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5.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bc0c214c281e53a5802ff9e.png)
①水土流失.人地矛盾:
B增加外迁移民.减轻对土地压力.
①水土流失.人地矛盾: C.政策和资金倾斜.
2.影响较大的.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或减轻不利影响. ②泥沙淤积:蓄清排浑.
3.负面影响较小的.采取措施防止危害发生或危害 减少到最低限度. ①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②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对文物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1.淹没的文物: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的文物:尽力抢救 3.自然景观影响不大.出现新景观
• 前面已经介绍过,三峡水库是一个季调节性水库, 每年汛期6~9月份,坝前水位控制在防洪限制水 位145米,腾出防洪库容迎接洪峰的到来;每年 10月开始蓄水至正常蓄水位175米,枯水季节利 用水库蓄水和天然入库径流来发电,1~6月份又 从正常蓄水位逐步消落到防洪限制水位。库水位 年内变幅达30米,这种秋末涨、春末落,"夏陆 冬水"的水库运用方式,与钉螺孳生要求的"夏水 冬陆"的生存条件截然不同,非常不利于钉螺的 孳生繁殖。库区若有外来钉螺迁入,除5~6月份 少数钉螺能完成部分生活周期外,其余月份对钉 螺的繁殖、发育、生活均不利,特别是11月至次 年2月份枯水季,水库水位较高,大批成螺将被 淹入水中,则钉螺的生命繁衍几乎受到灭绝性影 响
③可能诱发地震、
滑坡
④库区和库尾泥沙沉积加重. ⑤影响自然景观.
⑥影响水生生物和珍
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⑦影响人体健康: 蚊虫滋生.
二、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1.不可逆转的影响:采取措施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 ①淹没耕地和文物:开发现有耕地.搬迁.保护文
物.
②水生生物:建自然保护区.或人工繁殖.
2.影响较大的.采取措施有效控制或减轻不 利影响. ①水土流失.人地矛盾: A.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改造中低产 田.修梯田.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e16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4.png)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d47a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c.png)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首先,三峡工程建设方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对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方式规划和安排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此外,建设方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进行了保护,并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环境修复和保护。
其次,三峡工程建设方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措施,包括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合理利用和处理施工废水和废料、减少生态破坏等。
建设方还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并对违反环保要求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此外,三峡工程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等生态补偿工作,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开展了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工作,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建设方还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治理河道污染和水质保护等工作,以保护三峡水库和周边水域的水质。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不断减少,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6fba804a300a6c30c229fa9.png)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以长江三峡工程为例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峡工程建设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以及针对不利影响所采取的相应对策;2.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能力目标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正确分析三峡工程给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所带来的利弊效应,并从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增强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在相应对策的了解中认识到,在人地关系中人是积极的因素,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可以通过本身的积极行为来减小负面影响。
也从中进一步树立良好的生态观,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三峡工程产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整理法等。
●教具准备1.投影仪2.投影片: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的分布图,正面生态效应与综合效益,几则案例文字材料3.复合投影片: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分类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三峡工程利弊共存,它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峡库区倍受世人关注的百万移民安置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方面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讲授新课](板书)§5.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承接)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防洪。
从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项改造环境、趋利避害的环境保护工程,是为了提高长江中下游防洪能力,确保并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
但作为一项世人关注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它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也十分复杂,这一问题同样受到世人所关注。
通过有关部门几十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讨论和反复论证,到现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体上基本清楚。
(出示复合投影)“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先出示底图(如下),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课文并归纳整理。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603a317fb84ae45c3b358c3b.png)
航运 • 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 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 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 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 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 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 • 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 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航运成本降低35%~37 %,年保证率为50%以上。 • 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 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 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904~1.2 07t/kW(0.7~0.9t/hp)增加到2.682~ 9.387t/kW(2~7t/hp);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 目前的26g/(t·km),降低到7.66g/(t·km)。运 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三峡水电站
• 随着三峡大坝的横空出世、高峡平湖的梦想成真, 从2003年起,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将产 生源源不断的强大电能。三峡输变电工程也随之 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热门话题。
•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 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 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 心的效益。
防洪 • 历史上,“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 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 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长江上游河段及 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的长江荆州河 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 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 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 面修补。洪涝灾害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在长江防洪体系中, 三峡工程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 • 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水 库正常蓄水位175m,有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m。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 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 • 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 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 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深水围堰最大水深60米、土石方月填筑量170 万立方米,混凝土月灌筑量45万立方米,碾压混凝土最大月浇筑量38 万立方米,月工程量都突破世界纪录,是水利施工强度最大的工程。 • 三峡工程截流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 米/秒,是世界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工程。 •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 大的泄洪闸。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493c7b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e.png)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
总结词
三峡库区绿色交通工程案例展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如何推进绿色重发挥库区地理优势 ,积极发展绿色交通。例如,建设了沿江高速公路、铁 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同时推广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绿 色出行方式。这些措施有效地减少了交通对库区生态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了绿色交通的发展。
优化能源结构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在总能源消 费中的占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 消耗。
0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对 策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促进产业集聚
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污染排 放。
推行清洁生产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 染排放。
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
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绿色低 碳发展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和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
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城市管理,规范建设行为,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气候条件优越
三峡库区气候属于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有利于生物 多样性。
生态系统重要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 态屏障,对维护全国生态 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库区生态环境问题
水质污染
库区周边工业废水、农业 污水、生活污水等排放导 致水质严重污染,影响生 态系统健康。
植被破坏
库区建设过程中大量砍伐 森林、填埋湿地和破坏植 被,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5ef7c1a52d380eb62946d88.png)
)
作业:
优化方案
(1) 诱发地震——抗震措施
(2)陆生生物影响小——移植.培育
三,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 和对策
1.淹没的——迁移和原地保护
2.未发掘——尽力抢救
3.新奇观——高峡出平
湖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 据专家全面调研介绍,三峡淹没区将有1271处为必须保护的文物古 迹,包括国家级、省级文物古迹。为了保护和抢救,国家已制定了原地 保护、搬迁保护和留取资料等措施。其中有50多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双堰塘、李家坝等数处巴人中心遗址、古代墓葬群特别是《水经注》有 记载的云阳故陵楚墓,必须在工期内尽力全面发掘抢救。巫峡的孔明碑 和西陵峡的众多石刻,将通过拓片、拍照切割送陈列馆等。方式保留。 多处地面文物如云阳张飞庙、瞿塘峡摩崖石刻正在易地原样复建;忠县 的石宝寨、奉节的白帝城等将就地保护;世界独一无二的白鹤梁枯水题 刻,将修建一个水下博物馆。
3.下列属于三峡工程影响较小的是( A.库区人地矛盾问题 B.库区移民开发可能加剧水土消失 C.水库淹没陆生动植物 D.库区泥沙淤积问题 答案:c
)
4.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新的旅游景点不包括( A.三峡大坝的宏伟工程 B.最享盛名的巫山神女峰 C.“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 D.大宁江上游将形成一个新的小三峡景区 答案:B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 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
1. 有利影响(主要在 中下游)
①减小洪水对生态和环 境的破坏
②有利于血吸虫的防治
③减轻洞庭湖的萎缩
④增加枯水期流量,改
善水质
⑤调节气候 ⑥与力发电相比,减轻
污染及酸雨危害
2.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①淹没土地耕地及文物
三峡环境评估报告
![三峡环境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8bc4a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5e.png)
三峡环境评估报告三峡大坝是中国最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位于长江上游的湖北省宜昌市,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大坝的建设实施了三峡工程,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旨在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并提供清洁的能源。
然而,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环境评估来解决。
首先,三峡大坝的建设导致了洪水演变的变化。
大坝的建成使得长江上游的洪水峰值减小,但下游的洪水峰值增大。
这对下游城市和农田造成了巨大的洪水威胁,可能导致严重的灾害。
因此,需要对大坝的水位管理和洪水调度制定详细的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水威胁。
其次,三峡大坝的建设对下游沿岸的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
大坝的建设导致了长江沿岸的湿地和栖息地的破坏,对下游的渔业和野生动物种群造成了严重损害。
为了保护这些生态系统,必须采取措施恢复和保护湿地,并确保鱼类和其他物种的迁徙通道得到良好的保护。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引发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大坝的建设导致了土壤和岩石的改变,可能引发滑坡、岩溶和地震等地质灾害。
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必须对大坝及周边地区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监测,并采取适当的防灾措施。
最后,三峡大坝的建设还对长江的水质产生了重大影响。
大坝的建设导致水质变化,增加了河水中的悬浮物和底泥,影响了下游的供水和水源的质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强水资源管理,采取适当的废水处理和污染控制措施,以确保长江的水质达到可持续的水平。
总之,三峡大坝的建设对环境造成了许多影响,包括洪水演变、生态系统破坏、地质灾害风险和水质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环境影响。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三峡大坝的持续发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长江的环境。
长江三峡水库水文生态效应分析
![长江三峡水库水文生态效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4dcbf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c.png)
长江三峡水库水文生态效应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三峡水库的水文生态效应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长江三峡水库是全球最大的水库,于1994年开始兴建,旨在进行洪水控制和发电。
但是,水库的建设以及运营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峡水库的水文生态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一、绿化水库周边环境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减轻了周围的旱灾、洪水灾害等影响,因此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在水库周边,由于大面积的水域对周围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发生了环境的改善。
例如,水库周边陆地的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涨水期可以改善下游土地的土壤、水分和养分,也可以增加下游和水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此外,水库周边适宜的植被覆盖和绿化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库蒸发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绿化水库周边环境是长江三峡水库的一个重要水文生态效应。
二、洪水控制和配水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营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的洪水,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同时,长江三峡水库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水库的“上游”,为下游区域的农业、养殖和市政用水提供了很好的水源保障。
长江三峡水库的配水带动了下游地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环境影响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营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蓄水后有可能会扰乱上下游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持性。
例如大幅度的流量调节可能影响了鱼类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根据当地环境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情况,需要对水库的使用进行适当的量化控制。
另一方面,水库的建设也可能改变下游区域的自然河道,影响原有的地形地貌,从而产生地质环境效应,引入一些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以及瘤块、缺陷等我们还不了解的问题。
通过对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价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四、废弃物处理长江三峡水库的运营也存在一些废弃物,例如蓄水时所淹没的山体和房屋,以及河道中的垃圾等等,这些废弃物处理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将对水系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产生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a13b72bf242336c1eb95e91.png)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李娜生科11级1班222011317011087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
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经106°50'~110°51',北纬29°16'~31°25 ',海拔33.6~3105m)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
库区雾层多,光照少。
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
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13c26f155270722182ef725.png)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
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
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
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
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
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
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15c17f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1.png)
三峡工程的影响引言:三峡工程规模浩大.影响因子众多.其可能产生的生态与环境影响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一直是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而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评价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
三峡工程在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同时,在移民安稳致富、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些问题有的在论证设计中已经预见但需要在运行后加以解决,有的在工程建设期已经认识到但受当时条件限制难以有效解决,有的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
一 . .三峡工程概况三峡工程概况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三峡之一的西陵峡的中段,坝址在三峡之珠——湖北省副省域中心城市宜昌市的三斗坪,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部分组成。
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坝顶总长大坝坝顶总长大坝坝顶总长303530353035米,米,坝高坝高185185185米,米,设计正常蓄水水位枯水期为水位枯水期为l75l75l75米米(丰水期为丰水期为145145145米米),总库容,总库容393393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221.5221.5亿亿立方米。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工程,也是对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是清洁能源提供的水电是清洁能源, , , 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三峡水电站年发电量847 847 847 亿亿kW# h, kW# h, 每年可替代原煤每年可替代原煤每年可替代原煤5 000 5 000 万t, t, 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政策评估
![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政策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1cb44a0a16fc700abb68fc92.png)
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政策评估评估项目名称:三峡工程(防洪、发电、航运)评估评估形式:报告书评估人:华东交通大学10公管1班评估报告提交日期:2012年12月4日一、评估对象三峡大坝建成后对于防洪、发电、航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效果与影响二、评估背景和目的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流经180万平方公里,水蕴含量占全国的40%。
它不仅给长江流域带来了富饶,也给沿江居民带来灾难。
远的不说,近现代以来,1931年、1935年、1949年、1954年以及1998年,长江都发生了全流域性的大洪水,人员伤亡惨重。
对长江的治理问题,牵动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心。
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余公里,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是全世界最大的(装机容量)水力发电站。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是“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全部完工。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关于三峡工程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到今天也没有停息。
所以此次我们将对三峡工程进行系统的政策评估,从成本—效益分析法分析三峡工程政策效果,同时采用其他政策评估方法试图对长江三峡工程的政策效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估三、政策制定(1)问题的提出和方案的制定三峡工程的提出,完全是从我国自然的、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由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发,从1860年到1954年,共发生5次特大洪水,给流域内的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国家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解决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须采取各种综合治理的措施,其中兴建三峡工程是各项治理措施中的一个关键工程。
此外,通过三峡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缓解中下游经济中心地区的能源危机,还可以提高川江航道通过能力,降低航运成本,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有利于实现南水北调以及灌溉、水产、旅游、库区养殖等效益。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69b81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7.png)
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长江三峡是中国最长、最大的河流和水电工程之一,其环境保护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此,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应运而生,以保护长江三峡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本文将从规划方案的内容、实施措施等方面逐一展开,进行详细介绍。
一、规划方案的内容长江三峡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整体目标是保护、恢复和优化长江三峡生态环境,力争实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系。
构建长江三峡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保护重点区域和生态关键领域的保护力度,制定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和监督管理制度,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水平。
2.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
实施长江三峡生态修复计划,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加快土地沙化治理、防沙治沙、维护生态绿色廊道等工作,恢复和改善长江三峡区域的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
3. 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长江三峡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制度,加强水生态保护,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实现水资源的适度利用和合理分配。
4.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促进清洁能源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重点推进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
5. 实施环境监管措施。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督促企业和机构严格控制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的排放,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
二、实施措施规划方案提出了五大实施措施,分别是加强生态管理、推进水资源管理、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监管体系建设。
1. 加强生态管理。
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推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实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制定长江三峡地区生态保护红线。
2. 推进水资源管理。
加快建立长江三峡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体系,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道维护和水生态保护。
3. 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制定长江三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4. 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施长江三峡地区可持续发展规划,推进环保产业发展、扶持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应用,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c53c573f242336c1eb95e7e.png)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翁立达,李迎喜,蒋固政(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摘要: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
三峡工程建设的有利影响主要反映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抗御洪水和提供清洁能源;不利影响主要反映在库区,将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为了使其有利影响充分发挥,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论证阶段,水利部、中科院组织开展了大量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论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本文主要反映了该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1 前言长江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建成后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提供巨大电力,改善长江航运,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同时对长江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也将带来广泛与深远的影响。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中国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十分重视。
数十年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及其它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开展了大量有关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研究与论证工作,并在工程不同方案论证、可行性研究中,提出了一批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报告和评价报告,取得了丰富的研究、论证成果。
针对比选论证确定的“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蓄水位156m”建设方案,1991年由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和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合作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
2 评价范围、层次系统和方法2.1评价范围根据三峡工程的功能、特点及其引起长江水文情势变化和所在地区的环境差异,评价范围涉及长江干流上游自宜宾至长江口的相关区域。
评价范围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1)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坝址至重庆市江津市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县、市幅员范围。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https://img.taocdn.com/s3/m/d2cff9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5.png)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1. 引言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岳阳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特进行了本次报告。
2. 监测方法与数据收集2.1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报告采用了综合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观测、现场调查、数据采集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和环境状况。
2.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遥感图像获取: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红外图像、植被指数等数据。
•现场调查:派出专业的调查团队,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下游河道、植被、水质等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实验室分析:将在实验室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包括水质分析、土壤质量分析等。
3. 生态监测结果与分析3.1 水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分析,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水质监测显示,大部分监测点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存在。
然而,部分区域存在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周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预防水环境的污染。
3.2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和现场调查数据,我们观察到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调查发现,该地区栖息着多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国家保护级物种。
3.3 植被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得出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的恢复能力较强。
这得益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生态补偿的有效性。
4. 环境问题与建议4.1 水污染控制针对部分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监测体系,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长江三峡工程周边水环境。
三峡大坝环境影响分析
![三峡大坝环境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eb2f92b9d528ea81c779b2.png)
三峡大坝环境影响摘要大坝是人类社会成功利用水资源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发展历史与人类的文明息息相关。
大坝的建设在防洪及灌溉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以三峡大坝为例,对其进行环境影响及工程效应影响分析。
关键词大坝,环境影响,工程效应,影响分析The Three Gorges Dam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TheEngineering Effect AnalysisAbstractDam is the success of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ts development histo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civiliz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am in flood control and irrigation got fully development, and plays a major role, also has a hug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caused huge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three gorges dam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the project effect analysis.Key WordsDam, environmental impact,project effect,analysis1.前言我国的大坝建设历史悠久,是人类的一项伟大的工程,也是人们表现创造力及磨练意志的一个表现,它是综合了发电、灌溉、航运、防洪为一体的一项综合利用工程[1]。
三峡工程生态补偿方案
![三峡工程生态补偿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c66f2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c.png)
三峡工程生态补偿方案生态补偿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保障受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维持当地生态平衡,并对受影响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
三峡工程生态补偿方案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保护受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水文调整拟种的恢复和保护、农村和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
首先,保护受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三峡工程建设后,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水文环境将发生较大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采取栖息地修复措施、开展生态监测和保护等措施。
其次,水文调整拟种的恢复和保护。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会影响上游水文环境,在此基础上要运用拟种技术对受影响的水文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
水文调整拟种是指通过调整植被和土壤水分状况,使得受影响区域的水文环境得以改善和恢复。
同时,还要加强对受影响区域的水文环境进行严密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再次,农村和城市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的建设会使受影响区域的水资源分配发生重大变化,因此需要建立新的农村和城市水资源利用规划,保障农村和城市的饮水和生产用水。
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行节水和节能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最后,修复受影响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建设会对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主要包括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植树造林和草原保护、进行水土保持等措施。
总之,三峡工程生态补偿方案是为了保护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保障当地居民的生计和生活环境而提出的综合方案。
这一方案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生态特征,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以期达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方案引言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游。
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并提供清洁能源。
然而,长期运行的三峡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其长期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评估对象
1. 水域生态系统:评估三峡水库的长期运行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质、水生物多样性、原生态区域等方面。
2. 沿岸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沿岸地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湿地消失、岸线退化等方面。
3. 四川盆地生态系统:评估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四川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地质构造、生物多样性、土壤侵蚀等方面。
二、评估方法
1. 现场调查:对三峡工程周边及相关区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生态环境数据,包括水质、土壤质量、植被状况等。
2. 水质监测:建立水质监测网,监测三峡水库及相关河流的水质变化,包括水中重金属、营养物质等指标。
3. 生物调查:进行周边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包括鸟类、鱼类、昆虫等,评估其对三峡工程的适应能力和生境状况。
4. 模型模拟:利用适当的数学模型,模拟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
5. 经济评估:对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当地经济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农业、渔业、旅游等方面,推断生态环境在经济中的作用。
三、评估指标
1. 水质指标:包括水中溶解氧、水温、pH值、化学需氧量等指标,以评估水体的生态健康度。
2. 水生物指标:评估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种群结构等,以了解水域生
态系统的变化。
3. 影响区域指标:包括湿地退化程度、土地退化程度等,以了解沿岸地
区的生态系统恢复情况。
4. 经济指标:评估农业和渔业产值变化、旅游收入等,以评估生态系统
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四、保护措施
1. 水质管理:加强水体污染控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湿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恢复受损的湿地区域,提高湿地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3. 种群保护:加强对重要物种的保护,保护鸟类、鱼类等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结合农业开发:在农业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可持续农业,
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
5. 加强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加强管理。
结论
三峡工程长期运行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全面而科
学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这些保护
措施包括水质管理、湿地保护、种群保护等,以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
此外,也需要结合农业开发等其他领域,推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生态
的良性循环。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确保三峡工程的长期运行对生态环境
的影响最小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