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解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408B2
课程名称:系统解剖学(Teaching programe of Systematic anatomy)
学分:6学分
总学时:108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76
先修课要求: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麻醉预防影像口腔康复五年制专业
参考教材:
1、崔慧先《系统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 2012.7
2、罗学刚《系统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 2010.1
3、李富德《系统解剖学》江苏科技出版社第一版 2013.7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形态结构的学科。

《人体解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1.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2.内脏学,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
3.循环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
4.感觉器官的形态结构。

5.脊髓和脑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灰质(或神经核团)和白质(或纤维束)的配布。

脑室的位置及其交通。

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的位置和机能的概念。

躯体和本体感觉传导路、视和听觉传导路、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构成及其机能意义。

脊髓和脑的血液供应及其特点。

脊髓和脑被膜的位置、构成及其形成的主要结构。

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

周围神经的分布。

6.内分泌系统器官位置、形态结构。

三、课程学时分配:
系统解剖学各章节参考学时(总学时108)
四、考核:理论70% 实验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系统解剖学的任务和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
掌握人体的轴、面和方位术语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任务和分科
了解人体解剖发展史概况
了解人体的体型、器官的变异和异常
[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
第一篇运动系统
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和功能(运动、支持和保护)
第一章骨学
[教学目标]掌握全身诸骨形态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骨学总论
掌握骨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长骨生长方式和骺的骨化。

了解不同因素对骨的影响,骨的可塑性,骨的表面形态特征,骨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骨的X线象。

第二节中轴骨
一、躯干骨
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肋骨、胸骨)和功能。

(一)椎骨
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

(二)胸骨
掌握胸骨的基本形态结构,胸骨角的特征和意义。

(三)肋骨
掌握肋骨一般形态结构,了解特殊肋骨的特征。

(四)掌握躯干骨的骨性标志。

二、颅骨
掌握颅的组成和功能
了解各脑颅骨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各面颅骨的位置和分部。

了解颅盖内、外面的形态结构,颅侧面观的形态结构,鼻旁窦位置、开口。

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

掌握颅底内面观的基本形态结构,眶、骨性鼻腔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掌握颅骨的骨性标志。

第三节附肢骨
掌握四肢骨的组成,了解其功能,掌握四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

一、上肢骨
掌握上肢骨的组成、排列和分部、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了解各肩带骨的形态、位置,掌握其主要结构。

掌握肱骨、前臂骨(桡
骨和尺骨)的形态,位置及主要结构。

了解手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掌握腕骨的排列顺序。

二、下肢骨
掌握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及分部、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掌握腕骨的位置、形态和各部的主要结构。

掌握股骨的位置、形态及其主要结构。

了解髌骨的位置、小腿骨(胫
骨和腓骨的位置形态,掌握其主要结构。


了解足骨的分部和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掌握跗骨的排列位置。

[学时]9学时实验9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二章关节学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关节学,了解骨连结的意义及分类,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的运动形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了解骨连结的意义及分类: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关节)。

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关节分类及各类关节的运动形式。

根据关节运动的形式和关节面的形状,以骨运动学和关节运动学的概念了解关节的机能与形态、灵活性和稳固性的辩证关系。

关节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关节的X线象。

第二节中轴骨骼的连结
一、躯干骨的连结
(一)脊柱
了解椎骨的连结概况,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前、后纵韧带的特征、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

根据脊柱的功能掌握脊柱整体观的形态与机能的特点。

(二)胸廓
掌握其组成(肋、胸段脊柱、胸骨)形态和功能。

了解肋骨和脊柱、肋软骨与胸骨的连结概况。

掌握骨性胸廓的运动,了解骨性胸廓的年龄差异和性差。

了解肋及胸廓的常见变异。

二、颅的连结
了解颅骨的连结形式,掌握下颌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运动。

第三节附肢骨的连结。

一、上肢骨的连结
了解上肢带骨连结的诸形式,结构和功能特点。

掌握肩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了解肩部四个关节的综合、整体功能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上肢功能—灵活性的形态基础。

掌握肘关节的组成、形态和结构,了解其结构特点与临床意义。

掌握桡腕关节形态、结构和运动。

了解腕骨间关节、腕掌声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形态结构。

二、下肢骨的连结
掌握骶髂关节的形态结构,髋骨与脊柱之间连结结构,了解耻骨联合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了解骨盆的构成、形态、骨质构筑及其功能、骨盆性差及大、小骨盆分界线。

掌握骨盆的测量标志。

掌握髋关节、膝关节的形态结构的功能,进一步了解下肢机能----稳固性的形态基础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胫腓关节和胫腓连结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掌握距骨小腿关节(踝关节)的组成、形态、运动轴及其运动。

了解跗骨间关节、跗关节、跖趾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掌握足弓的形态、组成和功能意义。

[学时] 9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三章肌学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全身骨骼肌的形态、位置、功能及局部记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了解肌的概念,掌握骨骼肌的形态和分布,掌握肌群配布与关节轴的关系,肌腹与肌腱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了解四组肌的功能统一及转换,肌的命名以及肌的辅助装置。

第二节躯干肌
了解躯干肌的分部和分层概况。

一、背肌
掌握背浅肌、背深肌的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

了解背部筋膜的位置和分布。

二、颈肌
掌握颈肌的分层、分群及功能。

掌握颈部的肌性标志。

了解颈筋膜和分部概况。

三、胸肌
掌握胸上肢肌、胸固有肌的形态、分布和功能。

四、膈
掌握膈的位置、形态、运动、膈的三个裂孔的位置。

了解膈生理薄弱点的位置和意义。

五、腹肌
掌握前外侧群和后群腹肌的层次、形态、作用,了解腹直肌的组成和特点,腹部筋膜的分层和分部概况。

第三节头肌
一、面肌
从面肌的分布特点,了解其功能意义。

二、咀嚼肌
根据下颌关节的运动形式,掌握各咀嚼肌的形态位置和功能。

第四节上肢肌
根据上肢肌的功能特点,了解上肢肌的分部分群、分层和排列概况。

一、肌
从肩关节的运动形式掌握肩带肌的配布、分群及各群肌的主要作用。

掌握臂肌的分群、层次及功能。

根据肘关节及前臂肌的分群、分层、排列和作用。

了解手肌的分群和层次、位置及功能。

二、筋膜
了解上肢筋膜的分布概况及其移行结构、滑液囊及腱鞘。

三、局部结构
了解上肢局部记载诸结构的组成境界。

第五节下肢肌
根据下肢的功能特点,了解下肢肌的分群分部、分层和排列概况。

一、下肢肌
根据髋关节的运动轴、掌握髋肌的分群、分层及各群肌的功能。

掌握大腿前、后、内三群肌的位置、排列层次及各群肌的功能。

了解足底肌的分群和层次。

二、下肢滑液囊和腱鞘。

了解下肢滑液囊和腱鞘。

三、下肢筋膜
了解下肢筋膜的分布概况及其移行结构。

四、下肢局部结构
了解下肢局部记载各结构的组成境界。

[学时] 9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二篇内脏学
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构造、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一章总论
了解内脏的概念、内脏学的范围及各系统的主要机能、内脏各系统之间以及与身体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内脏器官的一般形态构造。

了解胸腹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第二章消化系统
[教学目标]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一节口腔
掌握口腔的分部及其界限。

了解唇、颊和腭的形态。

了解乳牙和恒牙的牙式;掌握牙的形态和构造。

掌握舌的形态和黏膜;了解舌肌的一般配布和机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位置和作用)。

掌握口腔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位置、形态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第二节咽
掌握咽的形态、位置和分部(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掌握扁桃体的位置和功能。

了解咽壁的构造。

第三节食管
掌握食管的形态、位置、食管的狭窄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了解食管的构造。

第四节胃
掌握胃的形态、位置及胃壁的构造。

了解胃的X线象。

第五节小肠
掌握十二指肠的形态、位置及各部构造。

掌握空肠、回肠的位置、形态及肠壁的构造。

了解美克尔憩室的位置、形成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节大肠
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学上的特点。

掌握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结构及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分部位置。

掌握直肠的形态、位置和结构。

第七节肝
掌握肝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肝的主要机能、体表投影和肝段概念。

掌握胆囊的形态、位置、机能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和开口部位。

了解胆囊的机能、胆汁的排出径路、胆囊和输胆管道的主要变异。

第八节胰
掌握胰的形态和位置,了解其临床意义。

了解胰的机能。

[学时] 6学时理论3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三章呼吸系统
[教学目标] 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鼻
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各窦的形态特点并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咽(见消化系统)
第三节喉
掌握喉的位置、主要体表标志及年龄变化。

了解喉的软骨、连结、肌肉及其功能。

掌握喉腔的形态结构、了解活体喉口所见。

第四节气管支气管
一、气管
掌握气管的位置。

二、支气管
掌握支气管形态学上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节肺
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了解肺的构造和肺段的概念。

第六节胸膜
掌握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掌握胸膜内的分部及胸膜窦。

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第七节纵隔
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器官。

[学时] 5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四章泌尿系统
[教学目标] 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肾
掌握肾的形态、位置及肾的宏观结构。

掌握肾的被膜及肾的固定装置。

了解肾段概念及肾的异常(蹄铁肾、多囊肾、单侧肾)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输尿管
掌握输尿管的形态位置和在盆部(特别是女性)的主要毗邻。

掌握输尿管的狭窄,了解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膀胱
掌握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膀胱的年龄变化,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膀胱壁的构造,掌握膀胱三角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第四节尿道
男性尿道详见男性生殖系统。

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结构、开口位置。

[学时] 3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五章男性生殖系统
[教学目标] 掌握男性生殖器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及其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生殖器
掌握睾丸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睾丸和附睾的结构及其功能。

掌握输精管的行程、射精管的合成和开口。

了解精囊腺的形态、位置、机能。

掌握前列腺的形态、分叶、位置及主要毗邻。

了解前列腺的被膜和前列腺的发育。

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

第二节外生殖器
了解阴囊的形态、构造和机能。

掌握精索的组成及位置。

掌握阴茎的分部及构成。

了解海绵体的构造和阴茎皮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三个狭窄以及了解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的临床意义。

[学时] 3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六章女性生殖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分部,各部所包括的器官及其机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生殖器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

了解卵巢的构造及年龄变化。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和固定装置。

了解子宫的构造。

掌握阴道的形态和位置。

第二节外生殖器
了解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附:乳房
掌握乳房的形态和位置。

了解乳房的构造。

附:会阴
了解会阴的范围和境界。

一、会阴肌
(一)肛门三角肌群:
了解肛提肌、尾骨肌的形态、位置和作用。

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分部,各部的起止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二)尿生殖三角肌群
了解肌肉的分层、名称、位置及主要作用。

二、会阴筋膜
了解会阴筋膜的分层、会阴浅袋和会阴深袋的构成及其临床意义。

[学时] 3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七章腹膜
[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腹膜的形态、分部,腹膜开成的各种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掌握腹膜、腹膜壁层和脏层、腹膜的概念及腹膜的机能。

了解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及腹膜外位器官,了解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的临床意义。

掌握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掌握大网膜和网膜囊的位置;了解大网膜的构成和机能。

了解各系膜的名称和附着。

了解韧带的构成,了解十二指肠悬韧带及肝、胃、脾的韧带的名称和位置。

了解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学时] 3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三篇脉管系统
掌握脉管系的组成、机能意义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的相互关系。

第一章心血管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分部,心脏的结构特点、人体各部的动脉及其分支,人体各部的静脉及其属支。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总论
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一般结构。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

了解吻合管、侧副管和侧副循环、动静脉吻合、微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心脏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

心脏各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的形态结构。

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

了解卵圆孔未闭的临床意义。

了解心壁构造。

掌握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和机能。

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重要分支及其分布。

心大、中、小静脉的行径冠状窦的位置与开口。

了解冠状动脉侧支吻合的概念。

掌握心包、心包腔的概念。

了解心脏的体表投影、瓣膜位置、听诊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第三节动脉
了解动脉在整个人体中的分布规律。

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动脉的血管滋养管和神经。

肺循环的动脉。

掌握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行程,了解动脉导管索的位置及其未闭塞的临床意义。

体循环的动脉
掌握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部。

一、升主动脉
掌握升主动脉的分支(左右冠状动脉)
二、主动脉弓
掌握主动脉弓的分支(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一)颈总动脉
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和行程,了解其体表投影。

颈动脉窦、颈动脉小球的形态位置与功能概念。

掌握颈外动脉的行程及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颞浅动脉、上颌动脉、脑膜中动脉的行程、分布及临床意义。

了解枕动脉、耳后动脉、咽升动脉的行径、分布。

掌握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程。

(二)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
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行程、主要分支分布。

了解其体表投影及临床意义。

了解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分支及掌浅弓体表投影。

三、胸主动脉
掌握胸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分支,肋间后动脉前支的行程、分支。

了解支气管动脉、食管动脉、肋间后动脉后支的行径。

四、腹主动脉
掌握腹主动脉的起止、性处、及分支。

了解膈下动脉、腰动脉。

掌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以及它们分支的刑场和分布。

掌握肾上腺动脉、肾动脉、精索内动脉或卵巢动脉。

了解肠动脉的动脉配布特点。

五、髂总动脉
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和性处。

掌握髂内动脉的子宫动脉及子宫动脉与输尿管关系的临床意义。

了解其它动脉分布概况。

六、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
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行程和分布。

了解足底内外侧动脉、足底弓、腓动脉。

了解股动脉的体表投影、压迫止血点及其主要分支。

了解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阴部外动脉的行程和分布。

第四节静脉
掌握静脉系的组成及静脉的结构特点。

了解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等)静脉的机能和临床意义。

肺循环的静脉
掌握肺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
一、上腔静脉系
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行程。

无名静脉的组行程。

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行程、属支及颅内外静脉的交通。

掌握锁骨下静脉的起止、行程、临床意义、颈外浅静脉。

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的行程及临床意义,了解上肢的深静脉。

了解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椎静脉的起止、行程。

二、下腔静脉系
掌握下腔静脉、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起止、行程。

了解下腔静脉、髂外静脉的属支。

掌握下肢的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小隐静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和临床意义。

了解下肢的深静脉。

了解下肢浅静脉的交通支。

掌握门静脉的组成、行程及属支;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及其临床意义。

[学时]18学时理论4学时实验14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二章淋巴系统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淋巴系的组成、配布特点,人体各部的淋巴结分布及回流特点,脾、胸腺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掌握淋巴系的组成及配布特点。

了解淋巴回流的因素。

第二节人体的淋巴管
掌握胸导管的行程及其收集的范围。

右淋巴导管的组成和收集范围。

第三节人体各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一、头颈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头颈部的主要淋巴结群的分布部位,各群淋巴结的输入和输出。

颈淋巴干。

二、上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肘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掌握锁骨下淋巴结、腋淋巴结各群的分布和收集范围及其临床意义。

锁骨下淋巴干。

三、胸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胸壁和胸腔内的各主要淋巴结群,如纵隔的淋巴结,肺门和气管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的分布和收集范围,临床意义。

支气管纵隔干。

四、腹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腰淋巴结、主动脉后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掌握腹腔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及临床意义。

腰淋巴干和肠淋巴干。

五、盆部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了解髂外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

掌握髂内淋巴结、骶淋巴结的分布、收集范围及临床联系。

六、下肢的淋巴管和淋巴结
掌握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的分布及收集范围。

了解腘淋巴结的分布及其收集范围。

第四节人体一些器官的淋巴引流
了解乳腺、子宫、胃、肝、直肠等器官的淋巴引流。

第五节脾
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了解脾的功能概念。

第六节胸腺
掌握胸腺的形态、位置。

了解胸腺的年龄变化。

[学时]3学时理论2学时实验1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四篇感觉器
第一章概述
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的关系。

了解感受器的分类。

第二章视器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视器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眼球
一、眼球的外形
了解眼球的外形。

二、眼球的构造。

(一)眼球壁:
掌握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视部形态结构机能。

(二)眼球折光装置。

掌握眼球折光装置的各种形态结构。

了解房水循环。

第二节眼副器
一、睑
掌握眼睑的形态
了解眼睑的构造及其临床意义。

二、结膜
掌握结膜的形态结构。

三、泪器
掌握泪器的组成及泪道的形态结构。

四、眼球外肌
掌握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名称,起止及作用,了解眶脂体、眼球筋膜及巩膜外隙。

第三节眼的血管和神经
一、眼的血管
了解眼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

掌握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起始,分支和分布。

了解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的收集,注入及其临床意义。

二、眼的神经
了解眼的神经概述。

[学时]3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三章前庭蜗器
[教学目标] 了解、掌握前庭蜗器的分部及各部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外耳
了解外耳的组成。

掌握外耳道的位置、分部及新生儿外耳道的特点。

第二节中耳
一、组成
了解中耳的组成
二、鼓室
掌握鼓室的位置、分部、六个壁及其主要结构和临床意义。

掌握鼓膜的位置、分部和形态。

了解听小骨的名称、位置和连结及运动。

了解运动听小骨肌的名称及其作用。

三、咽鼓管
掌握咽鼓管的位置、分部、作用及幼儿咽鼓管的特点。

四、乳突小房
掌握乳突小房和乳突的位置。

了解乳突小房的三种类型。

第三节内耳
一、位置和分部
了解内耳的位置和分部
二、骨迷路
掌握骨迷路三个部分的各种形态。

掌握膜迷路的分部及其与骨迷路的关系。

了解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的各种形态及其机能。

了解声波传导的途径。

三、内耳道
了解内耳道的形态。

[学时] 3学时理论1学时实验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实验观察。

第四章其他感受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