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许圣道;靳昂
【摘要】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考察了2001-2014年全国以及中部六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河南省及各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
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中部六省中排名比较靠前,竞争力较强;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变动,河南省辖市中新乡和三门峡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同样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
这说明技术进步是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期刊名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31)001
【总页数】6页(P1-6)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
【作者】许圣道;靳昂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1]郑州大学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2.5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证。
河南地处中原,是农业大省和农业强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将近54%,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10%左右,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因此,分析河南
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1.全要素生产率相关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衡量单位总投入与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
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过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
技术进步(Technical Progress)狭义上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面的革新和改进,广义上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的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如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转移与引进。
技术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是指在给定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实际产出同假定同样投入情况下的最大产出的比值,反映的是生产过程中技术利用的有效程度。
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反映了是否在合适的投资规模下进行经营,如果SE=1,那么生产经营规模有效,否则说明规模效率未达到最佳状态。
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与规模效率综合表现为技术效率,如果规
模效率值为1,则纯技术效率与技术效率等同,若规模效率值不为1,则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
2.文献综述
有关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选择使用Malmquist指数法进行相关测算。
李尽法[1]、刘战伟[2]、卫荣[3]、万其龙[4]、董玲[5]等认为技术进
步是推动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谢晓霞[6]认为河南省农业生产
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的增长和规模效益的带动,聂丽[7]则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变化率。
效赛丽[8]等通过SFA模型测算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技术进步是全要素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则是全要素增长的潜在动力。
本文结合全国及中部六省2001-2014年的面板数据,河南省18个地市2008-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
率的增长,并对河南省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的选取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主要分为参数和非参数两大类方法,参数方法主要包括随机前沿函数分析、生产函数法、半参数估计法和工具变量法;非参数法主要有非参数数据包络模型,基于生产率指数的边界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的是Malmquist指数法。
1.Malmquist指数法
Malmquist指数是一种确定性前沿生产函数法,是测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指数。
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下,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规模可变的假设下,进一步把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在t期技术条件下,衡量由t期到t+1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1)
其中M为Malmquist指数,D(x,y)为方向性距离函数,x为投入指标,y为产
出指标。
同理,在t+1期技术条件下,衡量由t期到t+1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Malmquist指数可以表示为:
(2)
为避免时期选择造成的结果差异,Fare等将(1)式和(2)式Malmquist指数的几何平均值作为衡量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情况的指标,即:
M(xt+1yt+1xtyt)=TE×TP=PTE×SE×TP
(3)
TE表示技术效率的变动,若TE>1,说明决策单元相对技术效率提高。
TE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的变动(PTE)和规模效率的变动(SE);TP表示技术水平的变动,若TP>1,说明生产技术出现创新和进步。
TE和TP的乘积即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即为TFP,该指数度量了决策单元在第t期至t+1期整体生产率的变化程度。
2.指标的选取
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充分考虑投入产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本文的农业投入指标选用劳动投入、土地投入、机械投入、化肥投入、电力投入和灌溉投入。
(1)劳动投入:劳动投入以农林牧渔业总就业人员数计算。
(2)土地投入:土地投入以农作物播种面积计算。
(3)机械投入:机械投入以农用机械总动力计算,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
(4)化肥投入:化肥投入以农业化肥施用折纯量计算。
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氯化钾的百分之一百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
(5)电力投入:电力投入以农村用电量计算。
(6)灌溉投入:灌溉投入以农业有效灌溉面积计算。
农业产出指标选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反映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变动,与农业投入指标口径保持一致。
选取这些指标的原因是一定时期内农业的经济增长变动是由多种
要素综合引起的,因此要选取多个要素指标。
为了剔除物价变动对产出投入的影响,全国、中部六省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用以2001年为基期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河南省各市的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用以2008年为基期的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处理。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河南调查年鉴》等。
三、实证分析
1.全国及中部六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运用deap2.1软件测算2001-2014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出表1结果。
表1 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份中国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2001/20021.0541.2031.0141.0061.0040.9840.9992002/20031.0 151.0970.9391.0110.9200.8650.8732003/20041.0701.1070.95 41.0190.9751.0651.1042004/20051.0210.9080.9930.9701.017 0.9781.0942005/20061.0610.8610.9961.0040.9940.9470.9962 006/20070.9910.9540.9401.0110.9380.9360.9662007/20081.00 41.0571.0051.0720.9300.9491.0262008/20091.0411.5081.020 1.0181.0150.9791.0422009/20101.0131.0290.9861.0500.9600.9561.0412010/20110.9901.0160.9741.0650.9290.9580.96620 11/20121.0501.0651.0301.0331.0460.9961.0432012/20131.049 1.0321.1870.9940.9791.0111.0452013/20141.0521.0551.0301.0101.0411.0191.065均值1.0311.0591.0031.0200.9800.9711.018
由表1可知,2001-2014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3.1%,山西
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5.9%,江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
率为0.3%,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2%,湖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2%,安徽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2.9%,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8%。
河南省的平均增长率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山西和湖北,排名比较靠前,从波动幅度可以看出,河南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比较平稳。
2.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使用deap2.1软件计算2001-2014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年份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2001/20020.9551.0470.9700.9850.9992002/20030.8920.9790.9 270.9620.8732003/20041.0631.0381.1680.9101.1042004/20051.0611.0311.0441.0161.0942005/20060.9251.0771.0000.9250.9962006/20070.9461.0220.9650.9800.9662007/20080.9821.04 50.9651.0171.0262008/20091.0221.0190.9741.0491.0422009/2 0101.0351.0061.0081.0271.0412010/20110.8951.0790.8211.0 910.9662011/20120.9941.0490.9911.0031.0432012/20130.9821.0651.0150.9671.0452013/20141.0211.0431.1000.9291.065均值0.9811.0380.9930.9881.018
由表2可知,总体来说,以2001年为基期的2001-2014年的TFP数据显示,13年的TFP指数变化中有7年的TFP指数大于1,5年的TFP指数小于1,平均值为1.018,平均增长率为1.8%,因此总体呈上升状态。
技术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9%,技术进步的平均增长率为3.8%,纯技术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规模效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2%。
技术效率由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组成,规模效率与
纯技术效率的负增长导致总的技术效率负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均呈正增长。
从以上数据不难得到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从图1可知,2001-2014年,技术效率波动幅度较大,只有2004、2005、2009、2010、2014出现了技术效率指数大于1的情形,其他年份均小于1;技术进步指数波动较小,除2002年以外其他年份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不难发现,河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一定波动变化趋势,但平均值保持在1.018左右,波
动幅度基本保持在0.17以内,所以河南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本保持了一个均衡
状态,无太大变化。
通过比较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幅度小于技术效率的波动幅度,但波动趋势是相似的,2002-2005,2006-2007年间
二者的结果非常接近;纯技术效率波动幅度较大,2003-2004最高,2010-2011
最低;规模效率波动幅度较缓,但有些年份的规模效率仍有待提高;虽然技术进步的波动幅度不大,但是可以看出2007-2009,2011-2014年间两者的结果是非常接近的。
这说明,2001-2014年间,河南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受技术效
率和技术进步的共同影响,但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的影响。
3.河南省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1)全要素生产率平稳增长
表3 2008-2014河南省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地市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均值郑州市1.0941.2211.0581.0861.0500.9941.082开封市1.0481.2511.0991.0851.0831.0141.094洛阳市1.0301.0621.0761.1011.1121.0241.067平顶山市
1.0061.0751.1561.0551.1071.0591.075安阳市1.0011.1121.1081.0851.0561.0001.059鹤壁市0.9571.0921.1351.0611.1241.0721.072新乡市1.0251.2131.1961.0761.1821.0471.121焦作市1.0171.1841.1251.0781.0931.0561.091濮阳市1.0321.1221.1821.0801.0521.0751.089许昌市1.0461.1001.1841.0181.0920.9031.054漯河市1.0141.0841.0891.0291.1280.9201.042三门峡市1.0231.1931.1311.1331.1211.1391.122南阳市1.0511.0871.0040.9781.0791.0491.041商丘市1.0461.1281.0701.0231.0681.0211.059信阳市0.9721.1561.0911.0931.0791.0181.066周口市1.0311.0911.0121.0391.0351.0091.036驻马店市0.9141.2071.1681.0971.1311.0631.092济源市0.9931.1021.1211.0721.1031.0411.071均值1.0161.1361.1101.0651.0941.0271.074
从表3可知,2008-2014年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TFP指数的平均值均大于1,排名第一的是三门峡市,平均值为1.122,平均增长率为12.2%;新乡市次之,平均值为1.121,平均增长率为12.1%;周口市垫底,平均值为1.036,平均增长率为3.6%。
分析18个市每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可以发现,每年的平均值都大于1,2009-2010年的平均值最高,为1.136,平均增长率为13.6%;2008-2009年均值最低,为1.016,平均增长率为1.6%。
2008-2014年18个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为1.074,平均增长率为7.4%,这说明2008-2014年河南省各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比较平稳。
分析具体年份各市的TFP指数可以发现,2008-2009年鹤壁市、信阳市、驻马店市和济源市的TFP指数小于1,2011-2012年南阳市的TFP指数小于1,2013-2014年郑州市、许昌市和漯河市的TFP指数小于1,其他各个年份各市的TFP指数均大于1。
(2)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下降
从表4可知,2008-2014年河南省18个市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984,技术效率增长为-1.6%;每年的均值一直在下降,从1降至0.947,技术效率增长为-5.3%,整体上存在技术无效率现象。
分析各市的技术效率发现,2008-2014年鹤壁、三门峡和信阳的技术效率水平一直为1,说明这三个城市的技术效率一直没变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无贡献;2008-2009年开封的技术效率大于1,其余年份均等于1,2013-2014年洛阳的技术效率小于1,其余年份均等于1,说明开封和洛阳这几年间技术效率基本不变,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2008-2014年新乡的技术效率处于增长态势,2009-2010年间增速最快,说明新乡的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做出了贡献;其他城市的技术效率均值均小于1,所以存在技术无效率情况。
(3)技术进步增速较快
表4 2008-2014河南省各市农业技术效率指数地市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均值郑州市1.0721.0810.9401.0020.9570.8950.989开封市1.0611.0001.0001.0001.0001.0001.010洛阳市1.0001.0001.0001.0001.0000.9320.988平顶山市0.9820.9051.0180.9641.0080.8910.960安阳市0.9700.9920.9860.9940.9610.9270.971鹤壁市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新乡市
0.9821.0991.0201.0191.0491.0021.028焦作市1.0051.0291.0001.0001.0000.9370.995濮阳市1.0200.9231.0520.9840.9600.9370.978许昌市1.0001.0001.0000.9650.9730.8700.967漯河市1.0040.9060.9660.9411.0420.8640.952三门峡市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南阳市1.0000.9740.9140.8940.9940.9620.956商丘市1.0360.9880.9350.9550.9610.9770.975信阳市1.0001.0001.0001.0001.0001.0001.000周口市1.0001.0000.9660.9770.9800.9940.986驻马店市0.8781.0421.0411.0041.0290.9850.995济源市1.0000.9840.9870.9781.0070.8920.974均值1.0000.9940.9900.9820.9950.9470.984
表5 2008-2014河南省各市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地市2008-20092009-20102010-20112011-20122012-20132013-2014均值郑州市1.0201.1301.1251.0841.0971.1111.094开封市0.9881.2511.0991.0851.0831.0141.083洛阳市1.0301.0621.0761.1011.1121.0981.079平顶山市1.0241.1881.1361.0941.0981.1881.120安阳市1.0321.1211.1231.0911.0991.0791.090鹤壁市0.9571.0921.1351.0611.1241.0721.072新乡市1.0441.1041.1731.0561.1271.0451.090焦作市1.0121.1501.1251.0781.0931.1271.097濮阳市1.0111.2161.1241.0971.0961.1471.113许昌市
1.0461.1001.1841.0551.1221.0381.090漯河市1.0101.1961.1271.0941.0821.0651.094三门峡市1.0231.1931.1311.1331.1211.1391.122南阳市1.0511.1161.0981.0941.0851.0911.089商丘市1.0101.1421.1451.0721.1121.0461.087信阳市0.9721.1561.0911.0931.0791.0181.066周口市1.0311.0911.0481.0631.0561.0151.050驻马店市1.0411.1581.1231.0921.1001.0791.098济源市0.9931.1191.1361.0971.0961.1671.100均值1.0161.1431.1221.0851.0991.0841.091
从表5可知,除了2008-2009年开封、鹤壁、信阳和济源的技术进步指数小于1之外,其他各个年份各市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1;技术变动指数的均值为1.091,平均增长率为9.1%,说明技术进步是影响河南省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分析各市技术进步的变动发现,三门峡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值为1.122,平均增长率为12.2%,增速最快;平顶山的技术进步均值为1.120,平均增长率为12%,增速第二;周口市的技术进步指数均值为1.05,平均增长率为5%,增速最慢。
整体上看,各市的技术进步增速较快。
四、结论
本文使用Malmquist指数法先后测度了2001-2014年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全要素
生产率,2001-2014年河南省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2008-2014年河南省各市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析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变动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全国及中部六省的全要素生产率,2001-2014年间,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平均值为1.031,平均增长率为3.1%,河南省的
年平均值为1.018,平均增长率为1.8%,低于全国增长水平;在中部六省中增速第三,仅次于山西和湖北;但仅比较2013-2014年可发现,河南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1.065,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一。
(2)通过对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分析发现,2001-2014年河南省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技术进步波动趋势平稳,技术效率波动幅度大,存在技术无效率情况。
因此技术进步是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3)通过分析河南省各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可以发现,2008-2014年河南省18个市的平均值均大于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平稳增长态势,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下降,存在技术无效率情况,技术进步增速较快。
整体上河南省各市农业的技术进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更大,是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分析河南省及各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可以发现,技术进步是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效率的贡献不大。
因此,为更好地建设农业强省,保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定持续增长,在农业技术进步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提高技术效率势在必行。
为此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农民的经营决策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建立合理有效的农业生产机制,避免恶性竞争;二是进行土地规模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的规模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 李尽法,吴育华.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2):96-102.
[2] 刘战伟.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实证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 指数方法[J].贵州农业科学,2011(2):210-217.
[3] 卫荣,朱秀英,贠鸿琬.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
报,2011,45(6):716-720.
[4] 万其龙.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Malmquist 指数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31(2):114-118.
[5] 董玲.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5(4):71-73.
[6] 谢晓霞.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2.
[7] 聂丽.农业生产效率变动的DEA-Malmquist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科学,2013,31(10):1745-1747.
[8] 效赛丽,朱秀英,赵亚娟,邓蒙芝,贠鸿琬.基于SFA的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5,49(6):861-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