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13T01:14:38.43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3期作者:袁敏
[导读] 现阶段,我国迎来了“微时代”,在此背景下也使社会出现了较多改变,其中就包括了公共图书馆,
袁敏
重庆市渝北区图书馆
摘要:现阶段,我国迎来了“微时代”,在此背景下也使社会出现了较多改变,其中就包括了公共图书馆,这类图书馆已经使以往的读者服务方法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就讨论了在“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以供从业者参考。
关键词:微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1“微时代”概述
“微时代”的开端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悍作为信息特征,具有信息发布、信息传播、信息调研、信息争鸣、信息评价等功能。微博作为一种媒介,其诞生的标志是2006年美国网站“twitter”推出的微博客服务。微博在中国真正兴起始于2009年8月“新浪微博”的推出,其影响力是爆炸式的。在微博中一种全新的理论可能瞬间被传播开来,这种爆炸式传播已经成为当代发布者和受众群之间主要的信息传播模式。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纵深发展,继微博之后,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音乐等一系列微观发展文化现象随之也蓬勃发展起来,人们喜闻乐见不断开发利用,进而形成一种“微时代”潮流。这种流行趋势将碎片化、微量化信息采集、传播,并将伴随而来的相关服务模式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最大特点是辐射面广、速度快、互动性强,且具有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为一体,形象、生动、获取便利等特征。“微时代”背景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在时间上具有不固定性、零散性,在内容上也呈现出碎片化、多样化的特点。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5G及多元传播介质的出现和其在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技术之间的相互叠加影响与嵌套,成为“微时代”显著特征。在“微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其传统模式的服务理念逐步随着微博、微信、QQ等移动终端平台及衍生工具的广泛应用而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公共图书馆利用“微时代”媒介传播平台开展创新服务正成为新的趋势。
2“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面临的困境
2.1公共图书馆读者吸引力不足,馆藏利用率低
“微时代”背景下,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多数人还同时拥有iPad、Kindle 等多种阅读终端,通过登录亚马逊等多种平台就可以很低的成本获取想要的书籍和资源。同时,网络媒体也相当发达,各种媒体资源在出现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迅速传播到网上,并为公众所获取。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这些媒介无论在获取信息的广度上还是时效性上都更为优秀。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在面临严峻考验的同时也在寻求有利时机开展阅读推广服务,但收效甚微,公共图书馆“门可罗雀”的现象屡屡发生。大数据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和绝大多数地点通过万方、百度文库、维普等知识服务平台快速获得自己想要的文献。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在加快,很少有人“舍近求远”,通过传统的查阅方式到图书馆查阅资源。读者到馆率低,自然造成了图书馆馆藏利用率不高,公共图书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知识的“象征”。
2.2 公共交流功能不健全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具备公共服务和公共交流的职能,即读者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借阅后,能够在公共交流区进行公开讨论,寻求文化认同感。但是,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形式和服务形式过于传统,交流频率低,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公共图书馆也做了很多努力,如阅读宣传、开展讲座和知识展览等活动,但收效不明显,很多人受时间、地点、工作的制约不能按时参加,导致会后交流较少,且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传统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形式不能真正满足读者的交流需求。而“微时代”下的各种媒介可以拓宽读者获取多元化文献的渠道,这种获取形式在内容、形式、精度、层次上也更加符合读者的要求。“微时代”下,公共图书馆仅仅依靠传统的活动已不能吸引读者,必须进行革新,融入时代因素,建立传统阅读服务与移动智能服务终端相结合的服务方式,重视读者的阅读体验,通过互联网平台鼓励读者进行交流和互动,积极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
3“微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改进策略
3.1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服务方式和服务空间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是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手段的有效途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是图书馆在新媒体应用上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显著特点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可随时随地浏览资讯、传递信息,碎片化的时间得以充分利用,平台为广大读者更广泛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条件,同时拓展了服务手段和服务空间,最终形成了读者随时随地查找文献、办理相关业务、数字化资源移动阅读、交流与分享等图书馆新常态。公共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自身的特点,构建服务微门户以适应广大读者的新需求。如可以充分将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读者验证系统、OPAC、跨库检索、自助借阅、门户网站、参考咨询等系统集成,利用馆内各项数据,数字化资源库、读者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查找、办理、阅读等快捷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绑定读者借阅卡,实现网上一键续借。众所周知,公共图书馆具有地方性特点,尤其地方文献具有地域性,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整合利用这些专题性数字资源库,实现数字化资源的移动式阅读分享。如设立“地方志历史典籍”、“民俗风情荟萃”等模块,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读者及时推送具有地域特征的独特的“微数据”。当代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应该从单独的阅读服务功能走向阅读功能与读者互动功能并举的状态,开发实现以读者为核心的零距离交流互动平台,将是公共图书馆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馆员的交流互动,通过微话题、公众号推送,促使读者发表各种阅读体验,让读者成为新的信息载体和信息创造者,传播将是图书馆读者服务拓展不可或缺的方式。
3.2基于微博平台,设置“微话题”延伸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
微博是一个资讯平台,微博的媒体特性决定了其更依赖于内容以及具有内容聚合效应的平台特征。因此,公共图书馆有效利用微博这一特征进行阅读推广工作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微博发布“微话题”等系列内容可以引起读者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关注,实现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目的。“微话题”是以微博为平台的用户互动专区,根据微博热点、个人兴趣、网友讨论等多种渠道的内容,由话题主持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