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分析
江苏教育出版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是一套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与世界小学科学教育相接轨的、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新型教科书.教材全面、忠实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基本落实丁新的国家课程标准.教材能够用先进的课程理论、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作为教材的编写指导,使新教材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内外最新课程理论以及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方面,体现了既有鲜明的中国科学文化特色,又能够紧密追踪国际科学教育理论前沿.
一、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主要特色
1、教材的编写模式不同于原教材“知识点+验证性实验”的模式,而是将知识、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条课程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注意到激发并呵扩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热情,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科学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了单元式的结构框架,一个学期一个大的背景--即科学方法的训练,一个单元一个内容,形成了单元之间既然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结构.以综合主题单元的形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现有机结合起来,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问题,促进思考与探究,通过自己的经验建构对事物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课程单元的构建上,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统合各相关领域的知识,打破了传统教材以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作为框架的常规.如《我
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空气,从空气占据空间、空气会流动、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几方面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探究和关注,并以空气也是生命之源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关爱生命、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和责任心。
教科书所涉及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背景,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产生对科学的亲近感.
2、在活动的设计上,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探究作为逻辑主线之一螺旋上升式地贯穿全部教材并采用显性和隐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先实践后提炼、先操作后内化,体现了国际上先进的少年儿童科学教育理念--强化学习过程中亲身体验的重要性,弱化掌握学科知识在学习和评价中的地位.努力使学生通过亲历过程的方法理解科学知识,理解并掌握科学方法,体验形成态度价值观的核心因素--情感.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而是首先以创设适合儿童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3、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了亲切可掬、优美亮丽的文字和画面,用了大量的图片代替了生硬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版式设计充分体现儿童的审美情趣,努力展现了与国际接轨的、面向现代化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教材风采.教材语言简练,表达方式多样,图文并茂,充满意趣,使学生有兴趣学,也一定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方法。
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抽象概念表述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但这并不意味降低科学知识的教学水平。
通过动手.动脑理解概念.原
理.方法远比生吞活剥地记忆科学术语重要,前者为将来正式学习这些术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教材引入了文学形式,如科学诗或科学美文,意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在教材的适用性与适应性方面,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较充分地考虑到了不同地区。
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在活动设计上,充分注意到了适应性,考虑到了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教材给教师、学生留有充分的创造、拓展的空间.只提出学习任务与情景,不直接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想象与思考,并留有较大余地,供师生互动与进一步发挥.
5、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抽象概念表述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但这并不意味降低科学知识的教学水平.通过动手。
动脑理解概念、原理、方法远比生吞活剥地记忆科学术语重要,前者为将来正式学习这些术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在设计教科书的同时设计出了配套的工具箱(各单元工具箱里的具体配置详见附录),这使“动手做”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可能.例如,在“植物的一生”单元里,工具箱里配置了快速生长的油菜种籽(从下种到收获种子仅需40天)、种植盒、肥料片、干蜜蜂、放大镜等工具,儿童可以通过亲自种植、观察、测量、实验来理解有关植物的各种知识和学习科学研究的各种技能;在“观察小动物”单元里,工具箱里配置了纱罩和毛虫吃的植物的种子等工具,儿童将通过观察喂养蜗牛的全过程,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的有关知识.工
具箱的配置改变了以往学生没机会动手探究,仅依靠书本、投影片学习科学的陈旧教学方式.
7、仅仅动手不能算真正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还包括重要的动脑、动手活动.《科学活动手册》就是为此而设计的.它既包括儿童对各主题已有知识、经验的检查(如预测可能上浮可能下沉的物体,写出有关土壤、植物的已有知识……,还包括各种观察、测量数据的记录.儿童思维活动的展示--计划.预测、思考、表达,是教师诊断学生发展状况。
及时调控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是儿童反思自己研究活动过程的凭籍.教材编写组的最终目的是让《科学活动手册》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编的“科学书”!
二、几点看法
1、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广泛,呈现上丰富,在处理上给教者和学者留有广泛的空间,但感觉教材的设计意图指向不够明确.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把握的难度,不同水平和程度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会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对于老师不熟悉的单元和内容,可能在处理教材中会感到难度更大.尤其是对原来的教学方式和原教材有强烈依赖的教师,可能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教材,在处理上可能与编者的意图相差甚远.
2、有些内容的呈现以照片形式展示,但个别照片意思不够明确.
3、减少每课时的容量.一课时只能研究一个到两个问题,应让教师能够按照新课程的理念上完所有的课.
4、教材内容的选择还可以进一步走到学生生活中,更多的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生生活中的场地、材料开展活动.
5、教具的设计很合理,但质量应谊提高,从材料的美观、质地和性能上多考虑一些。
另外,教具和学具的包装由原来的塑料硬质箱(保鲜箱)改为纸箱后,极易损坏。
建议改用塑料箱。
教科版、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使用情况对比教科版《科学》教材与苏教版《科学》教材都使用过四年,感慨颇多。
这两套该教材都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与世界小学科学教育相接轨的、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新型教科书.教材全面、忠实地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基本落实了国家课程标准,确实给教师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代表了新的教育形势的发展方向,为教师指明了科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自然》课程“繁、难、偏、旧”的状况,教材能够用先进的课程理论、小学科学教育理论作为教材的编写指导,使新教材较充分地体现了国内外最新课程理论以及科学教育最新研究成果方面,体现了既有鲜明的中国科学文化特色,又能够紧密追踪国际科学教育理论前沿。
一.这两套小学科学教材的都具有以下特色
这两套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转而强调注重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
在呈现方式上,采用了亲切可掬、优美亮丽的文字和画面,用了大量的图片代替了生硬的语言,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版式设计充分体现
儿童的审美情趣,努力展现了与国际接轨的、面向现代化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新教材风采.教材语言简练,表达方式多样,图文并茂,充满意趣,使学生有兴趣学,也一定能从中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与方法。
通过动手.动脑理解概念.原理.方法远比生吞活剥地记忆科学术语重要,前者为将来正式学习这些术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这两套教材有各具特点:
(一)苏教版《科学》教材特点
1.苏教版《科学》教材关注人的内在发展、突出人文精神还体现在多学科的互相融合。
这套科学教材的内容不仅有传统的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的自然科学领域,也包括一些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社会和人文学科。
这套教材注重内在价值在课堂上的体现,因此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有着较宽的人文视野,这正是科学教育的返朴归真。
3.教材中图多字少。
照片、图片占有较大的比例,许多教学内容是以图代文。
这样做一方面可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于真实的大自然,扩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限制读书式教学的出现。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广泛,呈现上丰富,在处理上给教者和学者留有广泛的空间,但感觉教材的设计意图指向不够明确。
这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把握的难度,不同水平和程度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会有不同的见解,尤其是对于老师不熟悉的单元和内容,可能在处理教材中会感到难度更大。
尤其是对原来的教学方式和原教材有强烈依赖的教师,可能一时难以适应这样的教材,在处理上可能与编
者的意图相差甚远。
特别是现在的科学老师大部分都没有经常专门的教材培训。
(二)教科版《科学》教材特点
1.注重科学概念发展与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相互影响共进的设计思路
⑴从单纯追求结论到强调学生经历的转变。
⑵从追求事实性知识到关注科学概念的转变。
2.内容的选择
强化了概念对于学生建构过程的表现,结构安排上强化了对一个概念由浅入深的编排,表现着“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思想。
首先,教材不用单纯的知识点做课题,尽可能不用专业术语、抽象概念表述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生活化、口语化、儿童化的课题。
其次,教材选编的内容是开放的,贴近儿童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