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当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一个新的可知度也就被发现,当儿童在学走路时,他学会知觉地 面是否对他的行走提供三维的支持,发现了这个新的可知度,而这个可知度对一个尚不会走动 的新生儿童说是无关的、未知的。 吉布森与她的同事们曾于1987年做过一个实验,在水床旁铺上一条高出地板4英寸的木板小路, 上面用硬胶合板拼出图案类结构,让被试婴儿的母亲面带笑容地站在6英尺远的另一头。实验 表明,会走路的婴儿会花较多时间注视水床,然后沿木板小路走向母亲,而只会爬行不会走动 的婴儿则不太注意是木板还是水床,一往无前地爬了过去。这个实验证明,可知度的发现与儿 童的运动水平有关。不同的可知度可以分化出环境中的不同信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理论强调在具体环境中知觉的自然行为。这一点也是吉布森与其他知觉研究者的不同之 处。正如前面所说,吉布森把人的知觉看作是适应行为。人为了适应环境,需要知觉周围环境 中的对象、空间位置(布局)、各种偶发的事件。为此,人们会围绕对象走上一圈,扫视或注 视对象,用手、脚去摆弄它们,甚至把它们拆开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吉布森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可知度”(affordance)上。这个概念是J. J.吉布森的贡献,意思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知觉某一对象的可知度,就是学习它的意义以及了解下一步知觉行动的可能性。吉布森声称, 可知度是由环境直接提供的。 “我们不是知觉一个刺激或一个静止的图像,不是知觉感觉的复合或一件东西,我们知觉的是 我们可以吃、可以写、可以坐在上面或可以与之交谈的对象。”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增加
分化 细致
知觉特异性增加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阶段1(从出生到4个月左 右)
阶段2(约4—7个月)
注意最优化
阶段3(约8—12个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儿童注意的信息与他所面临 的任务之间的一致性越来越 高
儿童的注意变得越来越灵活
注意的外围机制:抽取和过滤是 接收信息或拒绝信息的内部过程。 与此同时,知觉还表现出注意的 外部机制,例如,儿童把眼睛转 向电视机。注意的外围机制有助 于儿童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事 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单元。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4
对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评析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理论向我们解答了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如何知觉这个世界?”但她 的答案是全新的。
众所周知,前科学时期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沿着经验论和先天论的两条路线,对感觉和知觉进行 了大量的探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各派心理学对知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例如,机能主义把知觉看作是一个 关键性问题,而行为主义则忽视知觉。格式塔心理学却在知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有影响 的派别,到了精神分析学派又对知觉冷淡了一番。但无论如何,知觉心理学的中心议题始终是说明 人类经验的意义。 其中,联想主义对知觉的解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产生了知觉学习的中介说(有些文献中又称为 强化说或促进说)。通过学习把刺激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办法,如果对刺激赋予一个名称或给 予奖励,我们就能学会辨别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将这种联系加在刺激上,就能用来与起初似乎非常 相似的另一个刺激物加以区别。
过确定几次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位,从而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
有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抽取:这里,吉布森运用的是 abstraction,在思维心理学中 指的是“抽象”这一思维过程。
过滤:在知觉过程中,一面要抽 取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排除杂 乱的、不相干的“噪音”,这就 需要过滤。
知觉发展的机制
以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人对于 具体的任务或情景具有一个目标和需要。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视 崖 实 验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感知觉的定义
传统感觉理论
吉布森感觉理论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信息传到大 脑中,便抽译为知觉。
感觉是人在特定的环境(如实验室中)对人为抽 象了的刺激(如纯光、纯味、纯音等)作出的反 映;感觉是知觉的偶然征兆
从以上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吉布森的知觉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反对中介说,提倡差异说 (或称特征说)
按差异说,知觉学习不是由于联系过 程的结果,它的产生是因为知觉者 (主体)对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刺激特 征的敏感性逐渐增加的缘故。正因为 如此,吉布森并不认为感觉是知觉的 先决条件和原始资料。
儿童的知觉准备状态越来越明显
注意最优化
儿童的注意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
获得恒常性
形成知觉结构单元 信息获得经济有效
如同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结构,但是有相同的认知
机能(同化和顺应)一样,吉布森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什么年龄,其提取
信息的机制是一样的,它们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经济有效。儿童通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的联系说 由此,米勒等(N. E. Miller)曾提出两条知觉学习的假设。假设一是 “获得的线索区别性”,主张对起初非常相似的刺激加上不同的要素(如不同的语词符 号),就会增加刺激物之间的区别性,使它们变得似乎不太相似了;假设二为“获得的 线索等同性”,即给两个起初有区别的刺激加上相同的要素(如相同的语词符号),就 会减少它们的差异性,从而使它们看起来似乎更为相似。 知觉的差异说按差异说,知觉学习不是由于中介或联系的结果,而是由于观察者对以 前没有注意到的刺激特征的敏感性逐渐增加的缘故。其结果是导致观察者对感觉世界中 的刺激有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学会了辨别刺激的各个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地辨别,才能 实现知觉学习。因此,知觉学习的差异说把知觉学习看作是辨别过程,而不是联系过程。
刺激的含义 如何分化
刺激是静止和僵化的
知觉和认知是一个增加的过程,是儿 童把一个动作、一个词或一个原来储 存在头脑中的信息加到刺激之上的过 程。
刺激包含着各种信息,这种信息的获得取决于主 体对刺激的分化,而分化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主 体是否获得足够的知觉刺激以及主体活动的水平。
儿童并不知觉一个孤立的、不连续的刺激,而是 从存在于时空中的刺激中不断地分化出各种信息, 知觉这些事件、对象及其特点。因此,知觉是刺 激的函数,刺激是有效信息的组合,知觉过程就 是不断地从刺激中分化出有效信息的过程。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一)知觉是人类主动的活动
(二)刺激中信息的分化 (三)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
(四)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
(五)知觉发展的机制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 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一个激活了的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儿童和成人都 能在环境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参与和抽取信息。例如, 一个婴儿在玩皮球的过程中,能发现球在大小、颜色、 外表、质地、重量、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婴儿还能进一 步发现从不同距离看一个球大小会有变化,但它实际上 是同一个球。当一个球从房间的一角滚到另一角,这是 一个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通过观察和游 戏,儿童将从物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 的时空序列。
例:“让我描述今晨醒来时我听到些什 么……把它们分为两种,一种是邻居使用割 草机的声音,我知道这种声音。其他的是许 多鸟叫的混杂声。忽然一种新的声音加进这 混杂声中,我能从其他声音中听出来——那 是野鸽的悲鸣。正和我能听出割草机的声音 一样,我知道鸽子的声音。说我知道这种声 音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不费力的答复可以说, 我是通过学习它们的名称鉴别出这种声音的。 但是这等于没有答复,因为没有说明怎样能 从其他混杂的声音中分辨出这种特殊模式的 声音。一位鸟类学家无疑能分辨种种鸟的鸣 叫声,并能给我说出它们的名称。我也知道 这些名称,它们是鹪鹩、知更鸟、红雀、燕 雀等,但是我不能区别出鸣叫声。至于野鸽 的叫声,是我偶然知道它的名称。我能叫出 它的名称,也能认识它的声音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夫妇,是知觉学习差异说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大量精湛的研究
成果,提出了一套相对新颖的知觉理第论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2
格赛尔略传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视觉悬崖”实验:E.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 1910—2002)。
吉布森1931年毕业于史密斯学院并留校任教心理学,1938年,在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 (C. Hull)指导下获博士学位。以后,她转到耶鲁大学,专攻动物行为的研究。在那儿,她渐渐地不 满足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倾向。二战期间,她的研究工作由于丈夫J.J.吉布森的工作调动而中 断,当时,J.J.吉布森还全力为军事研究服务。二战以后夫妇俩都到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双双 成为知觉领域著名的实验和理论工作者。
第三章 知觉学习理论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目 录
CONTENT
01
理
论
背
景
02
格赛尔略传
03 吉 布 森 知 觉 学 习 理 论 的 基 本 观 点
04 对 吉 布 森 知 觉 学 习 理 论 的 评 析
05 知 觉 学 习 理 论 与 学 前 教 育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1
理论背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强调知觉、行为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儿童的目标和环境中分离出的信息之间有一个理 想的匹配关系。因此,吉布森认为,企图离开生态学的条件孤立地研究知觉,是注定要误入歧 途的。心理学只有研究儿童知觉行为、儿童的目标和作用于他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懂 得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特异性增加 注意实现最优化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3
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夫妇对传统的知觉理论提出疑 义,认为它是错误的,因为传统知觉 理论认为,感觉必须“译”为知觉, 必须通过中介。而吉布森认为感觉是 一种不需要利用联想或其他中介变量 就能从原始资料形成知觉印象的系统。 知觉是刺激的一个函数,刺激是环境 的一个函数,因而,知觉是环境的一 个函数,正是这个观点,形成了吉布 森理论同传统观念的决裂。
回顾:我们是学习从刺激中抽取信息来知觉世界的。这个信息反映着周围物体、事件、地点及它们为儿童活动
提供的可知度。人类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者,他们直接地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恒常性和结构单元。知觉的发展 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生态环境对知觉学习十分重要。儿童学会从环境中知觉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或者说,在发展整的活动。 任何对象、事件、空间排列都是在一定的 环境中出现的,儿童只有在这种自然环境 中才能准确地抽取出刺激所包含的信息。 这种自然环境中的知觉,是儿童适应环境 的基础。吉布森曾不无自豪地宣称她的工 作是“室外天空下的知觉,代替了那种暗 室中光点的知觉。吉布森把自己的学术注 意力集中到儿童——环境层面,研究儿童 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主动地寻求 有生态意义的信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E.吉布森在20世纪50—60年代从事知觉学习和知觉发展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闻名于世的实 验。她的研究和理论集中地反映在1969年出版的《知觉学习和发展的原则》一书中。这本书作为这 个发展领域的历史上一本极富影响的学术著作而受到欢迎,并荣获世纪心理学奖。
以后的10年中,她继续进行范围广泛的研究,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儿童如何学习阅读上。1975年 出版了《阅读心理学》。80年代,她在实验室里研究婴儿的知觉发展,对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知 觉发展有了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对于探索外部世界,新生儿具有内在的、先天的好 奇心。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探索环境,积极主动地去获得信息。虽然外界在经常不断地变化着,但婴 儿能从外在世界的不断变化中认识到物体不变的特性,从而获得新的信息。
• 在儿童的知觉行为中,包含着一般的和特殊的动机。人 类,作为一个物种,天生就具有探索和学习的动机,藉
例: 视崖实验 验台以中间为分界,一边表面画有棋盘 格,另一边空白。把婴儿放在中间,婴 儿的母亲站在空白的一边喊她过来。 抓握反应 在3个月左右的婴儿面前放一个大球和 一个小球。在婴儿还不会用手拿东西的 时候,就能根据球的大小及距离用不同 的姿势去抓。对小球用手掌抓,对大球 用两只手抱。 回避反应 婴儿对物体轮廓迅速放大的信息能作出 回避的反应。
当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一个新的可知度也就被发现,当儿童在学走路时,他学会知觉地 面是否对他的行走提供三维的支持,发现了这个新的可知度,而这个可知度对一个尚不会走动 的新生儿童说是无关的、未知的。 吉布森与她的同事们曾于1987年做过一个实验,在水床旁铺上一条高出地板4英寸的木板小路, 上面用硬胶合板拼出图案类结构,让被试婴儿的母亲面带笑容地站在6英尺远的另一头。实验 表明,会走路的婴儿会花较多时间注视水床,然后沿木板小路走向母亲,而只会爬行不会走动 的婴儿则不太注意是木板还是水床,一往无前地爬了过去。这个实验证明,可知度的发现与儿 童的运动水平有关。不同的可知度可以分化出环境中的不同信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理论强调在具体环境中知觉的自然行为。这一点也是吉布森与其他知觉研究者的不同之 处。正如前面所说,吉布森把人的知觉看作是适应行为。人为了适应环境,需要知觉周围环境 中的对象、空间位置(布局)、各种偶发的事件。为此,人们会围绕对象走上一圈,扫视或注 视对象,用手、脚去摆弄它们,甚至把它们拆开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 20世纪80年代后期,吉布森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可知度”(affordance)上。这个概念是J. J.吉布森的贡献,意思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知觉某一对象的可知度,就是学习它的意义以及了解下一步知觉行动的可能性。吉布森声称, 可知度是由环境直接提供的。 “我们不是知觉一个刺激或一个静止的图像,不是知觉感觉的复合或一件东西,我们知觉的是 我们可以吃、可以写、可以坐在上面或可以与之交谈的对象。”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与刺激信息之间的一致性增加
分化 细致
知觉特异性增加
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阶段1(从出生到4个月左 右)
阶段2(约4—7个月)
注意最优化
阶段3(约8—12个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儿童注意的信息与他所面临 的任务之间的一致性越来越 高
儿童的注意变得越来越灵活
注意的外围机制:抽取和过滤是 接收信息或拒绝信息的内部过程。 与此同时,知觉还表现出注意的 外部机制,例如,儿童把眼睛转 向电视机。注意的外围机制有助 于儿童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事 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单元。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4
对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评析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理论向我们解答了一个古老的问题:“我们如何知觉这个世界?”但她 的答案是全新的。
众所周知,前科学时期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们沿着经验论和先天论的两条路线,对感觉和知觉进行 了大量的探讨。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各派心理学对知觉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例如,机能主义把知觉看作是一个 关键性问题,而行为主义则忽视知觉。格式塔心理学却在知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有影响 的派别,到了精神分析学派又对知觉冷淡了一番。但无论如何,知觉心理学的中心议题始终是说明 人类经验的意义。 其中,联想主义对知觉的解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产生了知觉学习的中介说(有些文献中又称为 强化说或促进说)。通过学习把刺激与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办法,如果对刺激赋予一个名称或给 予奖励,我们就能学会辨别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将这种联系加在刺激上,就能用来与起初似乎非常 相似的另一个刺激物加以区别。
过确定几次外部特征,获得恒常性和形成知觉结构单位,从而使知觉变得更加经济
有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抽取:这里,吉布森运用的是 abstraction,在思维心理学中 指的是“抽象”这一思维过程。
过滤:在知觉过程中,一面要抽 取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排除杂 乱的、不相干的“噪音”,这就 需要过滤。
知觉发展的机制
以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和改造环境。人对于 具体的任务或情景具有一个目标和需要。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视 崖 实 验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感知觉的定义
传统感觉理论
吉布森感觉理论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感觉信息传到大 脑中,便抽译为知觉。
感觉是人在特定的环境(如实验室中)对人为抽 象了的刺激(如纯光、纯味、纯音等)作出的反 映;感觉是知觉的偶然征兆
从以上的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吉布森的知觉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反对中介说,提倡差异说 (或称特征说)
按差异说,知觉学习不是由于联系过 程的结果,它的产生是因为知觉者 (主体)对以前没有注意到的刺激特 征的敏感性逐渐增加的缘故。正因为 如此,吉布森并不认为感觉是知觉的 先决条件和原始资料。
儿童的知觉准备状态越来越明显
注意最优化
儿童的注意变得更加经济、有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确定刺激的外部特征
获得恒常性
形成知觉结构单元 信息获得经济有效
如同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结构,但是有相同的认知
机能(同化和顺应)一样,吉布森认为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什么年龄,其提取
信息的机制是一样的,它们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经济有效。儿童通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的联系说 由此,米勒等(N. E. Miller)曾提出两条知觉学习的假设。假设一是 “获得的线索区别性”,主张对起初非常相似的刺激加上不同的要素(如不同的语词符 号),就会增加刺激物之间的区别性,使它们变得似乎不太相似了;假设二为“获得的 线索等同性”,即给两个起初有区别的刺激加上相同的要素(如相同的语词符号),就 会减少它们的差异性,从而使它们看起来似乎更为相似。 知觉的差异说按差异说,知觉学习不是由于中介或联系的结果,而是由于观察者对以 前没有注意到的刺激特征的敏感性逐渐增加的缘故。其结果是导致观察者对感觉世界中 的刺激有了越来越多的经验,学会了辨别刺激的各个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地辨别,才能 实现知觉学习。因此,知觉学习的差异说把知觉学习看作是辨别过程,而不是联系过程。
刺激的含义 如何分化
刺激是静止和僵化的
知觉和认知是一个增加的过程,是儿 童把一个动作、一个词或一个原来储 存在头脑中的信息加到刺激之上的过 程。
刺激包含着各种信息,这种信息的获得取决于主 体对刺激的分化,而分化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主 体是否获得足够的知觉刺激以及主体活动的水平。
儿童并不知觉一个孤立的、不连续的刺激,而是 从存在于时空中的刺激中不断地分化出各种信息, 知觉这些事件、对象及其特点。因此,知觉是刺 激的函数,刺激是有效信息的组合,知觉过程就 是不断地从刺激中分化出有效信息的过程。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一)知觉是人类主动的活动
(二)刺激中信息的分化 (三)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
(四)儿童知觉发展的趋势
(五)知觉发展的机制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 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一个激活了的有机体为了认识世界 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儿童和成人都 能在环境中主动地发现、探索、参与和抽取信息。例如, 一个婴儿在玩皮球的过程中,能发现球在大小、颜色、 外表、质地、重量、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婴儿还能进一 步发现从不同距离看一个球大小会有变化,但它实际上 是同一个球。当一个球从房间的一角滚到另一角,这是 一个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事件。通过观察和游 戏,儿童将从物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信息、事件和环境 的时空序列。
例:“让我描述今晨醒来时我听到些什 么……把它们分为两种,一种是邻居使用割 草机的声音,我知道这种声音。其他的是许 多鸟叫的混杂声。忽然一种新的声音加进这 混杂声中,我能从其他声音中听出来——那 是野鸽的悲鸣。正和我能听出割草机的声音 一样,我知道鸽子的声音。说我知道这种声 音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不费力的答复可以说, 我是通过学习它们的名称鉴别出这种声音的。 但是这等于没有答复,因为没有说明怎样能 从其他混杂的声音中分辨出这种特殊模式的 声音。一位鸟类学家无疑能分辨种种鸟的鸣 叫声,并能给我说出它们的名称。我也知道 这些名称,它们是鹪鹩、知更鸟、红雀、燕 雀等,但是我不能区别出鸣叫声。至于野鸽 的叫声,是我偶然知道它的名称。我能叫出 它的名称,也能认识它的声音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夫妇,是知觉学习差异说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大量精湛的研究
成果,提出了一套相对新颖的知觉理第论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2
格赛尔略传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视觉悬崖”实验:E.吉布森(Eleanor J. Gibson, 1910—2002)。
吉布森1931年毕业于史密斯学院并留校任教心理学,1938年,在著名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 (C. Hull)指导下获博士学位。以后,她转到耶鲁大学,专攻动物行为的研究。在那儿,她渐渐地不 满足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的倾向。二战期间,她的研究工作由于丈夫J.J.吉布森的工作调动而中 断,当时,J.J.吉布森还全力为军事研究服务。二战以后夫妇俩都到康奈尔大学心理学系任教,双双 成为知觉领域著名的实验和理论工作者。
第三章 知觉学习理论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目 录
CONTENT
01
理
论
背
景
02
格赛尔略传
03 吉 布 森 知 觉 学 习 理 论 的 基 本 观 点
04 对 吉 布 森 知 觉 学 习 理 论 的 评 析
05 知 觉 学 习 理 论 与 学 前 教 育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1
理论背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强调知觉、行为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儿童的目标和环境中分离出的信息之间有一个理 想的匹配关系。因此,吉布森认为,企图离开生态学的条件孤立地研究知觉,是注定要误入歧 途的。心理学只有研究儿童知觉行为、儿童的目标和作用于他的信息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懂 得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知觉特异性增加 注意实现最优化 信息获得更加经济有效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03
吉布森知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吉布森夫妇对传统的知觉理论提出疑 义,认为它是错误的,因为传统知觉 理论认为,感觉必须“译”为知觉, 必须通过中介。而吉布森认为感觉是 一种不需要利用联想或其他中介变量 就能从原始资料形成知觉印象的系统。 知觉是刺激的一个函数,刺激是环境 的一个函数,因而,知觉是环境的一 个函数,正是这个观点,形成了吉布 森理论同传统观念的决裂。
回顾:我们是学习从刺激中抽取信息来知觉世界的。这个信息反映着周围物体、事件、地点及它们为儿童活动
提供的可知度。人类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者,他们直接地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恒常性和结构单元。知觉的发展 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生态环境对知觉学习十分重要。儿童学会从环境中知觉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环 境,或者说,在发展整的活动。 任何对象、事件、空间排列都是在一定的 环境中出现的,儿童只有在这种自然环境 中才能准确地抽取出刺激所包含的信息。 这种自然环境中的知觉,是儿童适应环境 的基础。吉布森曾不无自豪地宣称她的工 作是“室外天空下的知觉,代替了那种暗 室中光点的知觉。吉布森把自己的学术注 意力集中到儿童——环境层面,研究儿童 如何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主动地寻求 有生态意义的信息。
第三章知觉学习理论
E.吉布森在20世纪50—60年代从事知觉学习和知觉发展领域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闻名于世的实 验。她的研究和理论集中地反映在1969年出版的《知觉学习和发展的原则》一书中。这本书作为这 个发展领域的历史上一本极富影响的学术著作而受到欢迎,并荣获世纪心理学奖。
以后的10年中,她继续进行范围广泛的研究,并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儿童如何学习阅读上。1975年 出版了《阅读心理学》。80年代,她在实验室里研究婴儿的知觉发展,对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的知 觉发展有了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使我们认识到,对于探索外部世界,新生儿具有内在的、先天的好 奇心。他们会用各种方法去探索环境,积极主动地去获得信息。虽然外界在经常不断地变化着,但婴 儿能从外在世界的不断变化中认识到物体不变的特性,从而获得新的信息。
• 在儿童的知觉行为中,包含着一般的和特殊的动机。人 类,作为一个物种,天生就具有探索和学习的动机,藉
例: 视崖实验 验台以中间为分界,一边表面画有棋盘 格,另一边空白。把婴儿放在中间,婴 儿的母亲站在空白的一边喊她过来。 抓握反应 在3个月左右的婴儿面前放一个大球和 一个小球。在婴儿还不会用手拿东西的 时候,就能根据球的大小及距离用不同 的姿势去抓。对小球用手掌抓,对大球 用两只手抱。 回避反应 婴儿对物体轮廓迅速放大的信息能作出 回避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