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等学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高等学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对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指出高等学校增强服务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标签:高等学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措施
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

高等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协调好这三大基本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如何把高等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高校服务社会的新途径。

一、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
1. 增强科技创新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在为地方提供发展动力、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办学质量的体现,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高等学校要勇于承担起历史责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物质文明建设。

一是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基础。

高素质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发挥高等学校优势,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以破解地方经济发展“瓶颈”制约。

二是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是核心。

地方经济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科技的更新和进步。

只有创新和提升科技服务的质量,才能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三是信息服务。

信息服务是通道。

高等学校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

四是物质资源服务。

物质资源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形式。

高等学校的科研基地、科技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是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就能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2. 发展民主政治,服务政治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阵地,起到为党和政府重大战略决策提供研究咨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加强政治文明研究的重要作用。

高等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思想宣传的窗口、政治文明研究的基地,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有所作为。

3. 提升文化竞争力,服务精神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中心,处于社会先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前沿,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诉求。

高等学校要努力提升文化竞争力,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辐射,为推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一是提升文化渗透力。

高等学校要自觉承担起弘扬先进文化的任务,坚持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相结合,坚持民族传统与现代创新精神相结合,不断增强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是提升文化的辐射力。

高等学校的文化传播不能封闭在象牙塔内,而应走出象牙塔,向外辐射。

高等学校可以而且必须在文化资源发掘、整理与研究、文化产品的创作、传播与开发等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既
是高等学校的优势所在,也是高等学校的时代责任。

二、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
1. 以观念转变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高等学校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要紧紧围绕加快地方建设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要在服务范围、服务领域、服务形式、服务层次、服务对象等方面通盘策划,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地方建设发展大潮中去。

2.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质量和特色兴校,夯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高等学校要树立全面的人才质量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坚持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要实施“质量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特色人才。

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地方经济发展为支点,考虑社会的多元需求,充分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与产业结构,坚持“立足地方、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原则,采取“扬优、支重、改老、扶新”的方式,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要实施开放办学,培养国际性、开放型的高素质人才。

要进一步树立面向国际开放办学、面向区内外开放办学、面向校内外开放办学的理念,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和项目,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学生双向流动的联合战略、专业课程设置国际化战略等措施,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素质,提高学生的国际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

四要瞄准国际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凝练办学特色。

要根据国际和经济开发区对人才、科技的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人才资源状况,在实践中把特色培育与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和专业整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等学校要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出发,把产学研结合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学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使高等学校的发展更加贴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完善服务平台,构建开放式的服务体系。

通过建立和完善高等学校与政府合作平台、高等学校与行业协会合作平台、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平台等多种服务平台,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与政府、企事
业单位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技术难题攻关,共建产学研联合体。

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通过开展科技公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组建以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联合政府、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面向区域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

三是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化的服务体系。

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寻求政府支持、引入互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等途径,建立高校、政府、社会三者间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保证服务体系的高效运行。

四、结束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发展优势,这种机会和优势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科技进步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结合点在高等学校,因此,高校要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将高等学校的发展主动地融入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在全面融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切实提高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新的更大的发展,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崇高使命。

参考文献:
[1] 秦磊,高等教育必须主动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03:110-113
[2] 张剑伟,努力提升地方性大学的核心竞争力,科学社会主义,2007,1:117-119
[3] 杨建明,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02:43-45
[4] 刘金锋,地方性大学办学定位的实施架构研究,中国市场,2008,44:110-111
[5] 钞秋玲,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理论综述,开放教育研究,2007,03:35-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