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防治进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效果显著使用最广泛的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反应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手术切口小,术后腹壁较美观,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并推广,在国内基层医院已全面开展,并逐渐成为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胆瘘,会产生严重后果,严重者危及生命。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发生胆瘘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 胆瘘形成原因

1.1 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瘘的实质是肝外胆管损伤、大胆管侧壁损伤、结扎或夹闭的残端滑脱、胆道梗阻或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胆管压力增高等,胆瘘发生率为0.1%~0.5%,死亡率为5.9%。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其发生率有逐步增高趋势。

1.2 T管原因

(1)窦道形成不全:合并有影响窦道形成的并发症、放置T管时间短、窦道过长、曾手术切除大网膜、胆总管周围积血或化脓感染影响周围组织及网膜包绕。(2)固定不牢:将T管放置于胆总管切开处,若放置不当或固定不牢,会早期脱落或误拔T管;过紧缝合切口,易发生管壁缺血坏死;管壁过薄、过稀缝合、关闭缝合针孔均可发生胆瘘。(3)材料质量差:T型管材料刺激性大、易堵塞、断裂、吸瘪、变质和被压,内径与胆总管不符,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有效引流,发生胆瘘。避免使用医用胶,易粘连胆管黏膜,拔除时易撕裂胆管壁造成胆瘘。(4)拔管损伤:T型管结扎太紧或胆总管缝合后张力过高造成拔管困难,拔管时用力过猛,撕裂窦道,或者使窦道与胆总管及腹壁发生分离,引发胆瘘。

1.3 有创检查

临床检查损伤肝内外胆管,如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导致胆汁流出形成胆瘘。

1.4 操作手法不当

解剖关系不清、解剖变异或严重炎症粘连,误伤胆总管。手术医师操作不熟练,过度牵拉,野蛮操作,高频电刀致热力损伤胆管,或者手术器械直接损伤胆道。

1.5 创伤性胆瘘

胆管损伤、肝管损伤、胆囊床毛细胆管、十二指肠损伤、多脏器损伤、断裂胆管结扎不稳固等,导致胆汁流入腹腔,发生胆瘘现象。胆汁与血液混合、手术中麻醉、肝门阻断等导致检查遗漏。

1.6 基础疾病

患者身体状况差,免疫力差,机体组织的愈合能力差,如糖尿病、高血压、恶病质、重度黄疸等,窦道形成不全或不能形成。

1.7 自发性胆瘘

胆道结石、感染、粘连、水肿、破裂、穿孔、坏死、肿瘤、过于肥胖、解剖位置不清,形成胆瘘。胆囊颈管粗短或胆囊管残端坏死致钛夹夹闭不全、钛入、移位、松脱,胆管梗阻导致胆管内压力增高,钛夹脱落。电凝处理后疤痕脱落、使用电凝灼伤胆管壁、胆总管过长影响血供致愈合缺陷、拔管时易致腹壁与窦道交接薄弱处破损;胆道残余结石或胆道下端括约肌狭窄,乳头部位新生物形成时胆道内压力升高,胆汁渗漏,形成胆汁性腹膜炎。

2 预防措施

2.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手术医师要了解胆道的各种解剖关系及变异情况,熟悉手术流程,重视外科基本功的训练,严格技术操作,以及腹腔镜操作的规范化培训,严格掌握微创外科手术适应证,合理选择患者,把握手术时机。解剖关系不清,分不出胆囊管时不盲目追求微创手术,中转开腹处理是LC手术不能完成时的补救措施。

2.2 术前预防

患者术前行常规检查,了解全身情况及胆管系统情况,改善营养状况,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重度黄疸,治疗并控制好基础疾病,控制血糖、血压水平。严格掌握胆道探查指征,评估手术难度及风险,制订手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使患者有更好的耐受性,确保术后尽快恢复,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应对。

2.3 术中预防

(1)保持术野清晰,用30°腹腔镜以充分暴露视野,术中谨慎操作。(2)自胆囊颈向胆总管分离,分离胆总管时存在十二指肠牵开困难及分离过多。(3)腹腔镜能充分暴露Calot 三角和胆囊壶腹部,精细解剖,用丝线结扎过粗的胆囊管,再置放钛夹巩固;对炎症水肿胆囊管,上钛夹用力过大会异常切割胆囊管,引起术后胆瘘。(4)剥离胆囊床要找准间隙,尽量贴近胆囊壁分离,保留胆囊壁浆膜层,以保证胆囊床肝表面纤维组织完整。遵循宁浅勿深,不能伤肝的原则。(5)胆囊三角解剖不清、炎症粘连重或者分离渗血较多时,果断转开腹处理。(6)放宽腹腔引流指征,术后置腹腔引流,有助于术后及时发现胆瘘,又便于术后及时处理,还起到治疗迷走胆管及胆囊壁毛细胆管瘘作用。(7)术中仔细认真观察,对可疑管道尽快实施节扎或缝扎,尽量关闭受到创伤的层面。按照缝-扎-切-牵引的程序同时进行,应用钛夹时尽量靠近胆囊夹闭,避免盲目钳夹;采用微创外科缝合胆管技术,缝合时间距适当,做到无张力缝合,杜绝缝合在T管管壁上。(8)尽量用剪刀剪断胆囊管,避免电钩切断;防止热力损伤,发生胆管迟发型坏死;尽量减少电凝电切处理,防止热电效应损伤肝外胆管。(9)取石应力求彻底,避免遗漏;解剖胆总管避免过度,结扎胆囊管残端要牢靠,力求无张力吻合胆肠,保持血供良好。(10)选择型号合适的T管,安放时应做到粗细合适、行程要求短而直,长度在1.5~2.5 cm为宜,缝合时针距不宜过大,腹壁外固定要牢靠,防止滑脱,如硅胶管,拔管时不易发生损伤。周围可覆以大网膜,拔管时动作要轻柔,均匀用力,杜绝粗鲁、暴力拔管,拔管后采用凡士林纱

布填塞时要松紧适宜。(11)检查胆囊窝及残端,冲洗查看是否有黄染,关腹之前于手术创面放置一洁净白纱垫,观察有无胆汁沾染。

2.4 术后预防

术后仔细解剖胆囊,严密观察患者,有助于及时发现胆管损伤。在拔管前应常规夹闭T管并行T管造影,确认胆道通畅再行拔管,造影显示残余结石则拔管时间适当延长,待窦道成熟后经窦道行纤维胆道镜取石。若患者高龄、胆总管周围疏松,需要采用肠线,切开缝合胆总管时,在T管周围进行荷包缝合,在T管周围采用网膜组织进行包绕或覆盖包绕,以促进窦道的形成。

3 胆瘘的治疗

3.1 保守治疗

LC术后一旦诊断明确胆瘘,认真分析原因,及时处理,治疗原则是首先通过CT或者超声引导下行积液穿刺引流。对于胆瘘早期、腹膜炎体征较轻、引流量逐渐减少、腹腔引流管通畅,或者身体情况较差,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耐受性差者可保守治疗。患者给予右侧卧位或半卧位、禁食饮、持续胃肠减压,并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必要时加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应保持远端胆管通畅,引流腹腔胆汁,降低胆管内压力,有效控制感染,15 d左右可痊愈。

3.1.1 腹腔引流放置引流管对身体又不会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术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胆汁,降低胆道压力,减少胆管感染,也可作为支架避免术后胆道狭窄,及时发现胆瘘,避免腹腔积聚胆汁而引发胆汁性腹膜炎等。术中因炎症渗液多、出血多或有渗胆可能者,放置引流管進行腹腔引流,经T管窦道重新放置,或经T管长臂腔向胆总管内置入导丝,保留导丝于窦道及胆总管内,尽量靠近胆总管,或者放置在腹腔胆瘘周围,向胆总管插入引流导管持续负压引流。严密观察有无黄疸、发热等,对引流量超过200 ml/d者,应进一步检查诊断,进行处理,如冲洗腹腔、畅通引流管、开腹手术等,促进瘘口愈合。

3.1.2 穿刺引流对于T管拔除、瘘管己闭、无腹腔引流管、腹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