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
复合地基检测方案一、检测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3、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5、设计单位提供的检测任务书二、CFG桩检测CFG桩检测项目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和桩体完整性检测。
一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1、检测方法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
2、仪器设备拟采用RS-JYB静载荷测试系统,改测试系统每套由以下设备组成:油压千斤顶 2000KN 1台位移传感器 4只压力传感器 1只桩基静载荷测试分析系统 1台电动油泵 1台钢梁、承压板及其他附件若干。
3、检测数量工程总桩数%~1%,且每个单体工程场地测点数不少于3根。
具体检测数量可参考检测任务书,具体桩号随机抽取或由监理现场确定,对施工有疑问的桩必须检测。
4、试验要点1 载荷装置采用承重梁加配重反力装置,用千斤顶配合高压油泵施加反力,试验补载、控制加荷量、记录沉降位移均有仪器自动控制。
2 加载与沉降观测①试验加载量采用国标规定的慢速维持荷载法。
试验最大荷载大于设计要求值的两倍。
②加载分级加荷级差取最大加载量的1/8~1/12,第一级载荷加倍。
③相对稳定标准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观测。
④静载荷试验加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压板周围出现明显裂缝。
b、累计的沉降量已大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6%。
c、总加载量达到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
⑤桩头处理将桩头截至设计标高并凿平。
试验前垫约厚中砂或粗砂并找平,试验正式开始前应预压。
⑥试验时间应在桩身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试验。
⑦资料处理及试验结果分析当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设计
提供
建筑
基础
计算
规范
提出
地基
基础
地基 工程
详细
设计规范
确保
安全性
建筑
方面
要求
经济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内容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规范,它详细规定了 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要求、原则和方法。该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安全性、 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规范明确了地基基础设计的总体要求,强调了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环保等基本 原则。同时,规定了地基基础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条件、荷载作用、环境因素等。 规范对地基基础设计中常用的术语和符号进行了统一定义和解释,为设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术语 体系。 规范对地基基础的分类、选型、布置、荷载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读后感 在深入研读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之后,我对建筑地基的设计有了 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这本书不仅提供了详细的地基分类、工程特性指标,还 涵盖了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从事建筑设计和 施工的专业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目录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的目录结构和内容反映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的 全面性和系统性。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录分析
压实度取样标准
一、取样数量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标准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
(环刀法)(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 -20m应不少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不少于1个点。
(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布置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布置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布置一个。
2、条形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布置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布置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不少于两个测点。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1997)取样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灌砂法)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特征剖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特征值”一词的说明一、起因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可以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于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
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由变形控制了承载力。
以往的工程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地基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且不均匀造成。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选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物的变形不超过其允许值的地基承载力,即允许承载力,其安全系数已包括在内。
无论对于天然地基或桩基础的设计,原则上均是如此。
随着《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的施行,要求抗力计算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采用相应于极限值的“标准值”,并将过去的总安全系数一分为二,由荷载分项系数和抗力分项系数分担,这给传统上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允许值的地基设计带来了困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承载力的允许值作为标准值,以深宽修正后的承载力值作为设计值,引起的问题是,抗力的设计值大于标准值,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不符,因此《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对于地基抗力只用“标准值”,没有“设计值”一词。
但实际上“设计值”的含义用法并没有错,问题在于标准值要求对应的是极限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doc
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基本规定3.0.2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夸风验算。
表3.0.2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3.0.4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相应的抗压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3计算挡土墙压力、地基或斜坡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4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护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档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上)》真题及详解
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案例考试(上)》真题及详解一、案例分析题(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灌砂法检测压实填土的质量。
已知标准砂的密度为1.5g/cm3,试验时,试坑中挖出的填土质量为1.75kg,其含水量为17.4%,试坑填满标准砂的质量为1.20kg,实验室击实试验测得压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96g/cm3,试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2019)计算填土的压实系数最接近下列哪个值?()A.0.87B.0.90C.0.95D.0.97答案:C解析:按土力学原理中土的指标换算关系计算。
试坑的体积为:试样的天然密度为:试样的干密度为:则填土的压实系数为:2.下图为某含水层的颗粒分析曲线,若对该层进行抽水,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得到要求,对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D50取哪项最适合?()题2图A.0.2mmB.2.0mmC.8.0mmD.20.0mm答案:B解析:根据《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第5.3.6条。
\(1)根据颗粒分析曲线对含水层定名颗粒分析曲线图上小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38%,则大于2mm的颗粒质量占总质量的62%,大于50%,定名为碎石土。
\(2)判断滤料规格从颗粒分析曲线图上查取d20=0.3mm<2mm,则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D50按下式计算:D50=(6~8)d20=(6~8)×0.3=1.8~2.4mm3.某建筑场地位于岩溶区域,共布置钻孔8个,钻孔间距为15m,场地平整,钻孔回次深度和揭示岩芯(基岩岩性均为灰岩)完整性、溶洞、溶隙、裂隙等见下表,试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要求按线岩溶率判断场地岩溶发育等级为哪一选项?()题3表A.强发育B.中等发育C.微发育D.不发育答案:B解析: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6.6.2条及条文说明规定,由于岩溶发育具有严重的不均匀性,为区别对待不同岩溶发育程度场地上的地基基础设计,将岩溶场地划分为岩溶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微发育三个等级,用以指导勘察、设计、施工。
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b”含义的一点建议
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b”含义的一点建议作者:翟洪飞李启修来源:《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第11期摘要:分析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两点欠妥之处,对问题一“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用符号“”表示的欠妥原因提出了材料力学、设计习惯及学习理解习惯上的依据;对问题二“基础底面宽度”表述的欠妥原因进行了推导论证。
并给出了各自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宽度力矩作用方向偏心距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008-021 引言现行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02规范)是对已废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 -89)(以下简称89规范)进行修订而成的,修订过程中有关单位及起草人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为国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事业作出了大量的工作。
但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欠妥之处,如02规范的符号“”表示“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以及第5.2.5条“当偏心距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中的“基础底面宽度”。
现提出,希望在本规范的学习、应用及今后的继续修订中,能有些许帮助。
2 问题一2.1 问题一的由来2.2 问题一欠妥的依据2.2.1 材料力学上的依据2.2.2 设计上依据在基础设计中,当作用在矩形基础上为单向力矩时,设计人员通常会把基础底面的长边与单向力矩方向设置成同一方向;当作用为双向力矩时,通常也会把基础底面的长边与大值力矩的方向设置成同一方向。
由式可知,当较大时,得到的较小,这样设计时可以减小基础尺寸,从而更为经济。
2.2.3 学习理解上的习惯2.3 对问题一的建议3 问题二3.1 问题二的由来3.2 问题二欠妥的依据3.3 对问题二的建议对于问题二,02规范应将“基础底面宽度”改为“力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边长”。
我查了很多规范都没有说明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检测要求
我查了很多规范都没有说明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检测要求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10.1.2条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的压实系数,不得低于表6.3.4的规定,对碎石土干密度不得低于2.0t/m3。
但这一条应该是针对地基检测的,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场地回填检测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4.4.3 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深度处。
检验点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m^2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
采用贯人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但这一条是针对使用换填垫层法的基坑的,也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场地回填检测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最适用的章节是第6章,但里面没有说明关于压实系数的检测要求,直说了按规定要求4.1.5 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 (地基强度或承载力 )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
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m2至少应有1点,3000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应有1点。
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但该条是针对地基处理竣工之后的地基强度和承载力,也不是针对施工压实系数检测的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密度法:每200m每车道每压实层测4 处,在条文说明中有“压实度检测频率原为每2000m^2每压实层4处”但该条是针对公路工程的5.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2.1.5条填方和柱基、基坑、基槽、管沟的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关于压实系数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密度法:每200m每车道每压实层测4处,在条文说明中有“压实度检测频率原为每2000m^2每压实层4处”。
但该条是针对公路工程的;
5.《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第2.1.5条填方和柱基、基坑、基槽、管沟的回填,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取样测定压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检查数量环刀法的取样数量:柱基回填,抽查柱基总数的10%,但不少于5个;基槽和管沟回填,每层按长度20~50m取样1组,但不少于1组;基坑和室内填土,每层按100~500m2取样1组,但不少于1组;场地平整填方,每层按400~900m2取样1组,但不少于1组。灌砂或灌水法的取样数量可较环刀法适当减少。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取样平面图及试验记录。
压实填土的压实系数检测要求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10.1.2条在压实填土的过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的压实系数,不得低于表6.3.4的规定,对碎石土干密度不得低于2.0t/m3。
但这一条应该是针对地基检测的,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场地回填检测;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4.4.3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个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点。采用贯人仪或动力触探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时,每分层检验点的间距应小于4m。
但这一条是针对使用换填垫层法的基坑的,也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场地回填检测;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目录1 总则2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2 主要符号3 基本规定4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4.1岩土的分类4.2工程特性指标5 地基计算5.1 基础埋置深度5.2承载力计算5.3 变形计算5.4稳定性计算6 山区地基6.1 一般规定6.2 土岩组合地基6.3压实填土地基6.4滑坡防治6.5岩溶与土洞6.6 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6.7 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7 软弱地基7.1一般规定7.2利用与处理7.3 建筑措施7.4结构措施7.5大面积地面荷载8基础8.1无筋扩展基础8.2扩展基础8.3柱下条形基础8.4高层建筑筏形基础8.5桩基础8.6岩石锚杆基础9基坑工程9.1一般规定9.2设计计算9.3地下连续墙与逆作法10检验与监测10.1检验10.2监测附录A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附录B碎石土野外鉴别附录C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附录E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附录F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附录G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底允许残留冻土层最大厚度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要点附录J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附录K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附录L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附录M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附录N大面积地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沉降量计算附录P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附录Q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附录R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附录S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附录T桩式、墙式悬臂支护结构计算要点附录U桩式、墙式锚撑支护结构计算要点附录V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附录W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验算附录X土层锚杆试验要点用词和用语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对地基基础进行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要求。
建筑地基基础是建筑物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其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首先,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设计地基基础时,需要考虑土质与地下水位,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和尺寸。
设计师需在考虑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计算结果,确定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其次,根据《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地基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符合强度要求:地基基础的设计应符合对地基地质条件以及建筑物类型、高度等的强度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进行合理的计算和选择材料。
2. 符合稳定性要求:地基基础设计应保证地基的稳定性,避免因地质条件不良引起地基沉降或倾斜。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地基基础与周边土壤的相互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3. 合理分布荷载: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并合理分布建筑物的荷载,确保地基的能承受荷载的能力。
需要计算和检查每一个构件的荷载并进行合理的分析。
4. 采取适当的承载方式:地基基础设计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建筑物类型和高度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承载方式,如浅基础、深基础或复合基础等。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地质、建筑物使用寿命、施工工艺等,合理确定地基基础的类型和尺寸,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在施工和验收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监测和评估,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障地基基础的正常运行。
软弱下卧层验算
软弱下卧层验算(G B 50007-2002)子程序界面技术条件编制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计算设置基础类型可选择“矩形基础”、“条形基础”。
□自动计算地基压力扩散角θ程序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表5.2.7 计算地基压力扩散角θ。
如果勾选“□自动计算地基压力扩散角θ”,当上层土压缩模量E s1与下层土压缩模量E s2的比值小于 3 时,超出地基规范表 5.2.7 给定范围。
参考《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表 5.4.1,程序取压缩模量比E S1/E S2=1,θ=4°(z/b=0.25)及θ=12°(z/b=0.50),用于1≤E S1/E S2<3 的情况下进行地基压力扩散角θ 插值计算。
基础参数基础底面长度ll———基础底面长度(mm)。
基础底面宽度bb———基础底面宽度(mm)。
基础根部高度HH———基础根部高度(mm)。
基础端部高度hh———基础端部高度(mm)。
基础砼的容重γcγc———基础混凝土的容重(kN/m3)。
当不勾选“□自动计算基础自重、土重”时,输入框为“基础自重、土重G k”。
基础自重、土重G kG 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土重标准值(kN)。
当勾选“□自动计算基础自重、土重”时,输入框为“基础砼的容重γc”。
轴力标准值F kF 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力值(kN)。
地基参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f ak———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当不勾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输入框为“修正后的特征值f az”。
修正后的特征值f azf az———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当不勾选“□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输入框为“修正后的特征值f az”。
承载力修正系数ηdηd———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软弱下卧层土的类别查表5.2.4 取值。
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模量参数
地基土压缩模量E s及变形模量E0的确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部分地方规范是按地基土的压缩模量E s进行最终沉降量计算的。
缩模量E s是指:在无侧向膨胀条件下,压缩时垂直压力增量与垂直应变增量的比值,通常采用压力由p i=100kPa增加到p i+1=200kPa时所得的压缩模量E s1-2来判定土的压缩性,压缩模量越大,表明土在同一压力变化范围内土的压缩变形越小,则土的压缩性越低。
E s= ( p i+1- p i)/[1000(s i+1-s i)]=(1+e)/α一般粘性土、粉土及部分粉、细砂土可直接通过室内试验测得其压缩模量E s。
对于碎石土,部分砂土(主要指中、粗、砾砂),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等,通过室内试验取得其准确的压缩模量E s较为困难(或根本无法取得)。
可通过原位测试数据给出压缩模量E s(或变形模量E0)的经验值,进行地基的沉降变形计算。
1 根据动力触探锤击数确定碎石土的变形模量E01.1 用重型动力触探N63.5确定圆砾、卵石土的变形模量E0注:上表来源于铁道部《动力触探技术规定》(TBJ18-87)1.2 成都地区卵石土N120与变形模量E0的关系1.3 碎石土压缩模量E s与变形模量E0的关系公式在弹性变形的基础上,由广义胡克定律可以得到:E s=E0/(1-2ν2/(1-ν))ν为土的泊松比,碎石土可取ν=0.15~0.25,因此上式可简写成:Es=1.06~1.20E02 根据标贯锤击数确定砂土及饱和粉土的压缩模量E s总结冶金部武汉勘察公司及《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的有关经验数据,给出下表的参考对应关系对于饱和粉土可按上表砂土E s值的70%取值。
3 根据静探比贯入阻力确定饱和砂土及粉土的压缩模量E s根据铁道部《铁路工程原位测试规程》(TB10018—2003)的规定,饱和砂土及粉土的压缩模量E s可按下表确定对于饱和粉土可按上表砂土E s值的70%取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GB 50007-200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 46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一九九七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7—2002,自2002 年4 月1 日起施行。
其中,3.0.2、3.0.4、5.1.3、5.3.1、5.3.4、5.3.10、6.1.1、6.3.1、6.4.1、7.2.7、7.2.8、8.2.7、8.4.5、8.4.7、8.4.9、8.4.13、8.5.9、8.5.10、8.5.18、8.5.19、9.1.3、9.1.6、9.2.8、10.1.1、10.1.6、10.1.8、10.2.9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 年2 月20 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实践经验,采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并以各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科研。
教学单位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压实度取样标准
一、取样数量宇文皓月土样取样数量,应依据现行国家尺度及所属行业或地区现行尺度执行。
(一)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取样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压实系数。
(环刀法)(二)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取样当取土样检验垫层的质量时,对大基坑每50-100m2应很多于1个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应很多于1个点;每单独柱基应很多于1个点。
(环刀法)1、整片垫层(1)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30-50m2安插一个;贯入法为10-15m2安插一个。
(2)面积>300m2时;环刀法为50-100m2安插一个;贯入法为20-30m2安插一个。
2、条形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环刀法每20m至少安插一个;贯入法每5m至少安插一个。
3、单独基础下垫层(1)参照整片垫层要求。
(2)每个单独基础下垫层很多于两个测点。
(四)依据《城市道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5-取样土路基、石灰土垫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人行道路基、土路肩检测频率:每100m测2点。
(环刀法)砂砾、碎石垫层、三渣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
(灌砂法)二灰土底基层检测频率:每层1000m2测1点(环刀法)进出口斜坡土基检测频率:每个测1点。
(环刀法)(五)依据《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DBJ08-220-1996)取样沟槽覆土、沟槽回填填砂胸腔部分和管顶以上500内检测频率:两井之间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环刀法)(六)依据《市政桥梁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8-228-1997)取样基坑填土的检测频率:每座墩、台或每仓驳岸、防汛墙,每层测一组,每组3点。
二、取样须知1、采纳的土样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取样量应能满足试验的需要。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标准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3章基本规定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所有建筑物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理解与应用滕延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基础研究所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二修订的基本原则三基本规定的理解与强制性条文四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五地基计算六山区地基七软弱地基八基础九基坑工程十检验与监测十一规范体系及配套使用条件一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根据建设部97建标字108号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进行全面修订。
参加修订工作的单位为: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设部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建筑科研设计院、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1998 年1月,由于修订工作需要,增加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两单位参加修订工作。
修订组成员共27人。
修订工作三年以来,共召开修订组全体会议6次,大型研讨会2次,专题研讨会9次,与相关规范标准协调会四次。
修订组对所有重要的修订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反复讨论,并与相关标准规范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
1998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初稿,1999年底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讨论稿,2000年6月提出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
规范征求意见稿发往全国132个单位(其中设计院62个,科研单位40个,高等院校26个,施工企业4个)广泛征求意见,共征集到43个单位和个人对规范修订的意见和建议441条。
2001年2月19日至21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修订送审稿审查会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部标准定额司主持,由18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的审查组认真听取规范修订组工作汇报后,对规范逐章逐节逐条进行了讨论和审查,一致肯定了规范修订工作,认为3年来修订组通过广泛调查、分析研究,在完善规范内容,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保证工程质量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修订后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突出了地基基础变形控制设计的原则,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增订的基础工程、岩石边坡、复合地基、筏形基础等内容能满足工程实践的需要,增订的质量检验与施工监测内容,为信息法施工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增订的有限压缩层地基变形计算、回弹变形计算、桩基沉降计算等内容,完善充实了原规范内容,使地基基础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检验与监测)
10 检验与监测10.1检验10.1.1基槽(坑)开挖后,应进行基槽检验。
基槽检验可用触探或其他方法,当发现与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10.1.2在压实填土的过程中,应分层取样检验土的干密度和含水量。
每50-100m2面积内应有一个检验点,根据检验结果求得的压实系数,不得低于表6.3.4的规定,对碎石土干密度不得低于2.0t/m3。
10.1.3复合地基除应进行静载荷试验外,尚应进行竖向增强体及周边土的质量检验。
10.1.4对预制打入桩、静力压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施工过程有关参数。
施工完成后尚应进行桩顶标高、桩位偏差等检验。
10.1.5对混凝土灌注桩,应提供经确认的施工过程有关参数,包括原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报告、试件留置数量及制作养护方法、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钢筋笼制作质量检查报告。
施工完成后尚应进行桩顶标高、桩位偏差等检验。
10.1.6人工挖孔桩终孔时,应进行桩端持力层检验。
单柱单桩的大直径嵌岩桩,应视岩性检验桩底下3d或5m深度范围内有无空洞、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条件。
10.1.7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直径大于800mm的混凝土嵌岩桩应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且每根柱下承台的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直径小于和等于800mm的桩及直径大于800mm的非嵌岩桩,可根据桩径和桩长的大小,结合桩的类型和实际需要采用钻孔抽芯法或声波透射法或可靠的动测法减刑检测,检测桩数不得少于总桩数的10%。
10.1.8施工完成后的工程桩应进行竖向承载力检验。
竖向承载力检验的方法和数量可根据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现场条件,结合当地可靠的经验和技术确定。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桩竖向承载力的检验宜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桩数不得少于同条件下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大直径嵌岩桩的承载力可根据终孔时桩端持力层岩性报告结合桩身质量检验报告核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1章总则第1.0.1条为了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第1.0.2条地基基础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说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综合考虑结构类型,材料情况与施工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包括构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对于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膨胀土以及在地震和机械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地基基础设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第1.0.4条采用本规范设计时,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基础的计算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规定.当基础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国家且行的有关强性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1.1条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为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第2.1.2条基础foundation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第2.1.3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例界限值.第2.1.4条重力密度(重度)gravity dansity unit weight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的重力,为岩土的密度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第2.1.5条岩体结构面rock disconrinuity structural plane岩体内开裂的和易开裂的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等.又称不连续构造面.第2.1.6条标准冻深standard forst penetration在地面平坦,裸露,城市外的空旷场地中不少于10年的实测最大冻深的平均值.第2.1.7条地基变形允许值allowable subsoil deformation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第2.1.8条土岩组合地基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的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密布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出露的地基.第2.1.9条地基处理ground treatment指为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方法.第2.1.10条复合地基composite subgrade composite foundation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而形成的由地基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第2.1.11条扩展基础spread foundation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的应力应同时满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础.第2.1.12条无筋扩展基础non-reinforced spread foundation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组成的,且不需配置钢筋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第2.1.13条桩基础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联接于桩顶端的承台组成的基础.第2.1.14条支挡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建造的结构物.第3章基本规定第3.0.1条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作的程度,将地基础设计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用.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3.0.1第3.0.2条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2.所有建筑物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规定;3.表3.0.2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时,仍应作变形验算;1)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3)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以及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验算;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3.0.2第3.0.3条地基基础设计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2)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其均匀性,以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3)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以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4)在抗震设防区应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并对饱和砂土及粉土进行液化判别;5)对可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与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6)当工程需要时,尚应提供:(1)深基坑开挖的边坡稳定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论证其对周围已有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影响;(2)基抗施工降水的有关技术参数及施工降水方法的建议;(3)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2.地基评价宜采用钻探取样,室内土工试验,触探,并结合其它原位测试方法进行.设计等级为建筑物应提供荷载试验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建筑物应提供抗剪强度指标,变形参数指标和触探资料;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提供触探及必要的钻探和土工试验资料.3.建筑物地基均应进行施工验.如地基条件与勘察报告不符合时,应进行施工勘察.第3.0.4条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按下列规定:1.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或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基础或承台底面上的荷载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下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应按长期效应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3.计算挡土墙的土压力、地基稳定及滑坡推力时,荷载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4.在确定基础或桩台高度,支挡结构截面,计算基础或支挡结构内力,确定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级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当需要验算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效应标准组合.5.基础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但结构重要性系数γ0不应小于1.0.第3.0.5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S k应用一列表示:式中S 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G 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S Qik---按可变荷载标准值Q ik计算的荷载效应值;ψci---可变荷载Q 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荷载效应的准永久值组合值S k应用下式表示:式中ψqi---准永久值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取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设计值S,应用下式表达:式中ψG---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09的规定取值;ψQi---第i个可变荷载的分基项系数,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09的规定取值;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基本组合,也可采用简化规则,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值S按下式确定:式中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S k---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值.第4章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4.1岩土的分类第4.1.1条作为建筑地基的岩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