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使至塞上翻译全文及注释

合集下载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我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云霄,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使至塞上》原文及注释

《使至塞上》原文及注释

《使至塞上》原文及注释《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使至塞上》原文及注释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诗歌赏析《使至塞上》这首诗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名句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大漠的风光描绘得引人入胜,是描写沙漠风光最为高明、著名的诗句。

有兴趣的朋友现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原文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翻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中心思想:此诗描绘了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字词解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及译文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及译文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
属国:秦汉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代指使臣,即王维自己。

居延:西北关塞,在今甘肃张掖西北。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

孤烟:这里指传递敌情的烽烟。

萧关:古地名。

是关中通向塞北的要道。

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古代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或统帅。

燕(yān)然:山名。

这里借指前线。

【大意】
独自远离长安,轻装前往边塞。

我作为朝廷派出的劳军使者,已经到了居延地区。

广阔的沙漠中,一道笔直的烽烟正静静地向上升腾;奔腾东去的黄河上方,一轮浑圆的夕阳正慢慢往下降落。

这里是边疆要塞,和胡人只有一箭之隔,风一吹,就能把蓬草刮出国土;抬头远望,一行行北去的大雁眨眼间已飞临胡地的上空。

到了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他们告诉我,统帅正在燕然前线作战。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使至塞上》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使至塞上》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使至塞上》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疆慰问将士,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单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问边”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属国”指出使的身份。

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这两句叙述了诗人出使的地点和行程。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了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

浩瀚的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横贯其间,落日浑圆。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几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了一幅雄浑开阔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孤烟直”“落日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线条明快,而且“直”“圆”二字用得巧妙,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感。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这首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全诗如下: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其中,他的诗篇《使至塞上》是一首著名的山水田园诗,被誉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原文为:“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为:“孤单的车子想问寻边路,属国为了领地攻打过居延。

慷慨激昂的边疆人儿越过了汉长城,返程的候鸟想要飞回辽阔的草原。

大漠中孤烟直升,长河边落日圆满。

刚进萧关,迎面遇到了护边将军。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单车”的身份出现,想要寻边界来看看边疆的壮丽山川。

他驾着一辆车,探寻着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土地。

属国攻打了居延,令胜利的边疆人儿身心俱疲,他们看着这位诗人驾着车子离去,知道自己的任务也许已经完成了。

诗人用“征蓬”这个词来形容边疆人儿,在这样一个辽阔而险恶的领地中,他们孤身一人却勇往直前,以生命为代价保卫着家园。

而“候鸟”则是这片土地上另一种生命的象征,他们在春天离开祖国,到了秋天则回归草原,为了生存却不知疲惫。

在大漠中孤烟直升的场景,表现了这片土地幽静而寂寞,又有着烟火的气息。

长河边上的落日,圆满而富有诗意,表现了这片土地的美丽而宁静。

诗人用“萧关”来象征着北方的战争之地,护边将军则是保卫这片领土的战士。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面临着前方的敌人和后方的不安全,却坚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安全。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古代边疆的生态环境和历史背景。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王维始终强调诗的别样韵味和别样情感的探索。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诗词赏析译文及注释篇一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与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⑼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其代表作品《使至塞上》是一首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细腻之感的山水田园诗。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使至塞上》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轻柔的绿草被微风轻轻吹动,船上的桅杆在黑夜中孤独地摇晃。

繁星闪耀在广阔的平原上,明月涌动着大江的波澜。

文名虽有辉煌,官衔亦应当就此告别疾病。

飘飘欲飞的沙鸥,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王维的《使至塞上》以江南平原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出使边疆途中的所见所感。

诗中以轻柔雅致的词句,描绘了一幅神秘美丽的画面:宁静的草地,孤独的船只,繁星飞舞,明月流淌。

这些景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场景,令人陶醉。

这也是王维手法的独特之处,他以山水田园的形式,将自然景致与人的情感巧妙结合,在诗歌中显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此诗其实也隐含着作者的时空感知。

王维以“使至塞上”之身份赴精神和身体皆处于“边界”的区域,此化境不仅於解释王维对当时时代的置身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身心处于相互边界的状态”的关注。

初唐时期正值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官员笃信儒家思想之下大力推崇“文人雅士”的地位。

而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思潮中,这类才子被定义成一位追寻道路的“隐逸者”;正是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与意象中,“使至塞上”的身份又默默地酝酿着王维独特的自省之情。

总之,《使至塞上》体现了王维的观念艺术思想,以自然为基础,抒情为主旨,对人性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

阅读这首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自然之美与人与自然之间的亲近与和谐。

[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赏析

[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赏析

[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赏析[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唐]王维《使至塞上》原文、注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1边,属国过居延2。

征蓬3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5直,长河6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注释:1、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慰问。

2、属国:汉时称归附汉朝而仍存国号的少数民族王国为属国。

一说为典属国,汉时负责属国事务的官员,唐时常指使者。

居延:汉时称居延泽,唐时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3、征蓬:随风飘转的蓬草,这里为诗人自喻。

4、归雁:从南方飞回的`大雁。

胡天:古时西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

5、大漠:大沙漠。

烟:狼烟,古时边防常点燃狼粪报警。

每日初更须燃狼烟报告平安,称之为平安火。

6、长河:疑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石羊河,唐时称马成河。

一说指黄河。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这里非实指,袭用何逊《见征人分别》“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

候骑:负责侦察敌情的骑兵。

8、都护:汉唐时在边疆设置都护府,长官称都护。

这里指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

《后汉书·窦宪传》载,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军,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燕然勒铭。

这里用窦宪喻崔希逸。

赏析:塞北风光,大抵干净简洁、粗犷有力。

与“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奇丽浑茫不同,王维只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勾勒出北地简练有力的壮阔之景。

尤其“直”“圆”二字构图利落,锤炼极妙,为后世称道。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香菱便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

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使至塞上》批注

《使至塞上》批注

《使至塞上》批注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创作的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唐朝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使至塞上》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一说指附属国,即少数民族附属于汉、唐等汉族王朝而存其国号者。

二说指官名,即秦汉时设置的官职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代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使至塞上的译文

使至塞上的译文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字词解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代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长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参考翻译:我乘着轻车去慰问边塞将士,路上经过居延。

被风卷起的蓬草飞到汉塞,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地的天空。

浩瀚沙漠醒目的烽烟直直地冲向云霄,九曲黄河之上,浑圆的落日正在西下。

在萧关,我碰到了骑马的侦察兵,他说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拼音注音:。

《使至塞上》译文

《使至塞上》译文

《使至塞上》译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人王维轻车简从,要去边疆慰问将士。

“单车”,表明此次出行随从不多,轻车简从;“欲问边”,点明了此行的目的是去慰问守卫边疆的将士。

“属国”,这里指诗人自己,他以使者的身份出使边塞。

“过居延”,经过居延这个地方。

这两句开篇就营造出一种孤寂、悠远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离开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天空。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在这里诗人自喻,说自己像蓬草一样漂泊不定。

“归雁”,指春天北归的大雁。

这两句既写出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寂,又传达出他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和激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是千古名句,广袤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地升腾而起;滔滔流淌的黄河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大漠”,展现出边塞的辽阔;“孤烟直”,“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字则表现出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河”,指黄河;“落日圆”,形象地描绘出落日的雄浑、壮观。

这两句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把边塞的壮美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和神奇。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人在萧关遇到了侦察骑兵,得知都护还在燕然前线。

“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燕然”,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虽然历经艰辛,但仍关心战事,也从侧面反映出边疆战事的紧张。

整首诗描绘了出使途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既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慰问之情,又流露出他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和抑郁。

诗中的景色描写雄浑壮阔,意境深远,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边塞的独特魅力。

“单车欲问边”,诗人独自一人,乘着一辆车,怀着复杂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边疆的路途。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初中语文 文言文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烟,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使至塞上》全诗赏析

《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使至塞上》全诗赏析《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经典诗词,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使至塞上⑴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萧关逢候骑⑻,都护在燕然⑼。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即黄河;一说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注释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注释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注释使至塞上古诗翻译及注释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及注释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

”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⑺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⑻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王维使至塞上译文及赏析1使至塞上①单车②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③。

征蓬④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⑤。

大漠⑥孤烟直,长河⑦落日圆。

萧关⑧逢候吏,都护⑨在燕然。

——唐·王维⑩注释①使:出使。

寒上:边塞。

②单车:这里表示行装简便,随从少。

问边:到边塞察看、慰问。

③这句是“过居延属国的倒装。

属国,汉朝时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为属国。

居延:属国名,古县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

④征蓬:随风远飞的蓬草。

汉塞:边塞。

⑤胡天:北方的边境外的天空。

⑥大漠:大沙漠。

孤烟:指狼烟,即边塞用作报警的信号。

据史书载:“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所以诗中称“孤烟直”。

⑦长河:黄河。

⑧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冋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是古代从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塞。

候骑: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

⑨都护:官员,意即总监。

燕然:古山名,就是现在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古代也用来指代北部边塞。

⑩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jié),唐代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承,后世人称其为“王右丞”,他崇信佛教,被人尊称为“诗佛”。

解读翻译轻车简从到边塞去慰问,路过我们的属国居延国。

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飞出了边塞,又像展翅的大雁飞到了边境外的天空。

狼烟在广阔的沙漠中直直地冲向高空,壮阔的黄河映照着圆圆的夕阳。

到了萧关,遇见担任侦察任务的骑兵,(他们票报说)都护在前线。

赏析公元737年,唐玄宗命王维出使边塞慰问将士,察访军情,实际上是把他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诗人去边塞的途中。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交代了此行的目的:去边疆慰问。

既是“单车”,当然就装备简单,两个字暗含了作者人生的失意。

接着作者将自己比作蓬草和大雁,进一步渲染了自己的渺小和环境的苍凉。

不过作者很快就被边塞的奇特风光吸引住了,看那烽火台上的狼烟直直地冲向高空,血红的夕阳把蜿蜒的黄河都染红了,此情此景,似乎把我们带入了神奇的梦幻,这壮美的场景也让作者忘记了个人的惆怅。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⑵,属国过居延⑶。

征蓬出汉塞⑷,归雁入胡天⑸。

大漠孤烟直⑹,长河落日圆⑺。

萧关逢候骑⑻,都护在燕然⑼。

词句注释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见《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⑷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地。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⑹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和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和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和赏析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一随轻车简从,将去宣慰将士护疆守边,奉使前行啊,车轮辘辘辗过居延。

恰是路边的蓬草,随风飘转出了汉朝的世界,又如那天际的大雁,翱翔北飞进入胡人的穹天。

只见──灿黄无限的沙漠,挺拔着一柱,灰黑直聚的燧*,横卧如带的黄河,正低悬着一团,落日火红的苍凉与浑圆。

行程迢迢啊,终于到达萧关,恰逢侦察骑兵禀报──守将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使至塞上翻译全文及注释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这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

①单车:车仗随从较少。

②居延:古地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

③汉塞:汉代的关塞,此处借指唐代的关塞。

④烟:燧烟,古代边塞告警或报平安的信号。

夜晚举火,称烽火; 白天烧狼粪,其烟称燧烟。

⑤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⑥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此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这里借指最前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