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取向的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取向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调查了非英语专业一年级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取向,并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最能反映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四种取向为:学业(工具型)取向、知识取向、事业(工具型)取向。

这四种取向可以解释83%的动机。

关键词英语学习取向动机
一、引言
长期以来,社会心理学家将语言学习者的“动机”(motivation)归纳为“强度”(intensity)和“取向”(orientation)的有机结合,前者是指所付出的努力,后者则是指学习目标。

加拿大心理学家Gardner(1985)教授曾指出:“动机是指学习某种语言的愿望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对学习某种语言所持良好态度的综合。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间接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Gardner 归纳了两种取向:“溶合型取向”(int gratIreorientation)和“工具型取向”(instrument a1orientation)。

溶合型动机即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着真正的或某种特殊的兴趣,希望能用目的语与社团成员进行交流,最后达到参与或完全溶入到目的语社团中去的目的。

工具型取向则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如为了通过考试或找到一份令人满意的工作,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获得更为丰厚的薪水,或能够阅读目的语国家的新信息和文献资料等而学习某种外语,带有更多的“功利性”目的。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动机研究专家,Gardner对于动机和取向两者之间的区别进行了解释:取向是学习者的种种目的,而动机则反映了实现这些目的的综合能力。

Gardner提出,对动机的测量包括三项内容:对待语言学习的态度、语言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强度。

二、调查方法
日前,笔者针对高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取向在某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哪些是他们英语学习最主要的取向?第二,取向是否可以预示学生的学习动机?
1、调查对象
参加此次调查的是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系一年级学生55人。

他们第一外语均为英语,目前仍在学习英语课程。

2、调查工具和步骤
此次调查笔者使用了Belmechri和Hummel基于Kuridenier和Clement的调查问卷的修正版本。

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以填空形式出现的个人背景资料,第二部分是30条学习英语的理由,第三部分是各为10条、旨在测试英语学习的动机强度和愿望强度的项目。

30条学习英语的理由皆由“学习英语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作为开始。

学生在6点的李克特(Likert)量表上对每一项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的程度递进上进行等级评价。

“动机强度”量表(Motivational Intensity Scale)由10项旨在测试学生在课堂及课外的英语学习中付出努力程度的选择题(每题有三个选项,均按照由弱到强的程度从1至3排列)组成。

学生动机强度得分即10个选项的数值总和。

“学习愿望强度”量表(Desire to Learn Scale)由另外10项旨在测试学生学习英语的意愿程度的选择题(同上)组成。

学生学习愿望强度得分即10个选项的数值总和。

每位参加此次调查的学生均在3 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了问卷。

三、数据分析
笔者首先运用SPSS1.1软件对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取向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出哪一些取向集结构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取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其中的哪些取向能够预示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

1、取向的因子分析
首先,笔者运用因子分析从30条学习英语的理由中分析出了8项因子。

因子1与10条理由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2条都是工具型的原因——为了完成当前的学业,获得三级证书。

因此,笔者将此因子定义为“学业/证书”(工具型)取向。

因子2与8条理由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2条都显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的实用性非常强——找一份好工作。

于是,笔者将此因子定义为“工具”型取向。

因子3和7条理由相关,相关性最大的3条显示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获得知识。

笔者因此将此因子定义为“知识”取向。

因子4被定义为“升学型”取向。

与其相关的最大的1条理由是为了能够在以后进一步深造,如在专升本、考研中考出英语的好成绩。

因子5与7条理由相关,相关性最大的2条分别反映了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从商和从政。

因此,此因子被定义为“从商/从政”(工具型)取向。

因子6与5条理由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2条都显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
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开拓视野。

笔者将此因子定义为“自我完善”型取向。

因子7与3条理由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l条显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好地运用。

于是,笔者将此因子定义为“工具”型取向。

因子8笔者定义为“社交”取向,因为与其相关的2条理由是为了与外国人交往,了解外国人的生活。

2、多元回归分析
笔者运用回归分析对取向和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计算出能够预示高职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几种取向。

笔者运用stepwise forward selection选出影响力最强的一种取向,并在此基础上每次都增加一个p值>0.05的取向:
“动机强度”和“学习愿望强度”相加所得的数值为动机的得分,前面因子分析得出的数值则代表了取向的得分。

笔者将动机的分值在取向的分值之上作了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影响最大的一种取向是学业(工具型)取向,33.4%的动机可以归因为此种取向;影响程度第二位的是事业(工具型)取向,24.2%的动机可以归因为此种取向;第三位的是知识型取向,18.3%动机可以归因为此种取向;第四位的是社交取向,共有7.8%的动机归于此种取向。

对于高职大学生,以上四种取向最能体现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

四、结论
1、取向
根据因子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笔者认为学业(工具型)取向、事业(21具型)取向、知识型取向、社交取向是反应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最主要的四种取向。

笔者的调查结果中显示的最重要的取向是学业型取向和事业型取向,二者合计占57%,表示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能完成学业和找到好的工作,这与我国学者华惠芳的调查基本吻合。

华惠芳(1998)对苏州地区三百多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认为这些学习者的动机百分之八十可以称之为纯粹的“证书动机(certificate motivation)”。

尽管采用的不是Gardner早期的动机分类法,但她提出的“证书动机”和“工具型动机”有很大的重叠。

2、取向和动机
笔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高职学生,有四种取向最能反映英语学习的动机。

这也对笔者之前所提出的第二个研究问题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取向和动机密切联系,且取向可以反映动机。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取向可以对83%的动机进行合理的解释:33%学业(工具型)取向+24%事业(工具型)取向+18%知识型取向+8%社交取向。

如果所作的调查具有较好的可靠性,那么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取向反映了83%的动机,其余的动机可由别的动机成分解释。

所以,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取向可以知道他们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并有目的和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