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
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2)生物膜系统:只要是指单位膜构成的细胞质膜和由单位膜围成的各种细胞器,如线粒
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3)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系
列生理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环节。

4)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
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发育与调控,以及细胞间关系和在整个生命体中的作用。

5)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当与配体结合
后,通过信号转到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以启动一系列过程,最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6)分子开关:是使细胞内一系列信号传递的级联反应,能在正、负反馈两个方面得到精
确控制的分子机制的蛋白质分子。

7)细胞凋亡:又叫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主动发生的自然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由
基因决定的结束生命的过程,可以发生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及某些病理过程中。

8)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细胞骨架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
义的细胞骨架概念是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

9)细胞骨架系统:是由一系列特异的结构蛋白质装配而成的胞内网架系统,广泛分布于
细胞结构的各个部分,在维持细胞形态与内部结构的合理排布中起支架作用。

10)蛋白质分选:新生肽由其合成部位正确地运转到其行使功能部位的过程,包括细胞质
基质中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和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多肽的分选途径。

(合成的蛋白质只有转运至细胞的正确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才能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过程称为蛋白质分选)
11)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
球形小体。

12)网格蛋白有被小泡:是胞饮泡或在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状处形成的小泡,当配体与膜上
受体结合后,网格蛋白聚集在膜下的一侧,逐渐形成直径50~100nm的质膜凹陷,称为网格蛋白有被小窝;一种小分子GTP结合蛋白在深陷有被小窝的颈部装配成环,并水解与其结合的GTP引起颈部缢缩而形成的小泡。

13)信号肽:是由mRNA上特定的星号密码翻译产生的一段短肽,通常由18~30个氨基酸
残基组成,比较多的位于多肽链的氨基末端,其功能是指导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

14)信号识别颗粒(SRP):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由6个多肽亚基单位和1个RNA分子
组成其结构中的结合位点,既能够识别露出核糖体外的信号肽,又能与粗面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结合,主要功能是将具有内质网信号肽的蛋白质合成引导到粗面内质网膜上进行。

15)分子伴侣:能特异识别新生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之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进行折叠、
装配和转运,但本身并不参加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只起陪伴作用的一类蛋白质。

16)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指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直径7nm的骨架纤维,是
细胞质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装配成的长管状细胞器,平均外径为
24nm,内径为15nm,通过亚单位的装配能改变其长度,是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

18)中间丝:又称中间纤维,直径10nm左右的绳索状结构,介于微丝和微管之间,中间
丝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围绕着细胞核分布,成束成网,并扩展到细胞质膜,与质膜相连结,主要起支撑作用。

19)踏车现象:指像微丝、微管这样的极性细胞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其一端因加
上结构单位而延长,而另一端因亚单位脱落而缩短的现象。

20)细胞核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核内的以蛋白质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细胞核骨
架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核内基质(即细胞核内除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和核孔复合体以外的纤维蛋白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广义的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和核孔复合体。

21)氧化磷酸化:呼吸链上的氧化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与ADP的磷酸化作用偶连起来形成
ATP的过程。

22)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由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按氧化还原电
位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列起的呼吸电子传递轨道,它将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交给氧生成水,同时有ATP生成。

23)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中各种供能物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
出二氧化碳和水。

由于这一过程在组织细胞内进行,要消耗氧气,并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又称细胞呼吸。

24)导肽:是位于输入线粒体前体蛋白质N末端引申出的一端氨基酸序列,含有20~30个
氨基酸残基,对线粒体蛋白质的识别、跨膜运输和进入线粒体后的蛋白质定位起着关键作用。

25)光合链:又称光合电子传递链,是由P SⅡ和PSⅠ以及一系列电子传递体组成的使水
中的电子最终传递给NADP+的电子传递轨道。

2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主要是指糖、脂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分解逐步释放
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此过程伴随着肺的呼吸作用,又称为细胞呼吸或组织呼吸。

27)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底物因脱氢、脱水等作用而使能量在分子内部
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然后将高能磷酸基团转移给ADP形成ATP的过程。

28)光和磷酸化:在光合作用反应中,叶绿体在光下将无机磷酸和ADP,形成ATP的过程。

29)细胞膜: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组成的生物膜,它不仅是区分细胞内部
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屏障,更是细胞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

30)生物膜:细胞膜和细胞内各种膜相结构的统称。

31)细胞连接: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彼此按一定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形成了将相邻细胞连
接起来的特殊细胞结构。

这些起连接作用的结构或装置就成为细胞连接。

32)封闭连结:相邻细胞的质膜密切地连结在一起组织溶液中的分子沿细胞间隙从一侧渗
入到另一侧。

33)紧密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局部紧密结合,在连接处两细胞膜发生点状融合,形成于外
界隔离的封闭带,由相邻细胞的跨膜连结糖蛋白组成对合的封闭链。

(主要功能是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防止细胞外物质通过间隙进入组织,从而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紧密连接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细胞间隙的顶端)
34)锚定连接:又称为斑块连接,通过细胞质膜蛋白及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与细胞
外基质间连接起来。

35)通讯连接:以细胞之间建立的连接通道为基础的细胞连接方式,这种通道既使细胞间
彼此融合,又介导细胞之间的通讯联系,既依靠某些亲水分子或离子在通道间的流动沟通信息。

36)闭锁连接:为细胞连接的一种形式,多位于体内管腔及腺体上皮细胞靠腔面的一端,
由镶嵌蛋白将相邻细胞膜紧密螯合,形成封闭线,以阻止物质从细胞间通过
37)跨膜蛋白:整合蛋白为双亲性分子,它们的疏水区域跨越脂双层的疏水区,与其脂肪
酸链共价连接,而亲水的极性部分位于膜的内外两侧,这种蛋白质跨越脂双层,称为跨膜蛋白。

38)粘着带:位于上皮细胞顶部闭锁连接的下方,相邻细胞膜间形成15~20nm的间隙,期
间分布有交织结合的丝状致密物质,胞质面有与细胞膜平行的微丝束,具有保持细胞形态以及支持细胞的功能。

39)桥粒:是两个相邻细胞之间以一对纽扣式结构存在的连接方式,在细胞膜内测,存在
圆盘状致密斑,在一对致密斑间有中等致密度的丝状物相互交织,主要负责抵御和耐受机械力的作用。

40)细胞外基质:存在于细胞外空间,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构成的高密度有组织的网
络结构,包括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胶原和弹性纤维,纤连蛋白和层连蛋白等成分。

41)膜的不对称性: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有明显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

42)膜骨架:指质膜下雨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连接质膜与细胞骨架
纤维(如微丝、微管等)参与维持质膜的形状并协助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43)细胞质:细胞质膜内除去核以外的所有物质。

44)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45)胞质溶胶: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分离细胞匀浆物中的各种细胞组分,先后去除细胞核、
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和细胞质膜等细胞器或细胞结构后,存留在上清液中的主要是细胞质基质的成分,生物化学家称之为胞质溶胶。

46)细胞内膜系统:是指细胞内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相关联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
结构。

47)粗面内质网:多呈扁平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因在其膜表面分布着大量的核糖体而命
名,它是内质网与核糖体共同形成的复合技能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性的蛋白和多种膜蛋白。

48)光面内质网:膜膜表面无核糖体颗粒附着,其形态常常呈分支的管状或小泡状,相互
交织成网,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是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49)微粒体:是在细胞匀浆和超速离心过程中,由破碎的内质网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
构,它包含内质网膜与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

50)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围绕的、含有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

51)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体,是单层膜围绕的、内含一种或几种氧化酶类的细胞器。

52)载体蛋白:又称为通透酶,是一类膜内在蛋白,有特异性结合位点,每种载体蛋白只
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53)通道蛋白:横跨质膜形成充满水溶液通道的蛋白质,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
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54)简单扩散:又称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的一种,指脂溶性物质或分子质量小且不带
电荷的物质在膜内外存在浓度差的条件下沿着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质膜的现象。

55)被动运输:是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

56)主动运输: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
高的一侧进行跨膜的耗能运输方式。

57)耦联转运蛋白:介导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输,包括同向转运蛋白和反向转运蛋白,
一种离子或分子的逆浓度梯度运输和一种或多种不同离子的顺浓度梯度运输耦联起来,又称次级主动运输。

58)协同运输: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动的直接动力来自膜两侧离子
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梯度维持是通过钠钾泵或质子泵消耗ATP实现的。

59)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膜内陷形成囊泡(胞吞泡),将外界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60)胞饮作用:连续摄取细胞外基质中的液滴(胞吞物为液体或溶解物)的过程,形成的
小囊泡(胞饮泡)直径小于150nm。

61)吞噬作用:胞吞物为大的颗粒,如微生物或较大的细胞碎片,形成的囊泡(吞噬泡)
直径一般大于250nm。

62)胞吐作用: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63)信号假说: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并引导蛋白质边
合成边通过易位子蛋白质复合体进入内质网腔,并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被切除。

64)信号序列: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信
号序列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运输后被信号肽切除。

65)信号斑: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是由几段信号肽形成的一个三维结构的表面,
这几段信号肽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斑点被磷酸转移酶识别。

66)信号肽:位于蛋白质的N端,一般有16~26个氨基酸残基,包括疏水核心区(h)、C
端(c)、N端(n)3各部分。

67)停泊蛋白:即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存在于内质网膜上,可特异性地与信号识别颗粒结
合。

68)跨膜运输: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转运到内质网、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的过
程。

69)膜泡运输:蛋白质以不同类型转运小泡从粗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再分选
到细胞的各个部位,其中涉及到各种不同的运输小泡的定向转运,以及膜泡出芽的融合过程。

70)门控运输: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
细胞核返回细胞质。

71)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出发的信息通过介质(信号分子、配体)传递到另一个细胞
并与靶细胞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然后通过细胞信号转到产生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72)信号转导:信号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经过一系列胞间传递或运输过程到达受体细胞后
被存在于受体细胞的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并发生相互作用,最终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的过程。

73)细胞识别:细胞通过表面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相互作用,导致胞内一
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重要环节。

74)细胞信号通路:胞外信号转导为胞内信号,最终调解特定基因表达,引起细胞应答放
映所经历的路程。

75)细胞信号传导:强调信号的产生与细胞间传送,即信号的合成、分泌与传递。

76)受体:是一种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蛋白质,当与配
体结合后,通过信号转导作用将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化学或物理的信号,已启动一系列过程,最终表现为生物学效应。

77)第二信使:为细胞信号转到过程中的次级信号,是细胞内产生的小分子,其浓度变化
(增加或减少)应答于胞外信号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行使功能。

78)G蛋白:即GTP结合蛋白,由α、β、γ3个亚基构成,β、γ亚基锚定与细胞膜上起稳
定α亚基的作用,α亚基由GTP酶的活性,G蛋白在信号途径中起分子开关的作用。

79)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
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个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80)启动基因:能与RNA聚合酶结合而开始启动转录的基因,位于操作基因之前,是转
录起点上游的一段DNA序列,特异蛋白质因子与其相互作用,调控转录的表达。

真核细胞的启动基因包括两类调控区,即:下游调控元件(启动子)和上游调控元件(增强子)。

81)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
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
82)染色体: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83)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
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一般具备转录活性,多位于核的周边部位。

包括单一序列
DNA和部分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
84)异染色质:指间期核中,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
色时着色深的那些染色质。

不具备转录活性,多位于核的中央部位。

85)核体:间期核内除染色质与核仁结构外,在染色质之间的空间还含许多形态上不同的
亚核结构域,统称为核体。

86)核基质:用核酸酶与高盐溶液处理细胞核,将DNA、组蛋白、RNA除去后核中仍然
残留的纤维蛋白网架结构。

87)核孔:核膜并不完全连续,在许多部位,核膜内外两层常彼此融合,形成环状孔道,
称为核孔,它们是核质之间的重要通道。

88)核孔复合体:核被膜上沟通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隧道的内、外口和中央有
由核孔蛋白组成的颗粒。

核孔是核质交换的双向选择性通道。

89)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单元,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
小体。

核小体的核心由4种组蛋白的8个分子组成八聚体,每种各两分子。

组蛋白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约165个碱基对,其进出处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

核小体的直径约10nm。

90)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91)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编程性细
胞死亡。

92)细胞死亡:细胞死亡是细胞衰老的结果,是细胞生命现象的终止。

包括急性死亡(细
胞坏死)和程序化死亡(细胞凋亡)。

93)细胞坏死:细胞坏死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
死亡。

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膜发生渗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导致炎症反应。

94)Hayflick界限: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寿命。

细胞的增
值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著名的Hayflick界限。

95)凋亡小体: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体,它的形成过程是核染色质
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膜所包围。

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

以后,逐渐分离,形成单个的凋
亡小体。

凋亡小体最终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

96)细胞衰老: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是有一定的寿命,存在着衰老。

细胞衰老是一
种重要的生命活动。

衰老的原因在于细胞本身,在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内部的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细胞核内染色质固缩化,核膜内折;内质网弥散于核周胞质中,粗面内质网的总量减少;线粒体数目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体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
绝大多数动物细胞衰老时会产生致密体;细胞膜相处于凝胶相或固相。

97)致密体:是衰老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在衰老时多会有致密体的
积累。

致密体是由溶酶体或线粒体转化而来。

多数致密体具单层膜且有阳性的磷酸酶反应,这和溶酶体是一致的。

少数致密体显然是有线粒体转化而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