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 六 认识图形单元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测试卷
一、想一想,填一填。
1. 从左边数起,圆柱是第( )个,从右边数是第( )个。
2.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比正方体多( )个。
3. 把从右边数第5个图形圈起来。
二、数一数。
有( )个。
有( )个。
三、找出用相同积木搭起来的图形,用线连起来。
四、把能滚动的图形圈起来。
五、选一选。
1.在能站稳的下面画“”,站不稳的下面画“”。
2. 摆对的画“√”,摆错的画“✕”。
六、数一数,填一填。
1
.
有( )个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球。
圆柱比长方体多( )个。
2.
长方体( )个
正方体( )个
圆柱( )个
球( )个
第六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 4 4 2. 3 1 2 3. 略
二、9 8
三、略
四、提示:圈①④⑤⑦
五、1. ()() 2. (✕)(√)
六、2 1 2 5
七、4 1 2 2
整理和复习(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1、2题,完成P82“练习十九”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熟悉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正确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2.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将知识系统化,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整理知识的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口算。
▶教学难点
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交流汇报时不会完整表述,比较零散。
学过的知识有: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小括号;解决问题等。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将本单元的知识有序清晰地呈现出来,全面了解本单元所学知识,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的知识。
二、在比较中理解加、减法算理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1“整理和复习”第1题。
(1)指名学生快速算出得数。
(2)师:请同学们观察所给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第一行的第一个加数都是57;第二行的第一个加数都是75。
预设2:每组中的第二个加数都一样。
预设3:第一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第二组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三组是进位加法。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反馈并注意给予恰当的评价。
(3)师:观察题中6个算式,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请说明理由。
【学情预设】学生可以结合题目中的第一、二组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对比57+2和75+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意思即可,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加。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
【学情预设】学生计算57+9时,可能会说先算7+9=16,再算50+16=66;计算75+9时,先算【教学提示】
这里要让学生充分比较﹑交流,加深对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笔记
5+9=14,再算70+14=84。
◎教学笔记
2.课件出示教科书P81第2题。
(1)开火车口算。
(2)师: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学情预设】学生会结合题目中的算式举例进行说明,例如对比57-2和75-2,学生能用自己
的话说清意思即可,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直接相减。
(3)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
【学情预设】学生计算57-9时,可能会说先算17-9=8,再算40+8=48;计算75-9时,先算
15-9=6,再算60+6=66。
【设计意图】结合典型的口算题目,激活已有的经验;结合实例回答问题,回顾计算方法;在
比较、说明理由的过程中,加深对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明确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十位和十
位上的数相加减。
(4)对比观察题中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相同数位上的数
才能相加、减,等等。
三、在练习中巩固
1.课件出示口算。
(1)学生迅速写出答案。
(2)任选几道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1题。
学生独立在教科书上完成后同桌相互订正。
3.完成教科书P82“练习十九”第2题。
限时1分钟内完成,看谁完成得最快。
【学情预设】以上三题都是口算练习,大部分学生完成较快,少数学生速度较慢,教师巡视,
掌握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复习计算方法,培养
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整理,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整理和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让学生通过实例,在比较、交流中理解
◎教学笔记
学生的速度仍要提升,要达到熟练口算的程度还需要加强练习。
《认识1-5》同步练习2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 + 3= 2﹣2= 4﹣2= 2 + 0=
4﹣3= 3 + 2= 2 +2= 5﹣2=
0 + 3= 5﹣3= 2﹣0= 3﹣2=
5﹣1= 3 + 1= 2﹣1= 2 + 1=
二、看图列式计算。
1、 2、
= =
3
= =
5、 6、
= =
三,应用题
1,周末同学们出去抓蝴蝶,小明抓到两只,小红说她抓到的蝴蝶比小明多两只,那么你能算出来小红抓到多少只蝴蝶吗?
2,动物园有三只大象,又运来了一只,现在动物园一共有几只大象?
3,体育课上玩投篮球比赛,小明投进两个,小红投进一个,小涛投进4个,你能把他们的投篮数按从小到大排一排顺序吗?
答案:
一,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3+2=5
(2)5-4=1
(3)4+0=4
(4)5-5=0
(5)4+1=5
(6)2+2=4
三,应用题
(1)2+2=4只
(2)3+1=4只
(3)1<2<4
第2课时看一看(二)
教材第20~21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能正确辨认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难点:判断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课件、投影仪、玩具汽车、房子等实物及从实物的不同方向拍出来的照片。
师:上一节课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已经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物体,看到的形状通常不相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
1.观察警车模型。
(1)出示警车模型实物。
师:看,这是一辆警车的模型。
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是从警车的哪个方向看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投影仪展示相应的照片,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生1:我看到了车头,我是从警车的前面看的。
生2:我看到了车尾,我是从警车的后面看的。
生3:我看到了车的左面。
生4:我看到了车的右面。
师:左面和右面都是“侧面”。
现在老师把警车放在讲台上,请同学上台来看一看,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是从警车的哪个方向看的。
生:我看到了警灯和车的顶盖,我是从警车的上面看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通过观察警车,我们又验证了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相同。
(2)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上面情境图。
师:我们书中的3个小朋友也在观察警车,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说他们分别是从警车的哪个方向看的,再辨认一下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幅图。
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连线,再交流、汇报:第一幅图是小亮看到的,他从警车的后面看,看到的是车尾;第二幅图是小华看到的,她从侧面看,看到的是车的侧面;第三幅图是小明看到的,他从警车的上面看,看到的是车的顶部,并且车头在他的右边。
2.观察书包。
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书包图。
师:请同学们看图,想一想从书包和背面和侧面分别看到什么样的图形,在课本上做一做。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从背面看到的是第二幅图,因为从背面只能看到后面的肩带;从侧面看到的是第三幅图,而且是从右侧面看的,因为书包的正面在右侧,肩带在左侧。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说得也很清楚。
那么书上的第一幅图是从书包的哪一面看到的呢?
生:前面。
师:请同桌间拿出1个书包来看一看,再互相说一说吧。
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
(第1题用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实物,并从3只小动物的方向拍下照片用投影仪展示,加深认识。
第2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并推理,也可准备实物让学生巩固印象。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判断,再进行模拟验证。
)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观察物体有趣吗?
数学是抽象的,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
本节课中把课本上的看图判断与实物观察相结合,通过看图观察警车、书包、房子等,再从不同的方位观察这些物体的实物,将抽象的数学与有趣的观察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得到了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在现实的情境中,激活了学生的原有经验,促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原型,充分发挥想象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