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动力,是学习获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教师在课堂上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练习时注重探索解题技巧,通过巧题巧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适当的语言鼓励、表扬,肯定同学的成绩,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一、把数学只是与生活结合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生活,并且广泛应用于生活。
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越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越感兴趣。
肯德基是小学生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特别是农村孩子,吃肯德基是他们非常向往的一件事。
利用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我在教学枯燥的一步计算应用题时,把例题改编成;一对孜然烤翅8元钱,一个汉堡比一对孜然烤翅贵2元,一个汉堡多少元?学生看到肯德基三个字,眼睛都亮了,反映可热烈啦!教完这道题后,老师趁
热打铁,把题中的肯德基和汉堡换成别的数量,学生很快地掌握了
这类应用题计算方法。
这样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
无处不在。
无形中渗透了数学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我们常常会发现,即使你觉得平时再“笨”的学生,只要一到玩
游戏,或听好听的故事时,他也会玩得十分高兴,注意力十分集中。
所以教师在讲课时更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其深入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快乐学。
低年级小朋友一见到色彩艳丽的数字图片实物,或一听到语言生动的描述,思维会一下子兴奋起来,小脑筋想这想那,犹如打开了思维的闸门。
例如:在建立“同样多”及“比多”“比少”的概念时,我是利用图象来渗透这些概念的。
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利用多媒体先在银幕上出现6个白皮球,然后出现6个花皮球,让学生观察,白皮球和花皮球的个数。
学生:白皮球和花皮球同样多。
最后,再利用图象帮助学生建立“比多”“比少”的概念。
银幕上出现6个白皮球,6个花皮球,然后,在花皮球一行改成7个花皮球,这时让学生观察:什么球多了?(花皮球多了)比哪种球多了?(比白皮球多了)。
再问:什么球比什么球多,什么球比什么球少?最后让学生口述,花皮球比白皮球多,白皮球比花皮球少,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大数比小数多”“小数比大数少”这一结论。
利用这张图象,还可以对对象进行补充问题的练习,如:幼儿园有花皮球13个,白皮球6个等等,学生可以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皮球?(2)花皮球比白皮球多几个?(3)白皮球
比花皮球少几个?(4)花皮球与白皮球相差几个?(5)白皮球在加几
个就与花皮球同样多?(6)花皮球拿掉几个就与白皮球同样多?通过看图提问,使学生能根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思考,大大提高了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运用直观手段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运用生动的语言,
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做了两个活动的彩色小人,贴在黑板上,首先出示准备题:小红和小亮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亮每小时走6千米,小红每小时走5千米,4小时后两人各走多少千米?让学生移动小人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各自走的路程。
然后教师提问两人除了从甲地去乙地这种走法,还可以怎样走?有的学生说对着走,于是教师又问:如果两人相对走会越来越怎样?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通过提问引出新课,于是教师把准备题改为: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3小时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相向而行)。
再让学生在黑板上演示1小时、2小时、3小时走的路程及相遇过程,使学生悟出两人3小时行的路的和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路程,进而启发学生:两人相遇后还可怎样走?继续走下去,两人相距就越来越怎样呢?用小人演示一下。
于是把准备题再改编为(相背而行)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相背而行,小亮每小时行6千米,小红每小时行5千米,3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通过运用同一教具演示,使学生对速度、时间、路程三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四、布置好练习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
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
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后,教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辆汽车4小时行168千米,照这样计算:7小时行多少千米?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看看谁想的方法最多,这时,同学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
人人积极思考,竭尽全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用归一法,倍比方法、方程、比例方法等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用分数的知识解答。
把4小时看作占7小时的4/7,根据已知一个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列式:1684/7。
这样,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上好课堂总结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已浓”,而且还要“课结束,趣获存”,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是这样结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分数有了初步的理解,请同学们回答本节
开始所提的问题。
“一块蛋糕,爸爸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
”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表述吗?当同学们回答:爸爸吃了1/2,
妈妈吃了1/4,小红吃了1/8后,再追问:这块蛋糕还剩多少?谁吃得多?谁吃得少?为什么?当学生不能回答时,教师就说这些知识等到下节课学习之后就能明白,同学们先回去想想,看谁最聪明!
总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