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申贻璇
【摘要】全运会是国内最受瞩目的运动盛会,其会徽设计处于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的中心地位,关系着全运会的整体艺术形象的传达,乃至中华民族朝气蓬勃的运动精神.本文针对全运会会徽设计予以符号学理论解读,梳理全运会会微设计的历史发展情况,找出隐藏其中的艺术创作规律,并探究全运会会微设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5)002
【总页数】4页(P108-111)
【关键词】全运会;会徽设计;符号学;符号
【作者】申贻璇
【作者单位】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青海西宁 8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51
全运会是国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盛会。

全运会从第一届开始已经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不断壮大力量、弘扬传统文化的竞技平台。

它同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以其东方民族的地域特征、繁荣发展的时代特色、魅力无穷的文化精髓汇聚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彰显出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深度文化属性。

全运会是一场集视听、感知、动静于一体的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活动的发展受文化系统的制约,具有解读历史、感悟真谛、体现个性的丰富文化属性。

黑格尔关于美的名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是说理念为了观照和认识自身,将自身显示为感性的形象,艺术就是通过这一感性的形式来显现理念的真实。

所以,一个民族的艺术品从诞生到风格的演变都是以感性的物质形式来反映一定时期的文化面貌。

全运会中的视觉艺术形式由于其直观感性、易于捕捉的特点,成为众多艺术形式中的独秀,能够第一时间在广大观众的眼球中占一席之地,并折射出其背后依托的相应的文化体系。

一、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历史分期
全运会会徽是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中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符号,是全运会对外视觉传达的形象表现,集中反映全运会的主题宗旨和艺术内涵。

全运会会徽设计已经成为全运会向世人展示的文化名片,不仅要体现出举办城市的特色,更要融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潮流,令会徽设计在符合运动会主旨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无论在设计方法、表现主题或传递情感的层面上,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倾向表达。

(1)以跑道、五星红旗为主元素的初始阶段
第一届到第五届的全运会会徽设计以金色跑道、红色的五星红旗为主体,是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初步发展阶段。

设计理念主要是从国家以及运动会本身出发,此阶段中的会徽设计总体趋势相似,跑道、国旗、届数等具象图形的相互搭配组成了会徽的整体,会徽主色调由象征革命与热情的红色和运动激情的绿色组成。

表现形式主要以突出民族传统、激发群众热情的宣传画为主,并没有过多从设计本身考虑。

(2)以独立图形为主元素的过渡阶段
第六届到第八届的全运会会徽是在沉稳中求变化、发展中求革新的过渡时期。

该时期的会徽设计除了保留运动跑道、场馆的元素外,还加入了独立创作的图形,比如
体现地域特征的生动形象、重组变形的跑道、图形与数字的巧妙结合等。

色彩仍是以红色为主,以蓝、绿色为辅。

表现形式打破了前几届的固定范式,开始从设计的角度着手创作,会徽的主体图形都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红色的由数字变形而来的图案,下半部分是由运动轨道变形而来的图案,两部分上下搭配相互对应,整体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3)以象征图形为主元素的现代阶段
从第九届全运会开始,会徽的设计开始从发现自身价值出发,汲取国外艺术潮流涌现的设计经验,并运用到国内传统元素的创作上,产生出1+1>2的良好效果。

第九届全运会会徽首次尝试运用一个完整图形作为会徽的主体,并舍弃了运动赛场的图案。

直到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此间的会徽设计与以往找不到趋同的痕迹,每一届都有创新的亮点,每一届都不会重复以往的创作思路。

表现形式主要由一个主体图形为核心,不拘泥于传统单一模式,色彩不再局限于一两种颜色,最多可达五种颜色,体现了全运会包罗万象、绚丽多姿的运动精神和风气。

至此,全运会会徽走向了现代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二、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符号学解读
符号是传播各种信息的物质载体,在信息多样化的今天,符号的承载方式也因时代而异、因民族而不同。

符号可以是一种事物指代另一种事物,也可以是一种事物指代多种事物,亦可以是多种事物指代一种事物。

符号学家皮埃尔·吉罗提出:“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

”的确,人们要想接受某种观念就要通过符号的传播,符号在人们的头脑中可以自由组合、任意排列,观众可以选择符号中的一种或几种来解读,不同的结构指向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含义又衍生出多种不断变化的符号。

全运会会徽是全运会视觉艺术形式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标志图形的不同释义令它可以表达一种或多种内涵。

会徽中的图形由最初一对一的指向逐步向一对多的
指向转变,例如,初始阶段的五星红旗的符号就是指代国旗,椭圆形轨道指代运动跑道;过渡阶段的椭圆形轨道除了指代跑道外,还指代举办年份或届数;现代阶段的会徽将一对多的内涵发挥的更加充分,以不同的角度审视一个图形可以延展出更深层次的价值主题。

索绪尔指出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二因素组成,能指是符号得以发生的前提条件,也就是物质实体;所指是符号发生之后的结果,也就是意义内涵。

物质能指指向意义所指,这个过程就是符号发生作用的过程。

罗兰·巴特指出,当能指和所指共同构建
出一个符号时,这个符号的任务还没有结束,只能说完成了第一级别的符号建构,而这个符号的责任就是担当第二级别的符号能指,再传递出某种深藏背后的符号所指。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级别的符号能指须是第一级别符号意义的延伸,也就是说只有在第一级别符号的约束下才能产生这个能指,否则这个符号将是虚设。

如果还有挖掘的必要或者环境的驱使,可以照此类推出更多级别的符号能指,并指向更加错综复杂的符号所指。

(1)初始阶段的会徽符号解读
1959年,随着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的举行,全运会会徽开始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体育盛事的视觉符号,弘扬全运会的精神文化内涵与时代导向。

图1—图5为第一
届到第五届全运会会徽,这一阶段的全运会会徽符号的能指主要由金色跑道、绿色操场、金色麦穗、红色五星红旗、举办届数、举办年份等几部分组成,其指向的所指是激情洋溢的运动会以及歌颂新中国建设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在国旗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参与全运会。

这构成了第一级别的符号,于是这一符号又成为第二级别的符号能指,其传达的所指意义呈现出多种层面:一是会徽的表现手法与当时招贴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如出一辙,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宣传画大多是以政治内容为主题;二是将现实生活的图形进行归纳概括为会徽形象,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反映生活的热情和美好,能够得到广大受众的支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图1 第一届全运会会徽
图2 第二届全运会会徽
图3 第三届全运会会徽
图4 第四届全运会会徽
图5 第五届全运会会徽
(2)过渡阶段的会徽符号解读
过渡阶段的会徽设计逐步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发掘图形创作的新形式。

图6和
图7为第六届、第七届全运会会徽,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会徽符号的能指
是由火焰与跑道两部分组成的一把燃烧火炬,与初始阶段的设计明显不同的是,火焰的造型突破了平面化而转向立体的效果,椭圆形的跑道经过变形处理与汉字“羊”的外形相契合,凸显举办城市(羊城)的地域性。

第七届全运会会徽延续了第六届会徽的设计思路,也是火焰与跑道组合成一把火炬的造型,跑道与数字“7”融为一体,切合第七届的主题。

火炬符号的所指是象征传递光明与使命的运动之火,圣火只有经过人们的相互传递,才能将吉祥、和平、友谊的火焰传达给全运会和各族人民。

图8的第八届全运会会徽虽然也是由上下两部分的图形组成一个火炬,但
两个图形都有了较大变化,火焰的形状是“S”和“8”的结合,下半部分以“8”为原型将场馆建筑和运动跑道结合,整体图形即代表火炬又代表上海市花,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圆的体育盛会。

图6 第六届全运会会徽
图7 第七届全运会会徽
图8 第八届全运会会徽
上述的符号解读只是应用于第一层级的符号,符号的意义还停留在表面。

要打开符号系统的真正面目,还要继续进行符号的解读。

被赋予特定意义的第一层级的符号成为第二层级符号的能指,它传达的意义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
后,西方现代艺术的火苗燃烧到了中国大陆,对中国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保守固定的政治主题被体现自身独立价值的现代艺术手法所取代,设计语言也有了跳跃性的发展;二是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得国家对自身的艺术创作有了更大的自信,对国外优秀的艺术基因也有了很大的自信,这些优势都使得国内的艺术作品迫不及待地推陈出新,探索适合本土发展的设计语言和方法。

(3)现代阶段的会徽符号解读
现代阶段的会徽设计可以说彻底摆脱了政治主旋律的束缚,将构思巧妙、创造新颖作为设计表达的自由主题。

图9是第九届全运会会徽,会徽的能指是多个柔美的
弧线组合成一个舞动的人形,人形又恰恰是一个跃动的数字“9”,红黄蓝三原色的运用充满活力。

它传达出矫健多姿的运动员们带着和谐美好的愿望参加全运会,并以青春蓬勃的朝气迎接光明的未来的寓意。

图10是第十届全运会会徽,会徽的主体图形在字母“S”和数字“10”的基础上,演变出一个似龙似虎的形象,红黄渐变的颜色提升了整个标志的灵气。

其寓意着虎踞龙盘的江苏文化资源丰厚,动感十足的图形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图11是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会徽从小篆体“华”中提取创意元素,其中的11个竞技人形巧妙搭配组合为“同心结”图案,11还象征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颜色由红、黄、蓝、绿、黑五色组成。

整体图形意味深厚,既象征圆满、和谐、丰富的中华大地,又象征吉祥、和平、团结的全运盛会。

图12是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会徽不再以柔美形态为原则,而是以体现巨大力量的块面为主体造型,形状为“12”的土地巨石中间镂空出一个
运动健儿的身影,冲向终点的彩带又像是中华龙鸟的腾飞。

它代表着辽宁力量、中国力量的饱满精神,以及锐意创新、活力四射的国人正昂首向前参与到举国欢腾的运动大会中。

图9 第九届全运会会徽
图10 第十届全运会会徽
图11 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
图12 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
以上是对于第一层级的符号释义,在第二层级的符号中,感性的能指已经成为一个理念,我们可以解读它背后隐藏的复杂缘由:一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稳定中不断发展,受众的个人修养、文化水平、审美趣味较之前都有了很大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快节奏、高质量发展,同时符合成长中的受众的观赏心理和接受程度,全运会会徽设计以创新创意为准绳,努力拓展新思路衍生新内涵,以立足点新颖独特、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优秀设计引领受众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二是随着创意设计在国外的兴起,国内对设计产业的发展愈加重视,设计比赛接踵而来,新世纪的全运会会徽多是以设计竞标的方式鼓动大家投稿参与,大大激发了各类设计团体的积极性,设计思维的决斗大面积爆发,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优秀设计的产生。

三、全运会会徽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重视审美表现
全运会会徽作为大型体育盛事的视觉符号的核心,其自身彰显出的艺术魅力可以给人带来丰富的审美体验。

苏珊·朗格说过:“艺术中蕴含的情感,是一种具有普遍
性的‘人类情感’”。

大量事实证明,图像是唤起人类情感的有效手段。

图像符号的多变性和可塑性使得会徽的设计可以表现人、表现物、表现理念、表现情感。

图形的美是不固定的,所以才有变化多端的设计语言来提取它的精髓加以创造。

经过重构、解构、同质、组合等方法变化过的图形,会突破固有模式而增加新的内涵,有一定审美经验的受众在看到图形的时候还会产生联想引起其他的艺术想象。

因此,全运会会徽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图形的创意元素,以直观、清晰的图像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同时强化人本情感的传递,将人们心中的某些相通的美好事物放大并与会徽的元素建立关联,才能使会徽的设计更加深入人心。

(二)关注时代主题
艺术发展离不开时代发展的推动与制约,每一个艺术风格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

从前几届全运会会徽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主题占据会徽创作的主导地位。

此后的全运会会徽的创作都是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铸就的,新世纪是多元包容的历史时期,所以本世纪的会徽设计呈现出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

不同的会徽都是首先在时代的共性下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个性,也就是要体现出人类的共同理想,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设计必定会被时代所淘汰,经过时代检验的经久不衰的艺术品才称为真正的艺术。

纵观全运会会徽的设计历史,在不同历史环境的驱使下,标志的图形经历了宣传画样式到符号样式、固有模式到发散模式、繁缛复杂到简洁大方的转变,通过分析这些标志的发展历程,也可以反观当时的社会时代境况,由此可见,关注时代主题是会徽设计的必然趋势。

(三)呼唤地域文化
由于全运会在国内不同城市之间举行,城市之间的地域差别成为了会徽设计的重要考虑元素。

试想会徽设计如果在一味突出传统文化之时而忽略了自身特性的挖掘,出现一直重复的摹仿品,也就失去了会徽设计的存在意义。

显示地域差别的表现方式主要运用图形隐喻的方法。

例如,第十届全运会会徽的主体图形是虎踞龙盘的数字“10”,象征人杰地灵的江苏;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的几何形体来源于济南出
土的古代传统纹样;第十二届全运会会徽中的彩带飘飘象征中华第一龙鸟腾飞在辽宁上空。

全运会会徽设计如何在展现中华传统与体育精神的大背景下突出自己的文化个性,就要将富有生命力的地域文化纳入艺术思维之中,寻找其中具有典型特征的艺术形象,并能为广大受众所易于接受,才能设计出识别力强、传播率高、文化味浓厚的全运会会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