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思想政治同步汇编必修二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word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
1.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
基础性工作。

目前,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①村民自治②城市居民自治③乡镇政权建设④企事业单位工会建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A
试题分析: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主要指的是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①②正确;基层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政权,③错误;④企事业单位工会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组织,与基层自治无关。

该题选A。

考点:基层民主建设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层民主自治的性质和范围的识记和理解。

选项设置固定,答案明显,难度不大。

2.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卢西恩·派伊认为,政治发展意味着从臣属型文化走向公民文化,
政治参与的扩大,对平等原则更加敏感,更多的人接受普遍的法律、政治体系的能力不断增强。

这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是:①公民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③公民主动政治参与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
④不断扩大公民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①中“关键”说法错误,故排除①;题中“政治发展意味着从臣属型文化走向公民文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对平等原则更加敏感,更多的人接受普遍的法律、政治体系的能力不断增强”,表明公民主动政治参与能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培育公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故②③符合题意;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故④错误。

故选C。

3.在学习了《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一内容后,围绕“我
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主题,某同学查询一些资料,下列政治活动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中共中央就推进依法治国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②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2019年中央预算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审判暴恐分子
④德州市某居委会邀请居民代表对社区事务提出建议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C
第 1 页
此题考查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考查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包括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政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体现的是政党制度,④体现的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符合题意;②体现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属于自治机关,③没有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
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

这一字之变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
④有利于弱化政府管理职能以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D
此题考查国家的性质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属于四二式组合选择题,一般用排除法。

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治理”有利于发挥(而不是确立)人民的主人翁地位,故①错误;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而是对政府的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故④错误;“国家治理”突出了人民群众、社会组织的作用,意味着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中享有更多的发言权,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故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D。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目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 依法治国
B. 党的领导
C. 政治自由
D. 人民当家作主
D
此题考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夯实基础知识,排除干扰项。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D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A不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B不符合题意;政治自由是公民的政治性权利,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包括了
国家管理者、人民、社会组织在内的民主式、参与式、互动式管理。

“管理”“治理”之变
①从法理上确立了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地位
②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
③减少政府的职能,激发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管理
④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激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B
此题考查的是人民民主和公民政治参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审题。

宪法从法理上能确立我国人民为国家主人翁的社会地位,故①说法错误;转变
政府职能并不是要弱化政府职能,故③说法错误。

“国家管理”与“国家治理”的差异,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发展,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激励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故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B。

7.2019年3月5日-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届人大到会代表2980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

这说明我国()
A.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 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C
此题考查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题意。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故C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
级性,不存在全民的民主,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主主体的广泛性,而不是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故排除D。

故选C。

8.2019年3月5日至1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本届人大到会
代表2986人,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35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

这说明我国
A.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D. 我国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
此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知识。

该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的识记和理解,要求学生对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含义及表现准确掌握和理解,并能结合不同材料进行判断。

难度较小。

全国人大来自不同地区和单位,说明享有权利的主体广泛,体现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故C正确;真实性是指人们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故A不符合题意;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没有全民的民主,故B错误;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故D错误。

故选C。

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
A. 坚持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C. 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起来
D. 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知识。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符合题意入选。

ABD都不是最根本措施,故排除。

综述选C。

10.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
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第 3 页
()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要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
③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①表述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表述错误,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属于文化自信;
③④符合题意,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因此文化自觉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
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②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11.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实施()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
明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实现超阶级民主,保护每个人的政治自由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D
此题考查我国政党制度的意义,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故①②③正确;民主具有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故排除④。

故选D。

2019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其根
本原因是:
A.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B. 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 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13.本次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
区等数十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

这说明我国:
A. 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B.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C. 人民民主具有全民性
D.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小题1】A【小题2】B
此题考查人民民主专政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解答该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故A符合题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故B错误;CD说法正确但不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根本原因,故排除CD。

故选A。

此题考查人民民主的特点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需要熟练掌握教材知识。

本次大会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数十个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体现了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故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故AD不符合题意;民主具有阶级性,不存在全民民主,故C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52)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019年3月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中有一处重大的变化: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改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一字之差体现了高质量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

任选一个政治参与的主体,阅读材料,谈谈如何凝聚法治力量,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③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④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⑤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提出立法建议,指明立法方向,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即法律,提出由法制改为法治的修宪建议,正是发挥了党的领导和执政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意识。

作答要求:①可从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公民、社会组织等角度作答;②既要说明政治参与主体推进参与法治建设的具体方式,又要说明其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

此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该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政治参与的主体,阅读材料,谈谈如何凝聚法治力量,助力社会高质量发展,属于措施类题型。

该题要求学生任选一个政治参与的主体,比如选择中国共产党,学生可以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角度分析说明;其次可以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角度分析说明;然后从依法执政、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角度分析说明;作答要求:可从国家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公民、社会组织等角度作答;既要说明政治参与主体推进参与法治建设的具体方式,又要说明其如何发挥作用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 5 页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9年3月11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某班学生对现行宪法的几次修改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进行了理性总结: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的宪法的修改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材料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决策。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党的十八大阐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党的十九大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 分析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

(1)①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
况进行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宪法增加的主要内容是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宪法的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探索,说明我们对一个事物
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也是一个前进上
升的过程。

④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体现。

(1)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此题知识范围明确,要求学生说明我国的宪法的修改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属于体现类解答题。

每次修宪都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的,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宪法增加的主要内容是被实践证明是成熟的重要认识和基本经验,这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宪法的每次修改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这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此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

此题知识指向的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问题指向的是分析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探索,属于体现类解答题。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探索,说明我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决定了对建设法治国家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对法治国家的建设的认识也是一个前进上升的过程,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识是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真理的体现。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宪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有力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总体保持我国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我国对宪法进行适当的修改。

2019年9月2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9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9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在反复征求党内外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2019年1月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讨论了党中央修宪建议,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2019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论证“先由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再经全国人大审议”这一修宪程序的合理性,并分析本次修宪的重要意义。

请为“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提出两条建议。

【小题1】
合理性: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第 7 页
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把党的主张需要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③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根本大法的修改,需要经全国人大审议并表决。

意义:①有利于保持宪法的持久生命力,维护宪法的权威。

②有利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③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小题2】
宪法进教材,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宪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引导民众知法、守法。

此题考查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论证“先由中共中央提出修宪建议,再经全国人大审议”这一修宪程序的合理性,并分析本次修宪的重要意义,包含两小问。

对于第一小问,要抓住设问关键信息是修宪程序,结合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的内容组织语言作答即可;具体地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把党的主张需要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根本大法的修改,需要经全国人大审议并表决。

对于第二小问,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解答时要从依宪执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首先,有利于保持宪法的持久生命力,维护宪法的权威;然后,有利于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最后,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执政,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此题考查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设问要求为“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提出两条建议,属于开放性试题。

解答时,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与生活实际,组织精炼语言作答即可,并要注重建议的可行性。

比如:宪法进教材,普及宪法知识,树立宪法权威;在社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宪法学习和宣传活动,引导民众知法、守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