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列表
查看: 2420|回
复: 6PKPM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
[复制链接][论坛转帖][博客转帖]
petty-sun
26主题
听众
40
积分
技术员
土木币
56
•收听TA
•发消息电梯直达
主贴
发表于 2006-4-6 12:50:35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本文介绍pkpm计算软件TAT,SATWE和PMSAP
的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这同时也是新旧
规范(抗震规范、高层规程、荷载规范、混凝土
规范〉的条文变化。

1,.风荷载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
WK=βzμsμZ W。

其中:βz=1+ξυφz/μz
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
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
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

所以,按新规范
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
规范小。

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
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
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
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
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
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
改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
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
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
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
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
大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
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

与结构的材料和
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
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
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48、0.53和0.63。


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
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
数值都小于89高规。

如C类、高度为5Om、高宽
D类,则小37%。

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
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
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
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
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
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

其中N为结构层数。

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
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
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
抗震规范表3.2.2)。

2〉、设计地震分组:新规范把直接影响建筑
的设计特征周期Tg的设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
震分组,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
组。

3)、特征周期值:比89规范增加了0.05s以
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

4)、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新规范5.1.5条,设
计反应谱范围由原来的3s延伸到6s,分上升段、
平台段、指数下降段和倾斜下降段四个区段。


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从5Tg起改为倾斜下降
段,斜率为0.02。

对于阻尼比ζ不等于0.05的结
构,设计反应谱在阻尼比ζ等于0.05的基础上调
整。

5)、扭转耦连:新高规3.3条规定,质量、刚
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
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稿连振动影响的振
型分解反应谱法。

6)、双向地震作用:新抗震规范5.1.1条规
定,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
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

7)、偶然偏心:新高规3.3.3条规定,计算
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附加偏
心距可取与地震作用方向垂直的建筑物边长的
5%。

8)、竖向地震作用:新规范5.3.1条规定,对
于9度的高层建筑,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
公式(5.3.1-1)和〈5.3.14〉计算,并宜乘以
1.5的放大系数。

相当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23.4%:
新规范5.3.3条规定,长悬臂和其它大跨度结构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8度、8.5度和9度时分别
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15%和20%:新高规
10.2.3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8度
抗震设计时转换构件应考虑竖向地震影响。

petty-sun
26主题
听众
40
积分
技术员
土木币
56
•收听TA
•发消息沙发
发表于 2006-4-6 12:53:38 |只看该作者3.地震作用调整
1)、最小地震剪力调整::新规范5.2.5条规
定,抗震验算时,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的剪
重比不应小于表5.2.5给出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λ。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
1.15的增大系数
2)、0.2Q0调整:新规范6.2.13条规定,侧
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一剪结构,任一
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
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
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3)、边榀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新规范5.2.3
条规定,规则结构不进行扭转祸连计算时,平行
于地震作用方向的两个边桶,其地震作用效应应
乘增大系数。

一般情况下,短边可按1.15采用,
长边可按1.05采用:当扭转刚度较小时,宜按不
小于1.3采用。

软件未执行这一条。

4)、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新
规范3.4.3条规定,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
薄弱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新高
规5.1.14条规定,楼层侧向刚度小于上层的70%
或其正二层平均值的80%时,该楼层地震剪力应
乘1.15增大系数;新规范3.4.3条规定,坚向不
规则的建筑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
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乘以
1.25-1.5的增大系数。

5〉、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新高规
10.2.23条规定,转换梁在特一级和一、二级抗震
设计时,其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分别放大1.8、1.5、1.25倍。

6)、框支柱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新高规
10.2.7条规定,框支柱数目不多于10根时:当框
基底剪力的2%当框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各
层每根柱所受的剪力应至少取基底剪力的3%:框
支柱数目多于10根时,当框支层为1一2层时每层
框支柱所承受剪力之和应取基底剪力20%,当框
支层为3层及3层以上时,每层框支柱所承受剪力
之和应取基底剪力3。

她框支柱剪力调整后,应相
应调整框支柱的弯矩及柱端梁的剪力、弯矩,框
支柱的轴力可不调整。

4.作用效应组合
1)、作用效应组合基本公式
非抗震设计时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z
s=γGSGK+γJQJZ的iYQiSω
非抗震设计时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z
s=γGSGK+立的hSQik
抗震设计时的组合
2)、恒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当其对结构不
利时,对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于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l.35:当其
对结构不利时,一般应取1.0。

3)、可变荷载作用的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
数:一般应取l.4;对于标准值大于4.OKN/m2的
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楼面活荷
载的组合值系数见荷载规范表4.1.1,取值范围在
0.7-0.9之间;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为0.6;与地
震作用效应组合时风荷载的组合系数为0.2。

4)、地震作用的分项系数:一般应取1.3:当
同时考虑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时,应取0.5。

5〉、重力荷载代表值:新抗震规范5.1.3条
规定,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取结构和构配件
自重标准值和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和。

各可变荷
载组合值系数,应按表5.1.3采用。

(与荷载规范
表4.1.1不同〉
5.设计内力调整
1)、梁设计剪力调整:抗震规范第6.2.4条
和高规第6.2.5、7.2.21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
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梁和抗震墙中跨高比大
于2.5的连梁,其梁端截面组合的设计剪力值应
调整。

强柱弱梁概念设计的要求,抗震规范第6.2.2、
6.2.3、6.2.6、6.2.10条和高规第4.9.2条规定,
抗震设计时,特一、一、二、三级的框架柱、框
架结构的底层柱下端截面、角柱、框支柱的组合
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3)、剪力墙设计内力调整:高规第7.2.10、
10.2.14、4.9.2条规定,抗震设计时,特一、一、
二、三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和非加强区截面组
合的设计内力值应调整。

6.结构整体性能控制
1)、位移控制: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
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
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
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
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
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3倍。

2)、周期控制:新高规的4.3.5条规定,结
构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
T1之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0.9;B级高
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
不应大于0.850
3〉、层刚度比控制:新抗震规范附录E2.1规
定,筒体结构转换层上下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宜大
于2;新高规的4.4.3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
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临上部楼层
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
的80%;新高规的5.3.7条规定,高层建筑结构
计算中,当地下室的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时,
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
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新高规的10.2.6条规
定,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部结构与
下部结构的侧向刚度,应符合高规附录D的规定。

D.0.1: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部分框支剪力
墙结构,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刚
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非
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2 D.0.2:底部为2-5层大空间的部分框支剪力
墙结构,其转换层下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等效
侧向刚度与相同或相近高度的上部剪力墙结构的
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不应
大于2,抗震设计时不应大于1.3。

4)、层刚度比计算:
高规附录D.0.l建议的方法一剪切刚度
Ki=Gi Ai/hI
高规附录D.0.2建议的方法一剪弯刚度
Ki=A i/Hi
抗震规范的3.4.2和3.4.3条文说明中建议
的计算方法:
Ki=Vi /A Iji
新规范软件中提供前两种算法。

5)、框剪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倾覆力矩计算;
新抗震规范第6.1.3条、高规8.1.3条规定,框
架一剪力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
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总地震倾覆力矩
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
定,柱轴压比限值宜按框架结构采用。

抗震规范
第6.1.3条的条文说明给出了框架部分承担的倾
覆力矩的计算方法z
MC=ZZVjh
朗筑结构-影响未来的结构设计师(砼多高层结构设计金牌就业班10月
回复
使用道具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6-4-6 12:56:20 |只看该作者
7.结构构件设计计算
1〉、柱轴压比计算:新抗震规范6.3.7条、高
规的6.4.2条和混凝土规范的11.4.16条,都规
定了柱轴压比的限值,并规定建造于IV类场地且
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降低。

柱轴
压比指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
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
之比:可不进行地震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
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
2)、剪力墙轴压比计算:新抗震规范6.4.6
条、高规的7.2.14条和混凝土规范的11.7.13条,
都规定了剪力墙轴压比的限值。

目前新规范程序
给出各个墙肢的轴压比。

3)、剪力墙强区:底部加新抗震规范和新高
规对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定义略有不同,
分别定义如下:
新抗震规范6.1.10条规定,部分框支抗震墙
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
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
高度的l/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它结
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
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且不
大于15m。

新高规的7.1.9条规定,一般剪力墙结构底
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l/8和底部
二层高度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
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范围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
10。

新高规的10.2.5条规定,带转换层的高层建
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可取框支层加
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
者的较大值。

4)、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
新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
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
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
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
造边缘构件。

5)、梁、柱、支撑、墙配筋计算:
基本构件的设计公式都有不同程度改变。

PKPM新天地2003年第1期
2001年7月至2002年9月,6本常用结构设计规范相继发布,2002年12月31日,相应的老规范全部废止。

而其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自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同时,原规程即同时废止。

这就要求自2003年起的工程严格按新规范设计、施工。

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也相应发文,对此作出明确规定。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根据新规范,于2002年底前先后推出了单机版及网络版PKPM系列软件,这使我们按新规范设计成为可能。

下面谈谈本人结合新规范,学习SANE程序新功能及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数据准备
SATWE接PMCAD生成SATWE数据时,必须首先运行PMCAD的1、2、3项菜单,形成如下文件:
工程文件名·*及*·PM。

SATWE是在上述文件的基础上,生成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设计计算所需的数据文件, 进行有限元分析及计算。

petty-sun地下室
发表于 2006-4-6 12:58:17 |只看该作者
4活荷信息此页中需注意"梁活荷不利布置"参数的应用条件。

《高层
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1.4条中规定,"高层建筑结构
26主题
听众
40
积分
技术员
土木币
56
•收听TA
•发消息内力计算中,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KN/m2时,应考虑楼面活荷载不利布置引起的梁弯矩的增大。

"。

如选择此项,则"调整信息"页中"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参数项不起作用。

5调整信息l)、"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3条中对调幅系数的取值及要求均有规定,此处不再赘述。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一2001)第6.2.13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2.1条中均规定,hu---连梁刚度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

"。

当连梁跨高比大于5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竖向荷载比水平荷载作用效应明显,此时应慎重考虑连梁刚度的折减问题,以保证连梁在正常使用阶段的裂缝及挠度满足使用要求.
6设计信息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5.4.2条规定,当结构侧向刚度不满足第5.4.1条的要求时,应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对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内力和位移的不利影响。

新版SATWE程序的输出文件WMAS S.OUT文件中给出了第5 .4.1条要求的侧向刚度比,当不满足时,会提示需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2)、&quo t;柱配筋计算原则"参数项程序提供了"按单偏压计算"和&quot ;按双偏压计算"两种计算模式,《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L2002)第6.2.4条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角柱应按双向偏心受力构件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设计。

"3〉、新增了"混凝土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执行混凝土规范7.3.114条"参数,如不选择此项参数,则程序默认按
7.3.11-2条执行。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一2002)第9.2.1条规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需根据环境类别、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

环境类别的划分见表3.4.1。

实际工程必须先确定环境类别,填入正确的保护层厚度,默认值
不一定正确。

7配筋信息
梁、柱箍筋间距一般均可按100输入。

在计算结果中,程序已经分别输出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配箍值。

当个别梁高小子400时,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表6.3.3要求,梁箍筋加密区最大问距可能会取hb/4,小于100(hb为梁截面高度)。

梁上承受集中力时,应分别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间距输入计算,比较取值,不能简单按间距100/200取用,对于集中力作用处,可能会出现箍筋配置不足。

在SATWE后处理一图形文件及文本文件输出中,增加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简图、柱钢筋修改及柱双偏压验算、结构振动简图、框架柱倾覆弯矩、剪力墙边缘构件数据等,这些均是根据新规范相应增加内容,详见新版SATWE用户手册。

三、设计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充分利用梁、柱、墙等构件可任意偏心布置的特点,尽可能避免近距离的轴线和节点,提高计算精度。

如节点距离过近(运150,在数检时会提示,此时可能会引起后面计算出错。

同时应注意构件偏心布置时偏心不能太大,尤其不能跨节点或轴线。

2、特殊构件定义中,角柱、转换梁、框支柱、临空墙等均需人为定义,以便进行内力调整。

3、sATWE程序中,各种结构体系各种抗震等级下,梁、柱、墙的内力放大系数均
是隐含值,但作为设计者,应清楚这些系数的取值。

实际上在新的程序版本中,用户还可通过"特殊梁柱定义"菜单中新增的"抗震等级"子菜单分别定义不同构件的抗震等级。

4、对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OIl-2000第6.2.7条及《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7.2.6条中,关于抗震墙墙肢截面弯矩设计值的调整,底部加强部位不放大,其他部位乘以增大系数1.2。

这是为了通过配筋方式
迫使塑性绞出现在墙肢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出现在其他部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