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一般成年人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可有四种结果: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L。

(2)::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L,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
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

(4):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L。

TC 合适范围 <L,TC L 为边缘升高,TC≥/L 为升高;TG 合适范围 <1. 7mmol/L,TG L 为边缘升高,TG≥L 为升高;LDL-C 合适范围 <3.
37mmol/L,LDL-C L 为边缘升高 LDL-C≥4. 14mmol/L 为升高;HDL-C 合适范围≥1. 04mmol/L,HDL-C<L 为降低。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有以下几种:
1. 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舌苔厚腻,脉滑数,口苦口干,腹胀便溏,体形肥胖等。

2. 肝胆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脉滑数,口苦口干,腹胀便溏,烦躁易怒等。

3. 肾虚湿盛型:主要表现为舌苔白腻,脉缓弱,腰膝酸软,精神疲乏,体形肥胖等。

4. 肺热气盛型:主要表现为舌质红,“热毒”舌质胖嫩,脉数滑,咳嗽痰多,口渴喜饮,烦躁易怒等。

5. 血瘀型:主要表现为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细,胸胁胀闷疼痛,皮肤黯淡,肢体麻木等。

这些分型标准根据中医理论中的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气滞、血瘀等病机进行分类,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每种分型都有其特定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分型标准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传统医学中的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如果怀疑患有高脂血症,请及时就医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高血脂血透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高血脂血透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高血脂血透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健康饮食的普及,高血脂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来说,高血脂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血透治疗作为慢性肾脏病晚期阶段最常用、最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维持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命质量。

然而,血透治疗本身也对高血脂有一定影响。

因此,制定合理的高血脂血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血脂血透标准进行探讨:第二部分将介绍高血脂和血透治疗相关知识,包括定义、背景、血脂参数的参考范围以及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第三部分将概述血透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探讨血透对高血脂的影响,以及如何监测和评估血透治疗对高血脂的效果。

第四部分将介绍国际相关指南和共识文档对高血脂血透标准的制定与更新过程,同时还会详细阐述国内相关标准和指南的制定机制及更新方式,并介绍一些评估高血脂血透标准有效性的方法。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并分析存在问题与不足之处。

同时,我们也会展望未来高血脂血透标准的研究方向、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和解释高血脂与血透治疗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制定和更新高血脂血透标准的过程。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领域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为今后高血脂血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撰写,希望能够增进对高血脂与血透治疗的全面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高血脂血透标准:2.1 定义和背景:高血脂是指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高血脂是许多心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需要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来说,高血脂往往会进一步加重其原有疾病的风险。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高脂血症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希望能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患者常常无明显症状,但在体检时发现血脂异常。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并发症。

因此,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高脂血症的可能性。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脂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等指标。

一般来说,TC>5.18mmol/L (200mg/dL)、LDL-C>3.37mmol/L(130mg/dL)、HDL-C<1.04mmol/L(40mg/dL)、TG>1.70mmol/L(150mg/d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2. 脂蛋白电泳,通过分离脂蛋白,可了解胆固醇的携带蛋白类型,对于特殊类型的高脂血症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三、其他检查。

1. 肝功能检查,高脂血症患者常伴有脂肪肝等肝脏损害,因此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了解肝功能情况。

2. 肾功能检查,部分高脂血症患者伴有肾功能损害,因此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了解肾功能情况。

3. 血糖检测,高脂血症患者常伴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因此需要进行血糖检测,了解血糖情况。

四、遗传因素。

家族史对于高脂血症的诊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高脂血症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病,因此在诊断时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

综上所述,高脂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遗传因素和其他相关检查,全面评估患者的血脂情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时进行筛查和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

高脂血症的健康管理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进行测定
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壹贰叁肆源自已有冠心病、脑 高血压病、糖尿病、有家族性高脂
血管病或周围血 肥胖、吸烟者
血症者
管粥样硬化者
有黄瘤或黄疣 者
高脂血症危害
以甘油三酯为主的血脂升高,容易诱发 胰腺炎;以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为主 的血脂升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 如冠心病、脑梗死等。
高脂血症的定义和管理
目录
一、高脂血症定义 二、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三、高脂血症的类型 四、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五、高脂血症危害 六、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高脂血症定义
一般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 等血脂成分的水平超过正常范围,多数 无典型症状,多在体检或有并发症时发 现。饮酒/吸烟/超重/肥胖及糖尿病人易 发,经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后预后较好。
饮食管理
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5、多吃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的食物。应多吃鲜果和蔬菜,可选用降脂食物, 如酸牛奶、大蒜、 绿茶、山楂、绿豆、洋葱、香菇、蘑菇、平菇、金针菇、木耳、银 耳、猴头等食物。
6、要避免饮酒,酒能够抑制脂蛋白酶,导致血脂升高。
7、采用蒸、煮、炖、熬的烹调方法,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 籽油、茶油、 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毫升,坚持少盐饮食,每日食盐6克以 下。
生活习惯管理
高脂血症健康管理
✓ 1、“睡眠时枕头不宜过高。”,高血脂的人血液流速要比正常人慢,如果枕头过高将 导致头部血流过慢 过少而导致中风的发生。
✓ 2、安眠药物会在睡眠时导致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过高时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睡前 服药必须谨慎。
✓ 3、“晚餐不宜过饱。”因为过饱的晚餐会导致血液流向胃肠道,同样会引起流向心脏 和头部血流减少导 致中风和心梗的发生。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020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020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赖于血脂检测结果,通常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等指标。

由于医学研究和指南的不断更新,最新的诊断标准可能已经发生变化。

以下是通常用于诊断高脂血症的一些血脂水平标准,但请注意确保查阅最新的医学文献或专业指南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1. 总胆固醇(TC):
-正常范围:<200毫克/分升
-边缘高:200-239毫克/分升
-高:≥240毫克/分升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优秀:<70毫克/分升
-良好:70-99毫克/分升
-较高:100-129毫克/分升
-高:130-159毫克/分升
-极高:≥160毫克/分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40毫克/分升(男性);<50毫克/分升(女性)
4. 甘油三酯(TG):
-正常范围:<150毫克/分升
-边缘高:150-199毫克/分升
-高:200-499毫克/分升
-极高:≥500毫克/分升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年龄、性别、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风险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应该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最新的医学指南来制定。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诊断分型标准
中医高脂血症的诊断分型标准如下:
1. 脾胃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胸闷、脘腹胀满、口苦、舌质红、苔黄腻等。

2. 气滞血瘀型:主要症状为胸闷、腹胀、心痛、胸胁胀痛、舌暗暴、脉弦涩等。

3. 肝肾阴虚型: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耳鸣、脱发、舌红少苔、脉细弦等。

4. 脾肾阳虚型:主要症状为乏力、畏寒、腹痛、腰膝酸软、舌淡胖、苔白腻等。

5. 肝胆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胸闷、脘腹胀满、心痛、苔黄腻、舌质红等。

以上是常见的中医高脂血症的诊断分型标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

不同分型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及早找医生诊断,并根据具体的中医分型进行个性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3年高脂血症标准

2023年高脂血症标准

2023年高脂血症标准
2023年,关于高脂血症的标准有以下内容:
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的一种疾病。

根据2023年的标准,血液中总胆固醇在空腹时应低于5.17mmol/L,而在非空腹状态下,应低于6.22mmol/L。

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标准值应该在2.59mmol/L以下。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标准值在男性应该大于1.03mmol/L,女性则要高于1.29mmol/L。

此外,在2023年的标准中,三酰甘油(TG)的标准应低于
1.70mmol/L。

当TG的含量高于
2.26mmol/L时,即被视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体检结果以及临床症状,并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人情况、家族病史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根据2023年的标准,对于无症状的人群,建议从35岁起每5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查,用于早期发现高脂血症。

除了血脂检查,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检查,如血糖和肾功能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和相关疾病等因素。

一般治疗措施包括合理饮食和增加身体活动,并建议戒烟和限制饮酒。

如果非药物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等。

但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

总之,2023年的高脂血症标准对血液中脂质含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这些措施非常管用【健康必备常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这些措施非常管用【健康必备常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这些措施非常管用
文章导读
因为高脂血症病情比较复杂,为了对病情有更精准的了解,临床上需要做专业的检查,通过检查后才能对病情进行诊断,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那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呢?
一、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0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5.2——5.7mmol/L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二、临床表现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脂质在真皮内沉积所引起的黄色瘤和脂质在血管内皮沉积所引起的动脉硬化。

尽管高脂血症可引起黄色瘤,但其发生率并不很高;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

不少人是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

三、诊断。

高酯血症胰腺炎诊断标准

高酯血症胰腺炎诊断标准

高酯血症胰腺炎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胰腺炎(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 患者患有急性胰腺炎,同时血清甘油三酯(TG)≥11.3 mmol/L。

甘油三酯在5.65~11.3mmol/L之间,且出现乳糜样血清,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

2. 高脂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与血清胆固醇值(TC)无关。

甘油三酯(>11.3mmol/L)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而甘油三酯(TG)<5.65mmol/L,HTGP患者症状和预后明显改善,且有预防价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高脂血症胰腺炎的诊断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相关医学资料。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优质严选)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优质严选)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

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1.血清LDL-C 3.64mmol/L(140mg/dl)以上;2.血清HDL-C 0.91mmol/L(35mg/dl)以下;3.血清TG 1.70mmol/L(150mg/dl)以上;4.血清TC5.72mmol/L(220mg/dl)以上;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

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者;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4.有黄瘤或黄疣者;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1)胆固醇浓度>6.5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2)胆固醇浓度>7.8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一般成年人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而总胆固醇在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可有四种结果: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L,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L。

(2)::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L,
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
胆固醇超过L,甘油三酯超过L。

(4):低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L。

TC 合适范围 <L,TC L 为边缘升高,TC≥/L 为升高;TG 合适范围 <1. 7mmol/L,TG L 为边缘升高,TG≥L 为升高;LDL-C 合适范围 <3.
37mmol/L,LDL-C L 为边缘升高 LDL-C≥4. 14mmol/L 为升高;HDL-C 合适范围≥1. 04mmol/L,HDL-C<L 为降低。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
目前,国内一般以成年人空腹血清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诊断为高脂血症。

将总胆固醇在5.2~5.7毫摩尔/升者称为边缘性升高。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第1 页。

高脂血症试题

高脂血症试题

高脂血症测试试题
姓名分数听课前
1、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A总胆固醇≧6.22mmol/L;B甘油三酯≧2.25mmol/L;C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D以上都对;
2、高脂血症有什么危害:(多选题)
A动脉粥样硬化;B脑卒中;C心肌梗塞;D脂肪肝;
3、下列那个是所谓的好胆固醇:
A胆固醇;B甘油三酯;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
4、下列那种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症恢复:
A控制饮食;B运动;C口服降脂药物;D以上都对;
5、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否有利:
A有利;B有害;C不清楚;D即有利又有害;
姓名分数听课后1、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
A总胆固醇≧6.22mmol/L;B甘油三酯≧2.25mmol/L;C低密度脂蛋白≧3.64mmol/L;D以上都对;
2、高脂血症有什么危害:(多选题)
A动脉粥样硬化;B脑卒中;C心肌梗塞;D脂肪肝;
3、下列那个是所谓的好胆固醇:
A胆固醇;B甘油三酯;C高密度脂蛋白;D低密度脂蛋白;
5、下列那种方法有助于高脂血症恢复:
A控制饮食;B运动;C口服降脂药物;D以上都对;
6、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否有利:
A有利;B有害;C不清楚;D即有利又有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998 年第10 版,确定高血脂症界限: 空腹血清胆固醇( TC) > 6. 2mmol/ L ; 甘油三脂(TG) > 2. 28mmol/ L ;高密度酯蛋白(HDL - C) < 0. 09mmol/ L。

其诊断标准为: 近期2 次(相隔2 周以上) 空腹血清总胆固醇( Tc) ≥6145 mmol/ L , 甘油三酯( TG) ≥1153 mmol/ L 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h) 男性≤1104 mmol/ L , 女性≤1117 mmol/ L 。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1997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确定了血脂升高标准,同时也将血清HDL-C降低作为高脂血症诊断标准之一。

静脉血液检查符合以下一项条件即可诊断高脂血症:
1.血清LDL-C 3.64mmol/L(140mg/dl)以上;
2.血清HDL-C 0.91mmol/L(35mg/dl)以下;
3.血清TG 1.70mmol/L(150mg/dl)以上;
4.血清TC
5.72mmol/L(220mg/dl)以上;
正确的血脂检测,应在隔夜禁食12-14小时后,抽取静脉血液进行测定。

以下人员属于高危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脂:
1.已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者;
2.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者;
3.有冠心病或动脉粥样硬化病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中
有早发病或早病死者;
4.有黄瘤或黄疣者;
5.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6.40岁以上男性以及绝经期后女性也应该接受血脂检查。

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简介如下:
⑴英国心脏病学会标准:
1)胆固醇浓度>6.5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需要饮食控制;
2)胆固醇浓度>7.8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应考虑饮食/药物治疗;
3)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至<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⑵⑵英国高脂血症学会建议:
1)一般人群最佳胆固醇浓度为<5.2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2)胆固醇为5.2~6.5毫摩尔/升(200~250毫克/分升)的人应接受一般饮食咨询和危险因素建议;
3)胆固醇浓度>6.5毫摩尔/升(250毫克/分升)的人饮食或饮食加药物治疗,除非其HDL胆固醇浓度>2.0毫摩尔/升(77毫克/分升);
4)胆固醇低于6.5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时,很少需要药物治疗。

固醇在6.5~
7.8毫摩尔/升(250~300毫克/分升)时,少数病人需要药物治疗。

胆固醇超过7.8
毫摩尔/升(300毫克/分升)时,大多数病人需要药的治疗。

⑶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学会现行政策(见表3)
⑷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
1)危险状态:
2)治疗指标:
对于无冠心病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少于2个的病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4.2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

对于无冠心病和有2个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病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3.4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

对于有冠心病的病人,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至<2.6毫摩尔/升(100毫克/分升)。

NCEP定义的冠心病附加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病史、吸烟、高血压、重复检验证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1毫摩尔/升(35毫克/分升)、糖尿病、有阻塞性脑血管病或严重肥胖病史。

⑸NCEP关于成年人高胆固醇血症检测评估和治疗的第二次专项调查报告——成人治疗专项调查之二(ATP Ⅱ)。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为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4~
4.1毫摩尔/升(130~159毫克/分升)为交界性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4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为理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临床评价应包括完整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基本的实验化验检查。

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其他冠心病正向危险因素包括:①年龄。

男性≥45岁,女性≥55岁或早发绝经而无雌激素替代治疗;②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父亲和其他男性直系亲属55岁以前,母亲和其他女性直系亲属65岁以前确诊为心肌梗死或猝死者);③吸烟;④高血压(血压≥18.2/11.7千帕或服用抗高血压药者);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0.9毫摩尔/升,即35毫克/分升);⑥糖尿病。

负向危险因素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1.6毫摩尔/升,即60毫克/分升)。

高度危险定义为存在2个或2个以上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毫摩尔/升(60毫克/分升)则减掉一个危险因素,因为高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使冠心病危险性减少。

肥胖未被列为危险因素,是因为肥胖的危险作用可通过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作出解释(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及糖尿病),但应把肥胖作为干预措施的目标。

ATP Ⅱ中的一些新内容明显不同于首次的报告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如下:
1)进一步强调冠心病危险状态在降低胆固醇疗法中的指导作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已知的冠心病病人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为高度危险状态人群,要使这些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 年龄亦列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男性≥45岁,女性≥55岁。

●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高,但其他方面冠心病危险较低的大多数较年轻的成年男性和绝经前的女性,建议推迟药物疗法。

● 进一步确认绝经后妇女和其他方面正常的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性,并建议给予降低胆固醇治疗。

2)密度脂蛋白作为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应给予更多的注意:
● 胆固醇初次检查时,应加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确认高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一种负向的冠心病危险因素。

● 选择药物治疗时需考虑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3)进一步强调体力活动和减肥是高胆固醇血症饮食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