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案[001]

合集下载

运动训练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运动训练学的教学方案设计
的战术意识。
反思总结
04
在训练或比赛后组织运动员进行反思和总结, 分析战术运用中的得失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促进运动员的战术意识不断提高。
08
心理训练与团队建设
心理训练概念及意义
心理训练定义
心理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 目的的心理学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 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以 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运动表现。
01
02
03
最大力量训练
通过大负荷、少次数的练 习,提高肌肉的最大收缩 力量。如负重深蹲、卧推 等。
快速力量训练
通过中等负荷、快速收缩 的练习,提高肌肉的爆发 力和快速收缩能力。如高 翻、抓举等。
力量耐力训练
通过小负荷、多次数的练 习,提高肌肉的耐力水平 。如引体向上、俯卧撑等 。
力量平衡发展策略
培养战术意识的方法和手段
理论学习
01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使运动员了解战术的 基本知识和原则,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思维。
实战演练
03
在训练或比赛中模拟实战场景,让运动员在实 战中运用战术,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运用能力和
应变能力。
观摩分析
02
组织运动员观看比赛录像或现场比赛,引导运 动员分析比赛中的战术运用情况,提高运动员
THANKS
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和规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运动训练学的知识指导运动实践,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运动训练的热爱和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训练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安排与时间
课程结构
考核方式
按照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等模块进行课程安排,确保理论与实 践的紧密结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理论的概念。

项群训练理论是指在运动训练中,将同一项群内的不同项目进行综合训练,以达到提高运动员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优化训练效果、提高竞技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项群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不同项目的训练中相互促进,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节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竞技运动项目按照运动员的体能要求、技术特点和比赛形式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田径、体操、游泳、举重、拳击、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

二、项群体系的构成项群体系是将竞技运动项目按照其体能要求和技术特点进行分类,形成相应的项群,以便进行综合训练。

项群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有氧耐力项群、爆发力项群、协调性项群、柔韧性项群、技术敏捷性项群等。

第三节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主要包括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内容的设计、训练方法的选择等方面。

在训练计划制定中,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和训练目标,合理地组织项群训练。

在训练内容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群特点,科学地进行训练内容的安排。

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群特点和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教学小节:本章讲述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以及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

学生应该掌握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以及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及项群体系的构成。

___ describes the basic rules is called the "Grouped Training Theory" in 1983.The essential attributes of ___.The basic content of the Grouped Training Theory includes:1.The n and development of each group.2.___ group.3.___ of sports performance in each group.4.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in each group.___:1.Clearly summarizing the common rules of different projects within the same group.2.___.3.Achieving an ___ een the two levels of ___.___ of the group system:1.___.2.___.a。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目的与任务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2.1 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2.2 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2.3 运动训练的基本阶段2.4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三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3.1 运动训练负荷的概念与分类3.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3.3 运动训练负荷的调控方法3.4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测与评估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4.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4.2 运动营养的基本需求与补充4.3 运动恢复的原理与方法4.4 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策略第五章:运动训练的效果评估与改进5.1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指标5.2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估方法5.3 运动训练效果的改进策略5.4 运动训练效果的持续性与长期规划第六章:运动项目特征与训练方法6.1 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6.2 运动项目的战术特征6.3 运动项目的生理特征6.4 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与应用第七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7.1 运动心理训练的基本概念7.2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技术7.3 运动心理训练的实施与评估7.4 运动心理训练在运动竞技中的作用第八章:运动训练中的损伤预防与处理8.1 运动训练损伤的类型与原因8.2 运动训练损伤的预防策略8.3 运动训练损伤的处理与康复8.4 运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与应急预案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年龄与性别特征9.1 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训练特点9.2 不同性别的运动训练差异9.3 运动训练中的生长发育与成熟规律9.4 运动训练中的年龄与性别策略第十章:运动训练管理与社会体育10.1 运动训练的组织与管理10.2 运动训练的资源与设施10.3 运动训练与社会体育的关系10.4 运动训练在促进社会体育发展中的作用第十一章:运动训练中的生物力学应用11.1 生物力学的定义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1.2 运动技术分析与生物力学原理11.3 生物力学仪器与运动训练评估11.4 生物力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与限制第十二章:运动训练中的运动生理学应用12.1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12.2 运动能力测评与训练效果评估12.3 特殊人群的运动生理学特点与训练策略12.4 运动生理学研究方法在训练中的应用与发展第十三章:运动训练中的运动心理学应用13.1 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在训练中的应用13.2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评估与调控13.3 运动动机与运动行为的关系13.4 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学应用14.1 营养学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14.2 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膳食安排14.3 运动补剂的使用与指导原则14.4 营养学在运动训练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第十五章:运动训练学的未来发展15.1 运动训练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15.2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前景15.3 运动训练学在体育教育中的整合与发展15.4 运动训练学对运动员全面发展的贡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目的与任务、基本原则和研究对象与方法。

运动训练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运动训练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2)掌握运动训练的各个环节,包括准备、实施、总结等。

(3)熟悉运动训练中的安全防护知识。

2. 技能目标:(1)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2)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学会合理安排训练计划。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运动训练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道德品质。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基本原理2. 运动训练方法3. 运动训练的各个环节4. 运动技能训练5. 运动训练中的安全防护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新课(1)运动训练基本原理:讲解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心理学原理,让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科学依据。

(2)运动训练方法:介绍常见的运动训练方法,如重复训练、间歇训练、高原训练等,让学生掌握不同的训练方法。

(3)运动训练的各个环节:讲解运动训练的各个环节,包括准备、实施、总结等,让学生了解运动训练的流程。

(4)运动技能训练:结合实际运动项目,讲解基本运动技能的训练方法,如跑步、跳跃、投掷等。

(5)运动训练中的安全防护:介绍运动训练中的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实践操作(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训练的过程。

(2)针对不同运动项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确保训练效果。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训练心得,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纪律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

《运动训练学》电子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运动训练学的意义与发展历程1.4 运动训练学在体育事业中的作用第二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2.1 系统性原则2.2 针对性原则2.3 科学性原则2.4 全面性原则2.5 持续性原则第三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概述3.2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介绍3.3 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与运用3.4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应用第四章: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4.1 运动训练计划的作用与类型4.2 运动训练计划的内容与结构4.3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步骤与方法4.4 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评价第五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5.1 运动训练负荷的定义与分类5.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5.3 运动训练负荷的安排与控制5.4 运动训练中的负荷调控方法与策略第六章:运动素质训练6.1 运动素质的分类与训练方法6.2 力量训练6.3 速度训练6.4 耐力训练6.5 柔韧性与灵敏性训练第七章:运动技术训练7.1 运动技术训练概述7.2 基本运动技术训练7.3 专项运动技术训练7.4 运动技术训练的方法与步骤7.5 运动技术训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第八章:运动战术训练8.1 运动战术训练概述8.2 基本战术训练8.3 对抗性战术训练8.4 运动战术训练的方法与步骤8.5 运动战术训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第九章:运动心理训练9.1 运动心理训练的含义与重要性9.2 运动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9.3 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调控与应对9.4 运动心理训练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9.5 运动心理训练的效果评价与改进第十章:运动训练的监控与评估10.1 运动训练监控的含义与方法10.2 运动训练评估的内容与指标10.3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估的有效性分析10.4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估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10.5 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估的持续改进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运动训练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运动训练学在不同体育项目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大学运动训练学教案

大学运动训练学教案

课程名称:运动训练学授课对象:体育学院本科生授课时间:每周二上午第3、4节授课地点:体育馆教室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了解运动训练学的科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科学训练观念。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运动训练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一、运动训练学概述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2.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体系3. 运动训练学的任务与意义二、运动训练原则1. 基本原则:系统训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安全第一2. 专项训练原则:专项化、技术化、科学化、个性化、实战化三、运动训练方法1. 技术训练方法: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模仿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2. 体能训练方法: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3. 心理训练方法:意志训练、情绪训练、注意力训练、自信心训练四、运动训练计划与实施1.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原则2. 运动训练计划的编制方法3. 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调整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运动训练学在实际训练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训练学在提高运动成绩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与演示1. 讲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学科体系。

3. 演示运动训练方法,如技术训练方法、体能训练方法、心理训练方法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案例,让学生了解优秀运动员的训练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训练计划等。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运动训练实践,如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等。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确保训练方法正确、安全。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运动训练学教案完整版

运动训练学教案完整版
激励措施的种类和实施
包括物质激励(如奖金、奖品等)、精神激励(如表扬、荣誉等)、情感激励(如关心、 支持等)等多种措施,根据团队成员的需求和贡献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实施。
运动员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运动员心理健康的
概念
运动员心理健康是指运动员在心 理、情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保持 良好状态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
影响因素
大脑皮层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其分析综合能力;掌握的动作、技能的数量和熟练程度;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 运动员的体能状态。
柔韧性素质及其影响因素
关节的结构特征:关节结构主要由关节面、关节 囊和关节腔构成。关节的结构特征决定了关节活 动的幅度,是影响柔韧性的重要因素。
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 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是 影响柔韧性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训练, 可以改善这些组织的伸展性,从而提高柔韧性。
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作出严 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 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
法。
变换训练法
变换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 形式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的 积极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
练方法。
06
速度、灵敏和柔韧性训练
速度素质及其影响因素
01 02
反应速度
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影响因素包 括感受器的敏感程度、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 。
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与示范
通过讲解动作要领、技术规格 和示范正确动作,帮助学生建
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分解与完整练习
将复杂动作分解为简单动作进 行练习,再逐步过渡到完整动 作练习。
重复练习法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解释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强调运动训练学在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1.2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介绍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如科学性、系统性、个体化等解释各个原则的具体含义和应用1.3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运动训练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统计法等解释各个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第二章: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2.1 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介绍运动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如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方法等解释各个构成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2.2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步骤介绍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步骤,如收集信息、确定目标、制定计划等解释各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2.3 运动训练计划的调整与评价介绍运动训练计划的调整与评价的方法和指标解释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训练计划的调整第三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训练方法的概念和分类强调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的重要性3.2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介绍介绍常见运动训练方法,如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递增负荷训练法等解释各个训练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情况3.3 运动训练手段的选择与应用介绍运动训练手段的概念和分类解释如何根据训练目标和运动员特点选择合适的训练手段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4.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营养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运动营养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4.2 运动营养的摄入与补充介绍运动营养的摄入原则和方法解释如何根据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特点进行营养补充4.3 运动恢复的原理与方法介绍运动恢复的原理和重要性解释常见的运动恢复方法,如适当休息、物理疗法、心理调节等第五章: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5.1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和作用强调运动训练管理在运动队管理中的重要性5.2 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与方法介绍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和方法,如训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运动员管理等解释各个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5.3 运动竞赛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解释运动竞赛管理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运动竞赛管理的方法,如竞赛日程安排、竞赛规则等第六章: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6.1 心理训练的基本概念解释心理训练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心理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重要性6.2 心理训练的方法与手段介绍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如目标设定、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等解释各个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应用和效果6.3 心理因素在运动竞赛中的作用解释心理因素在运动竞赛中的重要性介绍如何通过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赛表现第七章:特殊人群的运动训练7.1 儿童与青少年的运动训练介绍儿童与青少年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原则解释如何根据年龄和发展阶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7.2 女性的运动训练介绍女性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原则解释如何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7.3 老年人的运动训练介绍老年人运动训练的特点和原则解释如何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训练计划第八章:运动训练中的伤害预防与处理8.1 运动训练中的常见伤害介绍运动训练中常见的伤害类型和原因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8.2 伤害预防的措施与方法介绍伤害预防的措施和方法,如正确训练、使用适当的装备等解释各个措施和方法的具体操作和应用8.3 运动伤害的处理与康复介绍运动伤害的处理原则和程序解释如何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和恢复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科技应用9.1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概述解释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范围和作用强调科技对运动训练的重要影响9.2 运动训练中的常见科技手段介绍运动训练中常见的科技手段,如数据分析、运动装备等解释各个科技手段的具体应用和效果9.3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未来发展探讨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强调科技对运动训练创新的推动作用第十章:运动训练学的实践应用10.1 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队伍建设中的应用解释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队伍建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进行运动队伍的管理和建设10.2 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项目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运动训练学在运动项目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如何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推动运动项目的发展10.3 运动训练学的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运动训练学的实际应用案例强调运动训练学在实际运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运动训练学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的理解与运用。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掌握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 了解运动训练中的营养、恢复和心理调控。

4. 掌握运动训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运动训练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2. 运动训练的原则:个性原则、系统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3. 运动训练的方法:基本训练方法、组合训练方法、专门训练方法。

4.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的内容、制定方法和实施步骤。

5. 运动训练中的营养:营养原则、营养素摄入和食谱设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难点:运动训练原则的运用,运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运动训练学》。

2. 教案。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训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运动训练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 案例分析:分析成功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运动训练中的营养、恢复和心理调控。

5. 总结与反馈:总结教学内容,进行课堂反馈。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测试成绩:学生考试成绩。

六、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中的负荷:负荷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运动训练中的监测与评估: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指标和应用。

3. 运动训练中的技术训练:技术训练的原则、方法和实践。

4. 运动训练中的竞赛策略:竞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5. 运动训练中的团队建设与沟通:团队建设的方法和沟通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训练中的负荷、监测与评估,技术训练的方法和应用。

难点:负荷的合理安排,监测与评估的方法,技术训练的实践,竞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团队建设与沟通。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第一章:运动训练学概述1.1 运动训练学的定义1.2 运动训练学的目的与任务1.3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1.4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运动训练计划与实施2.1 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性2.2 运动训练计划的类型与结构2.3 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与制定2.4 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与调整第三章: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与特点3.2 常见运动训练方法的应用3.3 运动训练手段的选择与运用3.4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创新与发展第四章:运动训练中的负荷与调控4.1 运动训练负荷的定义与分类4.2 运动训练负荷的作用与原则4.3 运动训练负荷的监控与调控4.4 运动训练负荷的安全与风险管理第五章: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与分析5.1 运动训练效果的评价指标与方法5.2 运动训练效果的分析与解读5.3 运动训练效果的提高与优化5.4 运动训练效果的持续性与长期规划第六章:运动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6.1 专项训练理论基础6.2 专项训练计划的制定6.3 专项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应用6.4 专项训练案例分析与实践第七章:运动素质训练与提升7.1 运动素质的定义与分类7.2 运动素质训练的原则与方法7.3 运动素质的提升策略与实践7.4 运动素质训练的效果评估与调整第八章:运动营养与恢复8.1 运动营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8.2 运动营养素的摄入与作用8.3 运动饮食计划的设计与实施8.4 运动恢复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运动训练中的损伤预防与处理9.1 运动损伤的类型与原因9.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与方法9.3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康复9.4 运动安全与风险管理第十章:运动训练学的未来发展10.1 运动训练学的发展趋势10.2 科技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10.3 运动训练学人才培养与教育10.4 运动训练学在国际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运动训练学概述:理解运动训练学的定义、目的与任务,以及其研究对象与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运动训练学实践课教案

运动训练学实践课教案

运动训练学实践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制定个人训练计划的能力,学会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和方法指导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运动训练的兴趣,增强自我锻炼意识,提高运动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2. 运动训练原则3. 运动训练方法4. 运动训练计划制定5. 运动训练效果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2. 教学难点:运动训练原则的运用,运动训练方法的选用,运动训练计划的具体制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制定一份针对某一运动项目的训练计划,并进行实施。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训练计划和实施过程,讨论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和困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训练计划制定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2. 学生对运动训练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运用程度。

3. 学生参与训练的态度、合作意识和运动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周期与负荷2. 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恢复3. 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4. 运动训练中的损伤预防5. 运动训练中的比赛策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训练周期与负荷的安排,营养与恢复的方法,心理训练技巧,损伤预防措施,比赛策略的制定。

2. 教学难点:运动训练负荷的适度控制,营养与恢复方案的个性化调整,心理训练的针对性实施,损伤预防的综合管理,比赛策略的灵活运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运动训练周期与负荷、营养与恢复等主题。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运动训练周期与负荷的概念和重要性,营养与恢复的方法和时机,心理训练的技巧和应用,损伤预防的措施和原则,比赛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运动训练学课程设计

运动训练学课程设计

运动训练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学生能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训练方法和训练周期;3. 学生能掌握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实施与评价。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分析和设计运动训练计划的能力;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不同运动项目进行训练指导;3. 学生能运用运动训练学原理,提高自身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运动训练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训练观念,注重科学训练,避免盲目训练;3. 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尊重教练和队友,形成良好的运动道德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认知能力,对运动训练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运动训练水平。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训练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包括运动训练、运动能力、训练负荷、训练效果等;2. 运动训练原则:系统原则、周期原则、个性原则、负荷原则、恢复原则等;3. 运动训练方法: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对抗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4. 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田径、球类、游泳、举重等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5. 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年度训练计划、周期训练计划、单元训练计划、课时训练计划等;6. 运动训练评价:训练效果的评价方法、运动员状态的监测与调整;7. 运动训练实践:案例分析、训练现场观摩、实际操作等。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运动训练学基本概念、原则;第二周:运动训练方法;第三周:不同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第四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五周:运动训练评价;第六周:运动训练实践。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年级班组人数男
人共计人女
第 4 周次课上课时间 2006年9月18—22日
任课教师:钟全宏
②由慢跑运到快速运,方法同上。

③绕障碍运球(标杆距3米),分三组练习。

要求:支撑脚踏准、步幅小、推后抬头。

规则:①不能漏杆;②交接不限方式;
③最后一人将球运至出发点。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年级班组人数男
人共计人女
第 6 周次课上课时间 2006年10月2—6日
任课教师:钟全宏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年级班组人数男
人共计人女
第 10 周次课上课时间 2006年10月30—11月3日
任课教师:钟全宏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年级班组人数男
人共计人女
第 11 周次课上课时间 2006年11月6—10日
任课教师:钟全宏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年级班组人数男
人共计人女
第 12 周次课上课时间 2006年11月13—17日
任课教师:钟全宏。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学生成两路纵队放松慢跑。
.小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生互道再见,归还器材




运动负荷预计
准备活动
平均脉搏
练习密度预计




要求:步法正确,踏跳有力,避免触网
组织:教师从号位传球,学生从、号位进行扣球
要求:判断准确,步法正确,踏跳有力,避免触网
教案步骤;
.讲解并演示
①教具:战术模拟盘
②站位形式,如图所示
③特点:
、分工明确。接发球人数多,个人责任区小;
、线路清晰。每人守一条线路;
.练习:
()让学生徒手进行跑位,熟悉每个位置的站法及任务要求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案
年级班组
人数

人共计人

第一周次课上课时间年月日
任课教师袁音




.学习五人接发球站位
.教案比赛





.使学生初步了解五人接发球站位的取位,接球范围、特点、种类
.在教案比赛中进一步练习五人接发球站位




教学内容及组织教法
运动负荷
时间
次数
强度
开始部分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报告人数
()有球练习:抛球于后场,学生将球垫起,号位同学将球垫起或传起,、号位同学把球垫过网
要求:正确判断落点,合理取位,明确接球范围及保护
.教案比赛
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六人,固定发球队员。
要求:比赛气氛热烈,斗志昂扬;合理运用所学的技、战术,并提高学生的场上意识,敢打敢拼,每球必争,每分必得;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

运动训练学教案教案标题:运动训练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设计和实施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运动训练计划;4. 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教学内容:1. 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 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超负荷、适应性、连续性、个体差异性;3. 运动训练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全面发展、个性化训练;4. 运动训练计划的设计和实施;5. 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介绍运动训练学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于运动训练学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超负荷、适应性、连续性和个体差异性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第三步:案例分析(15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运动训练的案例,让他们分析并讨论如何根据运动训练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合理的训练计划。

第四步:设计训练计划(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和目标,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运动训练计划。

鼓励学生考虑到个体差异性和全面发展的原则。

第五步:实施训练计划(2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训练计划进行实际训练,并记录训练过程和效果。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10分钟)学生分享他们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效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幻灯片:用于讲解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运动训练案例: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3. 运动器材:根据学生选择的运动项目准备相应的器材。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于运动训练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设计的运动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 学生实施训练计划的记录和效果。

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运动训练中心或体育馆,了解实际的运动训练环境和方法;2. 邀请专业的运动训练师或教练到课堂进行讲解和示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运动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适合自己的运动训练计划,并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⑤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⑥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
⑦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
⑧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赛前隐蔽内容
2、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
※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战略决策:对参加依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宏观的决策
战术决策:针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决策。
5、程序训练法
6、模拟训练法
7、实战法
1、回顾运动技术及其训练,引出战术,温故知新,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明确本章的内容、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及重点;
3、通过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采用提问、设问等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
1、从军事概念说起
2、详细讲解概念
3、列举不同概念,寻找概念的核心及异同
1、在概念基础上设问:战术有何作用?转入讲解战术作用;
2、回顾上次课战术意识的定义
3、讲解意识的特点与重要性
4、组织学生讨论战术意识训练的方法
5、总结讨论结果,提示实战与意识培养
6、讲述战术意识的具体内容
1、概括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讲授战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1、讲解个人战术行为的定义
2、结合案例,分析个人战术行为能力
3、解析影响集体战术配合的因素
2、强调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课后作业布置
1、总结乒乓球、武术、体操、篮球、排球、击剑项目的制胜因素
2、寻找战术创新制胜的案例,说明创新的方法
3、预习运动训练计划。
课后自我小结
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竞技战术的定义及训练方法,难点是竞技战术的构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法,手段有提问、设问、图片展示、案例分析等,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
教学设计
一、内容引入
(7min)
二、讲授新课
(88min)
三、归纳总结
2、战术指导思想:在战术观念的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
3、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4、战术知识:关于比赛战术理论及实践运用的知识。
5、战术形式:战术活动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和结构的行动方式。
6、战术行动: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案例②:世界杯预选赛米卢的战略与战术
案例③:风速与网球、羽毛球项目
案例④:韩国队在世界杯中点球战术
案例⑤:2012中超最后一轮广州恒大
1、讲解制胜规律的定义
2、分析制胜规律的构成
3、举例说明制胜因素
案例选择:乒乓球、体操、击剑
4、结合项目,分析制胜因素之间的联系
快与准、难与美
1、提问:什么是意识?心理学中如何界定?
竞技战术与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1、军事学和谋略学因素
东方:孙子兵法
西方: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奇正、攻守、虚实
得失、胜败
2、心理科学与思维科学因素
神经过程
注意
智能
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3、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
五、战术训练方法
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
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
3、虚拟现实训练法
4、想象训练法
2、结合项目,讲解战术作用
1、举例说明不同项目战术的功效
2、通过图片展示和观看视频,结合具体案例,归纳出结论
1、提问: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寻找答案
2、演绎战术能力与其它竞技能力的关系
1、讲述竞技战术的构成
2、通过图片展示,结合短道速滑项目,解析竞技战术的构成
3、强化战术的重要性
1、通过图表展示战术的分类体系
4、结合项目,举例说明集体战术的基本要求
5、播放视频,点评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之间的关系
1、讲解2种战术组合及其区别
2、举例说明战术组合,如联防、盯人
1、提问:战术创新有何价值?
2、案例分析:2006年都灵冬奥会韩国短道速滑队战术创新
3、引导学生分析战术创新的价值
4、讲解战术创新的5种方法
1、概括教学重点,提醒学生仔细读教材
以奇胜以正合1讲解运动员战术能力2讲解判断运动员战术能力的7个方面3剖析影响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因素1图片展示3大影响因素1讲解军事学和谋略学因素2列举战争史上一些经典的战术制胜案3结合竞技体育案例分析影响因素三归纳总结5min奇正攻守虚实得失胜败2心理科学与思维科学因素神经过程注意智能学习能力思维能力3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五战术训练方法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3虚拟现实训练法4想象训练法5程序训练法6模拟训练法7实战法1讲解心理科学与思维科学因素2举例说明如何影响战术能力1讲解形态学与体能技能因素2举例
战术意识的构成:
战术信息选择
战术行为决策
具体内容:
①技术运用的目的性②战术行动的预见性③判断的准确性④攻防转换的平衡性⑤战术变化的灵活性⑥战术配合的协调性⑦战术行为的隐蔽性
3、培养战术运用能力
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
※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高度的实效性
※高度灵活性
4、处理好个人战术行为与集体战术配合的关系
个人战术行为指运动员在战术活动中表现出的个人行为。个人战术行为能力可分为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
战术配合水平取决与两个方面:
※运动员在战术配合过程中表现出的活动方式的协调程度
※战术意识——心理过程的协调
集体战术的基本要求:
※严密的组织性
※高度的一致性
※高度的协调性
5、重视战术组合
程式性组合:将各种战术行动在空间上、时间上按一定的顺序构成的战术组合。
2012年11月21日
教学内容
战术方案的制定与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八章第3-4节)
教学目的、任务
1、准确理解战术方案制定的基本内容
2、熟练掌握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3、借助案例分析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战术训练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难点是战术方案的制定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案
授课教师:张建华授课对象:2010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第22次课2学时
2012年11月19日
教学内容
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版第八章第1-2节)
教学目的、任务
1、掌握竞技战术的定义及构成;
2、了解竞技战术的分类,熟练掌握战术的训练方法;
1、播放剪辑的不同项目战术训练视频
2、提问:视频中战术训练采用了哪些方法?
3、图片展示战术训练的方法
4、一一讲解战术训练的具体方法
5、结合项目训练,说明如何具体运用这些战术训练方法
6、强调模拟训练的构成和优缺点
7、归纳总结七种训练方法的适应范围
1、再次强调本次课的重点内容
2、通过课堂作业的形式强化概念及构成
课后作业布置
1、整理本次课的笔记,寻找不懂的或想要了解的问题,下次课带上;
2、寻找一个战术制胜的案例
3、预习战术方案的制定、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课后自我小结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案
授课教师:张建华授课对象:2010级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第23次课2学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考虑竞赛环境的影响
※充分利用竞赛规则
※计划性与可变性相结合
二、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1、把握项目制胜规律
所谓制胜规律,是指在竞赛规则的限定内,教练员、运动员在竞赛中战胜对手、争取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制胜规律包括:①制胜因素: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②制胜因素之间的现特点分类:
阵形战术
体力分配战术
参赛目的战术
心理战术
2、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
个人战术
小组战术
集体(全队)战术
3、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分类:
进攻战术
防守战术
相持战术
4、按战术的普适性分类:
常用战术
特殊战术
四、运动员战术能力
运动员战术能力:运动员(队)掌握和运用战术的能力,是运动员(队)整体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4、点评回答,导入新授课
1、分析制定战术方案的意义
2、讲解制定战术方案的原则
3、结合案例,一一讲解方案的基本内容
羽毛球、天气、F1
4、强调预案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
乒乓球——落后,一分一分的打
足球——领先,怎么打
队员赛前受伤——替补、改变战术
核心球员被罚下——战术变更?
1、结合具体案例,讲解注意事项
案例①:奥运会举重信息失误
1、通过图片展示,结合项目,讲解分类
AC米兰队阵形、篮球三角进攻阵形
2004年雅典中长跑体力分配战术
2004年雅典游泳,罗雪娟
拳击项目,泰森
1、结合具体项目举例说明分类
1、以项目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分类
1、举例说明项目分类
砍鲨战术———奥尼尔
守门员出击——舒梅切尔
2、奇正:以奇胜,以正合
1、讲解运动员战术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法,手段有提问、案例分析、图片展示等,辅助手段采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及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内容
教学设计
一、内容引入
(5min)
二、讲授新课
(92min)
三、归纳总结
(3min)
一、战术方案的制定
1、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
①战术任务和具体目标
②预测对手的战术意图
③确定战术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