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论文

概要:只有将合作渗透于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

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将课堂教学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使道德与法治课充满魅力。

我国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他认为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化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益于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在生活感悟中学到知识,贯彻合

作学习和生活化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所做的探索。

1.树立合学生活化教学理念

正确教学理念对教育教学起到积极作用。教育应用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的

具体实践,体现学生的生活,使道德与法治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出现的生活需要及疑难。首先,要树立合作学习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立足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情境和机会,避免理论的乏味、抽象和苍白无力,塑造有趣、具体和内容充实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继而用知识指导生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以生为本,打造生活化课堂

(1)以生为本,合理分组,为生活化教学铺垫

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让每个学生都有存在感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我根据学

生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提出了自由的“优中后”合理搭配方案,即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合理搭配,如4人小组中,由1个优等生、2个中等生

和1个后进生为一个小组,即“组内异质”,然后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每个组的学生进入哪个小组,实现了“组间同质”,组与组之间基本上都是水平相当,竞争具有公平性和可比性,同时为各个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提供了必要条件,这种“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科学分组方式体现了因材施教,公平公正,充盈着学生的存在感。

(2)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根据道德育法治的理论,结合生活的趣味性,是教师重构教材内容的核心要素,使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知行合一。比如,在“保护自我”的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按照分组进行保护自我生活情景剧排演,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绎保护自我中如何远离危险、如何防止侵害、最后做到如何学会自救。通过学生的自编自演、生动形象地把书本知识点逐一有序地呈现出现,学生如数家珍,自然印象深刻,继而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通过这样富有生活性和情境性的生活现象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极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和探知欲。

学生需要在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

养成一定的感悟能力,才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自觉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磨砺意志》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当幸福来敲门》《永不放弃》

这两部电影的精华片段。电影中,两位主人公虽然在生活中遭遇到了不计其数的挫折,但是他们的乐观态度、坚强意志,最后成就不凡人生,直接震撼了学生的心灵,直达学生的内心深处,燃起了学生战胜挫折,磨砺意志的强大斗志,学生表示这堂课相比以往,对知识的印象更加真切具体,深刻有趣,增强了生活体验,提升了感悟力。

(3)开展课外活动,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效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价值

取向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在社会交往中学习、捕捉、筛选、加工和再生信息,以此来强化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逐渐掌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例如,在讲“自我负责”这一内容时,为保障师生出行的安全,争取在学校新校门设置交通信号灯,我把全部学生分成四组,流动摊点进行实地调查,先了解交通乱象对人们生活及安全的影响,再亲自到城监大队、交警大队、公路局了解设置交通信号灯的必要性、必要条件及相关手续,然后形成调查报告向全班同学汇报调查结果。组内成员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把责任毅然扛在肩膀上。这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深入挖掘身边的生活素材,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切身体会到课程的最大魅力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从而达到了深化了课堂效果。

只有将合作渗透于教学,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

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将课堂教学根植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使道德与法治课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宗序亚.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特点与课程资源开发[J].山西:教学与管理,2011.

[3]齐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江苏:文学教育(中),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