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结构分析
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叙事结构如同搭建房子框架一般,只有框架结构合理优美,那么所拍纪录片才能有质量、艺术,给观众一种美妙的观看体验。
把握好结构,对提高纪录片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电视纪录片与叙事结构1.1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是利用影视电子拍摄记录设备,对文化、政治与经济等题材,做完整、系统性的报道,是一种以专题为形式的报道节目。
纪录片录制时,从新闻报道角度出发,真实客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记录。
从客观上,反应真实的人物、事件、场景,其录制内容不含有虚假成分,而电视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与纪实性。
1.2叙事结构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意义传统电视节目为迎合观众观看口味会刻意虚构一些情节,这些虚构情节在电视纪录片当中都是坚决不能出现的,电视纪录片以其真实性与纪实性,使之与传统电视节目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电视纪录片的内容题材较多,导致一些电视纪录片在素材选择时,往往无法顾及到观众的观看口味,导致节目收视率低。
但通过合理安排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纪录片的趣味性,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
所以,合理选择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对电视纪录片的拍摄质量、观众观看兴趣的激发以及节目收视率有着重要作用。
1.常用的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1.1递进式叙事结构递进式叙事结构是根据被记录事物发展进程、情节推进以及大众对事物认知的逻辑顺序进行结构安排。
这种叙事结构方式能够较好的突出整部电视纪录片的情节发展,同时还能循序渐进的将剧情人物、事件做一定情节的提示。
(1)时间为轴线递进式叙事结构能够依据时间做为轴线,将被记录事件、人物的进程、活动与材料进行整合,这种叙事结构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以及严谨的生活逻辑性。
此类电视纪录片,以某电视台拍摄的一部母子亲情的电视纪录片为例。
这部纪录片描述的是:儿子为报达老母亲的养育恩情,用三轮车载着母亲在全国各处旅游,让老母亲开开眼界的事情,这部纪录片就是采用了递进式叙事结构,利用旅游所费时间为纪录片轴线,以老母亲与儿子在旅游过程中的活动为叙事顺序,在摄制组跟随录制的一年时间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家人的生活状态。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引言: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重要的传媒形式,旨在通过对真实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记录与呈现,向观众传递信息、触发思考和引发情感共鸣。
而叙事结构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观众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效果。
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入手,探讨其特点以及如何创造出富有情感的人类视角叙述。
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特点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与传统的故事叙事结构有所不同,其主要特点如下:1.1 非线性叙事电视纪录片往往通过时间跳跃等手法,将事件或主题按照非线性的方式进行呈现。
这种非线性叙事结构可以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全貌和复杂性。
1.2 多角度叙述为了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事件或主题,电视纪录片通常会采用多角度叙述的方式,即通过不同的视角和参与者的讲述来呈现事件的多个方面。
这种叙事结构可以使观众更加客观地认识事件,并有助于激发观众的思考和辩证思维能力。
1.3 信息交叉呈现为了增加叙事的紧凑性和流畅性,电视纪录片常常会将相关的信息进行交叉呈现,即将不同时间、地点和角色之间的相关信息进行穿插。
这样的叙事结构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关联,提高观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二、如何创造人类视角叙述为了使电视纪录片更具情感和人文关怀,创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创造出富有人类视角的叙述。
2.1 深入人物内心通过深入人物内心的描写和访谈,创作者可以使观众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可以通过让参与者回忆过去的经历、表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展示他们对于事件的态度和情感反应来创造出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
2.2 人物视角切换在叙事过程中,创作者可以通过切换不同人物的视角,展示事件对于不同人的影响和感受。
这样的切换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多维度和多重影响,同时也能够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力。
2.3 增加情感元素电视纪录片并非只关注事件本身,更应该关注其中涌动的情感。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作为具有教育性质的综合影片,它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自然和社会
等社会服务中。
它的结构有很强的专业性,由开头、主体部分和结尾所组成。
首先,开篇引子,电视纪录片的开篇必须要特别吸引观众,才能让观众开始观看。
一
般来说,开头可以用经典的影视对白、生动的声音效果和深刻的意象语言来营造震撼的氛围,介绍纪录片的内容,激发观众的兴趣。
之后,分割条,它将结构进一步分隔,配合纪录片的内容,加入分割条,一旦观众有
所觉察,马上就要形成一个更有趣的节奏,并且把节奏放缓,把大家的注意力都转到纪录
片的主要内容上来,吸引观众。
接下来,正文部分,正文部分是此类影片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把它比喻成鱼大则是鱼,这里主要有叙事逻辑、分析特征及对主题特征的描述。
纪录片常常采用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照片等证据,来提供观众深入的认识,把事件融入视觉内容当中,以达到更好的宣
传效果。
最后,结尾,结尾的部分是由开头进行回顾,反思观点,一般来说,结尾部分会有一
种收尾的手法,一段歌,或者一段对白,或者是一组照片,以形成一个美的结尾,但是必
须大家有所认识,必须符合纪录片的全局,让观众能够有所领会,恰到好处地收尾,把纪
录片气氛拉回到最初。
综上所述,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包括了开头、主体部分和结尾三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功能。
纪录片的开篇必须特别吸引观众,以激发观众的兴趣。
分割条将结构再进一步分隔,
配合纪录片主题,并加入分析特征和对主体特征的描述。
结尾则回顾和反思结果,把整个
纪录片气氛拉回到开始。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多种形式,下面介绍一种常见的叙事
结构。
第一部分是引言,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场介绍主题或问题,引起观
众的兴趣。
可以是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现实生活的案例或者引用专
家的观点。
接下来是背景介绍,对于主题进行基本的解释和背景介绍。
可以
通过历史背景、统计数据、专家访谈等方式来呈现相关信息,让观众
对主题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部分是故事线索的展开,通过一系列的片段和事件,逐渐深
入主题。
这些事件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经历、实验室研究的进展、采访专家的见解等。
这部分是整个叙事的重点,通过连贯的故事线索,给观众逐步揭示主题的重要信息。
第四部分是高潮和转折点,通过引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或情节,给观众带来紧张和悬念。
这些转折点可以是突发事件、预言的验证或
者新的发现。
它能够激发观众的兴趣,并增强他们对纪录片的关注。
最后是总结和呼吁,对于主题进行总结并给出观众应对的建议或
呼吁。
可以通过回顾一些重要的观点、专家的观点或者呈现一些实际
案例,让观众对于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引导他们思考和行动。
这种叙事结构通过引言、背景介绍、故事线索的展开、高潮和转
折点、总结和呼吁等部分,循序渐进地向观众传递信息,并引发观众
的思考和行动。
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提高纪录片的叙事效果,并增强观
众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电影,其基本目的是展示真实的事件,凸显现实生活中的主题,为观众提供新的视角。
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应该是一种能够清晰清楚地呈现出真实事件的表现形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电视纪录片结构的各个方面。
1. 引入电视纪录片的一个好的引入应该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对这个主题产生兴趣。
因此,引入段落应该简短、有力,通过用生动的语言和图像组织准确地叙述故事的内容,为整个纪录片打下了基础。
2. 主体主体部分应该是一个线性结构,包含在引入部分中提及的问题。
在这里,电视纪录片应该通过对真实事件或故事进行讲述,从而达到向观众展示主题的目的。
从组织上来讲,主体部分应该涵盖一个连续的时间段,通过建立情境的连续性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更重要的是,主体部分应该展示人物和场景,以及相关的文化和背景。
让观众对主题和故事的背景形成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主题。
主体部分还应该有充分的证据和资料支持。
这些支持不仅应该是听力和视觉方面的,同时还应该包括具体的数据、分析和专家观点。
这些支持能够在给观众带来有效信息的同时,加深观众对主题的理解。
3. 结论结论是电视纪录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里,观众应该对纪录片中的主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理解如何将这个主题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最重要的是,结论应该能够给观众一些启示,并引发观众对该主题的深思。
4. 附加信息和参考文献为使电视纪录片更具可读性,还应该包括一些参考文献和附加信息。
在这里,观众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纪录片主题的信息,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的理解。
这些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通过仔细的研究来确保准确性。
总之,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应该是一种能够清晰清楚地呈现出真实事件的表现形式。
通过简短、有力的引入,线性的主体结构,合适的证据和支持,以及一个令人深思的结论,电视纪录片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而有意义的印象。
编导生必看纪录片的分析方法

编导生必看纪录片的分析方法纪录片的分析方法1.分析纪录片的主题:主题是指从客观现实或历史材料中选取并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主要事件或生活现象。
一般来说,纪录片的主题可以归纳为两类:社会主题和自然主题。
所谓社会题材,是指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与历史或现实直接相关的题材。
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新鲜性、复杂性、形象性,或能反映时代风貌,触及时代矛盾,揭示时代本质,体现时代精神;要么是那些人们不熟悉但普遍感兴趣的不寻常事件;或者那些经历曲折,思想内容深刻,事件情节完整,也适合电视形象表现的人物。
所谓自然题材,是指以自然为内容的题材,一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欣赏性的特点。
它与那些具有社会内容的纪录片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形式感很强,以很高的艺术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2.分析纪录片的主题:如果主题是指纪录片选择表达什么事件、现象、人物,那么主题就是指纪录片的中心思想,是对生活、历史、现实创造一种理解、评价和理想的表现。
纪录片对主题的三个要求(1)、深刻——要体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要有一定的哲理渗透(2)、新颖——要见人所未见,闻人所未闻。
如《中华百年祭》(3)、集中——纪录片的所有思想,所有构成因素都必须以主题为中心,为主题服务,不能过于枝蔓3.分析纪录片的结构:在纪录片中,如果说我们是通过主题与功能的对比来控制整部影片的灵魂,那么结构的功能就是把杂乱无章的零散素材变成有序的叙事作品,叙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
线性结构和板块结构(1)、线形结构:单线结构——一个事件或一个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贯穿到底,没有旁枝蔓叶。
双线结构——有两条明显可见的线索。
根据两条线的相互关系,又可分为平行式、交叉式、对比式三种。
复线结构——片子中有三条以上的情节线或人物线,这些线索可以交叉也可以不交叉,但基本上每条情节线或人物线都是贯穿到底的。
平行式:平行式是指两条线各自独立平行发展。
交叉式:交叉式是指片子中的两条线会交叉在一起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一、本文概述电视纪录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影像艺术形式,凭借其深邃的内涵、生动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叙事结构,深受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分析其内在的构成要素、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通过对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纪录片如何有效地传达信息、塑造形象、引发思考,从而推动纪录片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首先概述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及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分析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如叙事线索、叙事视角、叙事节奏等,并探讨这些要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具体运用。
我们还将对不同类型的电视纪录片进行案例分析,以揭示其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和共同规律。
本文将总结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意义,指出其对于提高纪录片创作水平、丰富观众审美体验以及推动电视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纪录片作品,还可以为未来的纪录片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作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故事性:纪录片的核心是故事,无论是人物的生活经历,还是社会事件的演变过程,都需要通过故事来展现。
一个好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产生共鸣。
因此,故事性是纪录片叙事结构的核心要素之一。
时间与空间:纪录片中的时间与空间是叙事的重要元素。
时间的流转与空间的转换,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节奏,引导观众进入特定的情境。
通过对时间与空间的精心安排,纪录片可以更好地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深化主题表达。
视角与立场:纪录片的视角与立场决定了其观察与解读世界的方式。
不同的视角与立场,会产生不同的叙事效果。
创作者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视角与立场,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引导观众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声音与画面:声音与画面是纪录片叙事的重要手段。
纪录片拍摄策划书的故事结构与调研分析

纪录片拍摄策划书的故事结构与调研分析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拍摄策划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是指导拍摄工作的蓝图,更是一个故事的构建框架。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能够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纪录片的主题,而调研分析则是构建故事结构的基础。
首先,纪录片的故事结构应该具备引人入胜的开头。
开头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关键。
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或者一个引人瞩目的问题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如果纪录片的主题是探索深海生物,开头可以选择一个神秘的海底场景,让观众对深海的未知感到好奇。
其次,纪录片的故事结构需要有一个清晰的主线。
主线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贯穿始终。
可以通过一个主要人物或一个主题来构建主线。
例如,如果纪录片的主题是环保,可以选择一个环保志愿者作为主要人物,通过他的经历和努力来展示环保的重要性。
主线的设置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的主题,并产生共鸣。
接下来,纪录片的故事结构需要有一些支线来丰富故事的内容。
支线可以是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背景信息或者相关的历史事件。
通过设置支线,可以让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增加观众的兴趣。
然而,支线也要与主线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过多地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此外,纪录片的故事结构还需要有一个高潮和一个结尾。
高潮是整个故事的最紧张和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可以通过一个冲突、一个转折或者一个重要的发现来展现。
高潮的设置能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结尾则是对整个故事的总结和反思,可以通过一个回顾、一个展望或者一个令人难忘的画面来结束。
一个好的结尾能够让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纪录片的主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拍摄策划书的编写过程中,调研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调研分析可以帮助编写者更好地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并为故事结构的构建提供支持和依据。
调研分析可以包括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对相关专家的采访、对相关事件的追踪等等。
通过调研分析,编写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素材,为故事结构的构建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的发展也成为了无可避免的话题。
电视纪录片通过影像记录现实生活,展示不同领域的人、事、物,从而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世界。
在电视纪录片中,叙事结构是其内在的组成方式之一,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成败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电视纪录片的基本叙事结构分为三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的部分通常是通过一些介绍,如采访,配图或介绍文字等来让观众了解这个纪录片的主题和背景。
主体部分是整个纪录片的核心部分,通常由几个章节或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故事,用来讲述关于这个主题的一个情节或事件。
每部分都包含有介绍、展示、分析和总结等环节。
结尾总结了整个纪录片的主旨,或者呈现出主题的结论或展望。
二、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最基本、最常用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是按时间、顺序将影像素材和讲述连接起来,展示出故事的逻辑和发展过程。
电视纪录片通常使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历史和事件的发展,如《大江大河》的纪录片就是通过线性的叙事方式来描述了中国从开国到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这种方式简单直接,容易让观众理解,但是也有可能叙述的过于形式化,显得无趣。
相对于线性叙事结构,非线性叙事结构更加复杂但也更加有趣。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并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展示影像,在构造故事时经常使用闪回、倒叙、伏笔等手法。
这种方式能够让观众随着故事的发展逐渐了解主题,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纪录片《熔炉》中,导演通过倒叙和闪回的方式,将故事逐渐展示出来,故事逐渐透露出来的真相使得观众对剧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四、散文式叙事结构散文式叙事结构是一种有别于基本线性或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将电视纪录片的过程化和信息通告化融为一体,结构灵活,不约束于时间或发展顺序,呈现出一种更为生动、自由的文学风格。
通过诗意的语言、美丽的配乐、优美的画面,故事呈现出一种整体感和情感共鸣。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特点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纪实性强:与电影或电视剧相比,电视纪录片强调对于真实事件的还原和呈现,叙事结构更加注重事实性和真实性,往往包含较多的真实素材和实地采访。
2. 新闻性突出:电视纪录片往往关注当下社会热点事件、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其叙事结构更强调新闻价值和信息传递,呈现形式常常较为紧凑和直白。
3. 可溯源性:由于其纪实性的特点,很多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时间线索清晰、逻辑性强的特点,观众能够依据叙事线索较为清晰地理解影片中所表达的信息。
根据电视纪录片的内容和叙事手法的不同,可以将其叙事结构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 单线叙事结构:即把整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领域限定为一个主题,紧扣主题的发展逻辑展开叙述。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对某一事件、人物的全面深入报道,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2. 多线叙事结构:即在一部电视纪录片中穿插多个主题或故事线索,通过交叉呈现的方式进行叙述。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对多个事件或人物进行对比或呼应的情况,使影片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层次和深度。
3. 反转叙事结构: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反转时间顺序或者情节安排,使得观众在不同时间点能够对影片中的事件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悬疑类或者心理类的电视纪录片,能够使观众产生更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4. 线性和非线性叙事结构:线性即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叙述,非线性即按照非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这两种叙事结构常见于不同题材类型的电视纪录片,各有其适用的情况和表现形式。
电视纪录片的题材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题材类型往往对叙事结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不同的题材类型中,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题材类型包括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等,下面将分别对其叙事结构进行探讨。
1. 自然类:自然类电视纪录片往往以自然景观、动植物生态为主要内容,其叙事结构常常以自然环境演变、生物生长繁衍等为主线索,展现出一种生态链条和自然规律。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一部好的纪录片往往会具有扣人心弦的开头。
这个开头需要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人产生浓厚的兴趣,想要继续观看下去。
比如《地球脉动》这部纪录片就是通过宏伟壮观的自然景观,如壮丽的极光、浩瀚的大气渐进,吸引观众的视线。
而另一部名为《人类的星球》的纪录片,则通过身临其境的记录手法,将观众带入到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景观中,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纪录片的主体部分需要具有连贯的叙述和有深度的内容。
一个好的电视纪录片,不仅要信息丰富,还需要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完整的叙述框架。
纪录片《一带一路》通过讲述古老丝绸之路的历史沿革和当今世界各地的实物案例,展示出一种全新的人文交流视角。
在整个叙述过程中,深度解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形成了纪录片主要内容的骨架。
好的纪录片也往往需要有着感情共鸣。
纪录片虽然以事实为基础,但其中也需要蕴涵着导演或者制作团队对所拍摄内容的情感体验。
纪录片《血色黎明》通过现代人对上海孤儿院的看法,从中展现出对现代社会改革的不满和对人道主义的尊重。
通过这种情感共鸣,观众将更容易地进入到纪录片所呈现的世界中,产生共鸣和共情,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关注。
一部好的纪录片还需要有着精彩的结尾。
一个完美的结尾既能够解决影片的主题,又能够给观众一个深刻的印象。
纪录片《触摸未知》通过再现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历史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一个神秘而又令人向往的未知领域。
而另一部名为《动物世界》的纪录片,则通过展示各种动物的生活状态和交流方式,向观众传递出了人类与自然、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警示。
在总结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分析时,以上的几个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纪录片结构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同时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和共情。
通过对一部好的纪录片结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影视制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进一步提高纪录片制作水平,为世界观众呈现更多优秀的电视纪录片作品。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对真实事件、人物或现象的记录和呈现来传达信息和观点的影视艺术形式。
而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则是指如何将这些真实的素材组织起来,以使观众能够理解和体验到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和故事。
在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有几种常见的方式:1.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传统的纪录片叙事方式,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这种结构适合于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追踪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
通过将素材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通过解说词或文字说明来串联起来,观众可以清晰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2.主题结构:主题结构是将素材按照一定的主题或者观点进行分类和组织。
导演通过挑选和整理素材,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归类,然后通过解说词或者访谈等方式来展现这些主题。
这种结构适合于探讨一个主题的不同方面或者展示多个相关事件的共同主题。
3.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地点、时间或者事件来展现故事的不同层面或者观点。
通过将素材进行对比,并通过解说词或者文字说明来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4.叙事者结构:在一些纪录片中,导演本身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通过导演的视角和经历来展现故事。
这种结构适合于那些需要导演的观点和情感参与的纪录片,观众可以通过导演的叙述和观察来感受到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共鸣。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纪录片叙事结构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创新方式,如非线性结构、碎片化结构等。
这些结构形式在一些特定的主题或者风格的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对于影片的效果和观众的体验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叙事结构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影片的主题,增强影片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因此,导演在创作纪录片时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叙事方式,选择适合自己影片内容和目的的结构形式,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和传播效果。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导演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叙事方式,导演可以将真实的素材转化为具有故事性和观点性的影片作品。
纪录片叙事结构

纪录片叙事结构1.时间绵延式结构。
人物事件类题材,往往有一个较鲜明的时间或逻辑线索,它以情节悬念的诱导为中心,其指归大致是得出榜样的感召性或失足者的经验教训。
此类题材的叙事,往往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结构方式,如《姚明年》;或者以事物被接触和认识的先后顺序为结构方式,如央视纪录片《茶叶之路》,就是以对武夷山岩茶的认识顺序为结构方式的。
这样的结构方式的长处是简明易操作,其短处是容易呆板沉闷,因此需要在时间和逻辑结构之间,多作相关又有差异的材料的穿插,以活跃气氛,增加趣味。
2.空间并列式结构。
历史文化科技类题材,往往涉及各种对象的多方面内容,有知识和文化的深刻复杂性,也有时间的绵延性和空间的广袭性,还有心理和情感的微妙意蕴……这类纪录片往往以文化及其意蕴的阐释和传播为中心,其指归是令观众获得人类历史及其文化的深刻意蕴和启迪。
此类题材的叙事,因为没有鲜明的时间和逻辑线索可以凭借,往往就以事物的类别特性的差异和空间排列的顺序来安排叙事,从而形成一种横向的空间结构的特点。
比如纪录片《藏北人家》,在介绍西藏牧民的生活特点时,是按照地域特点(山湖环境),生活资源(纳木错湖畔,游牧,住帐篷),家庭结构(一帐篷一家庭,夫妻、孩子、父母同住),家庭财产状况(牲畜种类和数量),居住特点(帐篷功能和生活方式细说),经济生活特点(清晨挤奶,生火,做酥油,用牛粪烧火),妇女生活特点(女人早起,生孩子也不休息),男人生活特点(找牲畜),精神生活(点香祭神)这样一些事情的分类特点来展开的。
又比如纪录片《话说长江》,总体上则以从源头到入海口的空间顺序,展示了长江各个江段的风貌和历史文化风韵。
3.时空交叉结构。
其总体的结构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轴的,但在过程中的几个主要节点上,则展开横向的叙事,以一种空间或种类差别的顺序而展开另一条线索,从而构成更丰富多彩的立体叙事。
比如《算命》,以厉百程的生活历程为纵线,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串起唐小燕。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概述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记录和再现真实事件、个体或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
在叙事结构上,通常包括引言、发展和结尾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就是开头,主要是对纪录片的核心主题进行交代和铺垫,引发观众的兴趣。
发展部分是纪录片的主体,通过讲述故事、展现事件、介绍人物等方式,逐渐深入主题,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结尾部分是一个总结和收尾的阶段,对纪录片的主题进行反思和呈现,留给观众以深刻的印象。
1.线性和非线性叙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线性叙事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呈现为传统的起承转合。
而非线性叙事则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交叉应用,打乱事件发生的顺序,以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纪录的内容。
线性叙事常见于传记类纪录片,而非线性叙事多用于探索性和想象性强的主题,如科幻类纪录片等。
2.主题导向和故事导向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可以是主题导向的,也可以是故事导向的。
主题导向的叙事结构注重对一个明确的主题或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
而故事导向则注重通过一些个别的案例、故事或事件,来引发对主题的思考和讨论。
主题导向多用于纪实类纪录片,而故事导向多用于社会类和历史类纪录片。
3.主线和支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通常包括主线和支线。
主线是纪录片的主要叙事内容,是对核心主题的延伸和展开。
而支线则是主线的补充和延伸,通常涉及到一些事件的背景、人物的故事、细节的描写等。
主线和支线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丰富纪录片的叙事内容,增加纪录片的趣味性和深度。
1.明确主题和目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纪录片的主题和目的。
只有明确了主题和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叙事结构,保证叙事内容的连贯性和有力度。
2.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在叙事结构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
即使是非线性叙事,也要注意时间和空间的逻辑性,避免观众产生迷惑和困惑。
3.突出人物和事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设计中,需要突出人物和事件。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

电视纪录片结构分析电视纪录片是指以真实事件、人物或者现象为素材所制作的影像作品,通常用来记录、展示、介绍或分析某一特定主题,是一种以纪实手法记录事实的电视节目。
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涉及内容选题、采访、拍摄、编辑等多个环节,而影片结构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影片的表现形式、叙事风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来探讨其特点和创作技巧。
一、纪录片的结构类型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纪录片结构,它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通常采取线性叙事的形式,将故事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展开,以呈现事实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线性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清晰地表达事件的发展轨迹,引导观众理解事件的发展和进程,增强叙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 非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是另一种纪录片常见的叙事方式,它与线性结构相反,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而是采取跳跃式叙述、回溯叙述等手法,以突出特定主题或者观点,强调情感、视角或者想法。
非线性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抓住关键点,突出重点,有利于创意表达和情感渲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3. 对比结构对比结构是指将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事件、人物、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表现事物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以引发观众对事物的思考和感悟。
对比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以对比的手法凸显事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对比性,增强叙事的震撼力和对比力。
二、纪录片结构的特点1. 故事性纪录片结构在叙事上和传统电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包括引子、发展、高潮、结尾等元素,它也追求着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有着明确的叙事目的和发展轨迹。
而且,纪录片结构在叙事层面上,通常会有一个主线故事,以及一些次要故事来衬托和辅助主线故事,以形成更为完整和立体的叙事结构。
2. 多元化纪录片的结构形式多样,可以采取线性、非线性、对比等多种结构形式,甚至还有一些特殊的创新结构形式,比如悬念式结构、环状结构等。
这种多元化的结构形式,为纪录片的叙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利于丰富叙事形式和叙事方式,使得纪录片的表现更加多样化和立体化。
纪录片分析-怎么写

提高拍摄进度、节约剪辑时间
缺点:
可能使编导变得懒惰而不去构思镜头调度;
为防止相互穿帮,各个摄影机的走位基本保守;
为拍摄过程中的布光、同期录音等带来一定难度;
胶片消耗量大,拍摄成本增加。
八、光 线
顺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景物及被授体的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一.主题:
1.影片力图告诉我们什么。
2.通过对纪录片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我们感悟到了什么。
二、结 构
典型的纪录片结构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而在实际运用时则更为复杂。
有时纪录片的结构会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情绪线索而发展。 有时则是两者交叉进行。
三、人物
纪录片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七、机位
1在纪录片的拍摄中运用较多,占主体地位。
局限性:
工作量大,镜头活动量多,容易显得单调,使观众感动视觉疲劳,产生厌倦心理。
对场面把握不全面、角度局限大、对细节捕捉不透充分和及时
2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摄像机,面对同一场面同时拍摄不同角度和景别的画面。
运用环境:
某些规模宏大的场景、不可重复性的场景、出场群众演员众多,而且场面调度复杂的情况。
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十分生动,画面的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逆光有全逆光和侧逆光
分析表现各个人物所用的时长、镜头数量、景别表现、直接发言的频率、形体动作的表现、光线运用等;
四、场景
外景: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的时机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论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通过影像手段来记录、展现真实事件、人物、社会现象等的媒介形式。
其叙事结构是指电视纪录片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其主题和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影像、音效、文字等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引子引子是电视纪录片的开头部分,它通常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场景或者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进入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引子的作用是让观众对纪录片产生兴趣,并且为后续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主题介绍主题介绍是电视纪录片的第二个部分,它通常通过文字、影像等元素来介绍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主题介绍的作用是让观众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为后续的故事做好铺垫。
三、故事叙述故事叙述是电视纪录片的核心部分,它通常通过一系列的场景、人物、事件等元素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故事叙述的作用是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且通过故事的展开来引导观众对主题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四、高潮部分高潮部分是电视纪录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通常通过一个高潮场景或者一个重要事件来展现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高潮部分的作用是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并且为纪录片的结尾做好铺垫。
五、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电视纪录片的最后一个部分,它通常通过一段总结性的文字或者影像来结束纪录片的故事。
结尾部分的作用是让观众对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为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总之,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需要根据其主题和内容来设计,通过引子、主题介绍、故事叙述、高潮部分和结尾部分等元素来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
纪录片-结构分析

[内容提要]结构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而不同的创作主体对电视纪录片会有不同结构建构。
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为电视纪录片结构建构提供了框架与路径。
而电视纪录片结构构建的美学追求,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平行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向受众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电视纪录片要有效实现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的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安排,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是装载内容,还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研究【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
本文通过对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基本叙事结构、情节安排和节奏控制、角色塑造和人物关系、叙事手法和编排技巧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关键要素,揭示了电视纪录片叙事的奥秘和魅力,为了解其叙事魅力和影响提供了有益参考。
结合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揭示了影响电视纪录片叙事的因素,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揭示其独特之处,并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研究、基本结构、情节、节奏控制、角色塑造、人物关系、叙事手法、编排技巧、影响因素、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电视纪录片的制作过程和影响机制,为我们创作更出色的纪录片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观众对纪录片的接受和反馈,从而提高纪录片的观赏体验和传播效果。
对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展开研究,对于提升纪录片的质量和影响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助于深入了解纪录片的制作技巧和创作思路,提高观众对于纪录片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通过对叙事结构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纪录片中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提升观众的阅读理解能力。
研究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有助于加深对纪录片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观众的审美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深入探讨纪录片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2. 正文2.1 纪录片的基本叙事结构导入部分通常通过一段简短而引人入胜的开场,引发观众的兴趣,并概述主题内容。
导入部分的目的在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纪录片的主题产生兴趣,从而持续观看下去。
发展部分是整个纪录片的核心,包括对主题内容的深入探讨和讲述。
在发展部分,通常会通过采访、实地拍摄、纪录片片段等方式来呈现主题内容,加深观众对主题的理解和认知。
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从叙述主体出发

纪录片叙事结构探析:从叙述主体出发一、叙述主体——话语李炳钦认为,“纪录片叙事可以分解为这样几个问题:谁叙述(叙述主体)、叙述什么(叙述客体)、怎样叙述(叙述方式)、谁受述(叙述宾体),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就构成了纪录片叙事理论的基本内容。
”弄清楚谁在叙述,是考察纪录片叙事的起点,也是其理论建构的基点,也就是要搞清楚叙述者在整个纪录片中所发挥的作用。
叙述者(narrator)由镜头语言叙述者和一般意义上的语言叙述者共同构成,对纪录片叙事话语的铺展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
因而对“叙述者”概念的分析成为纪录片叙事理论建构的逻辑起点。
在《舌尖2:脚步》影片中,叙述者常常透过感知(perceptual)视点、观念(conceptual)视点、利益(interest)视点,这三个视点来描述主体事件与主题人物,也就是采用了全知视角来对所记录的故事进行全知全能“上帝式”叙述角度的阐述。
该影片叙述者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画外音(sound-off)叙述;二是画内音(sound-over)人物的自我叙述。
(一)画外音(sound-off)叙述影片中由于画外音是人的声音,所以我们通常认定它是叙述者的声音。
叙事的画外音在该片中某种程度上在更大范围里发挥了一种结构性的作用。
它可以随意地附着于开头的形象序列,解释形象和启动情节,此后便完全为视觉形象腾出空间。
叙述在叙述中,叙事者性格总是牢牢控制驾驭着故事,全知全能、跑前跑后地解释着前因后果、各路线索,而且常常与观众对话。
总体来说,起着“解说”(exposition)的功能,提供“关于存在于故事事件本身开始之前的人物与事件的必要信息”。
影片中有大量全知全能的叙述,多以评论和背景报告这两种形式呈现。
叙述者可能中立地甚至同情地用言语表达人物(因年轻、缺少教养或智慧等原因)所不能清晰表达的东西。
对故事人物与事件发挥评说功能。
例如,评论藏族小伙白马占堆采蜜的举动为“在与世隔绝的大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将主题人物的行为定性为“最珍贵的礼物”;评论养蜂人夫妇的恩爱“20多年,风雨劳顿,之所以不觉得孤单,除了坚韧的丈夫、勤劳的妻子,相濡以沫的,还有一路陪伴的家乡味道”;评论麦客这一古老职业的消失“在效率面前,麦客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们一茬茬收割殆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结构是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而不同的创作主体对电视纪录片会有不同结构建构。
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为电视纪录片结构建构提供了框架与路径。
而电视纪录片结构构建的美学追求,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平行结构思维;渐进结构思维电视纪录片,是以美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视听语言,真实地记录和表现人或者事物的历史或者社会现实存在状态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
电视纪录片,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叙事,是叙述者通过某种叙述行为或者技巧,运用叙述话语向受众叙述故事或者事件的一种动态的双向交流过程。
电视纪录片要有效实现信息的传播,离不开一定的叙事方法和技巧,而叙事结构则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
叙事结构:电视纪录片的存在方式与意义体现现代意义上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是电视纪录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秩序的统一,同时也是创作者根据生活规律和主观体验感受,以各种手段有主次、有层次地安排纪录片内容,并使之成为严密的有机整体的行为过程。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可以分为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
内部结构是体现文气的内部因素,如思路、线索、情感、气韵、逻辑等,它使作品上下连贯,过渡自然;外部结构则是表现电视纪录片外部形式的因素,如层次、照应、开头、结尾等,是对作品整体形式的把握,它使作品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相互依存关系。
叙事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形成和存在的一种方式。
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将材料、观点、体验等内在要素,有步骤、有主次地加以安排,形成聚合和支撑电视纪录片各个部件的框架。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是一种形式存在,但它的存在意义并不仅仅是装载内容,还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体现。
电视纪录片的记录并非事无巨细地一一记载,而是创作者“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是承载并体现了某种“意义”的,既是创作者思想观念的体现,同时也是其观照自我、观照人生、观照世界的体现。
结构,作为对内容有主动表现力的形式呈现,关系到作品的整体形态,影响到作品整体的表现意义,因此,从此种意义上说,结构是衡量电视纪录片艺术质量的标志,是体现创作者思想能力和艺术能力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说,电视纪录片内容的固有存在方式以及各种联系和秩序,直接制约着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生活的流程来建构,这也使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具有浓厚的客观规定性;但是创作主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映射客观事物,而是有所选择的主观能动行为。
而创作主体的审美观、价值观等的差异性,直接导致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丰富性与复杂性。
平行与渐进:电视纪录片的两种结构思维在电视纪录片中,结构是叙事的具体化和意义化,叙事要通过结构才能流畅地表达作者的审美感知。
不过,任何结构都是人们思维的结果。
结构思维是行文思维阶段将生成的时间性、空间性材料转化为一维的、线性的语言链和语言流的思维过程。
结构思维的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材料的叙述创造一个拟自然的时空结构和逻辑结构,让人清晰明白,便于理解和把握。
平行结构思维与渐进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
1、平行结构思维。
平行结构思维,是电视纪录片的各个结构单位保持一种平行、并列的空间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平行结构思维往往呈现为版块状态或者块状状态,因此,又可以称为版块结构思维或者块状结构思维。
在平行结构思维中,各个版块既可以平行独立构建,也可以打碎,在版块之间进行交织处理。
从平行结构思维中的版块之间关系看,又可以大致细分为并列式平行结构思维、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和剖面式平行结构思维等几种具体的思维形式。
并列式平行结构思维,即版块之间是平行、并列或者对列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
电视纪录片《祖屋》就是采用并列结构思维进行构建的,它分为5个版块,每个版块都配有一个小标题,依次是“祖宗风水”、“耕读世家”、“族上人物”、“仁者爱人”和“红白喜事”,尽管5个版块都是围绕“冯琳厝”这个祖屋展开的,但是这5个版块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外在的联系;电视纪录片《江南》也是采用并列式平行结构思维构建的,为了总体描绘江南地方文化,创作者选择了《丁山泥土》、《叩访天一阁》、《千年陈酒》、《老房子》等进行记录,构成了江南文化的总体意象。
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即版块之间是一个个连接下来的,带有一种时空的顺序联系。
电视纪录片《命运》就是按照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构建而成的。
《命运》按人物来划分版块,采用上一个人物的内容即将结束时,或从对他的访问中,或从与他有关系的事件中引出下一个人物,进行结构叙事。
连接式结构思维既保持了版块的相对独立性,又加强了版块之间的联系,使整部片子被分成若干个版块仍然能保持较为完美的整体性。
如果说连接式平行结构思维是以纵向关系展现生活,而剖面式平行结构思维则是以横向关系来展现生活的,它往往以平行蒙太奇的方式,将同一时间中不同人物的不同事件展现出来。
如《德兴坊》就是采用剖面式结构思维。
291户居住在一条建于1939年的老式石库门弄堂——德兴坊,家家住房紧张,电视纪录片从日常生活的记录人手,选择3户进行“记录”,客观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状和生活态度。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也是采用剖面式结构思维创作而成的。
它通过生活在沙漠里的居民和生活在海岛上的一户渔民的生活交叉展开叙述,表现人的生存意识与抗争精神。
2、渐进结构思维。
渐进结构思维,是指各个结构单位的内容之间,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切人,保持一种前后相继的不可逆转的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程度关系的一种结构思维方式。
渐进式结构思维可以分为逻辑上的渐进结构思维、空间上的渐进思维、时间上的渐进思维以及程度上的渐进结构思维等多种样式。
(1)逻辑上的渐进。
逻辑上的渐进结构思维最为常见,可以说逻辑上的渐进是结合了时间、空间、程度上的渐进。
这仍然是“为什么”、“会怎样”的逻辑顺序,但答案源自对事物本质的挖掘,是对事物的原因——产生的先在性、环节性、过程性;背景——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功能——作用、影响、意义的追根究底。
这样的叙事结构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繁而不乱。
例如大型纪录片《大国的崛起》中第一集海洋时代,先提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在500年前雄霸世界”这个问题,然后对该问题的起因、背景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称霸全球的原因。
《大国的崛起》中对每个国家的讲述都采用这种逻辑上渐进的结构:提出问题——寻找原因背景——解决问题——引发启示。
这12集又一起作为“为什么会成为大国”这一问题的各个要素,回答了中国如何再次崛起问题。
逻辑上的渐进注重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生成、相互决定的内在联系,这种结构常常使用在调查性纪录片中。
(2)空间上的渐进。
相对于空间上的平列,空间上的渐进重点是表达出渐进的过程,显示出构成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
空间上的渐进可以很好地反映事件发展的过程。
纪录片《阴阳》就体现了空间渐进结构思维的运用,它追求事件本身的现场完整原状,作品的画面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普通人的纪事:第一节中的弯子出嫁的纪事,就由打水——合八字一割草——端水——婚前准备——拍婚照——结婚登记——做喜酒——送亲所组成。
人物事件的产生也只是一种遭遇式的,突发性的,没有事先设置情节线索,或寻找一种框架去界定现场。
这正是巴赞所主张的“大门”式的“影像——事件”,“它的作用是展示完整的事件或事实”。
导演康建宁在谈到《阴阳》的叙事原则时说“我的剪辑完全是靠一种对当地生活节奏的感觉”。
这样,材料现场的原状形态就决定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而这一叙事结构的叙事方式又完整地展示出纪录片的叙事原则。
这种在空间上渐进,随时间流发展的结构使观众更容易看到片中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并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深入到事件中心去。
空间上的渐进还可以用于围绕一个主题,卫星事件按照时间顺序逐步发展而形成纪录片。
空间上的渐进多用于记录在内部和外部都存在联系的同一个群体或同一个事件,围绕这一人物或是事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双管其下,挖掘事件纵深度。
例如纪录片《幼儿园》,导演张以庆以幼儿园的—个班级作为个体,连续3年跟踪拍摄小朋友们在小班一中班——赶班的生活实况,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在观众面前展开、放大,同时导演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也逐步清晰和得到提升。
再例如《山里的日子》,由《回乡》、《冬闲》、《嫁女》、《农忙》、《收获》5个有内在联系的篇章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系列,记录了罗中立重返大巴山的经历以及邓友仁一家及其他乡亲们的一段生活,让观众从平实中看到生活的真谛。
使用这种空间上渐进的叙事结构最好是具有张力的题材,否则,容易出现版块分散的现象,使得版块和版块之间因为缺乏必要的内在关联而使整部片子显得零散。
(3)时间上的渐进。
时间上的渐进在纪录片结构中更为常见。
在纪录片中,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发展,事件上一刻的状态延续到下一刻,并影响下一刻。
我们通过对事物发展状态的描述和分析,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原理。
美国纪录片《篮球梦》,讲述的是两个美国少年如何为了实现他们的梦想——进入NBA打球这个目标奋斗4年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步展现两个少年在生活上、学业上、训练上不断遇到的问题以及面临的选择。
随着情节的层层深入,少年的奋斗精神和不断出现的“险情”吸引住我们,他们的遭遇在观众的身上得到回应,观众在少年身上看到个体的理想从种子到萌芽到长成大树的过程。
虽然这个时代早已远离所谓的“梦想”、“英雄主义”,但是《篮球梦》确实将现实和梦想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打动了观众。
(4)程度上的渐进。
逻辑、空间、时间上的平行或是渐进都属于“定性分析”,讲的都是“质”,而程度上的渐进则涉及到另外一个维度——“量”。
程度上的渐进结构重点探究展示的是事物所具有的功能的大小,意义的远近。
在结构安排中常使用降幂的方式突出事物发生的原因或导致的影响。
这种叙事结构常见于介绍自然现状的专题片,例如飓风的成因,亚马逊森林的形成等。
表现效果:电视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美学追求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每一次结构选择,表面上看都是创作者主观意志决定的,实际上,电视纪录片的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与受众潜在交流后的抉择结果。
这种交流抉择并非是创作者与现实受众的真实交流做出的选择,而是创作者文化价值观与受众文化价值观的对等性的拟态化交流,这就使得结构选择与表现效果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也就要求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在进行结构建构时要考虑表现效果。
前文所论述的“平行与渐进”结构思维,给我们进行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构建提供了框架与路径,而要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我们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疏密相间,张弛得法。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果一味地记录和呈现,则如同流水账,让人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