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
对中国画山水意境美的探析中国有着积淀超过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中象形文字的发展形成了两个分支,一支是文字,另一支就是绘画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逐渐脱离人物画而成为一个新的独立分支。
画家主要通过概括的写意手法来再现自然景象,表达自身的情感及精神内涵,追求心与物象相结合的境界。
中国绘画艺术有着超出形象之外的独特的意向表现,所以意境便是中国画创作的最终目的。
中国画的意境创造应当遵循“天人合一”的规律,也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一、意境美的思想基础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着相当分量的比重,是艺术创作与鉴赏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意境主要指的是艺术作品审美境界的虚实结合与情景交融,它超越了具体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承载着画家的个人心境、人生感悟以及对自然中万物的感悟。
唐代张九龄在《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中提出“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主张,这里的“意”就创作对象而言是指审美客体的精神气韵与内在本质,就画家主体来说,就是画家自身的情思与实践体验,二者有机统一,形神兼备。
意境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的《诗格》,中国画家把意境作为重要范畴提出来的时间晚于文学,是以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明确使用了“境界”一词为发端的。
在唐代以前,画家的侧重点都在绘画技法研究上,比如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南齐谢赫的“取之象外”、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的“凝意、得意、深奇”等,他们提出的主张都更加偏向于个人创作的主观意向方面,都未提及意境,但这都为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正式提出意境的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唐志契认为可以通过画的意境与神韵美窥探中国山水画独有的魅力。
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对景物虚实的把控上,虚实相生、错落有致的笔法和技巧能赋予画面景有尽而意无穷的奇妙氛围。
每个画家在作画之前的立意都有所区别,将情景与意境融会贯通后便会产生不同的山水性情,形成不同的笔墨风貌。
不论是气势磅礴还是山明水秀的景象,经过不同画家诠释出或磅礴崇高之势、或锦绣典雅的意境之后,都能带给观者美的享受。
山水画意境的表达技巧
山水画意境的表达技巧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类型,它通过对山川河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深邃。
表达山水画意境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韵生动:山水画注重表达自然山水的气韵和生动感。
通过笔墨的运用,使山、水、云、石等自然元素生动地呈现在画面上,使观者感受到山水的生命力和活力。
2.运用意境:山水画追求的不仅仅是写实,更追求意境的表达。
艺术家通过构图、造型、色彩、墨法等手法,营造出富有诗意和抒情的氛围,使观者产生联想和共鸣。
3.追求形神兼备:山水画既追求形态的准确和传神,又注重神韵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对山、水、树、石等景物形态的描绘,同时注重捕捉景物背后的精神境界和情感意义。
4.虚实结合:山水画中常常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留白和淡墨表现远山远水,使画面更具空间感和深度感,增强观赏者的想象空间。
5.依据写生:虽然山水画追求意境和诗情,但其创作基础仍然是对自然景物的写生和观察。
艺术家需要通过实地写生或参考自然景物,掌握山水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律,以便更好地表现出自然的美妙和壮阔。
6.笔墨运用:山水画中的笔墨运用至关重要。
除了传统的水墨技法外,还可以运用淡彩、设色等技法进行表现,以丰富画面的层次和色彩的变化。
7.情境营造: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也离不开对情境的营造。
通过山、水、树、石的组合和搭配,以及配以诗文或题跋,营造出各种情境,使观者更容易沉浸其中,感受到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总的来说,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作,需要艺术家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同时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把握,使画面不仅能够传达自然景色的美感,还能够触动观者心灵深处的共鸣。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它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融入了画家的情感、思想与哲理,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从起源、特点、价值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岩画和壁画,这些早期的绘画作品已经表现出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水画逐渐从人物画的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画科。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开始寄情于山水,山水诗、山水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中国山水画逐渐成熟,出现了如王维、董源等山水画大师,他们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1.自然之美:中国山水画以自然景色为题材,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秀美。
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自然景物的形态、质感、光影等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崇山峻岭、江河湖海,还是草木花石、飞禽走兽,都在画家的笔下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
2.情感之美:中国山水画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寄托。
画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使观者能够感受到山水的灵性与情感。
不同的山、水、树、石等元素都寓含着特定的情感与意蕴,引发人们对于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3.哲理之美:中国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画家通过描绘山水,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山水画中的空间布局、构图形式、笔墨运用等都蕴含着深奥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智慧。
4.笔墨之美: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精髓所在,通过笔墨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山水画的笔法千变万化,墨色层次丰富,既有浓淡干湿的变化,又有轻重力度的掌握。
画家通过笔墨的挥洒,表现出山水的气韵生动和形神兼备,使观者感受到笔墨的独特魅力。
5.气韵生动:中国山水画强调“气韵生动”,即画面要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摘要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是由三个基本构成因素所体现出来的,即:真实、具体的空间境象;意象统一,情景交融的空间境象;高度的艺术手法所强化的使观者继续再创造诱发媒介。
山水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艺术成就很高,在中华民族传统绘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意境一词,最早见于诗论,在画论中出现则相对较晚。
山水画的意境说,似乎可以视宋人郭熙的《林泉高致》为其发端。
其后,意境便被作为衡量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品评标准。
至明代笪有光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一词,而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的发挥,之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进一步有所阐述,其中不少精辟见解构成了我国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
那么意境就可以定义为:作者在绘画创作中通过时空景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就是情与景的结合,写景即写情,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山水画表现出一种十分鲜明的、可以给人以启示和想象的自然景象,同时又包含着深厚、耐人寻味的意蕴。
正是这样的意蕴和境象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独具特色的境界。
它不仅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
关键词: 山水画构成因素意境传统一、山水画意境的理论构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自然的美好景致与人的想象相结合,是意境形成的根源。
春山如笑,夏山积翠,秋山如妆,冬山似睡;泰山雄伟,华岳险峻,峨眉神秀,衡岳苍翠⋯⋯大自然人格化的特征,给予画者深刻的启示。
清人黄钺就总结了前人经验,概括出意境的二十四种品位特征:气韵、神妙、高古、苍润、沉雄、超脱、纵横、淋漓、简洁、明净、空灵、韵秀⋯⋯较为全面地阐明了以气韵生动为主的自始至终气脉相连,生生不息的意境特征。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所著的《诗格》中称“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三境说,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
简析中国绘画审美之意境美特征——从宋元文人山水画看“意象”
的。 如 画 论 提 出 的传 、 范宽据传
身, 中国 艺术 与 西方 艺术 最大 的不 同就是 其传递 出的“ 道” 体现为作 品的意境美 。中
3 . 宋 元 时期 山 水 画 的 发 展 五代 画家荆 浩说 过 : “ 似者 得其 形 , 遗
国 的书 法与绘画在很大程度 上是融会贯通 其 气 , 真 者气 质俱盛 。 ” 北 宋 时期最具代 表 参考 文献 :
系。文章对宋元时期文人 山水 画从发展到 兴盛进行 了梳理和分析 , 就道 家“ 清静 无为” “ 天人合 一” 的思想对山水画 中意境 美特征 的影
响 进 行 了 简 单探 讨 。 关键 词: 意 境 关 山水 画 宋 元 时 期 文人 画
前 言
立, 而其 成熟 与高峰 期是 崇文抑 武且 清新 者 带来的情绪感 染效果 。
间 的必 然联 系
” 由此足 可看 出以“ 元四 胸有成 竹” 后才得 以创造完美 的意象。另 欲 借 玄窗学静 禅。 在 后 印象 派 出现之 前 , 西 方绘 画创作 “ 为首 的 当时文人 受道 学与禅 的影响 颇 北 宋黄休复著《 益州名 画录》 , 把画分为 家” 题材 无论 是现 实存在 的还 是虚构 的 , 总是 外 ,
一
见矣。 ” 这就 是强调 画家 除 了要具 备审美 的 趣 味的领 导权 自然 就 落到这批 文人 手 中,
“ 嗟余 百岁强半 过 , 要从足够 的角度 、 广度 和深度去“ 取之” , 在 期 。倪 瓒在 诗 中 自述 :
、
中 国绘 画艺 术 与传 统 文化 之 眼光 与心胸 , 还要 亲身去观照 自然 山水 , 更 因而元 代是 文 人 画真 正 兴 盛并 转 变 的时
如果说 山水 画在 宋代 还可谓形似 与神
语文课件--山水画的意境
山水画的意境新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时,多次提到“意境”一词,那么你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例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也是诗人的特定感受所依赖的一定的氛围。
新知讲解学习目标1.识记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2.分析论证思路,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及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文中阐述的意境,并能借此感悟山水画与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新知讲解认识作者,了解“意境观”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
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新知讲解李可染山水画欣赏新知讲解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山水画的特点新知讲解 读读写写。
意境( )惆怅( ) 真挚( )渲染( )身临其境( )胸有成竹( )朝朝暮暮( )浮光掠影( )jìngchàng zhì xuàn新知讲解词语解释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胸有成竹: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惨淡经营: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
山水画的意境中心论点及论证思路
山水画的意境中心论点及论证思路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表达艺术家关于大自然美景之美的艺术独特性。
中
国山水画描绘的是以大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精彩画面,如山石峰峦、水草如茵、鸟兽活跃,
其中的所有物象都以其特殊的观念被构建出来。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心是大自然之美。
艺术家表达的精神,正是以大自然美景为载体,把
它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融汇而成的一幅独特之画,它融合了美丽风景与和谐美感,寄寓了
人们心中对自然界的崇拜、思考和爱护,也把大自然之美放大地呈现出来,令人眼花缭乱、屏息赞叹、发现新的美景。
究其“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心”的论点,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宋代的《资治通鉴》
中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大自然对人们的普通生活深深地影响及带来的精神追求,
更为深切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带来的精神支柱。
比如,唐诗士李白写下的伊人游园形容,花坛落露滴,屋漏甚慢,蝉声黄日叮,鸟语夜,把大自然美鉴描绘的淋漓尽致,也把大自然美的重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故而,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心就是大自然之美,它把普通的风景描绘的栩栩如生,充满了
生机,贴切理解的大自然规律,在这里大自然之美得到艺术家独具创意的描绘,就如同自
然中的生机,正好与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相符,令人喜爱。
总之,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中心就是大自然之美。
它融合了美丽风景与和谐美感,寄寓了人们心中对自然界的崇拜、思考和爱护,把普通的风景描绘的栩栩如生,充满生机,刚好也是人们对自然最真挚的追求。
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
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一、水墨山水画的魅力水墨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出深远的意境和内涵。
下面是一些形容水墨山水画的诗句,以展现其魅力所在: 1. 青山翠竹悄然淡,水墨画意境生动。
2. 水山相映,诗行之间流动。
3. 墨色山水,画意深邃难穷。
二、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水墨山水画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构图方式,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变化的水墨展现出神秘而又动人的意境。
以下是一些形容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诗句: 1. 山水如幻,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 幽谷幽花,流云流水,愈发显得古朴幽雅。
3. 每一笔墨,皆有灵气;每一景物,皆有生命。
4. 山峦起伏,水波荡漾,美轮美奂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
三、水墨山水画与诗意结合水墨山水画与诗意结合,相辅相成,互为光彩。
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唯美而又真实的世界,让人们在诗意与画意的交融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超越。
以下是一些形容水墨山水画与诗意结合的诗句: 1. 山静水静,心静如水;诗意渐起,随墨舞动。
2. 诗行如笔墨,潇洒自如;山水如诗意,出奇制胜。
3. 用心书写的诗行,与用墨勾勒的山水画相互呼应,以独特的方式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四、水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方式水墨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表达方式,将观者带入画中世界。
以下是一些水墨山水画意境的表达方式: 1. 活泼的线条:水墨山水画中的线条富有活力,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山水的形态和特质。
2. 空灵的水墨:水墨的运用给山水画增添了神秘和虚幻感,使其更具诗意。
3. 重复的构图:水墨山水画中常常重复使用某一元素,如山脉、水波等,以增强画面的统一感,并强调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4. 纯净的色彩:水墨山水画通常以黑、白、灰为主,以极简的色彩展现出浓厚的意境,给人以深深的冥想与思考。
五、水墨山水画的艺术价值水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
以下是一些水墨山水画的艺术价值: 1. 创造独特的艺术语言:水墨山水画通过独特的笔墨表现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语汇,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山水画 文艺描述
山水画文艺描述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山川、树木、云雾、水流等元素为创作主体,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深邃的意境和情感。
山水画往往采用“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构图方式,将画面分为近、中、远三个层次,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构图的虚实等手法,表现出山水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近景处,画家们常常描绘出细节丰富的山石、树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而在远景处,则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墨色渲染,表现出山水的壮阔和深远。
在山水画中,云雾的描绘也是一大特色。
云雾缭绕在山间,给人以神秘、梦幻的感觉,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画家们通过墨色的浓淡和线条的虚实,将云雾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其中。
水流是山水画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
画家们通过描绘溪流、瀑布、江河等水流形态,表现出水的动态美和静谧美。
水流的描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同时也传递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
❖ 四、观画应诗,体会意境:
疑 是
飞 流
遥 看
日 照
望
银 直 瀑 香庐
河 下 布 炉山
落 三 挂 生瀑
九 千 前 紫布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及“中国古代书画” 春季拍卖新闻界预展推出逾五百五十件精彩画作,当 中以李可染 《万山红遍》最为瞩目,估价高达四千 万港元,预料将创下画家世界拍卖纪录。画家六十年 月初以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名句“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画作,此乃当中最具 特色的一幅,极具保藏价值。
顿失滔滔。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特别
妩媚。 ❖ 江山如此多娇,引很多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
❖ 教师归纳意境的含义: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简洁的说要表达山水画的已经就要做到情景交融,以景抒情。表达出来 的一种艺术境地
大漠 吴冠中
画
读
说一说画家用笔用墨的特色是什么?
画
你是否感受到了音乐般的韵律?
拿起笔,画一画你心中的山水世界。 学会表现
横看成岭侧成峰,……
枯藤老树昏鸦,……
学生心中的山水世界
你理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含义吗?学会表现
独钓寒江雪……
独钓寒江雪……
你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含义 学会表现
吗?
小桥流水人家……
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之美
二 、 中国 山水 画意境 之 空灵 美
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前年嫁彭郎。”从这首诗中,我们可 以想象到李思训 《 长江绝岛图》的内容 :在绵延不绝的群 山之间 ,
在茫茫无际的江水之上 ,有两座小山安然耸立 ,长江两岸 山势险
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 与 船低 昂。峨峨两烟鬟 ,晓镜开
之感”。如宋代马远的 《 寒江独钓图》,画面呈现出大幅的空白,只 有中心一处,作者聊聊几笔勾勒出了一叶扁舟,—个头戴蓑笠的渔人 坐在小舟的—端 ,船尾微微 E 翘。细看渔夫身体前倾,专心致志地看
着水下的鱼儿,此时是否有鱼儿咬钩,否则船下又怎会有缕缕微波荡
表现景物 ,用恰到好处的留白来提升人们的想象力 ,因此中国山水 画便呈现出了淡墨与空 白相交融的状态。宗白华先生曾说: “ 中国
山水画趋向简淡 ,然而简淡 中包具无穷境界。倪云林一树一石千岩 万壑不能过之。”清代邓石如也曾说过: “ 字画疏可走马,密不通 风,常计 白当黑,奇趣乃出。”山水画中对黑白的处理不仅仅是为
的诗意 美、空灵美、人 文关三个方面做 了简要分析。
关 键 词 : 山水 画 ;意境 美
中图分类号 :J 2 1 1 . 2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2 0 9 5
意境是指中国传统绘 画通过对时空景象 的描绘 、对具体物象 的描摹 ,在 隋与景的高度融会 、物与我的相互观照中体现出来的艺
2 0 1 4 年 @ 期
美 7 I t
论 中国 பைடு நூலகம்水 画的意境之美
贺 振 宇
(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 临汾 0 4 1 0 0 0 )
浅析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美
了作 者 的主 观意 向 ,因此 ,中国 山水 画代 表着 人 品和修 养 ,是 种 生 活的境 界 。黄宾 虹有 讲 过 : “ 墨历古 今而 不变 。” , 笔 就是 因 为它 是一种 中国 的意 境 , 中国的精 神 ,即 中 国山水 画所
一
“ 明暗高 低远 近 ,不似 之似 的似 ” 。这 “ 不似 之似 ”便 是在 总 结前 人关 心形 神关 系 的美学 理论 上进 一步 明确 的 ,而成 为 中 国 画家遵 循 的法则 。中 同画不 仅有 形 ,而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 意 。画是 以神 为 中心 ,而 不是 以形 为 中心 ,写形 只是 为 了达到 传神 的 目的 ,而 不似 之似 的最终 目的也是 如此 。
三 、 山 水 画 的 慧 境 簧 特 征
“ 中有 诗 ”是 中 国山水 画意境 美 的特 点之 一 。所 谓 “ 画 画 中有 诗 ” ,是 指在 有形 的 画面 中蕴含 着诗 的情 趣 和不 尽之 意 。 山水 画追 求 的是容 纳天 地万 物 ,吞 吐山河 ,将 千 山万水 融 于胸 中 的意境 美 。苏东 坡在 评 王维 的画 时说 : “ 观摩诘 之 画 ,画 中 有诗 ” 。 “ 中有诗 ” 即是 画 中有 诗 的意 境 。使 中 国的 山水 画
造 山水 画 中的美 的意境 除 了基 本 的技 法 之外 ,还要 注重 自身的 素 质修 养及 艺术 修养 。意境 融 合 了 自然 与心灵 之 美 ,是 艺 术家 们 对生 活 ,对人 生 的综 合感 受 的表 现 。它可 以给人 以置身 大 自 然 的欢 愉 ,可激 发人 的喜怒 哀 乐之情 ,可令人 向往 陶醉 ,它具 有 极其 丰富 的思 想容 量和 生活 容量 ,给人 艺 术美 的甜 蜜享 受 。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答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一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论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0
I …
【 0
体 育 与 艺 术研 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h l na Eo uc at l on I n no ve ti on He r al d
论 中 国 山水 画的 意境 美
萨 仁 高 娃 ( 呼和 浩特 民族 学院 美术 系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5 1 )
中国 山水 画重抒 情达 意 , 作 为 民 族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部 分 , 其艺 术成 就 极 高 。 表 现 意境是 山水画构思 的核心 , 经 过 历 代 画 家 的不断完善 , 其在 笔 墨技 巧 、 审 美价 值 取 向 等 方 面 都 取 得 了 瞩 目成 就 , 散 发 着 意 境 美 的独特 魅力 。 意 境 美 是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艺 术 的精 髓 。 如今 , 随 着 人们 文 明素 质 和 欣 赏 情 趣的 提升 , 越 来越 多的 中 国画被 重视 、 欣 赏、 珍藏 。
意境 的 构 成 来 自于 绘 画 中 所 塑 造 的 直 观 具 体 的艺 术形 象 。 故而 , 画 家 需 要 利 用 富 有 启 导 性 的 艺 术 语 言 和 象征 性 的表 现 手 法 将 时 间 的 流 动 性 和 空 间 的拓 展性 完 美地 展 示 出来 , 从 而 避 免 造 型 艺 术 因 瞬 间 性 和 静 态感而造 成的呆板 。 在中 国传统 绘画 中 , 为 了 能 够 最 大 程 度地突破 时空 中客观物象的 局限 , 往 往 会 使 用 散 点透 视 、 虚实处 理、 设 白 当黑 、 意 象 造 型等 手 段 , 将 无 限 的 大 千 世 界 和 丰 富 的 思 想 情 感 蕴 含 于 作 品 有 限 的空 间 和 形 象 中 1 中国 山水 画意境之 内涵 从 这 一 层面 来 看 , 意境 的 最 终 构 成 源 干 意 境 是 艺 术 作 品 中所 传 达 出 来 的 能 给 去 。 创 作 者 是 以 有 限 人 以 审 美 快 感 的一 种 “ 神” , 它 超 出文 字 、 画 创 作 和 欣 赏 的 有 效 结 合 。 而 欣 赏者 则 以 限窥 视 无 限 , 在 这 面之 外 , 鲜 活 生 动 。 南 朝 谢 赫 在 古 画 品 表现无限 , 录* 曾将 “ 气韵生动 ” 作 为 人 物 画 的审 美 标 伸 缩 之 间 充 分 展 现 作 品的 意 境 之 美 。 准, 而 今 这 一 词 语 在 山水 画 领 域 里 被 赋 予 全新的 内容和含 义 , 堪 称 是 对 绘 画 意 境 美 3 中国山水 画意境之表现 手段 有 经 验 山水 画 家 的 作 品 , 运 笔 简练 , 扎 的最经典 表述 。 能 带 给 人 以 丰 富 的 联 想 和 无 穷 的 由 于 我 国古 代 诗 歌 的 发 展 与 美 学 范 畴 实 通 脱 , 山水 画 是 在特 定 的空 间组 织 形 象 , 构 在实践 上有着更 早地接 触 , 故 而 意 境 一 词 回味 。 从 而 产 生 感 早见于诗论中。 王 昌龄 所 著 《 诗格》 中有 “ 诗 成 能 够 作 用 于 人 的 视 觉 意 境 , 有三境 : 一 日物 境 ; 二 日情 境 , 三 日 意境 ” 的 染 力量 , 所 以 特 定 的 表 现 手 段 是 创 造 意 境 论述 , 这是对诗歌创作在美学层面的要求。 美所应该具 备的 。 南 齐谢赫说 : “ 夫 象 物 必 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 气形 似 皆本 明代朱承 爵在《 存余 堂诗话 》 中提到“ 作 诗 在 于 形 似 , , 可见, 构图 、 笔法 、 色 三妙 全在 意境 融 彻 , 出声 音之 外 , 乃 得 真 于 立 意 而 归 乎 用 笔 ” 虚实等是 构成意境的基础 。 味” , 这 是 对 上 述 意 境 概 念 进 一 步 明确 地 使 彩 、 . I构 图与 笔法 用。 王 国 维 0 更 看 重 意 境 乃 情 与 景 的 有 机 3 绘 画创作 的关键 一步 即为构 图, 它 是 结合 , 他在 《 人间词话 》 中称 : “ 境 非 独 谓 景 决 定 着 景 物 形 象 的 物也 , 喜 怒 哀 乐 亦 人 心 中 之一 境 界 。 故 能 写 绘 画意 境 表 现 的 基 础 , 构 图 并 非 是 主 观 意 向的 简单 拼 凑 , 它 真景物真感情者 , 谓之有境界 , 否 则 谓 之 无 基 调 。 始于 画家心 灵, 源 于 对 自然 的 总 结 、 提炼、 境界 。 ” 如 , 山 水 画 中 所 描 绘 山 石 的 形 状 姿 “ 外 师造化 , 中得心 源 ” 是 唐 代 大 画 家 升 华 。 张 璨 论 画 中说过 的 两 句 话 。 画家的“ 外 师造 态 、 树 木 的 大 小远 近 、 房屋的高低 多少等 , 层次 分 明 , 主 客 体 化” 在 于 将 自己 的 审 美 情 操 付 诸 于绘 画 中 , 安排上要注意疏密得当 , 借 此 表 现 山水 画 丰 富 的 内 容 、 深刻的内涵 , 之间笔墨浓淡 区分开来 , 从 而 更 加 突 出 主 从而达到 “ 中得心 源 ” 的 艺术 境 地 。 可见 , 意 题 ; 画面 中 各 物 象 之 间 应 当前 后 呼 应 , 注意 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 。 简 单 地说 , 意 境 即 体 现 树 屋 、 泉瀑、 峰 石 的相 互 缭 绕 。 可见 , 在 为 客 观 的 自然 景 象 与 主观 的 生命 情 调 的交 构 图上 , 中 国 山水 画 对疏 密 、 藏露 、 呼应 、 虚 融渗 化 。 中 国 山 水 画 意 境 体 现 的 是 一 种 艺 实 、 宾 主 等 的 艺 术 规 律 极 为讲 究 。 以 线 造 型 是 中 国 山水 画 的 基 本 特 点 , 术的境界 , 反映的是作者的思想情感 , 流 露 而 线 的 表 现 与 笔的 运 用 密 切相 关 , 因此 , 笔 的是 作者的精神意 志 。 在 笔 法 山水 画的 意 境 因 不 同时 期 、 不 同画家 、 法为中 国山水画重要 的造型技巧 。 不 同状态而 各具特 色 , 这 些 都 源 于 画 家 们 运 用 上 , 现 代 杰 出 国 画 大 师 黄 宾 虹 先 生 认 为有 “ 平、 圆、 留、 重、 变” 五种笔法。 另外 , 山 对营造 意境不约而 同的关注 。 水画运 笔有 中 侧锋 、 藏露锋 、 逆 顺 锋 等 方 2 中国山水画意境 之构成 式, 并力求互相呼应 , 在粗细 、 曲直 、 刚柔 、 空 间境象 是意 境 构成的 基础 , 通 过 对 轻 重的 变化 与 对 比 中 实现 为 所 描 绘 的对 象 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实现 “ 情与景汇 , 意 与 象 通 ”, 这 是 创 作 与欣 赏 的 依 据 。 墨技巧 , 照样无 法形 成画 中意境 。 正 所 谓
山水画意境美学鉴赏
一
出了中国山水画 中具 有代表性 的美学意义 。在 讨论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时 ,中国 山水 画有它 自身独 有的 艺 术魅 力 ,它的美是 通过画的意境 以及神韵 才能窥 知的。在山水画的意 境当中 , 以景物的虚实来构造画 的风格 , 用以实带虚 、 以虚带实 、 虚实相 生的笔法 . 错
山水 画意境 美学 鉴 赏
◎曾子懿
( 西南 民族 大学 艺术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一
、
引 言
三、 山水画鉴 赏的原则蕴含的人生哲理
中国 的山水 画是 中国画“ 天人 合一” 的组成。因
意境在 中国山水 画中被 认为是 “ 画之精魂 ” 。一 幅好 的山水 画凝 聚 了画家对社会 、对 人生哲理 的认 知度。画家为了传情达意 , 往往 以中国古代意境说 为 思维触发点 ,通过手 中的笔墨聚集而 成一种画 面构 成、 虚实结合的作品。作为鉴 赏者应领会 画家的主观 表达 ,储备 一些必要 的人 生哲理 才能 理解作 品蕴含 的思想 ,而 中国古代意境 思想能很好 地给鉴 赏者提 供一些鉴 赏准备 。意境是 中国古典 美学 的重要 内容 , 意境不 但是重要 的创 作原则 ,而且还 是重要 的鉴赏 原则 。本文 以山水 画的意境 审美鉴 赏为例 , 论述 中国 山水 画与意境的 关系 ;再通过历代 著名画 家艺术名 画或者关于绘画 的文字论著分析 ,谈谈 山水 画 中所 蕴 含的“ 心 物为一 , 情 景交融 ” “ 虚实相生 , 像外有像 ”
中国山水画意境美探究
一、意境的发展历程在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过程中,意境概念的提出是较晚的,萌芽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于唐朝。
“境”由唐人发现,唐代的艺术批评从佛学术语中引进了“境”和“境界”的概念,当时的诗人和画家用“境”来表现艺术形象的内在魅力。
刘禹锡提到的“境生于象外”可以作为意境最简明的解释。
“境”是对描写对象时间与空间的突破,使之在时间与空间中趋于无限的“象”,也就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以山川、江河、自然景观作为主要描摹对象的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常作为背景,隋唐时期开始单独成科,北宋时期山水画逐渐成熟。
二、在中国山水画中窥见“意境美”自唐朝以后,人物画中便少有背景,花鸟画中只画花鸟虫鱼而没有天空和流水,山水画中的云雾和江河也经常用空白来表现,画面中的空白为观赏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营造了画面的意境美。
山水画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简单说明和图解,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感悟,所追求的“高远”“深远”“平远”概念,是指从有限的空间进入无限的空间。
不同的风景给予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受,创作者更需要“苦心经营匠意”才能更好地把感受传达给欣赏者。
山水画既有直通宇宙、自然的无限空间感,又被赋予了慰藉心灵的现实价值,寄托向往逍遥、平和、自由的人生态度。
山水画的描摹不应只停留在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到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感”“历史感”。
南朝谢赫《古品画录》写道:“若拘以物外,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
”抓住一个对象刻画得十分逼真、精细,那画面便缺少了灵妙,更要取物象的神意。
《千里江山图》是为锦绣山河诵唱的名作,创作者是北宋徽宗年间的一位十八岁天才画家——王希孟。
该作品山水气象雄浑壮阔,其间缀以飞瀑鸣泉、长松修竹、亭台楼阁、行旅渔夫,构图虚实相生,疏落有致。
在长达近十二米的画卷中,层峦叠嶂的山谷、起伏的丘陵以及无数江河,形态各异,竟没有一丝重复感,画中的细节也让人叹为观止,米粒大的人物形态却栩栩如生,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千里江山图》里既有来自画家王希孟的主观情感,也就是内心的“意”,又有来自客观事物升华的“境”,画家纯真的心灵和自然可爱的“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景中有情,情中有境。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阅读附答案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③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芜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④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谁许多画家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⑤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是画家与观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编写人:高三语文组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
不论《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
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
真正山水画中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一一画中有诗。
比如他的作品《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观者再创造的起点。
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