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类配位剂和单体的合成及用于ATRP聚合合成荧光材料的研究

合集下载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功能高聚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功能高聚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功能高聚物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成为高分子合成领域的研究焦点,尤其是通过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结构精细或功能性高聚物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特别是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以其独特的优势更是吸引了广大高分子研究者,这就是通过简单的反应可以制备精细结构的聚合物。

本文选择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R-ATRP 反应中不同配体、不同溶剂以及不同反应单体对聚合可控性的影响,进一步完善R-ATRP的机理研究;第二部分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ATRP方法,结合多种合成手段制备功能高聚物的研究,包括:(1)以R-ATRP产物为引发剂引发其它单体聚合制备结构精细的双嵌段聚合物的研究;(2)利用R-ATRP所得产物端基带有的卤素原子,与小分子紫外线吸收剂2,4-二羟基二苯甲酮(UV-0)进行反应赋予聚合物分子紫外线吸收功能的研究;(3)采用R-ATRP方法,利用本课题组合成的可聚合型紫外线吸收剂制备具有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共聚物的研究;(4)乳液中R-ATRP方法应用初探。

本文旨在通过对R-ATRP的系统研究,完善R-ATRP的机理并扩展R-ATRP的应用范围。

一、R-ATRP的机理研究,该部分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目标单体,二甲苯为溶剂,CuBr<sub>2</sub>为催化剂,通过聚合反应动力学和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研究了分别使用脂肪族胺类配体N,N,N′,N′-四甲基乙二胺(TMEDA)和N,N,N′,N′,N″-五甲基-二乙烯基三胺(PMDETA),以及联吡啶类配体2,2′-联吡啶(bpy)和4,4′-二异壬基-2,2′-联吡啶(dNbpy)对聚合可控性的影响。

ATRP法合成接枝共聚物PVDF-g-PNIPAAm及其分离膜的研究

ATRP法合成接枝共聚物PVDF-g-PNIPAAm及其分离膜的研究
收稿 日期 : 0 90 -0 20 - 3 . 4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批准号 : 07 0 4 、国家 “ 27 4 6 ) 八六三” 计划项 目( 准号: 0 7 A 3 5 3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 批 20A 0Z3 ) 项 目( 批准号: 0 0 5 和天津市高等学校发展基金 ( 290 ) 批准号 : 07 2 4 资助. 2011) 联系人简介 : 陈 莉 , ,博士 , 女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智能高分子研究 .Ema : hni ju eu ( — i c el@t .d .1 l s p 3 1
N . o2
林 先 凯 等 : T P法合 成 接 枝 共 聚 物 P D --NP A 及 其 分 离膜 的研 究 AR V FgP IA m
在的应用价值¨ J .作为一种新兴的活性聚合方法 , 原子转移 自由基 聚合 ( T P 具有聚合过程活性 AR ) 可控 , 能够合成低分散度和确定分子量及分子结构 的聚合物等优点 .聚偏氟乙烯 ( V F 是一种 PD ) 性能优 良的成膜材料 , 卤素基团一F可作为大分子引发剂进行 A R T P反应 , 虽然 一F的键能较强 , 但 不是典型的 A R T P卤代原子. ae 等 副 M ys ’用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方法直接在 P D V F的仲氟上接枝甲基
过原子转移 自由基 聚合 ( T P 方法直接在商用聚偏氟乙烯( V F 粉末 上接枝温敏性材料 Ⅳ 异丙基丙烯 酰 AR ) PD ) 一
胺 ( IA m) N P A .红外光谱 ( TR) F I 和核磁共振 (H N ) MR 分析表 明, N P A P IA m成功接枝到 了 P D V F上.考 察了
Hale Waihona Puke 本文以 P D V F为大分子引发剂 , C C M R N催化体系下 , 在 u 1 eT E / 通过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方法直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简介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简介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简介1引言聚合物合成的控制一般指对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的控制。

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制备结构明晰的聚合物的理想方法。

与传统聚合相比,活性聚合具有如下特征:(1)一级动力学特征,即聚合速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2)聚合物的目标分子量可事先设计,且聚合物数均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的增长而线性增长;(3)分子量分布窄;(4)聚合物链末端在单体耗尽后仍能保持活性,再次加入单体可继续引发增长。

活性聚合最早报道于1956年,Szwarc课题组以萘钠为引发剂,在低温四氢呋喃溶剂中实现了苯乙烯的阴离子聚合,即为高分子科学史上的第一例活性聚合。

因聚合物溶液在反应停止后保存数月仍能引发新的单体进行聚合,因而被称为“活性”聚合。

这一聚合方法率先实现了对聚合物分子量的控制性,亦为功能化聚合物结构设计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但阴离子聚合反应有其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如:需要高纯度试剂,反应条件极为苛刻,聚合体系必须严格无水无氧,反应不能含有其他杂质,单体适用性也十分有限。

20世纪末期,高分子科学家逐渐将目光转向了“活性”自由基聚合(LRP)。

1982年Otsu课题组报道了引发-转移-终止剂聚合法(Iniferter),该方法中Iniferter试剂可产生两种活性不同的自由基,活性较高的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活性较低的自由基不能引发聚合,而是与增长自由基发生链终止。

通过这一策略有效降低了增长自由基的浓度,从而实现了“活性”聚合。

此后,人们发现建立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的可逆平衡,以此控制体系中增长自由基的浓度,是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关键所在。

遵循这一思路,人们逐渐实现了各种各样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如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法(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可逆加成断裂转移聚合法(RAFT),单电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ET-LRP)等。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是1994至1995年由Matyjaszewski和Sawamoto等人同时提出的一种聚合方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研究进展柴云;宋一凡;任艳蓉;周慧【摘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可控/活性聚合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及众多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本文在综述了ATRP的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引发剂、催化剂、配体、单体等对ATRP的影响,同时综述了降低(或去除)金属盐含量的绿色、高效ATRP聚合体系,如引发剂持续再生活化ATRP,电子转移生成(再生)活化剂ATRP,铁催化体系,光催化体系等.近年来发展的无金属光诱导的有机催化ATRP聚合体系也做了综述.%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 ATRP ) , as a new type of controllable/living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This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design of polymers and the synthesis of many functional polymer materials. 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ATRP is reviewed. The influence of initiator, catalyst, ligand, monomer on ATRP was introduced.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reduction of metal salt content were reviewed, such as initiators for continuous activator regeneration ATRP, activators (re)generated by e-lectron transfer for ATRP, ATRP catalysted by iron compond, photo, etc. The highlight of recent de-velopment of metal free organic catalyzed ATRP polymerization system were also reviewed.【期刊名称】《化学研究》【年(卷),期】2017(028)003【总页数】20页(P269-288)【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有机催化ATRP;光诱导;活性聚合【作者】柴云;宋一凡;任艳蓉;周慧【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学与工程研究所,河南省阻燃与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传统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是一个符合概率统计的随机过程,很难精准控制所得聚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随着高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如高分子应用于自组装及作为光、电、磁功能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等,合成具有指定组成和结构的高分子成为高分子合成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SZWARC在无水、无氧等条件下,以萘钠引发苯乙烯聚合,发现不存在链转移和链终止. 于1956年首次提出了“活性聚合物”(Living Polymer)的概念,并确立了活性聚合的技术和方法[1-2]. 其特征在于:1) 聚合动力学呈现一级动力学行为,即聚合速率与体系中的单体浓度呈线性关系,ln[M]0/[M]对时间t作图应是直线关系,一般来讲链引发速率大于链增长速率;2) 具有预期的聚合度,即所得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关系;3) 所得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符合泊松分布即分布窄,接近于1;4) 所得聚合物保持活性,即具有再引发单体聚合的能力.这一聚合技术提供了传统聚合反应所无法提供的手段,使得高分子的分子设计成为现实:1) 通过控制单体和引发剂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精准合成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2) 通过顺序加料法可以合成指定结构的多嵌段聚合物;3)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得到末端功能化聚合物以及复杂拓扑结构的聚合物(如星形、刷状、超支化、环状聚合物等). 此后人们发展了活性阳离子聚合[3-4],活性开环聚合[5],基团转移聚合[6],极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的活性阴离子聚合[7]等. 但上述活性聚合方法存在有聚合反应条件苛刻、聚合工艺流程复杂、难以工业化应用等不足. 同时,上述活性聚合技术的单体覆盖面较窄,主要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等单体,使得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较差,除了由阴离子聚合制备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和溶液丁苯橡胶实现了工业化以外,其他活性聚合方法很少有工业化应用.自由基聚合具有单体来源广泛、合成工艺多样、操作简便、容易实现工业化等优点,因此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与开发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但自由基聚合的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的聚合反应机理决定了聚合产物呈现宽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不可控,有时甚至会发生支化、交联等,从而严重影响了聚合物的性能. 因此,如何使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成为当今高分子化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之一,从活性聚合特征和自由基聚合的机理来分析,实现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关键是如何防止聚合过程中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而产生无活性(死)聚合物链. 人们发现通过可逆的链转移或链终止,使活性种(具有链增长活性)和休眠种(暂时无链增长活性)进行快速的可逆转换,可使得聚合体系中自由基浓度控制的很低,便可抑制双基终止,使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但这种聚合并不存在真正的无终止,所以不是真正的活性聚合,人们又称这种“活性”自由基聚合为可控自由基聚合. 2010 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推荐将以前的“可控”自由基聚合(“controlled” radical polymerization)或“活性”自由基聚合(“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统一称作可逆钝化自由基聚合 (reversible-deactivation radical polymerization (RDRP) or controlled reversible-deactivation radical polymerization)[8].自从1982年日本学者OTSU等开发了具有引发-转移-终止功能于一身的INIFERTER引发剂,并将其成功地运用到自由基聚合,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陆续开发出了引发转移终止剂法[9],稳定自由基聚合法或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法[10]、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11-12]、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13]等. INIFERTER方法对聚合过程控制的不是很好,聚合后期动力学行为明显偏离线性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限制了在实际中的应用. TEMPO引发体系只适合于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活性聚合,因此工业价值不大. 其中以1995年MATYJASZEWSKI等开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适用单体广泛、反应灵活、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成为高分子合成领域最为活跃的前沿课题.ATRP研究的第一阶段从1995年MATYJASZEWSKI和SAWAMOTO两个课题组几乎同时发表过渡金属催化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开始,到致力于开发降低过渡金属含量的绿色聚合方法为止. 这十年的相关研究已有国际顶级学者发表了多篇综述[14-23],现简要总结如下:1.1 聚合机理的确立ATRP的聚合机理可以由持续自由基效应(persistent radical effect, PRE)解释,当持续自由基和瞬时自由基在体系中以相同的速率产生的时候,自由基双基终止的产物总是以两种不同自由基交叉形成的交叉产物为优先产物. 过渡金属离子及其卤化合物具有持续性,链自由基作为瞬时自由基,在持续效应作用下,优先与过渡金属化合物作用转移卤素原子,而不是发生双基终止反应[24]. 如图1所示. 在引发阶段,处于低价态的金属配合物 Mtn从有机卤化物 R-X 中夺取卤原子 X,生成自由基R·和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 Mtn+1-X. 自由基R·可引发单体聚合,形成链自由基P·. 而且链自由基P·又可从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 Mtn+1-X 中重新夺取卤原子 X 钝化反应生成形成 R-P-X,并将高价态的金属卤化物还原为低价态配合物 Mtn. 如果P-X 与 R-X 一样可与 Mtn发生活化反应生成相应的P·和 Mtn+1-X,同时若P·与Mtn+1-X 又可反过来发生钝化反应生成 P-X 和 Mtn,则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与有机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之间的可逆转移平衡反应. 从本质上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际是一个可逆的催化过程,催化剂Mtn及 Mtn+1-X 的可逆转换控制着聚合体系自由基浓度,使之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ATRP 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化过程(产生自由基,kact)与失活过程(形成卤代烃,kdeact)之间恰当的平衡. 其活化速率和失活化速率及平衡常数(KATRP =kact/kdeact)决定了体系中自由基的浓度因此也影响了聚合速率和终止速率,最终影响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式1和式2)[25-26]. KATRP,kact和 kdeact受催化剂、引发剂、单体结构、溶剂的种类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从机理上探讨这些因素是怎样对三个参数的影响会最终发现更高效的 ATRP 催化体系. 在一个典型的 ATRP 反应中,足够小的 KATRP常数会保持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从而降低发生终反应的概率. 另一方面,尽管kdeact远远大于kact,kact和 kdeact两个常数都应该足够的大,以用来在一定聚合速度下保持足够小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2 ATRP体系组成1.2.1 引发剂ATRP 引发剂(R-X)在低价金属络合物的活化下均裂产生自由基(R·)并引发单体聚合,同时引发剂中离去基团 X 与低价金属络合物结合形成高价金属络合物失活剂. 引发单体后形成的增长自由基会夺取失活剂上的离去基团 X 形成休眠种,休眠种会在活化剂作用下再次形成增长自由基. 该反复进行的可逆活化/失活过程构成 ATRP 平衡. 因此引发剂必须慎重选择以保证引发过程是定量和快速的,休眠种在聚合体系中是稳定的. 在 ATRP 引发体系中,引发剂的用量和类型,决定着最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因此,选用引发速率快的引发剂可以获得结构规整、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合物. 一般来说,所有α 位上含有诱导共轭基团的卤代化合物都能引发 ATRP 反应. 已报道的引发剂有烷基卤化物和苄基卤化物,α-溴代酯, α-卤代酮,α-卤代腈,α-卤酰胺,磺酰卤类化合物等. 通过系统的研究发现:1) 在相同的离去基团 X 下,平衡常数KATRP随着引发剂结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卤代伯碳烷烃 < 卤代仲碳烷烃 < 卤代叔碳烷烃; 2) 对于相同的碳链结构 R 而言,不同卤代化合物的键能是R-Cl > R-Br > R-I,活化速率随着离去基团不同的顺序为I > Br > Cl,因此氯代化合物引发剂率最低,碘代化合物的引发效率最高. 但碘代化合物对光敏感且易与金属形成铬合物,所以,最常见的是溴代化合物作为ATRP的常用引发剂; 3) 在相同级数的碳链结构,相同离去基团情况下,不同取代基结构对引发剂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引发剂活性按取代基结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苯基乙酯基>氰基>苄基>酯基. 根据实验数据和上述的基本结论,MATYJASZEWSKI 课题组对不同的引发剂的平衡常数KATRP进行了排序,α-溴苯乙酸乙酯(Ethyl α-bromophenylacetate, EBPA) 是活性最高的引发剂,其活性比苯乙基溴(Phenylethyl bromide, PEBr)高10 000倍,比α-溴丙酸甲酯(Methyl α-bromopropionate, MBrP)高100 000倍,如图2所示.在烷基卤化物中,四氯化碳是最早被用来作为 ATRP 引发剂[11]. SAWAMOTO 采用CCl4/RuCl2(PPh3)3/MeAl(ODBP)2组成的引发体系首次报道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 ATRP. 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的转化率的提高而线性增长,且由 MMA 和 CCl4的投料比来决定,符合一个 CCl4分子产生一个活性聚合物链的假设. 但存在引发效率低,自由基转移等问题.苄基卤化物由于其产生的苄基自由基具有和苯乙烯类单体增长链自由基相类似的结构,故而被广泛用作苯乙烯类单体的引发剂. 氯化苄和溴化苄(产生的一级碳自由基)由于具有较强的 C-X(X = Cl, Br)键,其引发速率相对较慢. 而 1-苯基卤乙烷由于形成二级碳自由基(和苯乙烯类单体增长链自由基一致),特别适合作为苯乙烯类单体的 ATRP 引发剂. 例如,MATYJASZEWSKI 等采用 1-苯基氯乙烷/CuCl/2,2′-联吡啶(2,2′-bipyridine, bpy)组成的引发体系首次报道了苯乙烯的 ATRP[12]. 所得到的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在 10 万以内的范围内和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符合很好,但 PDI 较宽(~1.4). 但当采用1-苯基溴乙烷/CuBr/4,4′-二(1-丁基戊基)-2,2′-联吡啶(4,4′-di(5-nonyl)-2,2′-dipyridyl, dNbpy)取代上述引发体系后,聚苯乙烯的PDI可降至1.1左右. α-卤代酮一般用于Ru催化或者Ni催化的 ATRP. 由于α-卤代酮形成的自由基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被 Cu 还原成负离子,导致聚合失控而不太适合作为 Cu 催化的 ATRP 引发剂. 用 N,N-二烷基取代的α-溴酰胺对丙烯酰胺类单体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引发剂. 例如,SAWAMOTO 等采用 N,N-二甲基-α-溴丙酰胺为引发剂,在 RuCl2(PPh3)3/Al(OiPr)3存在下催化 N,N-二甲基-丙烯酰胺聚合,所得到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PDI~1.6)但相对分子质量可控;而采用N,N-二甲基-α-氯丙酰胺为引发剂时则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可控[27]. MANDAL 等采用没有被烷基取代的α-溴丙酰胺和α-氯丙酰胺为引发剂,在CuX(X = Br, Cl)/bpy 存在下催化丙烯酰胺聚合,所得到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PDI>1.6),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随转化率的提高而增长,也能进行扩连反应,说明该引发体系对丙烯酰胺还是具有一定的控制性[28].相对以上几类引发剂而言,α-溴代酯由于其结构中的酯基的吸电子能力中等,使得所产生的自由基的亲电子性能不是太强,故其适合的单体种类广泛,包括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类、甲基丙烯酸酯类等. 其中,由于 2-溴异丁酸乙酯(Ethyl 2-bromoisobutyrate, EBriB)简单易得,引发效率高,适用单体面广,目前已经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 ATRP 引发剂. 例如以 EBriB为引发剂,MMA 为单体,分别采用Ru,Fe,Cu,Ni等金属盐为催化剂都能得到可控性好的 PMMA. 同时 EBriB 也适合用作 Ru,Fe,Cu,Ni等催化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的引发剂. 另外,自从Percec 等首次将不同对位取代基 Y (Y = OCH3, H, Cl, NO2, F, CH3)的苯磺酰氯引发苯乙烯的 ATRP 以来[29],发现苯磺酰氯类引发剂和 EBriB 一样,也是一种通用的 ATRP 引发剂,它同样适合苯乙烯类、丙烯酸酯类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可控聚合[30]. PERCEC 课题组将磺酰氯类引发剂拓展到了芳基磺酰溴、碘类化合物,并成功引发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M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 聚合[31-32].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还有一些非常规的 ATRP 引发剂被发现. 例如,ZHANG等[33]发现 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在 CuBr/bpy 的存在下,可以成功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ATRP 聚合,得到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聚合物,但是由于氢消除反应的存在,聚合反应的表观引发效率比较低. PERCEC 课题组将含有 N-Cl 键的化合物产生 N 为活性中心的自由基用于 ATRP 也获得了成功[34].1.2.2 ATRP 配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催化剂由金属离子和相对应的配体组成. 配体在 ATRP 催化体系中有两个方面的作用:1) 增加过渡金属盐在有机介质中的溶解度; 2) 通过调节催化金属中心原子的氧化还原电势使其具有合适的原子转移活性. 目前报道较多的配体主要有以下三类:1) 含 N 的配体 (吡啶类和胺类),2) 含磷的配体,3) 其他类配体等,常见含氮配体的平衡常数如图3所示.其中含 N 类配体用得最多,自从第一例 ATRP 报道时采用2,2′-联吡啶(bpy)用作配体以来,发展到各种不同结构的胺类,包括直链胺类和环状胺类等. MATYJASZEWSKI 等为增进卤化亚铜在聚合体系中的溶解性,在配体 bpy 的4,4′-位上引入可溶性的侧链(至少含有 4 个碳的烷基链才能满足这一要求). 他们利用4,4′-二-特丁基-2,2′-联吡啶(dT-bpy)、4,4′-二-正庚基-2,2′-联吡啶(dHbpy)、4,4′-二(5-壬基)-2,2′-联吡啶(dNbpy)代替联吡啶,实现了均相的 ATRP,所得的PS 和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 PDI 值明显降低. AMASS[35]通过改变 N-烷基-2-吡啶基亚甲胺配位剂上烷基取代基的长度,使反应体系均相化,提出均相化的体系比非均相化的可控性好,且在极性大的体系比在极性小的体系中要好. ZHANG 等[36]采用 N-己基-2-吡啶基亚甲胺为配位剂成功地进行了 MMA 的均相 ATRP. 含 P 类配体对 Cu 体系效果不好,但可用于其它金属如 Ni、Fe、Rh、Ru和 Re等为催化中心金属原子的配体. 一般来说,配体结构上烷基链越长,其油溶性就越强,越容易使催化体系在油溶性单体里更好地均相化. 还有一些有机酸,如均苯四甲酸,亚氨基二乙酸,丁二酸,异酞酸等适合作为 Fe 盐的配体,能比较好地催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腈等单体的 ATRP. 另外,还有一些嗡盐也可用作铁盐的高效配体[37-38].1.2.3 ATRP催化剂催化剂的作用往往是在配体的作用下形成金属盐配合物,通过金属盐配合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决定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休眠种和活性种之间的可逆动态交换,从而控制 ATRP 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浓度. 一个高效的催化剂要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1) 金属中心必须至少有两个易达到的稳定氧化态;2) 金属离子应该对(假)卤素有一定的亲和力;3) 金属周围的配位空间在氧化反应时能够扩充从而选择性地容纳一个(假)卤素;4) 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的络合作用相对较强.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开发出许多高效的 ATRP 催化剂, 包括了铜、钌、铁、镍、铑、钴、钼和铼等金属盐.1.2.3.1 铜催化剂自从MATYJASZEWSKI等在1995年报道首例采用CuCl作为催化剂的ATRP以来,在 ATRP 的所有金属催化剂中,铜盐由于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价廉并且易处理等特点,一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 适合于铜盐的配体大多为含 N 配体.主要使用的配体种类有2,2′-联吡啶及其衍生物,吡啶亚胺以及其衍生物,三齿、四齿和六齿的线性胺类或环形胺类等. 这些配体的活性次序为联吡啶 < 吡啶亚胺 < 多齿胺 < 三脚架胺 < 环状胺. 邻二氮菲据报道也是铜催化体系的有效配体[39]. BRAR 等[40]报道使用四甲基胍基-三(2-乙基胺)胺(tetramethylguanidino-tris(2-aminoethyl)amine, TMG3-TREN)作为配体与溴化亚铜组成了 ATRP 的催化剂,并用于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正丁酯、苯乙烯和丙烯腈的聚合,并能较好控制上述单体的聚合. DING 等[41]合成了 N,N-二(吡啶基-2-甲基-3-庚氧代基-3-氧代丙基)乙烷-1,2-二胺 (BPED),并把它作为铜体系的配体催化了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 聚合. 结果发现,BPED 与其他线性多齿胺配体相比能够显著提高活化反应的活性.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一些高效的含 N 配体.例如,CuBr/三[2-(二甲胺)乙基]胺 (Tris(2-(dimethylamino)ethyl) amine,Me6TREN) 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催化剂,它能使丙烯酸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在室温进行[42]. MATYJASZEWSKI 等合成了一个桥联含 N 配体 Dimethyl cross-bridged cyclam(DMCBCy)[43]和 CuCl 组成的催化体系,其平衡常数是CuCl/Me6TREN的30 倍,是至今发现的最有效的配体之一,它甚至可以在30 ℃快速催化丙烯酸正丁酯的可控聚合. 另外发现的一个六齿含 N 配体(TPEN),它甚至在 CuBr/引发剂=0.005 时可以很好地催化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一个极为高效的配体[44].而在铜盐催化剂中常用的为 CuCl 或者 CuBr,采用 Cu(OAc)为催化剂时,聚合反应速度相比卤化亚铜时较慢,但当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卤化亚铜时则在提高聚合反应速度的同时反应的控制性也加强[45]. CuSCN 和 CuY (Y=O, S, Se)也用作催化剂用于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46].1.2.3.2 钌催化剂SAWAMOTO 课题组围绕钌催化剂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就此进行了很好的综述[18]. Ru(Ⅱ)由于具有较大的配位空间能和多种配体配位催化 ATRP. 在 1995 年的第一例钌催化的 ATRP采用 CCl4/RuCl2/PPh3形成的配合物引发 MMA 的聚合时,需有 MeAl (ODBP)2(ODBP = 2,6-二-叔丁基苯酚盐)作为助催化剂,且催化剂的用量较大,所以该引发体系的活性不高. 随后他们把亲水性的苯磺酸钠基团取代 PPh3中的一个苯基可以很好地催化 MMA 以及亲水性单体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的聚合,同时催化剂也很容易除去. TAKAHASHI[47]报道了一种“半茂金属”催化剂Ru(Ind)Cl(PPh3)2(Ind = 茚基), 在 ATRP 反应中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控制相对较好. 后来,TAKAHASHI 又报道了另一种钌催化剂RuH2(PPh3)4,这种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较快,如果加入一定的添加剂如 n-Bu2NH 则会显著加快反应速率. SIMAL 等则采用含有p-cymene(4-异丙基甲苯)的 RuCl2(p-cymene)的催化剂催化 ATRP,并研究了不同的配体对聚合的影响[48].1.2.3.3 铁催化剂铁盐具有价格低、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使之在催化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方面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所以铁离子与合适的配体络合形成金属络合物催化ATRP 聚合的研究得到了各国学者广泛的关注. 铁催化体系也是目前研究得较多的一种体系. SAWAMOTO 课题组于 1997 年首次报道以卤代羰基化合物为引发剂,FeCl2/PPh3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可控自由基聚合[49]. 随后,其他学者们又相继开发出了更多高效铁催化剂. 用于铁催化体系的配体主要有三苯基膦及其衍生物,三烷基胺,半茂金属羧基,α-二亚胺,嗡盐,有机羧酸类等. GIBSON等[50]报道了一种高效的配体-三齿水杨酰亚胺(SML). 该配体与氯化亚铁配位后可以形成高效的铁催化剂. 用该催化剂进行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的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至 1.07,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铁催化剂中最为有效的一种. SCHUBERT 等首次将原来用于铜催化体系的吡啶亚胺类配体用于铁催化体系并取得了成功. 经过优化后,用溴(氯)化亚铁/N-烷基-2-吡啶基-甲酰亚胺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得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保持在 1.35 左右,但实验相对分子质量高于理论值,说明引发效率较低[51]. IBRAHIM 等报道用含喹啉基的四齿配体与氯化亚铁络合形成的铁催化剂可以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溶液聚合,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在 1.27~1.89 之间[52].1.2.3.4 其他催化剂实际上,除了铜、钌、铁催化剂外,其他许多过渡金属络合物都可以用作 ATRP的催化剂,如镍、钼、锰、钴、铑和钯催化剂. 镍催化剂能与膦配位,如Ni(PPh3)Br2或 Ni(PBu3)Br2可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ATRP 反应. 前者由于热稳定性和溶解性好,可以在低催化剂浓度下控制聚合反应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铑络合物易溶于水,但价格昂贵,所以在ATRP 反应中没有广泛使用. 钯催化剂只能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 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基本在1.8 左右,但是它不能用于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的聚合,应用单体面太窄. 除了以上的催化体系,原位生成的钼酸(V)锂也可用于苯乙烯的ATRP反应,可能由于络合物对空气太敏感,所以聚合反应的可控性较差. 选用三价钼盐CpMo(PMe3)2Cl2为催化剂可以得到相对较好的聚合效果. 二茂钴可以较好控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 ATRP 聚合,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不过聚合反应的引发效率不高,可能是由于二茂钴在催化聚合反应的同时也与自由基发生了副反应. KOUMURA 等发现双核羰基锰 Mn(CO)10是一个光敏感性的催化剂,它不但可以用于丙烯酸甲酯和苯乙烯的聚合,而且还可以得到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简述ATRP在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简述ATRP在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简述ATRP在制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1引言高分子的合成中,连锁聚合反应需要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或阴离子,因此根据活性中心的不同连锁聚合反应可分为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阴(负)离子聚合。

自由基型聚合反应是指在光、热、辐射或引发剂的作用下,单体分子被活化变为活性自由基,并以自由基型聚合机理进行的聚合反应。

自由基聚合反应是合成高聚物的一种重要反应,许多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都是通过这种反应合成。

离子聚合中,以阴离子为反应活性中心进行的反应称为阴离子型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是最早实现活性聚合的聚合物合成方法,在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新材料开发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2主题2.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精确控制分子的尺寸、拓扑结构、组成和功能性等,是发展新材料的前提。

然而,由于工业生产中大多数聚合物都是在更为宽松的条件下通过缩聚、自由基聚合生产出来的,故所得产物的结构难以控制。

因此,将活性聚合技术扩展到自由基聚合中是十分必要的。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RP)自产生以来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技术,如NMP(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ATR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和衰减转移体系等。

ATRP 使用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采用过渡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使活性增長的高分子链与处于休眠的非活性高分子链之间形成动态平衡,从而有效降低了体系中活性种的浓度、抑制了链终止反应和不可逆链转移反应,进而实现了“活性”聚合。

与其他可控活性聚合方法相比,ATRP不需要很高的聚合温度,并且可适用单体的范围更广。

在合成复杂结构聚合物(如嵌段、星型和接枝共聚物等)方面,ATRP 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外,ATRP在表面修饰方面也具有简单易行之特点,可将聚合物接枝至各种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蛋白质材料的表面。

2.1.1 ATRP的动力化模型研究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控制聚合过程,通过ATRP动力学模型化并耦合不同操作方式下的反应器模型已成为必然,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大分子链结构,如分子量及其分布、共聚组成及组成分布,同时还能优化聚合条件。

吲哚基修饰的链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选择键合_郭鹏

吲哚基修饰的链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选择键合_郭鹏

第39卷第2期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4月V ol.39No.2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pril2010文章编号:1007-2373(2010)02-0023-04吲哚基修饰的链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选择键合郭鹏1,段中余1,黎刚1,陈娅斐2(1.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0130;2.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天津300401)摘要从香兰素(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和一缩二乙二醇出发,合成了一种吲哚基修饰的开链冠醚1,并用核磁、红外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进而采用紫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该主体化合物对F、Br、HSO4,C l,I was evaluated by Uv-vis spectrum.The result obtained indicates that this linear compound displays extraordinary selectivity for fluoride ion.Key words open-chain crown ether;indole group;anion selectivity;fluoride ion;spectrometric titration0引言化学传感器由于其在化学、生物、药物分析以及环境监测方面的广泛应用已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1-2].由于氟离子水合焓很高,所以氟离子是最难识别的目标阴离子之一,同时氟离子传感器研究也一直是阴离子复合物化学中的研究热点[3-7].设计特异性检验氟离子的受体化合物对食品、药品管理和环境保护相关指标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开链冠醚比之一般冠醚具有易于合成,产率高,原料易得,成本低,低毒或无毒,具有良好的构象揉曲性等优点,已成为当今冠醚化学中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8].因此,结合开链冠醚的优势,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以二吲哚苯甲烷为端基的链状化合物1,其特殊的结构可以有效络合F的检测方法,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香兰素(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对甲苯磺酰氯(TsCl)、吲哚购自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分析纯;四氢呋喃(THF)、N,N-二甲基甲酰胺(DMF)、无水乙醇、KHSO4均为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产品,分析纯;各种阴离子的四丁基胺化物购自中国上海青浦试剂厂;没有特殊说明,均未经处理直接使用.元素分析采用Perkin-Elmer240型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在Bruker Vector22型红外光谱仪上测得(KBr 压片);核磁共振1H谱采用BRUKER AC-P300型核磁共振仪测得;熔点用XRC-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紫外收稿日期:2009-05-07基金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07215133);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作者简介:郭鹏(1979-),男(汉族),讲师.24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第39卷可见光谱由Shimadzu UV-2401PC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1.2合成1.2.1化合物32-TsCH2CH2O/cm):1662,1593,1508,1456,1417,1338,1267,1137,1095,1031,931,869,744.元素分析计算值(C52H46O5N4):C77.40,H5.75,O9.91,N6.94,实验值:C77.45,H 5.78,O9.87,N6.91.1.3紫外光谱实验配制一系列含有相同浓度主体1的DMF溶液(2.5×10、Cl、I(四丁基季胺盐;离子浓度2.5×10、Br、HSO425郭鹏,等:吲哚基修饰的链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阴离子的选择键合第2期光谱曲线无明显变化.而有趣的是,当加入F能够有效键合以形成稳定的配合物.为定量研究主体化合物1对氟离子的键合能力,本文测定了化合物1随着不同浓度氟离子的加入其紫外光谱的变化,如图2b ).随着F以1∶1配位,将520nm处的吸收强度数据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其表观键合常数F,紫外光谱均无明显变化.我们有理由认为,F.较之其它阴离子,F离子易于与吲哚基团上的NH部分形成稳定的氢键[10].3结论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链状化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表征,进而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其对阴离子的识别作用.重要的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比较,发现该链状化合物对F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这一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化学传感器,同时使在离子识别基础上的可视离子识别成为可能.通常来说,开链冠醚可以选择性键合阳离子,而在柔性的多醚链末端引入吲哚基团后,使其有望识别离子对,对该化合物识别离子对以及识别的机理研究还在进行中.a )分别加入F,Br ,HSO 42M )加入的情况图225℃时链状化合物1的DMF (2.5×104M in DMF )in the presence of various anions at 25℃The nonlinear least-squares analysis (inset )of the differential absorbance (A )to caculate the complex stability constants (Ks )3004005006000.60.50.40.30.20.10.0F None,Cl ,HSO 4/nm/nm 4M )的DMF 溶液中加入各种阴离子(2.5×10(粉色)、1+Cl (浅黄色)、1+I (浅黄色)Fig.3Visible observed from samples of 1and various anions.Left to right:1(light yellow ),1+F(light yellow )、1+Br (light yellow )、1+HSO 430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第39卷3结论对不同复合金属氧化物在尿素与PG合成P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MgO-Al2O3的催化剂活性最高;MgO-Al2O3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硝酸镁和硝酸铝为前驱体,Mg/Al摩尔比3∶1,沉淀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摩尔比3∶1,采用正加法,焙烧温度400℃,老化温度70℃.以最佳条件下制备的MgO-Al2O3为催化剂,PC收率为81.0%;CO2-TPD和BET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比表面是影响其活性的主要因素,XRD和TG-DTA分析表明400℃时制备MgO-Al2O3的前驱体可完全分解.参考文献:[1]Su Wei-Yang,Speranza George Phillip.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lkylene carbonate[P].EP0443758A1,1991-2-11.[2]Doya Masaharu,Ohkawa Takashi,Kanbara Yutaka,et al.A process for producing alkylene carbonate[P].EP0581131A2,1993-7-15.[3]孙予罕,魏伟,李奇飚,等.一种合成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的方法[P].CN1421431A.2002.[4]Qibiao Li,Wenyu Zhang,Ning Zhao,et al.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 from urea and diols over metal oxides[J].Catalysis Today,2006,115:111-116.[5]Zhao Xianqiang,Zhang Yan,Wang Yanji.Synthesis of Propylene Carbonate from Urea and1,2-Propylene Glycol over Zinc Acetate Catalyst[J].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2004,43(15):4038-4042.[6]贾志光,赵新强,安华良,等.Pb/SiO2催化剂上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J].石油化工,2006,35(10):927-931.[7]崔一强,安华良,赵新强,等.MgO催化尿素与1,2-丙二醇合成碳酸丙烯酯反应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36(4):11-15.[责任编辑田丰]参考文献:[1]Huang Kewei,Yang Hong,Zhou Zhiguo,et al.Multisignal chemosensor for Cr3+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imaging[J].Org Lett,2008,10(12):2557-2560.[2]Constantin T P,Silva G L,Robertson K L,et al.Synthesis of new fluorogenic cyanine dyes and incorporation into RNA fluoromodules[J].OrgLett,2008,10(8):1561-1564.[3]Hudnall T W,Chiu C W,Gabba(上接第25页)。

通过ATRP制备嵌段共聚物

通过ATRP制备嵌段共聚物

通过ATRP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综述摘要: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有效途径。

本文介绍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基本原理以及ATRP在反应体系,实验方案的研究进展,并且概述了近年来采用ATRP制备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机理,反应体系,嵌段共聚物Abstract: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is an effective way to synthesize block copolymer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TRP in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program, and an overview of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block copolymers prepared by ATRP Research.Keywords: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mechanism of the reaction system, the block copolymer1 引言:ATRP(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聚合反应以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使卤原子实现可逆转移,包括卤原子从烷基卤化物到过渡金属络合物(盐),再从过渡金属络合物(盐)转移至自由基的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伴随着自由基活性(增长链自由基)种和大分子有机卤化物休眠种之间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并抑制着自由基活性种在较低的浓度,减少增长链自由基之间的不可逆双基终止副反应,使聚合反应得到有效的控制。

[大分子]论ATRP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

[大分子]论ATRP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

论ATRP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1 引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om transfer radicalpolymerization,ATRP) 是一种强大且灵活的合成技术,由于其具有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聚合物端基易修饰及分子设计能力强,因此被称为精确可控大分子结构的合成方法。

如今ATRP 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接枝、嵌段、梳状、星型、超支化和端基官能团聚合物的制备,且具有较高的链端保真度和精确的结构可控性,也有研究者将其应用于无机、生物材料表面修饰。

ATRP 技术适用于多种单体的可控聚合,且操作方便,其核心是引发剂的使用。

传统的ATRP 是以简单的有机卤化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卤原子载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可逆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对聚合反应加以控制,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研究的深入,大分子引发体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在介绍小分子引发剂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方法及在ATRP 表面修饰中的应用。

2 小分子引发剂目前,制备活性可控聚合物的研究多集中于小分子有机卤化物作为引发剂,其所有位上含有诱导或共轭基团的卤代烷、芳基磺酰卤类引发剂都能引发ATRP 聚合,如苄基卤化物,-溴代酯,-卤代腈,-卤代酰胺,芳基磺酰氯和芳基磺酰溴类等。

可见,ATRP 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通过一个交替的促活-失活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的游离基浓度处于极低,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有机卤代烷RX 的反应活性取决于烷基上的基团和可转移卤素基团的结构,不同结构烷基卤化物的活化速率常数。

由此可见,(1) 卤代烷的反应活性一般为I Cl,3 2 1,与键断裂所需要的键解离能一致;(2) -溴苯乙酸乙酯是活性最高的引发剂,其活性比苯乙基溴(PEB)高10 000倍,比溴丙酸甲酯(MBrP)高100 000倍;(3)-氰基、-苯基或酯基的存在有使活性基稳定性增强的作用,其中-氰基的增强程度大于-苯基或酯基。

ATRP法可控合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基聚合物的研究

ATRP法可控合成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基聚合物的研究

1.结合课题任务情况,查阅文献资料,撰写1500~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1)ATRP介绍王锦山等[1]采用1-苯-1-氯乙烷作为引发剂,氯化亚铜和联吡啶(bpy) 的络合物作为催化剂,在130℃下引发苯乙烯(St) 的本体聚合,反应3h产率可达95%。

理论分子量和实验值符合较好。

为了验证反应的自由基机理,比较了所得聚合物与一般自由基聚合所得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发现两者比较一致。

并且当加入第二单体丙烯酸甲酯时,成功实现了嵌段共聚,具有明显的活性聚合特征。

由此他们提出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ATRP是以简单的有机卤化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配合物为卤原子载体,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在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建立可逆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了对聚合反应的控制。

聚合原理引发阶段,处于低氧化态的转移金属卤化物Mt n,从有机卤化物R-X中吸取卤原子X,生成引发自由基R·及处于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Mt n+1-X,自由基R·可引发单体聚合,形成链自由基R-M n·。

R-M n·可从高氧化态的金属配位化合物Mt n+1-X中重新夺取卤原子而发生钝化反应,形成R-M n-X,并将高氧化态的金属卤化物还原为低氧化态的Mt n。

增长阶段,R-M n-X与R-X一样(不总一样)可与Mt n发生促活反应生成相应的R-M n·和Mt n+1-X,R-M n·与R-M·性质相似均为活性种,同时R-M n·和Mt n+1-X又可反过来发生钝化反应生成R-M n-X和Mt n,则在自由基聚合反应进行的同时始终伴随着一个自由基活性种与大分子卤化物休眠种的可逆转换平衡反应。

由此可见,ATRP 的基本原理其实是通过一个交替的“促活—失活”可逆反应使得体系中的游离基浓度处于极低,迫使不可逆终止反应被降到最低程度,从而实现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引发剂ATRP聚合体系的引发剂主要是卤代烷RX(X= Br ,C1),另外也有采用芳基磺酰氯、偶氮二异丁腈等。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纳米科技的深入发展,两亲性聚合物作为一种特殊的聚合物材料,在诸多领域如生物医学、药物传递、涂料和表面活性剂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分析其在不同应用背景下的性能特点,以及研究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文章将首先介绍两亲性聚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然后详细阐述其合成过程,包括各种常用的合成方法和技术。

接着,本文将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探讨两亲性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如溶解度、稳定性、自组装行为等。

文章将总结两亲性聚合物的研究现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两亲性聚合物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两亲性聚合物,也称为双亲性聚合物或两性聚合物,是一类同时含有亲水性和疏水性链段的特殊聚合物。

其独特的性质使其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药物输送和表面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合成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合成方法。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一种常用的合成两亲性聚合物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疏水性单体和亲水性单体在水油两相体系中同时聚合,生成的两亲性聚合物通过稳定剂(如乳化剂)的作用,稳定存在于乳液中。

通过调节单体比例、乳化剂种类和聚合条件,可以得到不同结构和性能的两亲性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ATRP是一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可以精确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利用ATRP,可以方便地合成结构明确、性能可调的两亲性聚合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亲水性和疏水性单体,以及控制聚合条件,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链段长度和组成的两亲性聚合物。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RAFT聚合也是一种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与ATRP相比,RAFT聚合具有更广泛的单体适用性。

利用RAFT聚合,可以方便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两亲性聚合物。

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ATRP)反应的实例及研究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ATRP)反应的实例及研究进展

原子转移自由基共聚(ATRP)反应的研究进展摘要:活性自由基聚合是目前高分子科学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RP)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台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也是高分子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之一。

ATRP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卤代烷作引发剂,并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有效地抑制了自由基双基终止的反应。

ATRP可以同时适用于非极性和极性单体,可以制备多种结构形式的、结构清晰的高分子化合物。

可实现众多单体的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

介绍了ATRP的研究进展,包括ATRP反应的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机理,反应体系,共聚,研究进展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技术,是实现分子设计,合成一系列结构不同、性能特异的聚合物材料,如嵌段、接枝、星状、梯状、超支化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的重要手段.活性聚合可分为阳离子活性聚合、阴离子活性聚合、配位活性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迄今为止发展最完善的是阴离子活性聚合,然而,阴离子活性聚合对反应条件要求苛刻、可聚合的单体也较少,应用范围很有限.与其它类型聚合反应相比,活性自由基聚合集活性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的优点为一身,不但可得到相对分子量分布极窄,相对分子量可控,结构明晰的聚合物,而且可聚合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容易实现工业化生产.所以,活性自由基聚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受到了高分子化学家们的重视.但是,自由基聚合存在与活性聚合相矛盾的基元反应或副反应,使聚合过程难以控制。

因此,自由基的活性聚合或可控聚合一直是人们努力探索的课题。

受有机合成中利用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合成新的c—c键方法的启发,1995年,王锦山博士在卡内基一梅隆大学首次提出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概念,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合成结构可控的聚合物,从而实现了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的历史性突破,引起了世界各国高分子学家的极大兴趣。

ATRP活性聚合

ATRP活性聚合

ATRP 在嵌段共聚物合成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段共聚物作为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作为一种“活性/可控”聚合方法,在嵌段共聚物合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文中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采用ATRP 合成的不同性能的嵌段高分子聚合物,并对ATRP 在嵌段共聚物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嵌段共聚物0 引言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现在作为“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技术,具有聚合条件温和(甚至可以在少量氧存在下进行),使用单体范围广范,分子设计能力强等特点,正逐渐成为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有力手段而备受关注[1~4]。

是现在其他活性聚合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1 ATRP 的反应机理1.1 ATRP 简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以低价态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催化剂的“活性/可控”聚合,是制备具有预期分子量、精确末端官能团和预期链结构聚合物的新技术。

早在1995 年王锦山和Matyjaszewski 等人首先报道了一种新型自由基聚合方法[ 5,6 ],它是以卤代化合物为引发剂,过渡金属化合物以适当的配体为催化剂,使可进行自由基聚合的单体进行具有活性特征的聚合。

ATRP 方法进行聚合反应的单体,一般都是一端含有一个卤素端基,另一端含有功能化引发端基;或者两端皆为卤素端基。

这些端基很容易进一步的功能化,合成出相对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合物。

1.2 ATRP 反应机理过渡金属化合物Mtn 从有机卤化物“提取”出卤原子,产生氧化物种Mtn+1X 和初级自由基R· ;随后自由基R·和烯烃M 反应,生成单体自由基R-M· (即活性种);R-M·与40 Mtn+1X 反应,得到目标物种R-M-X;同时过渡金属被还原为Mtn,可再次引发新一轮的氧化还原反应。

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2020.22科学技术创新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刘雨馨史哲毅陈冬生*(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吲哚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吲哚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在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合成抗癌、抗氧化、镇痛、褪黑激素等药物。

吲哚母核的定向构筑及其官能化对于发展有机合成方法学和药物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吲哚的合成研究一直经久不衰,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合成方法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

从早期费舍尔法合成吲哚类化合物,到近来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通过C-H 官能团化构建吲哚,多组分反应构建吲哚类化合物,以及其他方法构建吲哚类化合物。

由于许多3-取代吲哚天然产物和相应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重要骨架的构筑,其合成方法的研究格外令人注目。

13-取代吲哚衍生物合成分析2018年,林伟[1]等设计了一个以取代苯甲酰甲醛水合物、取代苯胺和4-羟基香豆素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选取反应条件:EtOH/H 2O (V:V =1:1)为溶剂、0.2equiv.的三氟乙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0min ,进行三组分反应构建一系列官能团化的3-取代吲哚衍生物,此时产率最高,可达67%。

该反应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性高,为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图12005年,闵真立[2]等在实验室通过以吲哚酮、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N,N-二甲基甲酰胺为原料,用585W 的微波辐射6min 的方法合成3-取代吲哚酮类衍生物,最终产率为90%,而以乙醇作溶剂、哌啶作催化剂的传统方法,反应需5h ,产率为78%,这说明了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吲哚酮和芳香醛不需要任何催化剂即可顺利反应,且本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和产率高等优点。

图22019年,Palak Jain [3]等在文献上报道了一种合成3-取代吲哚衍生物的有效方法,即通过NaH 和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 )的介导的来实现吲哚衍生物的N-1烷基化。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一种重要的自由基聚合反应
方法,广泛应用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

ATRP是一种控
制聚合反应的方法,能够实现精确的分子权重及分子结构控制。

在ATRP反应中,通过引入一个可控制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引
发剂(ATFP)和一个可控制的亲核配体,可以实现分子聚合
物的特定结构和分子量。

ATRP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反应条件
温和,适用于多种单体和功能单体的聚合,可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ATRP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成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ATRP反应,可以合成有机
与无机材料之间具有良好界面相容性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这种杂化材料既融合了有机物质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又具有无机材料的硬度和耐热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合成自修复材料:通过ATRP反应可以合成具有自修复功
能的高分子材料。

自修复材料可以在受损后自动修复,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3. 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ATRP反应可以引入不同的功能单体,例如共价配位聚合物和功能高分子材料。

通过调控ATRP反
应条件和选择不同的功能单体,可以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如荧光材料、磁性材料和光电材料等。

总之,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是一种重要的聚合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中,利用ATRP反应可以实现高度控制的聚合反应,合成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高分子材料,为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提供了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ATRP及其在高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ATRP及其在高分子设计中的应用

ATRP及其在⾼分⼦设计中的应⽤原⼦转移⾃由基聚合(ATRP)及其在⾼分⼦设计中的应⽤孟庆恺李昂引⾔活性聚合是⾼分⼦化学的重要技术,是实现分⼦设计,合成⼀系列结构不同、性能特异的聚合物材料,如嵌段、接枝、星状、梯状、超⽀化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的重要⼿段.⾃从1956年Szwarc等报道了⼀种没有链转移和链终⽌的阴离⼦聚合技术以来,活性聚合的研究得到了巨⼤的发展.美国化学家1909年6⽉9⽇出⽣于波兰本津1932年在华沙⼯业⼤学获化学⼯程师学位1942年在希伯来⼤学获有机化学博⼠学位1947年在曼彻斯特⼤学获物理化学博⼠学位,1949年因研究化学键离解能⽽获得科学博⼠学位;同年任该校研究员。

1952年起,任纽约州⽴⼤学林学院教授,1956~1964年任研究教授。

1969年在国内外⼏个⼤学任教授或讲学原⼦转移⾃由基聚合原理⾃由基聚合中链终⽌速率与链增长之⽐可⽤式(1)表⽰(1)式中Rt为链终⽌速率;Rp为链增长速率;kt为链终⽌速率常数;kp为链增长速率常数;[P·]为⾃由基浓度;[M]为单体浓度.由式(1)可见,Rt/Rp的值主要取决于体系中瞬时⾃由基浓度[M·].体系中的⾃由基浓度控制得越低,则Rt/Rp值越⼩,链终⽌对整个聚合反应的影响越⼩,从⽽也就可以实现“活性”/可控⾃由基聚合.原⼦转移⾃由基聚合的机理如图1所⽰.其中,是n个单元组成的聚合链;M为单体;R-X为引发剂(卤代化合物);为还原态过渡⾦属络合物;为氧化态过渡⾦属络合物;均为活性种;均为休眠种,k为速率常数.引发剂R-X与发⽣氧化还原反应变为初级⾃由基R·,初级⾃由基R·与单体M反应⽣成单体⾃由基R-M·,即活性种.与R-M·性质相似均为活性种,既可继续引发单体进⾏⾃由基聚合,也可从休眠种上夺取卤原⼦,⾃⾝变成休眠种,从⽽在休眠种与活性种之间建⽴⼀个可逆平衡.再以RX/CuX/BPY体系(其中RX为卤代烷烃、BPY为2,2′--联⼆吡啶、CuX为卤化亚铜)引发ATRP 反应为例,典型的原⼦(基团)转移⾃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如下:引发阶段:增长阶段:终⽌阶段:由于这种聚合反应中的可逆转移包含着卤原⼦从卤化物到⾦属络合物,再从⾦属络合物转移到⾃由基的原⼦转移过程,所以称之为原⼦转移聚合;同时,由于其反应活性种为⾃由基,所以称之为原⼦转移⾃由基聚合。

活性聚合 (ATRP)简介

活性聚合 (ATRP)简介
引言
活性聚合是高分子化学的重要技术, 是实现分子设计, 合 成一系列结构不同、性能特异的聚合物材料, 如嵌段、接 枝、星状、梯状、超支化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的重要手段. 自从1956 年施瓦茨等报道了一种没有链转移和链终止的阴 离子聚合技术以来, 活性聚合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ATRP 作为一种新颖的精确聚合反应,能实现可控P活性聚 合,产物可达到预期的分子量,且分子量分布较窄,因此是大 分子设计的有效工具。许多烯类单体已成功地用ATRP 合 成出结构确定的均聚物、无规共聚物、交替共聚物、梯形 共聚物、嵌段P接枝共聚物和新型聚合物刷、梳形聚合物、 星形聚合物、树枝状聚合物及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n
再以RX/CuX/BPY 体系(其中RX 为卤代烷烃、 BPY 为2 , 2 ′-- 联二吡啶、CuX 为卤化亚铜) 引发 ATRP 反应为例, 典型的原子(基团) 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基本原理如下: 引发阶段:
增长阶段:
终止阶段:
ATRP的特点
ATRP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了有机卤代物作引发剂,并 用过渡金属催化剂或退化转移的方式使链增长,自由基 被可逆钝化成休眠种,有效抑制了自由基之间的双基终 止反应,其相对分子质量可控制在1000~i00000之间, 分子质量分布为1.O5~1.5。与传统的活性阴离子聚 合及基团转移聚合相比,ATRP具有适用单体覆盖面, 、 原料易得、聚合条件温和、合成工艺多样、操作简便、 易于实现工业化等显著特点
(3)ABC 型三嵌段共聚物
以单官能团小分子引发剂,通过ATRP 反应合成单体A 的均聚物,然后作为大分 子引发剂,引发单体B 的ATRP 反应,然后再引发单体C 的ATRP 反应,得到ABC 型三嵌 段共聚物。ABC 嵌段共聚物具有形成纳米形态的潜力,具有有趣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利用不同分子量的PEO 大分子引发剂,通过DMA 和DEA 单体的连续ATRP 反应,合成了 聚[环氧乙烷-2-(二甲氨基) 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二乙氨基) 甲基丙烯酸酯](PEODMA-DEA) 三嵌段共聚物(见图6) ,并研究了pH 诱发胶体自组装和胶束的尺寸与胶体 的稳定性核交联的影响。该聚合物在低pH 下溶解于水溶液中;pH = 7.1 时,出现胶束 化现象,形成三层“洋葱状”胶束,含DEA 核、DMA 内核与PEO 外晕。最近他们又采用 ATRP 技术,PEO 大分子引发剂首先与2-(二乙氨基) 乙基甲基丙烯酸酯(DEA) 聚合,然 后与2-羟乙基丙烯酸酯(HEMA) 的“一锅法”合成了三嵌段共聚物PEO-PDEA-PHEMA , 通过HEMA 嵌段上羟基的酯化形成相应的PEO-PDEA-PSEMA 两性离子三嵌段共聚物。在 室温下,通过调整溶液的pH 值,两性离子的PEO-PDEA-PSEMA 三嵌段共聚物形成三种胶 束聚集态。

聚合物材料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研究

聚合物材料的新型合成方法及其性能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聚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新型合成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和结构设计可控性,还可以实现绿色环保化学合成,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

本文将介绍一些正在研究中的新型合成方法,并探讨它们所带来的性能优势。

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FRP)技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ATOFRP)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合成方法。

它不仅能够控制聚合单体的聚合度、亲疏水性以及化学结构,还能够实现对聚合骨架的可控功能化修饰。

ATOFRP技术不需要使用氯化物等有害物质,采用常压、室温下的合成,其实现了绿色环保化学合成。

对于聚合单体的控制,ATOFRP技术采用一种叫做ATRP的聚合反应机制。

同时,对于聚合骨架的控制,ATOFPR技术采用ATRP和RAFT两种聚合反应机制,实现对聚合骨架结构和化学修饰的可控性。

在这些技术的帮助下,ATOFRP技术的聚合物具备了优异的可控性和骨架结构设计自由度。

2. 反相微乳聚合法反相微乳聚合法是以水作为反相介质,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来构建微乳相,实现聚合单体的高浓度、均匀分散。

经过微乳反转的过程,聚合物分子可被分散在有机相,从而得到高纯度的聚合物。

反相微乳聚合法利用表面活性剂形成微乳相,使得反应物之间的距离缩短,反应速率得以加快,从而达到反应条件的优化。

此外,总溶质浓度的提高和高效的质量传输在微乳聚合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高效地合成出聚合物。

3. 离子液体聚合法离子液体聚合法是一种具有环保意义的合成技术。

相对于其他有机溶剂,离子液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较小,且容易回收。

离子液体聚合法在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离子液体聚合法利用离子液体在合成过程中的催化、信号转化等特性,能够控制聚合速率和选择性,有利于得到高质量的聚合物。

同时,离子液体聚合法不需要环境恶劣的化学添加剂,最终产物对环境的危害很小。

4. 环境敏感聚合法环境敏感聚合法也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方法,其目的是制备环境响应性聚合物。

离子液体中 ATRP 法合成聚合物分子量控制

离子液体中 ATRP 法合成聚合物分子量控制

离子液体中 ATRP 法合成聚合物分子量控制周剑;薛腾;唐二军;袁淼【摘要】在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离子液体中,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以CuBr/乙二胺为催化体系,合成了分子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分子。

探索了聚合反应条件对PMMA 分子量大小及分布的影响。

通过 GPC 对 PMMA 分子量大小及分布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AMIM]Cl离子液体体系中的 ATRP 反应,反应时间是控制 PMMA 分子量大小主要因素,而催化体系是控制 PMMA 分子量分布宽窄的决定性因素。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可以设计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小和分布,可以实现对聚合物分子量的精确控制,使合成的聚合物材料满足在化工医药中的特定应用。

%The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of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was synthesized by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 in the ionic liquid 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 ([AMIM]Cl). Dibromo ethyl isobutyrate (2-Ebib) was used as the initiator and CuBr/ethanediamine was the catalytic system.Polymerization conditions were explored on molecular weight and distribution of PMMA.Molecular weight size and molecular weight size distribution were determined by GPC.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weight size of PMMA was mainly controlled by reaction time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size distribution of PMMA was controlled by catalyst system.Design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polymer could carry out by optimiz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to achieve precise control of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It has a perfect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chemical medicine.【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6(067)0z2【总页数】5页(P171-175)【关键词】离子液体;甲基丙烯酸甲酯;ATRP;合成;聚合【作者】周剑;薛腾;唐二军;袁淼【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河北科技大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32.4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可合成各种分子结构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功能性高分子,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活性聚合技术[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吲哚类配位剂和单体的合成及用于ATRP 聚合合成荧光材料的研究一、摘要: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是新兴活性自由基聚合中最为活跃,受到最多关注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种易于实现的活性自由基聚合,ATRP 可用于合成结构和分子量可控的聚合物,在制备拓朴结构功能化和组分功能化高分子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对引发剂和单体的设计,可以灵活的合成多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功能聚合物。

ATRP 用于发光聚合物的合成是最近几年随着发光聚合物和ATRP 技术的进步而出现的,并已经被用于合成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发光聚合物,如对主链共轭聚合物的改性得到可溶性甚至是水溶性的发光聚合物;ATRP 在发光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兼有端基功能化和侧链功能化的例子。

通过ATRP 也可以使一些侧链带发色团的苯乙烯类或丙烯酯类单体聚合,得到侧链功能化的发光聚合物。

例如,噁二唑发色团[186]和2,4-二苯基喹啉[315]都已经被接到烯类单体的侧链用于合成侧链型发光聚合物。

因为ATRP 适用的引发剂和单体类型的广泛性,ATRP 可以将有机小分子和金属配合物发色团都集成于聚合物体系中,形成稳定的均相或者杂化的发光聚合物。

至今出现过的均相和非均相(掺杂)聚合物发光材料体系都可以通过ATRP 实现,而且所得到的聚合产物在保持良好的发光性能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在无定形状态下的稳定性。

二、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附主要参考文献)1.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概述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源自于有机化学反应中形成C-C 键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Atom Transfer Radical Addition, ATRA)反应,ATRA 过程包含:从有机卤化物到过渡金属络合物的原子转移过程产生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基再加成到烯烃上,随后发生从过渡金属络合物到产物自由基的原子转移过程,由此实现碳链的扩展,获得较大分子量的有机卤化物或齐聚物,即ATRA 最终产物。

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从有机卤化物到过渡金属络合物、过渡金属络合物到产物自由基的原子转移过程将会循环进行,并导致高分子量产物的形成,于是经过ATRA 反应的反复叠加即汇集成聚合过程,称之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1] 。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自1995年研究成功以来,以Matyjaszewsk 、Percec 、Sawamoto 三个研究小组研究的聚合体系为经典ATRP 体系。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具有“活性”/可控聚合的特点,即聚合物的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在一定阶段,特别是在聚合的初始阶段呈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比较窄,活性中心自由基基本不发生不可逆终止反应。

络合反应(complexation , formation of catalyst )Mt n L = Mt n L引发反应(initiation reaction )RX Mtn RX Mt n R M k Mt n 1X Mt n 1X增长反应(propagation)Pn X Mt nMt n1X 终止反应(termination)Pm Pn k tPn Pm图1图1中,M:单体,Mn、 Mm:单体的重复或聚合物,M t、M t+1:过渡金属的低氧化价态和高氧化价态;RX:引发剂;X:卤素原子;k p、k t,:增长反应速率常数和终止反应速率常数。

事实上,ATRP是由许多连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加成反应(ATRA)叠加而成的。

按照化学反应历程,ATRP可以分解成催化剂形成反应、引发反应、增长反应和终止反应等基元反应。

ATRP 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确定:聚合反应过程中可逆原子转移反应包含着卤素原子从卤化物到过渡金属络合物(盐)、再从过渡金属络合物转移到自由基的反复循环的原子转移过程,称之为原子转移聚合;同时由于反应活性中心具有自由基特性,所以聚合过程就称之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过程中,由于快速动态可逆平衡反应的存在,当体系维持较大浓度的休眠种R-Mn-X时,聚合反应体系中的活性中心(自由基)R-Mn。

或P。

的浓度便会受到控制,就其活性中心的数量而言,将极大程度地低于传统自由基聚合中存在的自由基浓度。

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ATRP的活性中心本质上也是自由基,也具有自由基聚合特征,因此链转移反应和链终止反应同样不可避免。

所不同的是ATRP为一个催化引发的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初级自由基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传统自由基聚合中常规引发剂(如偶氮二异丁睛或过氧化苯甲酰)可通过能量如加热或光照直接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初级自由基则通过过渡金属卤化物与有机配体预制或现场发生形成的络合物为催化剂、再与ATRP的引发剂有机卤化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获得。

由于在机理上的新颖性,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在合成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功能高分子方面的优越性,近十年国内外对ATRP的研究和应用都非常的多,这也促进了ATRP技术本身的进步。

无论在催化体系、引发剂体系、或者聚合体系的研究都使其更趋于完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一个多组分的体系中进行,其中包括了催化剂(过渡金属的络合物)、引发剂和单体。

虽然在研究ATRP的时候往往也要考虑其它的一些因素,例如,溶剂效应、温度和配比等,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上述所说的三个组分,即催化体系、引发剂和单体。

1.1ATRP催化体系的研究进展ATRP催化剂由过渡金属卤化物和配体组成,通过现场反应形成络合物催化剂或者预先合成出络合物(对某些特殊的稳定性较高的低氧化价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而言)再加入到聚合体系中。

目前,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适用的过渡金属卤化物种类并不多,以廉价的铜、铁、钴等过渡金属和钌稀土金属两大类为主;适用的配体种类也很有限,目前广为研究的配体可归结为几类,如联二吡啶及其衍生物[11,12],吡啶-2-醛与伯胺的缩合物(吡啶-2-醛烯亚胺化和物) [13,14,15]多乙多胺的全甲基衍生物[15],见下图:N NN NNNNNN RN R联二吡啶五甲基二乙基三胺吡啶-2-醛亚乙烯胺配体和过渡金属共同组成了ATRP反应的催化体系。

1.2 ATRP的引发体系及端基功能化聚合物的合成引发剂在过渡余属催化剂的作用下,能通过碳卤键的均裂而产生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能作为烯类单体聚合的初级自由基,引发一些烯类单体的自由基聚合。

在ATRP过程中,被过渡金属催化剂夺取的卤素原子又能重新与初级自由基或链增长自由基结合,也正是卤素原子的可逆转移使体系中的自由基处于活性、休眠的动态平衡中。

适用的ATRP引发剂必须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具有这种独特的卤素原子以维持增长链的活性种与休眠种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实现可控的聚合。

迄今为止在ATRP中成功使用的引发剂都是有机卤代物,这些卤代物因为其他取代基的位阻或者电子效应而具有比较活泼的碳卤键,能很容易的生成自出基。

这些卤代物往往具有一些通过电子效应或诱导效应使自由基稳定的基团,如卤素、芳基、烯丙基、羰基或氰基等。

当然引发剂脱除卤素后产生的自由基如果过于稳也会造成慢引发,从而对ATRP的可控性造成不利的影响。

现今使用过的引发剂包括了卤代烷烃、烯丙基卤代物、卤代烷基取代芳烃、α—卤代酯、α-卤代酮、α-卤代腈和芳磺酰卤等。

ATRP可选的引发剂的范围极广,大量有机卤代物成功的应用到ATRP中具有,很多具有特殊基团或具有特殊性能的化合物都被设计成ATRP的引发剂,用来实现一些功能材料的高分子化或者高分子的功能化。

Chih-Feng Huang[34]在金刚烷上引入α-卤代酯基和苯环上的卤甲基,并将之作为引发剂来引发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叔丁酯。

Mutsumi Kimura[35]用溴代酯基和长链烷基接到酞菁锌的芳环上,并以其作为ATRP的引发剂。

2,2’-(1,1’-联萘)二酚通过与溴代异丁酰溴反应被设计成高效的引发剂[36],该引发剂引发MMA在室温下进行由CuBr/PMDETA催化剂的ATRP,反应速率快而且可控性好,所得聚合物分子量分布为1.24。

当聚合物分子上带有引发官能团时,聚合物本身就成了大分子引发剂。

通过聚合物引发剂引发的ATRP可以合成不同拓扑结构(星形嵌段、星形异臂、树突状和梳状共聚物)的功能聚合物。

当然,和其他的活性聚合一样,ATRP也能很方便的合成各种形式的嵌段共聚物,用于合成嵌段共聚物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由ATRP或者其他聚合方式来合成。

1.3 单体及聚合物的侧链功能化ATRP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更高效的引发—催化体系的出现使更多的烯类单体得以在ATRP 条件下顺利的聚合,得到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聚合物。

ATRP涉及的烯类单体包括苯乙烯类、(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酶类、(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脂、共扼二烯烃等等,这些单体都具有能使增长自由基稳定的共轭取代基团。

不同的单体在ATRP条件下聚合有各自不同的聚合速率常数kp,以及活化/去活化平衡常数(Keq=Kact/Kdeat)。

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单体的Kact/Kdeat平衡常数过小,则聚合的速度会很慢,因此对于特定的单体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体系、溶剂和单体浓度等条件使聚合速率更快,可控性更好。

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和乙烯至今仍然难以使用ATRP在内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来聚合或聚合失控。

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在聚合过程中其碳卤键难以被催化体系活化,或无法实现单体的加成或单体的加成聚合失控。

尽管如此,ATRP仍然在合成侧链功能化聚合物方面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因为ATRP 所适用的单体的广泛性不仅仅体现在单体类型的多样性,而且ATRP对单体所附的其他一些基团要求也不是太苛刻,这也是通过ATRP来实现聚合物侧链功能化的基础。

通过功能性单体来实现聚合物的功能化是很普遍的方法,使用功能性单体;能使功能性基团在聚合物中达到很高的含量,而且能更为灵活的以更多的方:现聚合物的功能化:使用功能性单体,依托ATRP在内的活性聚合,可以调:能性单体链节在聚合物中的含量和分布;可以合成具有嵌段、交替和梯度结构功能性共聚物,获得特殊的性能。

a.(甲基)丙烯酸酶类功能性单体就合成侧链功能化的聚合物而言,(甲基)丙烯酸酪类单体是ATRP中最;要的一类单体,因为很多具有特殊性能的基团可以通过与(甲基)丙烯酰氯[化反应很方便的合成。

对很多高分子合成领域,将一些化合物高分子化的最的做法就是通过适当的步骤和(甲基)丙烯酰氯进行酯化、改造成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

Abdiaziz[47]合成了侧链含有咔唑基团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并用配体上含有可引发基团α-溴代异丁酰基的Ru配合物来引发其ATR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