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课五步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一、模式操作要领
1、关于“三段”:
第一阶段:课前延伸。
将准备学习的内容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最好的预习效果。
这种延伸一改以前教学中只强调课前预习而没有具体措施的弊端,这样在课堂教学前使学生真正能预习所学内容,并能发现将要学习的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学习时学生会有的放矢。
第二阶段:课堂探究。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实现方面达到优化。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环节可更加优化,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阶段:课后升华。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升华及巩固需要通过课后来实现。
优化、创新课后作业,用不同的形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巩固效果。
2、关于“五步”:
第一步:明确目标,预习导学。
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提前一天或课前发给学生。
教师下发学案后,可运用导语,演示实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课本进行预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指导学生搞好课前自主学习,学生以学案为依据,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为主攻方向,主动查阅教材、工具书、做实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要抽查学案,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二次备课,针对自学中的问题,设计进一步导学的思路与措施。
第二步:课前回顾,联旧带新。
课堂教学的开始,改变过去只简单提问几个学生或者只让几个学生上黑板默写的为主的复习模式,可采用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前回顾定时作业”或对自主学习的情况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真正关注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课前
回顾不仅仅可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也可以检查对这一节课的预习效果进行检查,如果是习题课甚至可以以一个题型为课前回顾作业规范学生在习题中出现的错误等等。
运用好这一步会使学生提前2—3分钟在内容讲解以前安静下来快速进入课堂教学。
课前回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进行再次备课。
第三步:呈现新知,操练巩固。
根据预习案的批阅情况和导学案的问题情境,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充分展开讨论,先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纠正出现的错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教学相长、并肩战斗、一同前进的乐趣。
学案中合作探究的问题,都是紧扣教材难点而设计的,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小组研讨。
学生在讨论、互帮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观察、倾听,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及时调控好讨论的方向,发现和掌握小组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难点问题。
然后,教师紧扣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生展示的自学成果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归纳、提升,重点讲解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最终去解决问题,以生成新目标、新知识、新能力。
第四步:运用新知,拓展延伸。
针对本节核心内容进行“当堂巩固,定时训练”,即对本节内容进行训练、应用、巩固。
在查漏补缺基本实现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巩固训练题(达标测试题)进行全面检测,以掌握所有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运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达到“堂堂清,人人清”的目的。
进而教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巩固、完善、深化对知识、规律内涵的认识,总结升华本节课的内容最终形成知识链或构建知识网络。
第五步:小结检测,课后延伸。
针对本节全面内容进行“课后巩固定时训练”,通过精选题型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系统训练,并进行变式训练予以拓展。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
在练习问题设计时,应注意多设疑,在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中,使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将知识进一步延伸整合,真正使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
以上五个步骤,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有机统一,顺序不能颠倒。
教师只需把握好契机,在要害点上,及时点拨,强化,监控,把握全局。
整堂课教师所占用的时间,一般控制在20分钟左右。
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学得的知识掌握得牢,自己总结出的学习方法、技巧和规律更会用,逐步提高求知的本领。
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使其终生受益。
达到“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