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坊》节目特色评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编辑“枪毙”各路通联记者的来稿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操作;比如预约的选题因质量问题暂时无法使用的,编辑有责任协助其修改并完成最终报道。对无法挽救的片子,编辑要向记者说明情况;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枪毙”稿件,虽不采用但计入工作量,等等。
C.强调按新闻规律办事,坚决杜绝人情片、关系片。
D.为保证供稿数量和质量,大部分区中心都把《新闻坊》录用稿件情况纳入了本单位的考核指标。
在栏目运行机制创新方面,《新闻坊》栏目组走的是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的“群众办报(台)”的路线,发扬了大协作精神。《新闻坊》栏目组以节目为纽带,团结、组织各区有线中心、郊县台以及公安、武警、消防、治安、交警和海事等部门与新闻综合频道交流、沟通、互动、共享。《新闻坊》成为报道城市社会新闻的大平台,这个平台同时还是擂台,各区有线中心、郊县台和公安、武警、消防、治安、交警、海事等部门条线各显身手、比学赶帮超,实现了低成本投入、大家一起办新闻的良好循环。同时,栏目组还与协作部门一起制订了信息沟通机制、采编协调机制、服务奖励机制,并以《上海电视台加强通联工作若干意见》的形式下发给所有通联单位。具体内容为:
一、定位准确,发挥“城市社会新闻”的特长,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注意满足市民百姓的多种信息消费需求。
改版后的《新闻坊》栏目定位在主要报道“城市社会新闻”。而社会新闻是以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为重点,题材涉及社会风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某些奇闻怪事的新闻报道。①社会新闻的特长正在于:题材广泛,写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不限于某个行业,因而有别于一般的经济新闻、政法新闻、文教科技卫生新闻等;内容丰富,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道德伦理问题,包括道德风尚、恋爱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天灾人祸、案件发生与侦破、生存环境变化、奇异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等等;社会新闻大多有人物活动与故事情节,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兴趣,报道恰当能对受众进行生动活泼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因此,改版后的《新闻坊》大大拓展了电视新闻报道的领域,为市民进行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内容新鲜,贴近城市变迁、市民生活,讲述百姓故事,解释疑难杂症,博得群众爱看领导满意。
《新闻坊》新闻内容新鲜,大多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例如《好八连为民服务忙》、《有人要跳楼,民警救下来》、《出租车5.1换新颜》、《劳模当上辅导员》、《阴雨连绵,医院看病的人多了》、《普陀查获假冒美金》、《小马路变成垃圾场》等等。这些热点新闻大多有人物活动与故事情节,所谓“有头有尾有情节,活人活事活道理”,②在大量提供事实信息为民服务的同时,进行精神文明的宣传与教化。这是《新闻坊》既博得群众爱看、又博得领导满意的关键原因。有些城市新闻讲述的不是故事,反映的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渐变中的环境状况,如绿地树木多了、海鸥光临外滩等,却以小见大,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设的新景象、新发展。如3月9日《新闻坊》新闻《逛逛外滩海鸥飞翔挺好看》通过一位退休的摄影爱好者的言行,来展示外滩生态环境的改善、黄浦江苏州河治理的成效,显得亲切自然又清新隽永。
1.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就是由新闻频道牵头,各路通联记者协同配合,做到及时反馈各自条块范围内发生的新闻,确保不漏新闻。新闻频道及时传达宣传要求。每天的电话会议成为及时互通信息、策划版面、解决选题、协调采访的有力手段。每月的领导骨干碰头会议分析用稿情况和收视率,部署下月的报道要点。每月编发的《通联简报》,成为沟通信息、交流心得的有效载体。在实践中《新闻坊》还建立了一个策划值班制度。
③见方亢等:《中国电视新闻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新闻坊》节目特色评析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坊》栏目创办以来、特别是2002年6月底改版以来,定位更加准确,内容更加新鲜,注重了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与对百姓的重要性,报道形式生动活泼,多方面开展了对市民的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目前,《新闻坊》的收视率已经稳定在4.5个百分点左右,在18:00时段中名列首位,在新闻频道收视率排行榜中位居第五第六。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坊》满足了广大市民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身边新鲜事、渴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难事的信息消费需求。这也是它深受市民百姓欢迎的根本原因。
《新闻坊》的新闻新鲜可读可视,与记者编辑的辛勤努力密切相关。据《〈新闻坊〉2002年工作总结》称:回顾这半年来的节目,《新闻坊》的报道视角始终盯住社区不放,形成了几个“多”:第一个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多。《新闻坊》记者利用身在基层的优势,深入社区,采制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社区新闻。比如交通整治,比如脏乱差现象,比如邻里互助。第二个是社会新闻多。这些社会新闻,有的积极宣扬了新人新事新风尚,正确、及时宏扬了主旋律;有的抓住社会热点,及时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有的则充分发挥了电视的可看性特征,讲究片子的趣味性和镜头语言的表述,都收到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两车抢道起纠纷驾驶员大打出手》、《闯红灯还要讨说法错上加错》、《两妇女街头厮打全武行有碍观瞻》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个是当天发生的新闻多。如:《扔旧瓶还以“炸药”威胁应急小分队制服醉汉》、《吊篮断裂三民工高楼坠落身亡》等新闻,这些新闻都抢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里播出。第四是跟拍抢拍暗拍的多,这些新闻往往成为版面的亮点。如:浦东闹市街头贩卖黄碟,《新闻访》记者真实记录了大都市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现场感强,同期声到位,非常吸引观众。
《新闻坊》有时也报道一些奇闻怪事,但都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如3月1日《新闻坊》的“市民呼声”小栏目,报道一位住在高层楼房内的居民的烦恼事:楼层经常晃动10多厘米,盆中水也溢出,担心要地震或楼塌。记者及时请教地震专家实地考察,终于查明真相:是附近石材场切割大理石,因振频振幅相同引起大楼共振,既解除了居民疑虑,又解决了现实问题,还传授了科学知识。
这里特别要肯定的是,《新闻坊》的节目主持人的点评很到位,不仅在弘扬正气、批评邪恶方面,而且在纠正形而上学与认识的片面性方面。例如3月4日是个雨天,许多单位冒雨上街开展学雷锋运动,有设摊义务修自行车、家用电器的,有义务理发的,有在公共场所大扫除的……,有位老人拿了一大堆旧家用电器来修理,还说早盼着这一天。主持人及时插话点评:人们常说,学雷锋一阵风,三月来,四月走。学雷锋活动能经常有、天天有该多好啊!学雷锋活动应该结合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才行。这一段评论是最精彩的,也是最发人深思、有启迪意义的。
以今年3月5日的《新闻坊》为例,主持人首先讲了国家大事:上午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开幕,然后播报“今日提要”:收看朱总理报告,3月5日全国学雷锋40周年,上海整顿市容;然后依次播报新闻,重点播报各社区、部队、学校以及外国朋友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盛况;主持人还不忘穿插播放: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生105周年的纪念日。而“市民呼声”小栏目则重点解决了几名外来人在天水路一处空地违章办起废品收购站,破坏环境卫生的事件。还有“股市行情分析”与“生活服务信息”等,都为特定的受众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
2.采编协调机制
《新闻坊》在运作过程中探索了一套采编协调机制。
包括:
A.为各路通联记者创造采访条件,参与《新闻坊》采访的各路通联记者统一使用“STVN”采访话筒,统一印制《新闻坊》记者名片,在采访活动中,可以声明受《新闻坊》栏目委托或以《新闻坊》记者身份开展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的落款统一为“《新闻坊》记者报道”。
3.服务奖励机制
各路通联记者稿酬采用评分制,评分标准与分值和频道记者相同,每天由新闻监制、制片人、责编评定。如果认定为“独家报道”的,稿酬为同等级的三倍。还有创优评比制度。
新闻频道还承担了记者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天的电话会议上就有针对具体选题的业务指导,在去年末大家工作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如期举行了《新闻坊》记者第一际工作展开,近百名记者参加了培训和考试。
三、既讲究报道形式创新,又讲究运行机制创新,群策群力创品牌,互动共享获双赢。
开拓创新,已成为我们事业发展前进的原动力。《新闻坊》报道形式的创新,首先表现在节目主持人采用“谈家常”、“说新闻”的形式来播报新闻,显得亲切自然。电视新闻传播有个“近距离亲切律”,③是用最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通过节目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传播,而图像展示的大多为“原生态材料”,这好像促膝谈心一样,最容易打动人心。《新闻坊》说新闻的播放方式正是充分运用了“近距离亲切律”。《新闻坊》的演播室装扮得很有海派文化的特色,主持人仿佛在弄堂口的小座椅上与人促膝拉家常,也增强了亲切感。
这套运行机制一经执行,就使《新闻坊》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新闻坊》的成功与成果,有目共睹。《新闻坊》还需在进一步加强报道策划、实施精品战略、加强队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
注释:
①见刘炳文、张骏德:《新闻写作创新与技巧》第1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②引自赵超构(林放)先生1962年10月给复旦大学新闻系59级学生的讲课笔记。林放先生提出:社会新闻讲究“有头有尾有情节,活人活事活道理”;“软些软些再软些,近些近些再近些”。
C.强调按新闻规律办事,坚决杜绝人情片、关系片。
D.为保证供稿数量和质量,大部分区中心都把《新闻坊》录用稿件情况纳入了本单位的考核指标。
在栏目运行机制创新方面,《新闻坊》栏目组走的是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的“群众办报(台)”的路线,发扬了大协作精神。《新闻坊》栏目组以节目为纽带,团结、组织各区有线中心、郊县台以及公安、武警、消防、治安、交警和海事等部门与新闻综合频道交流、沟通、互动、共享。《新闻坊》成为报道城市社会新闻的大平台,这个平台同时还是擂台,各区有线中心、郊县台和公安、武警、消防、治安、交警、海事等部门条线各显身手、比学赶帮超,实现了低成本投入、大家一起办新闻的良好循环。同时,栏目组还与协作部门一起制订了信息沟通机制、采编协调机制、服务奖励机制,并以《上海电视台加强通联工作若干意见》的形式下发给所有通联单位。具体内容为:
一、定位准确,发挥“城市社会新闻”的特长,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注意满足市民百姓的多种信息消费需求。
改版后的《新闻坊》栏目定位在主要报道“城市社会新闻”。而社会新闻是以道德伦理与人际关系为重点,题材涉及社会风尚、社会事件、社会问题以及某些奇闻怪事的新闻报道。①社会新闻的特长正在于:题材广泛,写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不限于某个行业,因而有别于一般的经济新闻、政法新闻、文教科技卫生新闻等;内容丰富,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其道德伦理问题,包括道德风尚、恋爱婚姻、家庭问题、邻里关系、天灾人祸、案件发生与侦破、生存环境变化、奇异的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等等;社会新闻大多有人物活动与故事情节,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兴趣,报道恰当能对受众进行生动活泼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因此,改版后的《新闻坊》大大拓展了电视新闻报道的领域,为市民进行多方面的信息服务。
二、内容新鲜,贴近城市变迁、市民生活,讲述百姓故事,解释疑难杂症,博得群众爱看领导满意。
《新闻坊》新闻内容新鲜,大多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例如《好八连为民服务忙》、《有人要跳楼,民警救下来》、《出租车5.1换新颜》、《劳模当上辅导员》、《阴雨连绵,医院看病的人多了》、《普陀查获假冒美金》、《小马路变成垃圾场》等等。这些热点新闻大多有人物活动与故事情节,所谓“有头有尾有情节,活人活事活道理”,②在大量提供事实信息为民服务的同时,进行精神文明的宣传与教化。这是《新闻坊》既博得群众爱看、又博得领导满意的关键原因。有些城市新闻讲述的不是故事,反映的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渐变中的环境状况,如绿地树木多了、海鸥光临外滩等,却以小见大,反映了上海城市建设的新景象、新发展。如3月9日《新闻坊》新闻《逛逛外滩海鸥飞翔挺好看》通过一位退休的摄影爱好者的言行,来展示外滩生态环境的改善、黄浦江苏州河治理的成效,显得亲切自然又清新隽永。
1.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机制就是由新闻频道牵头,各路通联记者协同配合,做到及时反馈各自条块范围内发生的新闻,确保不漏新闻。新闻频道及时传达宣传要求。每天的电话会议成为及时互通信息、策划版面、解决选题、协调采访的有力手段。每月的领导骨干碰头会议分析用稿情况和收视率,部署下月的报道要点。每月编发的《通联简报》,成为沟通信息、交流心得的有效载体。在实践中《新闻坊》还建立了一个策划值班制度。
③见方亢等:《中国电视新闻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新闻坊》节目特色评析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新闻坊》栏目创办以来、特别是2002年6月底改版以来,定位更加准确,内容更加新鲜,注重了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与对百姓的重要性,报道形式生动活泼,多方面开展了对市民的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目前,《新闻坊》的收视率已经稳定在4.5个百分点左右,在18:00时段中名列首位,在新闻频道收视率排行榜中位居第五第六。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坊》满足了广大市民百姓迫切需要了解身边新鲜事、渴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疑难事的信息消费需求。这也是它深受市民百姓欢迎的根本原因。
《新闻坊》的新闻新鲜可读可视,与记者编辑的辛勤努力密切相关。据《〈新闻坊〉2002年工作总结》称:回顾这半年来的节目,《新闻坊》的报道视角始终盯住社区不放,形成了几个“多”:第一个是群众关注的热点新闻多。《新闻坊》记者利用身在基层的优势,深入社区,采制了许多生动活泼的社区新闻。比如交通整治,比如脏乱差现象,比如邻里互助。第二个是社会新闻多。这些社会新闻,有的积极宣扬了新人新事新风尚,正确、及时宏扬了主旋律;有的抓住社会热点,及时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有的则充分发挥了电视的可看性特征,讲究片子的趣味性和镜头语言的表述,都收到了良好的收视效果。《两车抢道起纠纷驾驶员大打出手》、《闯红灯还要讨说法错上加错》、《两妇女街头厮打全武行有碍观瞻》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三个是当天发生的新闻多。如:《扔旧瓶还以“炸药”威胁应急小分队制服醉汉》、《吊篮断裂三民工高楼坠落身亡》等新闻,这些新闻都抢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里播出。第四是跟拍抢拍暗拍的多,这些新闻往往成为版面的亮点。如:浦东闹市街头贩卖黄碟,《新闻访》记者真实记录了大都市的一些不文明现象,现场感强,同期声到位,非常吸引观众。
《新闻坊》有时也报道一些奇闻怪事,但都给予科学的合理的解释。如3月1日《新闻坊》的“市民呼声”小栏目,报道一位住在高层楼房内的居民的烦恼事:楼层经常晃动10多厘米,盆中水也溢出,担心要地震或楼塌。记者及时请教地震专家实地考察,终于查明真相:是附近石材场切割大理石,因振频振幅相同引起大楼共振,既解除了居民疑虑,又解决了现实问题,还传授了科学知识。
这里特别要肯定的是,《新闻坊》的节目主持人的点评很到位,不仅在弘扬正气、批评邪恶方面,而且在纠正形而上学与认识的片面性方面。例如3月4日是个雨天,许多单位冒雨上街开展学雷锋运动,有设摊义务修自行车、家用电器的,有义务理发的,有在公共场所大扫除的……,有位老人拿了一大堆旧家用电器来修理,还说早盼着这一天。主持人及时插话点评:人们常说,学雷锋一阵风,三月来,四月走。学雷锋活动能经常有、天天有该多好啊!学雷锋活动应该结合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经常性地开展才行。这一段评论是最精彩的,也是最发人深思、有启迪意义的。
以今年3月5日的《新闻坊》为例,主持人首先讲了国家大事:上午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开幕,然后播报“今日提要”:收看朱总理报告,3月5日全国学雷锋40周年,上海整顿市容;然后依次播报新闻,重点播报各社区、部队、学校以及外国朋友开展学雷锋活动的盛况;主持人还不忘穿插播放:今年3月5日是周恩来同志诞生105周年的纪念日。而“市民呼声”小栏目则重点解决了几名外来人在天水路一处空地违章办起废品收购站,破坏环境卫生的事件。还有“股市行情分析”与“生活服务信息”等,都为特定的受众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
2.采编协调机制
《新闻坊》在运作过程中探索了一套采编协调机制。
包括:
A.为各路通联记者创造采访条件,参与《新闻坊》采访的各路通联记者统一使用“STVN”采访话筒,统一印制《新闻坊》记者名片,在采访活动中,可以声明受《新闻坊》栏目委托或以《新闻坊》记者身份开展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的落款统一为“《新闻坊》记者报道”。
3.服务奖励机制
各路通联记者稿酬采用评分制,评分标准与分值和频道记者相同,每天由新闻监制、制片人、责编评定。如果认定为“独家报道”的,稿酬为同等级的三倍。还有创优评比制度。
新闻频道还承担了记者的业务培训工作,每天的电话会议上就有针对具体选题的业务指导,在去年末大家工作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是如期举行了《新闻坊》记者第一际工作展开,近百名记者参加了培训和考试。
三、既讲究报道形式创新,又讲究运行机制创新,群策群力创品牌,互动共享获双赢。
开拓创新,已成为我们事业发展前进的原动力。《新闻坊》报道形式的创新,首先表现在节目主持人采用“谈家常”、“说新闻”的形式来播报新闻,显得亲切自然。电视新闻传播有个“近距离亲切律”,③是用最先进的电子传播技术,通过节目主持人,与受众进行面对面的传播,而图像展示的大多为“原生态材料”,这好像促膝谈心一样,最容易打动人心。《新闻坊》说新闻的播放方式正是充分运用了“近距离亲切律”。《新闻坊》的演播室装扮得很有海派文化的特色,主持人仿佛在弄堂口的小座椅上与人促膝拉家常,也增强了亲切感。
这套运行机制一经执行,就使《新闻坊》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新闻坊》的成功与成果,有目共睹。《新闻坊》还需在进一步加强报道策划、实施精品战略、加强队伍建设方面狠下功夫。
注释:
①见刘炳文、张骏德:《新闻写作创新与技巧》第10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②引自赵超构(林放)先生1962年10月给复旦大学新闻系59级学生的讲课笔记。林放先生提出:社会新闻讲究“有头有尾有情节,活人活事活道理”;“软些软些再软些,近些近些再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