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4自主赏析1庖丁解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 4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gū)
A.中.(zhōnɡ)音肯綮.(qìnɡ)大车瓜
·
B.更.(ɡēnɡ)刀发硎.(xínɡ) 怵.(cù)然
(huî)然踌躇.(chú) 庖.(páo)丁
C.讠桀
·
D.折.(zhē)也有间.(jiàn) 大郤.(xì)
【答案】C(A中:zhîng;B怵:chù;D折:zhé)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
B.善哉!技盖至此乎!
C.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答案】D(A向—响;B盖—盍;C善—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释.刀对曰“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
B.良.庖岁更刀“良”是好的意思,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
C.动刀甚微.“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
D.得.养生焉“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
【答案】A(B“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虽然,每至于
..迟
..族B.视为止,行为
C.为之踌躇满志
..
....D.吾见其难为
【答案】 C
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B.道芷阳间.行
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时时而间.进
E .予在患难中,间.
以诗记所遭 【答案】 DE(间或,断断续续地)
6.下列加点的词,与“因其固然”的“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然.
,每至于族 B .若听茶声然.
C .然.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D .吴广以为然.
【答案】 B(B 与题干都当“……的样子”讲)
7.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视为.
止,行为迟 B.⎩⎨⎧ 提刀而.立善刀而.藏之
C.⎩⎨⎧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恢恢乎其于.
游刃必有余地矣 D.⎩⎨⎧ 以.无厚入有间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答案】 D(两个“以”都当“拿”讲)
8.下面对文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所触着的地方,肩所倚着的地方,脚所踏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
这四个短句排比,相同句式的紧密排列组合,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与节奏感。
写解牛动作以“触、倚、履、踦”四个字描写,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庖丁解牛的情状,刻画了人物形象,渲染了动作的娴熟,突出了技艺的高超。
B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文惠君说:“啊!好极了!你的技术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
这一句承上启下,借文惠君的赞叹和好奇提问,引起庖丁解牛的见解。
也从正面表现了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令人赞叹。
C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全牛的。
三年以后,未曾看到整头的牛
了。
由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对零碎牛的感受,实际上反映了庖丁技术的精进。
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现在,我只凭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庖丁解牛已达到很高妙的地步,他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触牛。
【答案】B(“正面”应为“侧面”)
二、语段精读
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A.所见无非
..牛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C.良庖岁.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D.技经肯綮
..之未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A.没有不是B.接触C.每年D.筋骨结合的地方
10.下列句子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
③怵然为戒④视为止
⑤行为迟⑥为之四顾
⑦为之踌躇满志⑧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答案】B(①介词,替,②动词,做,③④⑤⑥⑦,因为,⑧动词,成为)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
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一个阶段,所看见的都是一头头的活牛,要屠宰时不知如何下手。
C.“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二个阶段,所看见的不是一个个完整的牛,而是熟悉了牛的筋骨结构,把它看作可以拆卸的东西。
这第二阶段,他仍停留在技术的层面。
D.“方今之时……而神欲行”,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三个阶段,解牛时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
【答案】B(所见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就是还不熟悉牛的筋骨结构)
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达到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使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庖丁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庖丁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
D.庖丁虽然达到了道境,但是每次解牛他仍没有把握,所以,“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生怕损坏了刀刃。
【答案】D(那是讲他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欲为天子。
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益为富实,乃.与乐毅谋伐齐。
乐毅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
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齐之利。
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
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齐湣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
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
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
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
”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
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
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遂进军深入。
齐人果大乱失度,湣王出走。
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乐毅闻昼邑人王蠋贤,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使人请蠋,燕人曰:“不来,吾且屠昼邑!”蠋曰:“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
国破君亡,吾不能存,而.又欲劫之以兵,吾与其不义而生,不若死!”自奋绝脰而死。
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
宽其赋敛,除其暴令,齐民喜悦。
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荀子论之曰:国者,天下之利势也。
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
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
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资治通鉴·周记四》)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昭王日夜抚循.其人循:顺从
B.诸侯害.齐王之骄暴害:害怕
C.分魏师以略.宋地略:侵略
D.齐王伐功矜.能矜:夸耀
【答案】D(A项“循”:安抚。
B项“害”:苦于。
C项“略”:强取,攻占。
) 14.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乐毅“能而好贤”的一项是( )
①王必欲伐之,莫如约赵及楚、魏
②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
③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
④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
⑤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
⑥令军中环昼邑三十里无入
A.①②⑤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答案】C(②⑤句都只叙述事实,没有说明乐毅是不是贤能;③句说的是秦军将领的事。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毅起先反对燕国对齐国发动战争,原因是齐国强大而燕国弱小,更何况强大的秦国不愿意支援燕国打赢这场战争。
B.剧辛认为乐毅不应该在没有他国军队支援的情况下孤军深入,应该以占领齐国边境城池为主要目的,这样会充实燕国的领土。
C.乐毅听说王蠋贤能,就下令军队不要骚扰王蠋,并派人前去相邀谋事,但王蠋最终还是因为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而自杀身亡。
D.荀况认为,天下如由无道之君把持,就生不如死,即便只想做一个普通百姓,也还是不能实现这一可怜愿望。
【答案】 B ( A项说乐毅反对攻齐错,乐毅反对的是燕国单独对齐作战。
C项对王蠋自杀原因的表述不全面,“乐毅部下的恶意相逼”只是王蠋自杀的次要原因,“亡国之痛”才是主要原因。
D项歪曲了原文,原文是说无道之君等到形势极度恶化了,他即使想当一个普通百姓也做不到。
)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于是使乐毅约赵,别使使者连楚、魏,且令赵啖秦以伐之利。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①于是燕王派乐毅同赵国约定,另派使者联系楚国、魏国,再让赵国用讨伐齐国的好处引诱秦国。
②就让他留在齐国进攻还没有攻下的城市。
③所以治理国家的人如果有道义就会称王,有了诚信就会称霸,而玩弄权术就会灭亡。
四、高考热点
1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别刻画了林冲和杜十娘两个人物形象。
请各用一个单句对这两个形象作简要概括。
要求对形象的理解正确,表达简明通顺,每句不超过25字。
(1)林冲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2)杜十娘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答案】(1)由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到被迫反抗的英雄。
(2)沦落风尘,但向往美好爱情、善良而刚烈的妇女。
18.根据下面材料内容,概括我国普通话使用的两个特点。
国家语委近日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民众中没上过小学的有0.36%的人会使用普通话,上过小学的有 4.69%的人会使用,上过初中的有56%的人会使用,上过高中的有75.76%的人会使用,上过大专的有86.77%的人会使用。
普通话在城市里已成校园语言,城市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90%,在农村地区普通话也已基本用作教学语言,农村教师达到普通话二级标准的占6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①民众使用普通话人数的多少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响;②城、乡教师普通话水平高、低有别。
(意思对即可)
1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文字,要表达出对所描述对象的思考。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地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候我会想: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五、读写创新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常听到这些说法:“偶像崇拜”、“树立偶像”、“推倒偶像”、“拒绝偶像”、“形同偶像”、“泛偶像时代”、“无偶像时代”、“我心目中的偶像”,等等。
关于偶像,你听到或见到过什么,经历过什么,有些什么看法,对于不同的偶像你的感情态度如何,你心目中的偶像是什么?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向】
偶像,原本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者敬奉的人像,多用于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偶像”一词已不仅仅限于贬义了。
许多人公开声明自己的偶像是谁,这时候的偶像只有“崇拜对像”的含义,而没有“盲目”这一附加的情感义了。
弄清了偶像一词在内涵上的变化,就找准了思维的支点。
现在在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中,偶像崇拜之风较盛,无论是自主的选择,还是情感的偏执,抑或是盲目的跟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未必都正确合理)。
一方面,我们不能轻率地判定偶像崇拜的是非优劣,更不能粗暴地干涉他人的偶像崇拜自由,另一方面也不能不明辨崇拜的雅俗,不区分偶像的层次。
辩证的认识是写好本话题的前提,但具体行文时可以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佳作赏读】
偶像破坏论
“一声不作,二目无光,三餐不吃,四肢无力,五官不全,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九(久)坐不动,实(十)是无用。
”这则形容偶像的“十字令”,何等有趣!
偶像何以应该破坏,这几句话可算说得淋漓尽致了。
但是世上受人尊重,其实是个无用的废物,又何只偶像一端?凡是无用而受人尊重的,都是废物,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
世界上真实而有用的东西,自然应该尊重,应该崇拜;倘若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人人尊重他,崇拜他,才算得有用,这般骗人的偶像倘不破坏,岂不教人永远上当么?
泥塑木雕的偶像,本来是件无用的东西,只因有人尊重他,崇拜他,对他烧香磕头,盼他灵验,于是愚昧无知的人,迷信这人造的偶像真有赏善罚恶之权,有时便不敢作恶。
似乎这偶像还很有用。
但是偶像这种用处,不过是迷信的人自己骗自己,非是偶像自身真的有什么能力。
这种偶像倘不破坏,人间永远只有自己骗自己的迷信,没有真实合理的信仰,岂不可怜!
天地间鬼神的存在,倘不能确实证明,一切宗教,都是一种骗人的偶像:阿弥陀佛是骗人的;耶和华上帝也是骗人的;玉皇大帝也是骗人的。
一切宗教家所尊重的崇拜的神佛山鬼,都是无用的骗人的偶像,都应该破坏!
古代草昧初开的民族,迷信君主是天的儿子,是神的替身,尊重他,崇拜他,以为他的本领与众不同,他才能统一国土。
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群众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清朝皇帝溥仪和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的事还算少么!事到如今,这等不但骗人而且害人的偶像,已被我们看穿,还不应该破坏么?
也有人(如希特勒)把国家和民族化妆成偶像,以作为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拉大旗,作虎皮”。
两次世界大战,杀人如麻,就是这种偶像在那里作怪。
我想各国的人民如果渐渐都明白世界大同的真理与真正和平的幸福,这种偶像自然就毫无用处了。
但世界上多数的人,若不明白它是一种偶像,不明白这种特殊偶像的害处,那大同和平的光明,恐怕不会照到我们眼里来!
世界上男子所受的一切勋位荣典,和我们中国女子的节孝牌坊,也算是一种偶像:因为功业无论大小,都有一个相当的纪念在人心目中。
节孝必出自自身主观的自动的行为,方有价值,若出于客观的被动的虚荣心,便和崇拜偶像一样。
虚荣心和伪道德的坏处,较之不道德尤甚;这种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却是真功业真道德的大障碍!
破坏!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我们的信仰,当以真实与合理为标准;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此等虚伪的偶像倘不破坏,宇宙间实在的真理和我们心坎儿里彻底的信仰永远不能合一!
【名师点评】
本文议论风趣生动而又层次分明。
以十字令形象地引入正题,由偶像之本义论及宗
教迷信这一偶像的直接引申义;然后论述君主之为偶像、国家民族被人化妆为偶像;再由实入虚,议及虚荣和伪道德之偶像,向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偶像发起猛烈的进攻;接着,在列举分析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提出“破坏偶像”的口号,提倡“真实与合理”的信仰。
通览全文,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很有现实针对性和历史纵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