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挪用视角下的《创造1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挪用视角下的《创造101》
作者:陈立峰陈津怡
来源:《艺苑》2018年第06期
【摘要】针对2018年热播的网络综艺节目《创造101》呈现的文化元素所展示的日韩偶像文化挪用状况,本文试图运用赛博格、凝视与消费等理论探讨文化挪用的产生及其在本土发生变异的原因。同时,本文还将探讨人气选手王菊的粉丝对欧美“流行天后”文化挪用受阻的情况,揭示网络选秀节目中媒体生产者与受众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创造101》;文化挪用;日韩偶像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的热播,重新引爆了新一轮大众对选秀类综艺节目的热情,甚至被视为中国偶像产业元年的到来。《创造101》由腾讯视频出品,有别以往《超级女生》等电视选秀节目,它赋予了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平台偶像文化以新的理念和定义。节目组从国内娱乐经纪公司上万名练习生中挑选了101位选手,在明星导师训练下成长,经过任务、考核以及循环人气投票和淘汰等流程,最终决出11名选手,组成全新的偶像团体出道。《创造101》的节目框架及赛制模式源自于2016年韩国Mnet电视台推出、至今仍受欢迎的练习生竞演真人秀节目《Produce 101》,而在节目内容方面,则增添了不少本土化的元素,使之更贴合本土观众的需求。
《创造101》播放期间,公众对于相关话题的讨论,远远超出了青年亚文化圈层的范围。无论受众是抱有接受还是抵触的态度,以《创造101》为代表的偶像团体文化,确实是真正走进了主流普通大众的视野。原本因为“限韩令”在中国公共平台上冷却的韩国流行文化,似乎又以一种新的形式卷土重来。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其实这是一种对于韩国偶像文化的挪移和活用。James O.Young将文化挪用界定为“一种文化背景的人,使用源于其他文化的事物的行为”[1]5,而文化挪用又可以体现在主题、形式和风格等方面的挪用。另一方面,《创造101》长达三个月的播放周期,全面展现了选手们的成长过程。观众作为决定选手去留的“国民制作人”,见证了选手从“素人”到“明星”的转变,由此又具有了以AKB48为代表的日本偶像组合体现的“养成系”意味。《创造101》成为了一个短期的“创造48”,这也是对日本偶像文化的挪移和活用。
基于节目组对“101模式”在本土的复制与改造,以及能从大众的反响中观察到的一些有别于日韩偶像文化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发现日韩偶像文化在被挪用到中国本土所产生的变异。
一、韩流“赛博格”美学的挪用:重塑、再组与摹制
韩国流行文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以其独特的文化定位影响着全球的潮流趋向,其中流行音乐偶像文化中对“赛博格”美学的再创更是韩流在全球的传播过程中能够如此强势的重要原因。“赛博格”是Cyborg的音译,即将人体和科技进行融合,重塑为人机合体的义体人类。而韩流“赛博格”就是通过技术将形态各异的个体组合成一个可供呈现的表演整体,以不断拆分、重组、再复制的舞蹈技术,将它们呈现为一个具备模块化(modular)性质的整体。换言之,韩流“赛博格”就是配合流行音乐创设的情境和主题,透过妆容与服装在视觉上呈现出极为类似的人体形象,跟随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节奏,团体做出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所展现出来的效果。同时它的美学意义也并非是单纯的复制技术下的不断重复,而是在整齐、对称以及和谐的视觉意象中又具备了一定的个体可分裂性与辨识度。而且,赛博格的美学意义并不局限在偶像团体本身的表演,当接受者被韩流团体展现的中毒性的旋律和标志性的舞蹈动作所吸引、自发进行复制性的唱跳演绎的时候,实际上其个体也作为一个模块融入到了赛博格的演绎整体。借助韩流“赛博格”,韩流由此形成了能够向全球青年的流行文化进行强势输出的基础。
与原版节目一样,《创造101》的制作目的同样是打造“国民女团”,但区别在于前者是在韩国偶像市场过分饱和、三大娱乐经纪公司垄断的情况之下,小型娱乐公司联合来抵抗所催生的文化形式;而后者面对的仍是相当空白的偶像经济市场。对于韩国国民来说,多年来偶像娱乐产业所推行的那种衡量标准已经被大众所接受和认同,“国民女团”无非就是对这个标准的再次重现,因此《Produce 101》在选手表演中展现出了韩流“赛博格”也在情理之中。但对于中国来说,本土文化不存在流行偶像团体的表演传统,大众以及偶像产业自身也没有形成一种被规训的标准,因此《创造101》在借用韩国节目模式的情况下,对韩流“赛博格”进行了挪用。这种文化挪用在节目的全程一直有体现:比如要求101位练习生学习同一首歌曲《Pick me up》,并且挑选出具备高完成度、高融合度的成员集体进行表演;每次的主题公演,制作团队都需要根据选手所在的小队的歌曲风格来进行整体统一的形象打造……
有趣的是,韩流“赛博格”的起源与发展都与其流行偶像文化环境牵系在一起,然而在挪用到中国本土的时候,它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形式却能够被大众迅速地消化与接受。“赛博格”的美学意义不仅体现在选手的表演上,并且透过文化接受者即观众本身对歌舞的摹制(cover)(1),或者是利用电子音乐制作语音合成软件和3D建模软件技术制作的虚拟形象歌舞摹制,都体现了韩流“赛博格”在本土的文化挪用中并未消解的意义:对技术与身体疆界的打破、荧幕和观众之间的边界模糊。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东亚文化内部的文化接近,即受众基于对本地文化、语言、风俗等的熟悉,较倾向于接受于该文化、语言、风俗接近的节目,是韩流“赛博格”能够随着数位化技术的发展,通过新型媒介移植到本土的重要原因。另外,韩流“赛博格”中唱跳形式所承载的青年亚文化符号,本身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化折扣——即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根植于本土的文化产品,传播到其他地方时吸引力减弱了的干扰,而保有它原本的意义和语境。
二、日本女性偶像养成性的挪用:凝视、消费与收编
相比于韩国偶像“完成型”艺人组合展示的专业形象,日本女性偶像组合则更倾向于“养成性”,即将偶像从“素人”到“明星”的成长过程直接推送到粉丝的视野中。这跟观看并参与到《创造101》节目中的“全民创始人”目睹喜爱的选手从默默无闻的女生,蜕变为“国民女团”成员的体验是一致的。实际上对日本偶像文化的养成性的挪用在《创造101》开播之前已经得到了许多成功的验证。无论是TFBOYS,还是SNH4这个8AKB48在上海的姐妹分团,都体现出大众对日本偶像养成文化在中国本土挪用中的接受与认同。在对《创造101》的观察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在短暂的、片段式的节目呈现中,“养成偶像”的特质是如何在粉丝的解读与再创的情况下“被产生”的,以及它们由媒介强化以后作为生活的具体倒置形成的奇观(specta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