重和保护方言的使用。
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的语言,应该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和学习。
方言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世人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媒体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方言,以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
我们还可以在日常交流中,保留并使用方言,让方言在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普通话和方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普通话能够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和统一,而方言是一种地区的独特文化表达方式。
在保护和传承方言的我们也要提倡更多的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以促进全民族的团结和发展。
普通话和方言可以相互补充和发展,共同推动汉语的繁荣和发展。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二年级作文】普通话VS方言_650字
普通话VS方言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和幸运,因为我拥有着丰富多样的语言。
在中国,普通话是我们的共同语言,也是我们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工具。
而方言则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语言,它代表着我们的地域和文化。
普通话是我们的国家语言,它是我们学校里的主要教学语言,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工具。
学会普通话,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全国各地的人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地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普通话也是我们走向国际舞台的一座桥梁,只有掌握了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地与国外的朋友交流,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方言是我们每个人个体的标志,它代表着我们的地域和文化。
方言是我们的家乡话,它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温暖。
方言是我们家庭的纽带,我们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之间用方言交流,增进了我们的感情。
方言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传统。
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不忘学习方言。
在家里,我们要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多用方言交流,让方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与爷爷奶奶聊天、听他们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我们家乡的方言和传统文化。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加方言比赛、学习方言歌曲等方式,让方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活跃,更加有魅力。
普通话和方言是我们宝贵的语言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它们并努力学习。
在学习普通话的我们也要学习方言,保持传统文化的传承。
普通话让我们与世界相连,方言让我们与家乡相连,我们要用这门口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增进我们的感情,推动我们国家的发展。
浅析云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浅析云南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云南方言属北方方言的西南方言区(不包括少数民族的民族语言)。
一直以来云南少数民族众多,语言混杂,给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颇多不便,汉唐以后汉文化逐渐传入,随着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日渐深入(包括通商、通婚、和文化交流),汉语逐渐传入云南,特别是元明清时期中国现在的版图基本形成,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大量的人口被迁往边疆地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同时在与当地少数民族通婚,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影响形成了云南发言。
这也是少数民族被逐渐汉化的过程。
汉语的普遍使用是形成云南方言的先决条件。
云南方言以汉语为主体,经过了经千年的演变,汉语和云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有许多差异下面我们就从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来一一说明。
(对云南汉语方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经过千年的时间演化之后,云南方言与如今的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呢?现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作举例说明)1.语音(1)入声受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语言发音方式的影响,云南方言云南话用以结尾的字几乎全是入声,蜀黔虽然也大部分类似使用,但远非滇方言普遍。
通观三地方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变化”一次,在云南方言中,“化”字的发音在普通话“化”和“换”之间。
但云南方言的入声有些弱化,不如粤语明显。
而普通话中,入声早已消失。
(2)前后鼻音不分云南大多数地区前后鼻音不能分清。
即“an/ang,en/eng.in/ing”不能分清楚。
例如“山”和“伤”,在云南方言中发音一致。
同类的还有很多,如“网”和“晚”,“银”和“瀛”,“王”和“玩”等。
这也造成云南人学习普通话时的一些障碍。
(3)平舌音、翘舌不分在云南的大部分地区都不能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
即“z/zh,c/ch,s/sh”不分。
例如“四”和“士”,“私”和“师”。
(4)音调相似西南官话区大多数地方的四声调值比较相近,云南方言受其影响,四声也惊人的相似。
这是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最突出的区别。
走近魅力语言
事例片段: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吃饭时,奶奶总 会唠叨一会儿:“俺大姑娘,多吃饭,别饿 着。今天你穿耦合色棉袄 啊,走路别老跑, 看点脚下,注意安全。------”
事例: 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吃饭时,奶奶总 会唠叨一会儿:“俺大姑娘,多吃饭,别饿 着。今天你穿耦合色棉袄啊,走路别老跑, 看点脚下,注意安全。------”
俺ǎn--(nǎn) 耦ǒu--( 袄ǎo--(nǎo)
(1)开口呼零声母误读
在普通话语音体系中,绝大部分韵母是可以 自成音节的,不用声母,所以被称为零声母音节。 普通话中以a.o.e开头的零声母字,黑龙江方言大 都在其前面加上舌尖中鼻音n,在东北方言区,有些 地方零声母音节要少一些。普通话中的 e 、 ɑ i 、 ɑ o 、 ou 、 ɑ n 、 en 、 anɡ 等 7 个开口称 零声母音节,常常被加上个声母 n ,变成了 n 声 母音节。
事例片段:
(夏天来了,又到了吃西瓜的时候了)奶奶 嚷到:“日头又出来了,这个热。咦!丫 头,吃西瓜,可别把西瓜皮扔一地。”
嚷rǎng (yǎng) 热 rè (yè)
日头rì ) (yì 扔 rēng(lēng)
(2)r声母字的误读
在东北方言中,有些地方的语 音系统中几乎没有翘舌音声母 r , 普通话中的 r 声母音节分别被 n\l 和 y (零声母)声母取代了。 大都部分是 r 声母音节被 y (零 声母)音节取代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东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普洱景东方言语音、词汇特点探析【摘要】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景东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就与普通话语音和词汇有着明显的差异。
景东方言在语音上生母、韵母和声调上都与普通话有着一定的差异。
景东方言的特殊性与其来源、地理位置以及民族接触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景东方言普通话语音词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山川阻隔、交通不便,各个地方又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方言,浓重的方音也给各个地区人民之间的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人们迫切要求使用一种全国通用的共同语言----普通话。
普通话是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也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作品为语法规范的中华民族共同的通用语言和交际工具。
是通行于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海外华人的共通语言,并作为官方、教学、媒体等标准语。
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新加坡共和国四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因此,普通话作为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学习好普通话是我们每一个公民需要做的,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来说,学习好普通话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与外面的世界交流,但是我们的地方方言总会或多或少有些障碍,所以了解方言,对推广普通话有很大的作用。
云南省地形复杂,造成了各地区的语言也是互不相同,但总的来说,云南方言中滇西南方言受彝语的影响大一些。
我家乡景东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端,地处东经100°22′—101°15′、北纬23°56′—24°29′之间,是滇西南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境内住着汉族、彝族、哈尼族、瑶族、傣族、回族等民族,其中彝族为主体民族,依据历史渊源,在唐代时期,景东就是南诏国的一部分,深受着中原文化和南诏文化的影响。
景东人在学习普通话时,只有在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方面有所注意,才能更好的学习普通话。
在景东语言中,就有一些东西需要在学习普通话中克服。
一、景东方言语言和普通话语音比较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外壳物质,云南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属于北方方言,整个云南方言总体与大西南官话在语调上的区别也是受了一些彝语的影响。
景东方言在语音中,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母误读:(1)h和f。
在景东和思茅方言中没有“hu”音节,h与u相拼时,容易把h误读做f。
例如:户(hu51)口、湖(hu35)水、在乎(hu55)、水壶(hu35)、老虎(hu214),容易读作户(fu51)口、湖(fu35)水、在乎(fu51)、水壶(fu35)、老虎(fu214)。
(2)平翘舌的误读:①z 和zh。
这组声母, 与an 母拼合时, 个别音节容易出现错误。
有两种情况: 有时z 误为zh。
例如:暂( z a n51) 时容易误为(zh a n51)。
有时zh 误为z。
例如:帮助( zh u51) 容易误为z u51) ,啄( zhu o35) 容易为(zu o35)。
②c 和ch。
这组声母, 与ou、ai、u 母拼合时, 个别音节容易出现错误, 有时c 误为ch, 有时ch 误为c。
例如:踩( c a i214) 容易误为(ch a i214); 愁( ch o u35) 容易为(c o u35); 初( ch u55) 容易误为(c u55)。
③s 和sh。
这组声母, 主要问题是sh 与u、eng、i 母拼合时, 个别音节中sh 容易误为s。
例如:“数”( sh u) 、“生”( sh e ng55) 、“师”( sh i55) 容易误为: “数”( s u) 、“生”( s e ng55) 、“师”( s i55) 。
(3)舌面音和尖音误读:景东部分地区方言中有“尖音”, 其特点是没有舌面声母j、q、x, 普通话音节中的j、q、x分别被z、c、s取代。
例如, “斤”( jin) 、“清”( qing) 、“兴”( xing) 分别读为(zin)、(cing)、(sing)。
显然, 普通话里没有尖音, 如果给汉字注音时受尖音影响, 就容易出现声母误用。
要消除尖音, 关键是读准声母, 把j、q、x与z、c、s区别开来。
2、韵母混淆:(1)前鼻韵与后鼻韵的混淆。
和云南大部分方言区不同的是,景东方言把“an”读“ang”。
其原因是发不出an 音。
这样, 凡是“an”韵母字都读为“ang”韵母字, “ian”韵母字读为“ing”韵母字。
例如, 把“饭店”( fan51dian51) 读为(fang51ding51)( 放定),“晚安”(wan214an55)常被读作(wang214an55), “感恩”(gan214en55)常被读作(gang214en55)。
这种情况属于较典型的习惯性发音障碍, 通过认真练习可以校正。
①in、ing 不分。
景东方言中有前鼻韵“in”, 没有后鼻韵“ing”。
读音时, in 母字和ing 母字都读为in 母字; 注音时,in 母和ing 母难以确定, 以致有时把ing 误为in, 有时把in 误为ing。
例如: “精”( j i ng55) 会误为(j i n55), “尽”( j i n) 会误为(j i ng)。
②en、eng 不分。
景东方言中有前鼻韵“en”, 没有后鼻韵“eng”。
读音时, en 母字和eng 母字都读为en 母字; 注音时, en 母和eng 母难以判定, 以致容易把en 误为eng,或者把eng 误为en。
例如: “趁”( ch e n51) 易误为(ch e ng51), “承”( cheng35) 易误为(chen35)。
③eng 和ong 有时容易混淆。
思茅方言没有eng 母, 当eng 分别与b、p、m、f 组成音节时, 容易把eng 母误为ong 母。
例如: 蹦( beng51) 、朋( pegn35) 、蒙( meng35) 、风( feng35) 易误为: 蹦( bong51) 、朋( pong35) 、( mong35) 、风( fong55) 。
(2)i、ü不分。
景东方言中有齐齿呼“i”组韵母, 没有撮口呼“ü”组韵母, 读音时, i 和ü不分, 凡撮口呼都读为齐齿呼。
注音时, i 组韵母和ü组韵母难以分辨, 主要是把撮口呼误为齐齿呼。
例如: “需” ( xü) 易误为xi, “旋” ( xuan) 易误为x ian。
有时也会把齐齿呼韵母误为撮口呼韵母, 这种情况较少。
(3)e、er 不分。
思茅方言中没有卷舌音“er” , 读音时, e 母字和er 母字都读为e 母字。
注音时, e 母和er 母容易混淆, 常见的错误是把er 误为e。
例如:“而” (er) 、“耳”(er) 、“儿” (er) 、“二”(er) 等字韵母容易误为e 母。
3、声调误读:普通话声调有四类, 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它们的调值分别是55、35、214、51。
景东方言由于受北方方言影响较深, 其声调与普通话声调差别不大, 也可分为四个调类, 但调值与普通话“声”值不对等, 只是相近( 确切的调值尚难确定) 。
景东方言区学习普通话声调, 典型的难点是阳平和上声容易混淆。
例如: “语种”和“鱼种”中, “语”[yu214] 和“鱼”[yu35]声调容易混淆; “题材”和“体裁”中“体”[ti214]和“题”[ti35]的声调容易混淆。
通常凭语感或凭记忆判定它们的声调, 都不可靠。
根据方、普声调对应规律, “语”、“体”景东方言为次去声, 普通话应为上声;“鱼”、“题”景东方言为次阳平, 普通话应为阳平。
还有在上声的读法上,景东方言还会分为“两派”,即西五区各乡镇读音为阳平和上声之间,调值应为213,其他各地区读音近似阴平调值应为55。
这些读音比较典型的有“赶[gan214]街,洗[xi214]衣服,晌[shang214]午”。
二、景东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词汇是语言的词的总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也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依照语法规则组成人们所需要的言语结构。
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词汇的一个突出特点。
因为客观事物的发展是变幻莫测的,相对来讲,人的造词水平是有限的,所以要给每个事物都单独取一个名称几乎是不可能的。
起初,一个新造的词,都是只有一个意义的,但是随着事物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深化及语言中一些修辞手段的运用,有些词就不可避免的要被用来称呼与之有联系的新事物,这就逐步形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词的多义现象可以使语言丰富多彩,对思想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并且利于人们的交际,但是如果一个词的词项过多,却又会造成语言的混乱。
景东方言词中也有多义词的存在,这些词在本义的基础上已经延伸出其它意义,如以下:1.老表[lao214piao214]——(1)表哥表弟都叫老表(本义);(2)对乡下人的蔑称。
这与普通话中“老表”(表兄弟)的说法倒也差不多。
2.拽[t?uai214]——(1)相当于“扔” (本义)如:说了多少次,别把东西乱丢乱拽!;(2)说一个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如:他赚了一点钱就拽得不得了。
普通话中“拽”[t?uai51]是“拉”的意思(本义),如“生拉硬拽”“一把拽住不放”,这个“拽”在普通话与方言中就有了明显的区别,不仅在词义上也在语音上。
3.闷[m?n51]——(1)砸[tsa35](本义),例:他竟然用石头闷我!(2)打[ta214],例:你再不听话,小心我闷你啊!(3)憋住[pi?55t?u51],例:你给我闷着,不要乱说(话)。
在普通话中,“闷”[m?n55]——(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畅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本义),如:闷热(2)使不透气,例:茶刚泡上,闷一会再喝(3)声音不响亮,例:闷声闷气的(4)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例:闷在家里看书。
(5)“闷”[m?n51]心情不舒畅,例:愁闷;密闭,不透气:闷葫芦。
这个“闷”字,在方言中都作动词用,而在普通话中不仅作动词用,也有做形容词用。
4.拗[niou51]——(1)挪动[nuo35tu?51](本义),例:那个东西在那里太碍事了,把它拗开点。
(2)旋转[?y?n35t?uan214],拧,如:把螺丝钉拗开。
而在普通话中,“拗”[niou51]是“固执,不随和,不驯顺”,如:执拗。
“拗”字,在方言中是一个动作行为,是动词,而普通话中是一个形容词。
5.梭[so55]——(1)物体或人滑动(本义),如:把上面的东西梭下来给我。
(2)价格下跌,例如:这久鸡蛋梭价了,以前要五块十个,现在四块就买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