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土地承载力评价

——以中山市东升镇为例摘要:

本文围绕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以指标标准值为依据的线形打分法,将属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和量化,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的指标权重,采用以加权求和法为核心的评价模型对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最后,根据确立的5等级评价分级标准,对中山市东升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关键字: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层次分析

1.引言

土地孕育了人类。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与环境, 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我国既是一个农业大国, 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众多, 人均资源相对匮乏, 其中土地资源尤为短缺。目前,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加之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正面临着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影响土地资源承载力的一系列问题, 使得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1概念阐述

“承载力”亦称“承载能力”,源于生态学,用以衡量特定区域在某一环境条件下可维持某一物种个体的最大数量。所谓土地承载力是指“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及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其扩展到整个资源领域, 并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 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等的物质生活条件下, 利用当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所能够供养的人口数量”。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土地资源承载力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土地资源对生活活动的承载。这个部分主要从生活服务型用地①的供给角度,通过分析生活服务型用地的规模,判断其能否满足城镇人口一定生活水平下的需求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土地资源对生产活动的承载,这个部分主要从生产型用地②的规模和土地生产效益的角度,通过生产用地的规模和城镇单位面积用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益,分析生产型用地的规模是否合理,土地生产效率是否高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这个部分主要从生态型用地③对环境的支撑角度,通过生态型用地的规模和覆盖率,分析土地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

2.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便于对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具体、定性的评价分析,就需要建立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和逻辑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从而组成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2.1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的原则

城镇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主要有:

①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②全面性与代表性原则。

③前瞻性与指导性原则。

④数据收集及评价操作可行性原则。

另外,评价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通过选择适当的数学统计方法测算城镇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或土地利用演进的弹性系数,使指标数据转化为可供决策参考的评价结果,为土地利用合理化提供依据。

2.2指标选取的原则

⑴反映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原则

指标的选取要能够全面地反映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小城镇土地与生活、生产以及生态之间的关系及其协调性等方面的内容,较客观地反映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状况。

⑵紧密结合城镇化的原则

将土地资源承载力放在城镇化背景下考虑,就决定了其不是一个仅根据生态学理论或者资源人口学理论就可以计算出的客观阈值,而是一个主观指标。它需要综合平衡小城镇土地资源与生活、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关系方可确定。

⑶兼顾普适性和特色性的原则

由于小城镇不同的地域、规模、性质和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指标的选取应以具有普适性的指标为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的小城镇有所调整。

⑷可操作性原则

指标的选取应该可行、可量、可比。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要强,其主要应该来自于两个途径:土地类的数据来自遥感识别和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的数据来自地方统计年鉴。指标的计算要简单,容易量化。各指标都应该能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以便于确定评价标准。

2.3指标体系的框架

指标体系逻辑框架是否合理,涵盖范围是否全面,层次结构是否清晰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质量的好坏。指标体系应能对全面收集数据和信息的整体过程进行指导,有利于指标的逻辑分组和合成。根据前文对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构成以及指标体系构建

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如下表:

表1 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初选表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土地对生活活动

的承载

人均居住用地面积

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

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土地对生产活动

的承载

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地均供水量

地均供电量

地均从业人员

地均国民生产总值

建设用地产出率

农业用地产出率

耕地产出率

土地对生态环境

的承载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

农用地化肥施用强度

①目标层:单一目标层,即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

②准则层:准则层充分反映对目标层也就是小城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理解,也直接决定着评

价结果的科学性。如前文所述,土地资源承载力包括三个方面:土地资源对生活

活动的承载、对生产活动的承载以及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这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

土地资源承载力。因此,准则层也应该由这三个部分构成。

③指标层:根据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构成初步选取了16个具体的指标以较全面综合地反映东升

镇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

2.4指标的筛选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 PCA 法) 对初步筛选的16 个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标进行优化,提取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评价指标。

主成分分析步骤为:

第1步,采用极差法,将原始数据标准化;

第2步,计算评价指标相关矩阵R,求出R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第3步,计算各主成分的得分及综合得分;

第4步,按照特征值大于0. 5 以及累计贡献率( 即主成分方差占总体方差的比例) 大于85% 的原则提取主成分因子,确定主成分个数(K) 作为最终的综合评价指标,优化筛选

合适的评价指标。

采用SPSS软件运行以上步骤,分析得到主成分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 根据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大于85% 的原则,确定主成分为5个,结合SPSS 分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等。

其中,各主成分内涵为:主成分1 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包括人均居住用地面积、人均公共设施用地面积、人均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主成分2 指水电资源供需水平,包括地均供水量、地均供电量;主成分3 指土地经济产出,包括人均工业用地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