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的分类

合集下载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泻下药是一类用于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肠道蠕动或增加肠道水分来达到通便作用。

根据作用机理和药物性质,泻下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刺激性泻下药:刺激性泻下药通过刺激肠道壁的神经末梢,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道排便次数和量。

常见的刺激性泻下药包括花椒、番泻叶、大黄、芦荟、决明子等。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快的通便作用,但可能会引起肠道刺激和腹痛等不适症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谨慎。

2. 渗透性泻下药:渗透性泻下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溶液浓度,从而增加肠道腔内的渗透压,促进肠道水分向肠腔内流动,软化大便、增加排便次数。

常见的渗透性泻下药有硫酸镁、硫酸钠、甘露醇等。

这类药物对肠道刺激较小,通常适用于轻度便秘,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 润滑泻下药:润滑泻下药可以润滑肠道,减少大便与肠道壁的摩擦,从而促进排便。

常见的润滑泻下药有润肠灵、润必泰等。

这类药物的作用是物理性的,因此通常对肠道刺激较小,不易产生依赖。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会干扰肠道正常的黏液分泌,进而影响肠道自身清洁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 盐类泻下药:盐类泻下药是通过引起肠道内钠离子的积聚,促使肠腔内液体增加,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常见的盐类泻下药包括硫酸镁、硫酸钠等。

这类药物通常具有较快的通便作用,但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掌握适当剂量和使用时机。

此外,还有一些泻下药如贝亭、充肠等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可通过改善肠道蠕动和水分状况来缓解便秘。

不同类型的泻下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便秘,因此在使用泻下药以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了解自己的便秘类型和适用的药物。

在使用泻下药的过程中,注意合理使用剂量,避免过度使用,同时加强饮食结构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对于长期便秘问题,应尽早咨询医生并进行对症治疗。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泻下药是指用于治疗便秘或者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泻下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渗透性泻下药:渗透性泻下药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使得肠道吸收水分减少,从而增加肠道内容物的体积,刺激肠壁蠕动,促进排便。

常见的渗透性泻下药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2. 刺激性泻下药:刺激性泻下药通过刺激肠道神经末梢,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促进排便。

这类药物起效较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黏膜受损。

常见的刺激性泻下药有芒硝、巴豆酚等。

3. 保湿剂:保湿剂通过增强肠道内容物和粘液的润滑程度,使其更容易通过肠管,并减少粪便的干燥。

常见的保湿剂有凡士林、白凡士林等。

4. 肠道蠕动促进剂:肠道蠕动促进剂通过增加肠道的蠕动或者调节肠壁的肌肉收缩,促进肠道内容物的传输。

常见的肠道蠕动促进剂有多潘立酮、布洛芬、左旋多巴等。

5. 直肠刺激剂:直肠刺激剂是一类局部给药的泻下药,通过直接刺激直肠黏膜,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促进排便。

常见的直肠刺激剂有甘油、硫酸镁等。

6. 益生菌或益生元:益生菌或益生元是一类有益于肠道菌群健康的泻下药。

它们通过增加有益菌的数量和改善菌群组成,促进肠道功能恢复正常。

常见的益生菌或益生元有双歧杆菌、乳酸菌、低聚果糖等。

7. 中草药泻下药:中草药泻下药指的是采用中草药制剂治疗便秘或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

常见的中草药泻下药有大黄、芒硝、蒲公英等。

需要注意的是,泻下药的使用应该根据个体情况和病因进行选择。

长期或滥用泻下药可能造成依赖性便秘、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遵循医生的指导使用。

另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遵循特殊的用药注意事项。

泻下药

泻下药

第十章泻下药[概念]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作用]1.泻下通便,以排除胃肠积滞,燥屎等2.清热泻火3.逐水退肿[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盛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分类]1.攻下药2.润下药3.峻下逐水药[使用注意]1.里实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而后攻里。

2.必要时攻下药与解表药同用,以免表邪陷里。

3.里实而正虚者,应攻补兼施,使攻下而不伤正。

4.此类药作用峻者,宜伤正气,久病体弱,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5.易伤胃气,奏效即止,切勿过量。

第一节攻下药[性能特点]味苦寒,性沉降,入胃、大肠经。

[作用及适应证]攻下积滞——大便秘结,实热积滞,燥屎坚结。

大黄《本经》(一)[性味归经]苦、寒。

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应用]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本品泻下力强,善于荡涤肠胃有形积滞。

热结便秘——大承气汤;寒积便秘——温脾汤;热结便秘兼气虚血亏、阴伤——黄龙汤;宿食停滞——木香槟榔丸2.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及心火上炎所致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症:本品苦寒直折上炎火势,以清热泻火,又凉血止血。

——泻心汤、十灰散——牛黄解毒汤3.热毒疮疡及烧烫伤:本品清热泻火解毒。

——配双花、公英等——大黄牡丹汤4.瘀血证。

如妇女瘀血经闭,产后恶露不下及跌打损伤等:本品可活血祛瘀。

产后瘀滞腹痛——下瘀血汤;血瘀经闭——大黄庶虫丸;跌打损伤——复元活血汤5.亦适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淋证、水肿、癫痫等证:本品具有泻下通便,导湿热外出,故可用治湿热蕴结之证。

——芍药汤——茵陈蒿汤——八正散——己椒苈黄丸——礞石滚痰丸[用法用量]煎服,5~10g,生大黄泻下力较强,入汤剂后下,久煎则泻下力减弱。

酒制大黄活血力较强,且善清上焦热;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使用注意]本品为峻烈攻下之品,易伤正气;又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忌用。

泻下药分类、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泻下药分类、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
• 2)注意炮制、用量、用法及禁忌证。 • 3)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用 注意事项
第一节 攻下药
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用 注意事项
攻下药
• 功效: 泻下通便作用,清热泻火。
•适应范围:
– 1.主要适用于热结便秘及实热积滞之证。
– 2.具有较强清热泻火作用的攻下药,又可用于:
• 热病高热神昏、谵语发狂; • 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以及火热
炽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证。
– 3.此外,对痢疾初起,下痢后重,或饮食积滞,泻而 不畅之证,可适当配用本类药物,以攻逐积滞,消除病 因。
– 4. 对肠道寄生虫病,本类药与驱虫药同用,可促进虫 体的排出。
4.配伍应用
• 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 • 2)里实兼正虚者,与补虚药同用,攻补兼施; • 3)本品多配伍行气药,可加强泻下导滞作用; • 4)若寒积便秘,与温里药同用,以散寒通结; • 5)急腹症,配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
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用 注意事项
5. 使用注意
• 1)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尤其后者,更 易伤正气,凡正虚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 用或禁用。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七、相似药物对比
四、临床应用
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用 注意事项
一、药用来源:
本品为天然产的硫酸钠经精制而成。
五、用量用法:
用量:5~15g。 用法:煎服。欲攻下,
宜生用,轻煎或泡服。 久煎则泻下力缓。欲活 血用酒军,欲止血用大 黄炭。
泻下药分类、特点和使用 注意事项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泻下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泻下药的不良反应
长期使用泻下药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脱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泻下药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在使用泻下药时,应注意控制使用时间和剂量,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 ,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
口服或直肠给药,一般短期使用,不宜长期使用。
生活方式调整
炎症性肠病患者往往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乳制品 摄入等,而泻下药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其他临床应用
消化道出血
泻下药可以促进消化道内积血排出 ,有助于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肠梗阻
对于部分肠梗阻患者,可以使用泻 下药进行治疗,帮助解除梗阻。
预防药物中毒
部分药物中毒可以通过泻下药促进 药物排出,减轻中毒症状。
刺激性泻下药
主要作用于肠黏膜,可刺激肠壁神经 丛,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容积性泻下药
主要通过增加肠内容积,降低肠管内 压,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起到排便的 作用。
泻下药的临床应用和选用原则
泻下药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便秘、肠梗阻、肠道感染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泻下药的选用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用适当的泻下药。

正确掌握泻下药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用 药。
严格控制泻下药的用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 量使用。
注意观察
对症治疗
用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 适及时处理。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根据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
05
泻下药的注意事项和使用方法
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用药时机
多数泻下药在用药6-8小时后 才会起效,因此需提前使用, 不可在便秘症状出现后再使用

泻下药知识点总结

泻下药知识点总结

泻下药知识点总结一、泻下药的分类1. 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泻下药可以分为刺激性泻下药、渗透性泻下药和软化便秘药。

2. 刺激性泻下药:通过刺激肠道粘膜,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泻次数。

常见的刺激性泻下药有芦荟、大黄、番泻叶、甘遂等。

3. 渗透性泻下药:通过增加肠腔内液体的渗透压,促进水分进入肠道,软化粪便,增加排泻次数。

常见的渗透性泻下药有泻立停、甘露醇等。

4. 软化便秘药:通过改善粪便的质地和形状,使之更易排出。

常见的软化便秘药有润肠通、开塞露等。

二、泻下药的适应症1. 治疗便秘:泻下药是治疗便秘的常用药物,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泻次数,缓解便秘症状。

2. 肠道手术前的肠道清洁:在进行肠镜检查或肠道手术前,需要清空肠道,此时可以使用泻下药来促进排便,清洁肠道。

3. 某些肠道疾病的治疗:如慢性便秘、肠道瘘、肛裂等肠道疾病,泻下药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三、泻下药的禁忌和注意事项1. 泻下药的禁忌症:对泻下药中的任何成分过敏者,及肠梗阻、症状性便秘的患者均禁用泻下药。

2. 使用泻下药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长期大量使用泻下药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肠道健康;在使用泻下药过程中,应该多饮水,保持水分平衡;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在使用泻下药时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四、常见泻下药的用法和剂量1. 芦荟: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150-300毫克,每日1-2次。

2. 大黄: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3-6克,每日1-2次。

3. 泻立停: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17克/袋,每日1-3次,儿童剂量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润肠通:成人口服剂量一般为50-100毫克,每日1-2次。

五、泻下药的不良反应和警示1. 长期滥用泻下药会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和肠道黏膜受损,出现依赖性便秘。

2. 泻下药大量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血症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3. 长期使用泻下药也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平衡,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增加感染的风险。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

中药学》之泻下药1攻下药(泻下力较强):大黄、芒硝、番泻叶2润下药(泻下力缓):火麻仁(麻仁丸)3峻下逐水药(泻下峻猛):甘遂、巴豆、牵牛子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别名:川军,西军,酒军,熟军功效与应用:1.泻下攻积泻下作用强,尤适宜热结便秘。

大黄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大黄配巴豆、干姜:善治寒积便秘。

2.泻火解毒用于上焦火毒证(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热毒疮疡,烧烫伤。

3.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

4.活血祛瘀用于瘀血证。

还可清泄湿热,用于治疗痢疾、黄疸、淋证等湿热证。

常用饮片:生大黄(片或丁)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用法:攻下生用,后下活血祛瘀酒蒸清上焦火酒炒止血炒炭1、药味苦寒,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服。

2、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应慎用或忌用芒硝来源: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Na2SO410H2O)功效与应用:1. 泻下软坚“大黄无硝不下”2. 清热消肿外用治疗痈肿疮疡,目赤咽肿口疮。

用法:冲服(芒硝入水即化)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中药学》之祛风湿药用于风湿痹证①风寒湿痹②风热湿痹③痹证日久肝肾两虚。

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徐长卿、川乌(大毒)、蕲蛇(有毒)、木瓜、乌梢蛇、桑枝。

祛风湿清热药:防己、雷公藤(大毒)。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香加皮(有毒)。

独活与羌活的比较相同点:1.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

2. 发散风寒湿表邪,用于风寒挟湿表证。

不同点:独活:尤善于祛风湿止痛。

作用部位偏下,以治疗下肢痹证为宜。

解表作用较羌活弱。

羌活:解表力较独活强,祛风湿止痛作用部位偏上,以治疗腰以上风寒湿痹为宜。

羌活配独活:散风寒湿力强,风湿痹痛无论上下均可。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有大毒,炮制后用。

(生品0.3g 可引起中毒)用法用量:1-3g 。

宜先煎,久煎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反贝母类、瓜蒌类、白蔹、白及、半夏。

(半蒌贝蔹及攻乌)化学成分:①生物碱,主要为: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02
泻下药的应用
泻下药的使用方法
1 2
口服给药
口服是泻下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一般按照医 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服用。
直肠给药
对于不能口服或口服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 直肠给药,如灌肠或栓剂。
3
外用给药
部分泻下药也可以通过皮肤外用给药,如敷贴 、软膏等。
泻下药的治疗范围
便秘
01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可以帮助患者排出大便,缓解肠道
02
合成法
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泻下药的有效成分或其类似物。
03
混合法
将提取物和合成药物混合制备成泻下药。
泻下药的质量控制
含量测定
对泻下药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以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
稳定性试验
对泻下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稳定性的测 定,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安全性评价
对泻下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确保药 品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
适应症和用法用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泻下药的适 应症、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04
泻下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泻下药的安全性评价
1 2
药物成分安全
泻下药应由安全的成分组成,无毒或低毒,减 少对人体的损害。
适用人群
泻下药适用于年龄范围广,不同性别和生理状 态的人群,无明显禁忌。
3
药物相互作用
泻下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应避免相互作 用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
泻下药的有效性评估
症状缓解时间
01
评估泻下药缓解便秘或其他肠胃不适症状所需的时间,以判断
药物的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
02
制定明确的疗效判定标准,如大便性状改善、排便次数增加等

(医学课件)泻下药

(医学课件)泻下药
石蜡油
口服或灌肠后可润滑肠壁,软化大便,缓解便秘 症状。
容积性泻下药
硫酸钠
口服后形成高渗溶液,使肠道 内水分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硫酸镁
口服后形成高渗溶液,使肠道 内水分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口服后形成高渗溶液,使肠道 内水分增加,缓解便秘症状。
03
泻下药的作用机制
作用于肠壁神经丛
消化道疾病
部分消化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易激综合征 等需要使用泻下药缓解症状。
肠道清洁
在进行肠道检查或手术前,为了清洁肠道,通常 会使用泻下药进行肠道准备。
其他
泻下药还可用于治疗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在使用泻下药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方法,避免造成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
02
泻下药的分类
消化道检查与治疗
检查方法
在进行消化道检查时,患者需口服泻下药,以清洁肠道,方便医生观察病变 部位和范围。
治疗手段
在一些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中,泻下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控制症状 、减轻病情。例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可以使用泻下药来缓解腹泻 症状。
05
泻下药的注意事项
用药时机与剂量
用药时机
泻下药主要用于治疗便秘,缓解腹胀及毒素吸收。用药时机多选择在餐前或睡前 ,确保药物发挥作用时处于空腹状态。
用药剂量
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进行用药,切勿自行增加剂量。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等特 殊人群,应按照体重或年龄进行适当减量。
不良反应与处理
腹泻
01
泻下药使用过量可能导致腹泻,应立即停药并适当补充水分,
刺激性泻下药
酚酞
口服后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果导片

第十章泻下药

第十章泻下药

第三章泻下药概述—、含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二、功效泻下通便(大便次数增加,稀,易于排出)-一排除大便,胃肠积滞和有害物质(毒、瘀、虫等),水饮、实热。

三、分类根据作用特点和适应证的不同,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

四、主治证里实证——便秘、胃肠积滞、实热内结、水饮停蓄等。

五、性能特点各类泻下药在性能方面有明显的区别。

攻下药性味多为苦寒,润下药性味多为甘平 ,峻下逐水药性味以苦寒为主,有毒,部分 为辛温。

本章药物主要能通便,故主归大肠 经。

常与行气药配伍应用是本章药的配伍特点。

此外,还宜随证进行适当的配伍。

七、使用注意配伍应用「攻下药与峻下逐水药作用较强,部分有毒, 易伤正气和脾胃,故老人、小儿、体虚或脾胃虚弱者慎用,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用或忌用。

2.使用泻下药,尤其是攻下药与峻下逐水药时,以“得泻”为原则,切忌过剂,否则易伤正气,甚则造成虚脱。

第—节攻下药凡泻下作用较强,能攻下通便,荡涤积滞,以治疗便秘及胃肠积滞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攻下药。

本类药物通便作用较强,适用于各种便秘及湿热积、食积、虫积等多种胃肠积滞证。

本类药物兼有清热泻火作用,适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i詹语发狂;火热上炎所致的头痛、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及吐血、血、咯血等血热妄里热证,无论有无便秘,均可应用本类药物以清除实热, 或导热下行,起到“釜底抽薪”作用。

釜底抽薪通过泻下以泻去体内卖热的办法, 正如用抽去锅下燃烧着的柴草,以阵低锅肉的温度的办法一样。

这种治法称为釜底抽薪。

本类药物药性多为苦寒,主归大肠、胃经。

使用本类药物时,常与行气药配伍,以消除胀满,有助排便。

本类药物现代临床在治疗急腹症时应用比较广泛。

大黄大黄别名:将军.生军、川军、锦纹。

1•泻下攻积:本品苦寒性沉降,攻下作用强,为治积滞便秘要药,尤宜于热结便秘,随证配伍还可用于多种便秘。

CI)热结便秘。

常与芒硝相须为用(承气辈)。

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

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

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火麻仁、郁李仁、甘遂大黄Radix et Rhizoma Rhel[来源] 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atum L.、唐古特大黄R.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 officinale Baill.的根及根茎。

[植物形态] 掌叶大黄:多年生草本。

根及根茎肥厚。

茎直立,中空。

基生叶具长柄,叶片掌状半裂,裂片3~5(~7),每一裂片有时再羽裂或具粗齿,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茎生叶较小,有短柄;托叶鞘膜质筒状。

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小,紫红色或带红姿色;花被6片,长约1.5毫米,两轮排列;雄蕊9枚;花柱3。

瘦果有3枚,沿棱有翅,棕色。

花期6~7月,果期7~8月。

唐古特大黄:与上种相似,主要区别为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狭长,呈三角形披针或窄线形。

药用大黄:与上两种的主要区别为:叶片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

花较大,黄白色,长2毫米。

掌叶大黄[药材性状] 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

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系类白色薄壁组织夹有红棕色射线所形成)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

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采集地] 成都荷花池药材市场。

[功能主治] 攻下积滞,泻火解毒,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Natrii Sulfas[来源] 为硫酸钠矿精制后的结晶体。

将天然矿物溶于热水中,滤液冷后析出的结晶,称为皮硝;皮硝与萝卜片共煮,取上层液冷后析出的结晶,为芒硝;芒硝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白色粉末,为玄明粉。

[药物性状] 呈棱柱形,长方形或不规则的结晶,两端不整齐,大小不一。

3.4.14.1泻下药概述中药学

3.4.14.1泻下药概述中药学

学习结束
攻下药
概述
【含 义】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 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药 性】苦、咸,性寒。归肠胃经。 【功 效】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
概述
【适应证】 里实证(燥粪,积滞,水饮等) 【分 类】
泻 攻类】 1)攻下药—泻下作用强 ➢善泻热通便,治热结便秘及实热证。 2)润下药—泻下作用缓和 ➢质润,善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3)峻下逐水药—泻下作用最强
➢善通利二便,泻下作用峻猛。治胸腹
积水、水肿及痰饮喘满等体壮邪实者。
概述
【配 伍】 (1)兼表证:先解表后攻里;表里双解。 (2)兼正虚者:配伍补虚药,或攻补兼施。 (3)多配伍行气药,可加强泻下导滞作用。 (4)寒积便秘,与温里药同用,以散寒通结。
概述
【使用注意】 (1)中病即止:力量较猛,易伤正气。 (2)慎用/忌用人群:久病体弱、妇女胎前 产后及月经期。 (3)掌握炮制及用法用量:醋炙减毒。 (4)灵活运用: 久煎力缓,后入功强;生用力猛,制用效弱。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的分类泻下药的分类1. 根据药物剂型分类•口服液:泻下药物制剂中常见的剂型之一,适用于吞咽困难、胃肠功能不全等情况。

•片剂:常见的固体泻下药制剂,适用于能够正常吞咽的患者。

•注射剂:一些情况下,如危重病患者、消化道功能受限等,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泻下药。

•肠溶片:具有保护性功能,可以延迟溶解,避免药物直接接触胃酸,增加药物吸收率。

•栓剂:适用于直肠给药的泻下药,多见于一些直肠疾病,如痔疮、直肠溃疡等。

2. 根据作用机制分类•渗透性泻下药:通过增加肠腔内渗透物质的浓度,使肠管产生渗透性腹泻,如乳果糖、硫酸镁等。

•刺激性泻下药:直接刺激肠黏膜神经末梢和平滑肌,促进肠蠕动增强,如芦荟大黄等。

•盐类泻下药:包括氯化钠、磷酸钠等盐类,通过增加肠腔内的盐浓度,产生渗透性腹泻,起到泻下作用。

•胆盐增泻剂:通过增加肠道内的胆盐含量,促进肠道蠕动加快,如黄连素、秦皮、枳壳等。

3. 根据泻下作用强弱分类•轻度泻下药:作用缓和,一般不会引起剧烈腹泻,适用于轻度便秘患者,如甘露醇、乳果糖等。

•中度泻下药:作用较强,会引起中度腹泻,适用于中度便秘患者,如大黄、芒硝等。

•强力泻下药:作用强烈,可引起剧烈腹泻,适用于重度便秘患者,如硫酸镁、火山灰等。

4. 根据适应症分类•急性便秘用药:用于短期急性便秘,如病后便秘、手术后便秘等,如甘露醇、颠茄子等。

•慢性便秘用药:用于长期慢性便秘,如功能性便秘、老年人便秘等,如大黄、芦荟等。

•辅助排便用药:用于促进排便,改善肠功能,如麻子仁、瓜蒌子等。

5. 根据药物来源分类•中草药泻下药:由植物中提取的药物,如芦荟、大黄等。

•化学合成泻下药:通过化学合成制得的泻下药,如苯骈酸类药物等。

以上是对泻下药的一些常见分类进行的阐述说明,不同的分类主要侧重于不同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在使用泻下药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剂型和作用机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6. 根据药物剂量分类•推荐剂量:根据泻下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推荐的常规剂量,适用于绝大部分患者。

中药学——泻下药

中药学——泻下药

中药学——泻下药1. 定义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里实积滞证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2. 性能特点1)性味归经:本类药物多苦,咸,甘。

寒,凉。

入大肠经为主。

2)作用: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逐水退肿的作用。

3. 适应范围:1)热结便秘;2)寒积便秘;3)饮邪内停;4)津亏便秘;5)热痢初起;6)急腹症。

4.分类与适应症1)攻下药多苦,寒。

入胃、大肠经。

泻下作用强,善泻热通便。

应用:治热结便秘及实热证。

2)润下药多甘,平。

质润,入大肠经。

泻下作用缓和,善润肠通便。

应用:治肠燥便秘。

3)峻下逐水药多苦,寒。

有毒。

入肺、肾、大肠经。

泻下作用峻猛,善通利二便。

应用:治胸腹积水、水肿及痰饮喘满等体壮邪实者。

5.配伍应用:1)里实兼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双解;2)里实兼正虚者,~补虚药;3)本品多配伍行气药,可加强泻下导滞作用;4)若寒积便秘,~温里药;5)急腹症,~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药。

6.使用注意:1)攻下药和峻下逐水药作用较猛,尤其后者,更易伤正气,凡正虚体弱、胎前产后、月经期当慎用或禁用。

2)注意炮制、用量、用法及禁忌证。

3)泻下药易伤胃气,当中病即止。

7.各药功效:第一节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芒硝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番泻叶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芦荟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第二节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第三节峻下逐水药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

牵牛子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巴豆霜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泻下药的名词解释

泻下药的名词解释

泻下药的名词解释泻下药,顾名思义,是用于治疗便秘或促进排便的药物。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刺激肠道活动,调节肠蠕动和水分吸收,从而促进排便。

泻下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治疗和保健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泻下药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泻下药的分类泻下药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其作用机制,泻下药可以分为刺激性泻下药和温和泻下药。

刺激性泻下药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直接刺激肠道黏膜,增加肠蠕动和水分分泌,从而促进排便。

常见的刺激性泻下药有芒硝、大黄等。

温和泻下药则通过调节肠道功能,使其恢复正常活力,如麦芽、桃红、芦根等。

此外,泻下药还可以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分为草本泻下药和化学合成泻下药。

草本泻下药是指由天然植物提取或制成的药物,如芍药、芦荟等。

而化学合成泻下药则通过人工合成活性成分,如硫酸镁、多塞琥珀酸钠等。

二、泻下药的使用方法泻下药的使用方法通常根据药物的型态和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泻下药形式包括口服剂、混悬液、肠溶片等。

口服剂是最常见的泻下药形式,如丸剂、胶囊等,患者通过口服直接摄入药物。

混悬液则需要将药物与适量的水混合后饮用,一般用于儿童或老年患者。

肠溶片则是一种特殊的剂型,它能够抵抗胃酸的作用,在肠道中释放药物,减少胃部刺激。

使用泻下药时,个体的年龄、病情、肠道状态等都需要考虑。

一般而言,对于成人,推荐先试用较温和的泻下药,如果效果不佳才采用刺激性泻下药。

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选择泻下药并遵医嘱使用。

三、泻下药的应用场景泻下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仅限于医疗领域。

在临床上,泻下药常用于治疗便秘、肠道疾病等。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使用泻下药可以有效促进肠道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对于一些特定的肠道疾病,如慢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泻下药也可以缓解症状,减少炎症反应。

此外,泻下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等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便秘,此时适量使用泻下药可以帮助纠正肠道功能,维持正常排便节律。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泻下药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泻下药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泻下药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泻下药”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肠道,促使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根据其泻下作用及适应范围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逐水药三类。

①攻下药,既能通便,又能泻热,攻下力较强。

适用于实热积滞之热结便秘,以及火毒内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疮痈疖毒,血热吐衄等。

常用药有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

②润下药,有滑利大肠、润燥通便的功效。

适用于老年津枯肠燥,产后血虚便秘以及热病后期津液未复的便难等。

常用药有火麻仁、郁李仁等。

③逐水药,又称峻下逐水药,作用猛烈,能引起强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使体内水饮从二便排出。

主要用于胸腹积水,痰饮积聚,喘满气促,二便不通,脉沉有力,形气俱实的水肿痰饮实证。

常用药有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商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泻下药的分类
泻下药是指能够促进排便的药物,常用于治疗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理特点,泻下药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本文将对泻下药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1. 温通类泻下药
温通类泻下药主要通过刺激肠道神经系统或直接刺激肠黏膜,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从而促进排便。

常见的温通类泻下药有:
•大黄:大黄含有大黄素等成分,具有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

它可通过增加肠道水分和刺激直肠黏膜来促进排便。

•甘遂:甘遂含有大剂量的甘露醇,具有强烈的渗透性作用。

它能够吸引水分进入肠道,并刺激肠壁运动,从而起到泻下作用。

•枳实:枳实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芦丁、枳壳素等。

它具有温通大肠、润肠通便的作用。

2. 润肠类泻下药
润肠类泻下药主要通过增加肠道水分,软化粪便,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摩擦力,从而促进排便。

常见的润肠类泻下药有:
•石蜡油:石蜡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保护作用,能够减少粪便与肠壁之间的摩擦力,使排便更加顺畅。

•液体石蜡:液体石蜡是一种透明、黏稠、无味无色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保护作用。

它能够软化粪便,并减少粪便与肛门之间的摩擦力。

•软膏剂:软膏剂主要由柔软的基质和活性成分组成。

它能够包裹住粪便,增加水分含量,并减少排便时对直肠黏膜的刺激。

3. 引流类泻下药
引流类泻下药主要通过增加肠道内压力或改变盐水平衡,促进水分进入肠道,增加排便频率。

常见的引流类泻下药有:
•苦参碱:苦参碱是一种刺激性泻药,能够刺激肠道神经系统,增加肠道蠕动和分泌。

它还可以减少结肠对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

•盐类泻药:盐类泻药主要通过改变肠道内外盐水平衡,增加肠道内液体含量,从而促进排便。

常用的盐类泻药有硫酸镁、硫酸钠等。

4. 肠黏膜保护剂
肠黏膜保护剂主要通过修复和保护肠黏膜,减少炎症反应和粘连形成,促进排便。

常见的肠黏膜保护剂有:
•多聚磷酸铝凝胶:多聚磷酸铝凝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黏附性,能够在肠壁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刺激物对肠黏膜的损伤。

•乳果糖:乳果糖是一种不被消化吸收的糖类,能够在肠道内产生渗透性作用,增加肠道内水分含量,促进排便。

5. 益生菌
益生菌是指对人体有益的细菌或酵母菌,能够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排便。

常见的益生菌有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

以上是常见的泻下药分类和代表药物,不同类型的泻下药在治疗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时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在使用泻下药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使用。

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配合泻下药物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