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50年代,人文地理学开始从“区域差异”转向“空间分析”,摆脱经验主义,转而追求空间法则。

从1970年代开始,人文地理学进入了从空间分析到社会理论的演化阶段。

实证主义:区域论学派,社会物理学派、计量学派。

人本主义:历史景观学派、时间地理学派、行为地理学

结构主义:新区域地理学派(区域是资本的局部产物、区域文化的产生和创造、区域是社会关系的媒介);女性地理学。

人地关系研究的前沿问题: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区域可持续性发展与人地关系机理调控;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研究与体系构建。

重要的前沿领域

人地关系研究涉及领域广泛,科学界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两个热点问题都与人地关系息息相关。全球环境变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缓慢过程积累而引起的;而可持续发展则是人类社会对发展历程和模式进行反思得出的发展新模式。由此,引发出要构建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的新理念。

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

地球和地表自然界是有机的整体,全球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密切。随着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愈加强烈。人类对某一地区施加的影响,会对其他地区产生作用,而今天的措施又将对未来产生影响。当今瞩目的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紧缺、自然灾害、环境公害、化学物质污染等,已引起公众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

由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增强,开展全球研究的信息资源极为丰富,应当对地球的重大环境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揭示地球表层格局与过程演化及其耦合,预测其未来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7]。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机理

长期以来,掠夺式的开发和不合理的经营管理,导致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要建立在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逐渐改善环境质量的基础上,并且应当促进不同类型地区的协调与均衡,缩小区际发展水平的差距。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需要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相互作用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拟订调控与管理对策,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续发展的优化模型[2,7,8]。

信息化、全球化改变了时空观念,对区位论提出了挑战。然而,“数字鸿沟”所引起的地区差距,成为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缩小中西差距和国内的东中西差别是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挑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提出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人由自然的奴隶变成自然的主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成了改造与被改造、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从而产生了一种强化的“人类中心论”。在“为人”的前提下走向极端,具有至上性、排他性和短视性等局限,只看到人的利益,没有看到或忽略了生态系统生存发展的需要及其对人类的长远价值。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从而威胁着人类进一步的生存与发展。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生态与环境伦理?“人类中心论”漠视自然客体,过分强调人类的价值主体地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已渐失去社会思维的主体地位;“生物中心论”淡化人类价值主体地位,过于激进,难以让人接受。因此,构建适合信息时代的生态伦理体系仍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作为人类实践的终极价值尺度的弱化“人类中心论”,基本上是合

理的。但要走出那种仅以人类眼前利益为目的和尺度,对自然进行任意掠夺和残暴征服的强化的“人类中心论”[9]。人与自然是休戚相关的,人们应当用相对的、有条件的、可变的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界的有效维护,不是放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应用科学技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合理变革、维护自然界的有序结构、平衡状态和再生能力。展望未来,具有生命力的环境伦理学,应是能包容人类中心论、生物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开放的环境伦理学[10]。

由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差异,不同地区及国家的利益分配存在矛盾,影响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8]。因此,从全球角度出发,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离不开人与人关系的正确处理,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来解决。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类的利益只是地球自然界利益的一部分,只有以全球整体利益为出发点的环境保护,才有较大的安全性和包容性。总之,我们主张应当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来规范人类的实践活动,构建信息时代新的文明发展模式。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它所面对的是复杂的地球表层巨系统,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与人类圈所构成的统一整体,是由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组合在一起的复杂体系。因此,地理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科学,向来以综合性和区域性为特色,在当前的大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学既古老又年轻,20世纪它经历了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现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进展和巨大成就。

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抑制生态环境恶化,提高生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地理学家要根据学科特点和优势领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与调控、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战略研究等前沿领域开拓创新,为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1 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的综合研究

陆地表层系统包括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环境、资源和社会经济在时空上的结构、演化、发展及其相互作用,是地球表层最复杂、最重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对它的研究是地理科学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当前,人们日益关注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陆地表层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从本质上看,陆地表层的环境变化是特定地域上地表过程的方式和强度在人为或自然因素作用下发生改变的结果。陆表过程的研究将朝微观深化和宏观综合两个方向发展,关键在于地理系统中界面过程的综合研究。其主要意义在于能有效地研究开放系统间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而促进地理学向理论方面深入;界面过程研究实际上是系统之间接口的研究,将促进发展地理学的综合方法,导致跨学科、跨部门的相互渗透和相邻学科成就的引进。

陆地表层系统具有时空分布不均匀性的显著特点,对全球问题的认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地域分异的了解和研究的深度。将陆地表层划分为不同的地域类型,研究不同地域类型的过程、结构和演化,比较其间的异同,是陆地表层格局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研究陆地表层过程中,也要关注海陆相互作用,特别是海洋对陆地过程的影响和作用。从全球环境变化领域、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看,也需要一个比较好的、便于应用的、兼顾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区域框架,并根据客观实际变化而及时更新。我国幅员广袤,东临太平洋,西靠欧亚大陆腹地,南北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山地高原众多,季风气候显著,既有湿润的森林又有极端干旱的荒漠,形成三大自然区并列的独特格局。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为不同区域、类型和自然过程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地表过程和格局相互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