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队列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队列研究
一、名词解释
1、队列研究:又称为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通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组或队列,
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
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暴露:是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特征或行为。

3、随访:实际上就是基线调查后每隔一段时间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测量,收集疾病结局资料的过程。

4、人时:就是将随访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的积和,常以人年作为单位,故又称为人年数。

5、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也叫危险比或率比。

6、失访偏倚:队列研究的观察随访中,部分对象迁移、外出、死于非终点疾病或拒绝继续参加观察而退出队列而引起的偏倚即为失访偏倚。

二、是非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 b
2、 b
3、 e
4、 a
5、 e
四、简答题
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暴露于某个待研究的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分组,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定期检查并记录各组人群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
评价暴露因素与结局的关系。

如果暴露组某结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或低于非暴
露组,则可推测暴露与结局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在队列研究的研究对象必
须是在研究开始时没有出现研究结局,有可能出现该结局的人群。

暴露组与非
暴露组必须有可比性,非暴露组必须使除了未暴露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之外,
其余各方面都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的一组人群。

2、累计发病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固定队列中某病新发病例数与观察开始时总人数之比。

发病密度:是指一定时间内的平均发病率,是以观察人时为分母计算发病率,这时的率带有瞬时频率性质称为发病密度。

标化比:以全人口发病(死亡)率做标准,算出该观察人群的理论发病
(死亡)人数,即预期发病(死亡)人数,再计算观察人群中实际发病(死亡)人数与此预期发病人数之比即得标化发病(死亡)比。

3、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组、研究是由“因”及“果”的、能证实暴露于结局的因果关系。

4、选择偏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样本不是总体的一个无偏的代表,则会引起选择偏倚。

信息偏倚:在获取暴露、结局或其他信息时所出现的系统误差叫信息偏倚。

混杂偏倚:研究因素与结果的联系被其他外部因素所混淆导致的偏倚即为
混杂偏倚。

5、优点:选择偏倚较小,一般不存在回忆偏倚。

样本量大,结果比较稳定。

因果推断时间顺序上合理,可证实暴露和疾病之间有无病因联系。

可以获
得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

计算出RR和AR等反映暴露于疾病关联强度大小的指标。

有助于了解人群疾病的自然史。

有时还可收集预期结局以外的其他疾病资料,分析一种暴露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

缺点: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较多。

容易产生失访偏倚。

不适于
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研究设计的要求严密。

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有一
定的难度。

五、应用分析题
RR=Ie/I0=19.25‰/6.42‰=3.00
表示饮酒者脑卒中的风险时非饮酒者的3倍。

AR=Ie-I0=19.25‰-6.42‰=12.83‰
表示饮酒者如果不饮酒脑卒中率将减少12.83‰
AR%=(RR-1)/RR*100%=(3-1)/2*100%=67%
表示饮酒者由于饮酒引起的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百分比为67%
PAR=It-I0=10.45‰-6.42‰=4.03‰
表示如果去除饮酒,可使全人群的脑卒中率减少4.03‰
PAR%=(It-I0)/It*100%=38.56%
表示全人群中由于饮酒引起的脑卒中占所有脑组织的百分比为38.56% (自己做的,拿出来参考,欢迎纠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