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读懂】易损斑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图读懂】易损斑块

易损斑块发现史

斑块破裂(plaque rupture)的概念最早见于1844年对丹麦艺术家Bertel Thorvaldsen的尸体解剖描述。1985年病理学家Danvies详细描述了斑块破裂的特点和炎症在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1989年,Muller等提出了“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的概念,认为其是导致大多数冠心病猝死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此类斑块通常具有大的脂质核心、薄纤维帽及巨噬细胞浸润,也可称为不稳定斑块(unstable plaque)。2000年Virmani等提出了薄纤维帽斑块thin-cap fibroatheroma (TCFA)概念,认为纤维帽厚度小于65um是斑块破裂前的不稳定状

态。

稳定斑块与不稳定斑块对比

关键词:

lipid core 脂质核心;fibrous cap 纤维帽;macrophage content 巨噬细胞;microvessel density 微血管密度;intraplaque hemorrhage 斑块内出血;cap rupture 纤维帽破裂;thrombus 血栓2003年Naghavi等根据尸检资料提出了诊断易损斑块的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主要标准包括:①斑块内活动性炎症;②薄纤维帽及大脂质核心;③内皮细胞脱落伴表层血小板聚集;④裂隙斑块与受损斑块;⑤严重狭窄。次要标准包括:①浅表钙化结节;②黄色斑块;

③斑块内出血;④内皮功能异常;⑤延展重构(正性重构)。

参考文献

[1] Finn AV, et al. Concept of vulnerable / unstable plaque. Arteriosclerosis, Thrombosis, and Vascular Biology.2010; 30: 1282-1292

[2] Naghavi M, et al. 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 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 Part II. Circulation. 2003 Oct 14;108(15):177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