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硖龙眼的百年沧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硖龙眼的百年沧桑
作者:刘启全
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1期
摘要:龙眼不仅仅是一种口感极佳的水果,还是一味比较重要的中药材。
而石硖龙眼是龙眼中较为出名的一个品种。
文中,主要就对石硖龙眼的发展进行了介绍,以期加深对石硖龙眼的认识。
关键词:石硖龙眼;龙眼;起源
(一)
龙眼,名为岭南佳果,实属神来之物。
有民间神话传说,龙王之女泪滴岭南之地而长此果树,后人称其为龙眼;也有另一种说法,因为此果的内核浑圆乌黑,状似龙王的眼珠而得名。
其实,龙眼的最早身份是滋补药品,然后才以水果的名义进入千家万户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滋益则以龙眼为良”。
龙眼果肉烘干后就成为中药材中的滋补品,一般称为桂圆、圆肉,据众多中药典记载,桂圆、圆肉入心、肝、脾、肾经,即是补心、养肝、补脾、补肾的良药。
《药品化义》记载:桂圆、圆肉"入肝、心、脾三经";《本草再新》记载:桂圆、圆肉"入心、肾二经"。
桂圆、圆肉作为药材的功能主治是: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曹雪芹是中医药方家,他在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情节描述:林黛玉弱质纤纤,患午后潮红之疾(实为肺结核),宝玉总是送来桂圆干,一方面欣赏她午后绯红的娇美模样,另一方面也是想帮她多少滋补一下。
成熟的龙眼鲜果味甜、爽口,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果糖、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多种氨基酸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是名副其实的果中珍品。
由此可见,龙眼不愧是果中补品,药中良材。
龙眼果树主要生长在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各龙眼产地也培育出了许多名优品种。
在龙眼名优品种的大家族中,起源于广西平南县大新镇罗村的石硖龙眼,在综合品质方面独占鳌头,位居各大名优品种之首。
石硖龙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两次荣获全国名优水果金奖;1990年被指定选送参加北京亚运会绿色食品展览;1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平南县被中国农业部评为
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县;2004年平南县通过了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认定;2017年平南县获得“中国石硖龙眼之乡”的称号。
(二)
关于石硖龙眼的起源,得从一百年前的陈年故事说起,石硖龙眼这百年身世可谓饱经风霜、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晚清举人覃竹饶是广西平南县下建里(现大新镇)上峒村人,在旧桂系军阀主政广西期间,曾在广西省财政厅、广西梧州盐务等肥缺机关任要职,积攒家财颇丰,曾是远近驰名的开明富绅。
辛亥革命后期,中国很多有志青年掀起了出国留学、勤工俭学的热潮。
覃竹饶的长子覃敬耀、次子覃敬清也投身到出国留学的热潮中。
覃敬耀选择去苏联进修、学习马列主义革命理论和思想,回国后组织、参加家乡当地的革命活动,最终在战斗中牺牲,成为革命烈士。
覃敬清则选择去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园艺技术,学成回乡后,在家乡附近购买了一千多亩坡地,创建大南农场,种植龙眼、黄榄、银念果等果树。
覃敬清在大南農场圈出一块相对比较平坦、阳光比较充足的坡地,按照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园艺技术,种植108棵龙眼树苗,成林后于1927年完成技术嫁接,成功培植出第一代优质石硖龙眼母本林,覃敬清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石硖龙眼之父。
覃敬清嫁接的龙眼果因何命名为石硖龙眼呢?这得从覃敬清采集用于嫁接的接穗枝条来源说起。
平南县下建里地处西江河谷平原地带,以泥土山丘为主,石灰岩质地的山峰极为罕见。
当时距离大南农场约六公里处的罗村(也属下建里辖区)就屹立着一座挺拔俊秀的石灰岩质地的山峰,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石山。
在此石山脚下的一条大石缝中,生长着一棵枝繁叶茂的野生龙眼树,树龄有百年以上。
当地土话习惯把石缝叫作石硖,因此当地村民一直把这棵龙眼树叫作石硖龙眼。
此树长出来的龙眼鲜果质地上乘、口感甚佳,可谓远近驰名,石硖龙眼的美名在覃敬清创建大南农场之前已经广为传播,覃敬清作为当地人自然会有所耳闻。
在覃敬清嫁接第一代母本林之前,石硖龙眼只是扎根于罗村石山脚下石缝中的野生龙眼树。
南宋名臣范成大在任广南西路静江(今桂林)知府时编写过《桂海虞衡志》一书,其在《果志》中记载:“有山龙眼,出广中,色青,肉如龙眼,夏月实熟可啖,此亦龙眼野生者欤?”范成大在此书中提到的“山龙眼”就是指类似罗村石山脚下石缝中生长的野生龙眼。
覃敬清在东渡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之前,就已经知道那棵野生石硖龙眼树的优良品质,所以在留学期间就刻意学习龙眼嫁接技术,以便回乡后利用嫁接技术扩种这种品质特别优良的果树。
那么,覃敬清为什不直接采撷罗村石山脚那棵石硖龙眼果实来培育树苗扩种呢?这就涉及到植物繁殖遗传学知识问题了。
用果实培育的苗叫作实生苗,属于有性繁殖,容易发生遗传分化、变异,遗传质量不稳定。
而嫁接苗属于无性繁殖,能够完好地保留接穗的遗传物质,遗传质量稳定。
覃敬清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科学地利用嫁接技术,把品质优良的石硖龙眼完好无损地复制、扩大到他的大南农场龙眼园中,此龙眼园后来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石硖龙眼母本园,为中国优质龙眼保留了一组极为珍贵的活基因。
覃敬清嫁接后第一代石硖龙眼鲜果个头更大、果肉更厚、口感更清甜脆爽,是罗村石硖龙眼的加强版和升级版。
原因何在呢?原因就是前苏联农业科学院院士米丘林提出的远缘杂交、基因优化原理。
覃敬清把野生的石硖龙眼接穗嫁接到种植的龙眼砧木上,产生了奇妙的远缘杂交、基因优化效应,其综合品质当然是一代胜于一代了。
无独有偶,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也是利用产于海南的野生水稻与种植水稻进行杂交,在远缘杂交、基因优化效应中产生更优质的下一代杂交水稻。
值得一提的是,在米丘林提出远缘杂交、基因优化原理之前二百多年,清康熙年间园艺师陈淏子所著的《镜花》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凡木之必须接换,实有至理存焉。
花小者可大,瓣单者可重,色红者可紫,实小者可巨,酸苦者可甜,臭恶者可馥,是人力可以回天,惟在接换之得其传耳。
”此书中所说的“接换”就是嫁接的意思。
这段话的意思是经过嫁接的花果树木,花小的可以变大,单瓣花可变重瓣花,红色花可变紫色花,果实小的可以变成大果实,果实酸苦者可以变得甘甜,有臭味的花果者可以变得芳香。
这段论述与远缘杂交、基因优化原理是相吻合的。
覃敬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无性嫁接繁殖、远缘杂交、基因优化的原理,使罗村石山野生石硖龙眼摇身一变,成为我国优质龙眼家族中首屈一指的宠儿。
解放后因为长期在罗村石山上开采石料用于修建水库、灌溉水渠、铺设道路等工程建设,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罗村石山已经被夷为平地,石山脚那棵野生石硖龙眼树也不复存在,覃敬清嫁接成功的一百零八棵石硖龙眼树就成为我国仅存的石硖龙眼母本源了,其珍贵程度无异于果树中的大熊猫。
(三)
但是,石硖龙眼能够成为果中极品并非顺风顺水、一蹴而就,其所经历百年风霜实在是百味俱陈、曲折沧桑。
石硖龙眼母本林的第一波劫难来自匪盗哄抢和外敌觊觎。
民国初期,平南县下建里是山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浔州府的政权统治鞭长莫及,当地匪盗十分猖獗。
每当大南农场水果成熟季节,总有各类匪盗前来偷盗哄抢。
为了保卫果园,覃敬清组织家丁与匪盗进行过数次血战,各有死伤。
后来覃敬清斥巨资在大南农场中部建造一座四层高的泥磊炮楼,主要建筑材料是红泥、石灰、黄糖,磊土泥墙厚达一米多,坚固耐用。
每层炮楼四壁都建造有瞭望孔和土炮眼、枪眼,外墙涂成褐红色,当地人习惯称之为红楼,至今保存完好,已经成为当地的独特景观。
1942年夏季的某一天,日本鬼子一个分队路经平南县下建里,欲占领大南农场,其目的不得而知,有人猜测是为了抢夺白榄、石硖龙眼果实,也有人猜测是为了抢夺石硖龙眼的接穗枝条,那天覃敬清指挥全部家丁和自卫队在路上伏击日寇。
因敌军火力强大,伏击队伍且战且退,最后进入红楼内继续与日寇打消耗战。
覃敬清带领自己队伍,依托坚固厚实的红楼,与日本鬼子激战数小时。
当时日本鬼子没有重武器,也没有请求空军支援,所以,经过数次进攻都不得逞,在临近黄昏时分被迫撤退,红楼前面留下两具日寇尸体。
红楼的墙体,至今还能看到清晰的枪弹痕迹。
第二波考验来自于时代的变迁。
解放后大南农场收归当地政府管理。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数十年时间里,名优水果并非生活的必需品,根本无缘进入计划调配生活物资的名录。
所以,尽管石硖龙眼身世不凡、品质优良,但在那样的年代里,名优水果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可有可无的。
石硖龙眼母本林就像园中的荒草和荆棘一样被世人冷落、忽略了。
一百零八棵石硖龙眼母树默默忍受着“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的际遇,有些碗口粗的枯死枝槎还逃不过“苔埋菌压、鸟剥虫穿”的厄运。
到了八十年代初,当地政府把石硖龙眼母本林承包给当地群众经营管理。
由于承包的群众缺乏基本的技术和资金,石硖龙眼母本林还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呵护。
所幸石硖龙眼母本林的生命力非常强大,历经数十年的风霜雨雪,竟然没有一棵枯死,一百零八棵母本树全部存活至今。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石硖龙眼逐步成为抢眼的紧俏商品,地方政府对石硖龙眼母本林给予高度重视,从技术上、资金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极为珍贵的石硖龙眼母本林,地方政府斥资修建了封闭式围墙,把石硖龙眼母本林改名为“中国石硖龙眼母本园”。
(四)
晚清举人覃竹饶娶一妻、纳一妾,长子覃敬耀、覃敬清为正室所生。
小妾无后,当地人称其为二姨太,她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又深谙西医之术,尤其擅长为乡邻故里接生婴儿。
那个年代,平南县下建里属于交通不便、物质文化生活和医疗条件极端落后的穷乡辟野,懂得西医技术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人缘极好的二姨太则整天走村串户,热心为有需要的村民看病、接生婴儿,当地老百姓曾经把二姨太当作活着的观世音菩萨。
1950年2月15日,二姨太帮当地一户王姓人家接生了一个男婴儿,这户人家当时对二姨太是千恩万谢、感激有加。
按照当地的习俗,帮接生的人就是小孩的再生父母,要终生感恩报德的。
但对于二姨太来说,帮别人接生婴儿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经她接生的婴儿不计其数,那天她帮王家接生的这个男嬰儿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并没有特别在意,她更没有想到这个王姓婴儿日后会以什么方式报答她的恩德。
这个王姓婴儿叫王德成,1968年光荣参军入伍,服役18年后于1986年转业到广东珠海市某机关工作,一年之后辞职下海经商。
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王德成在商业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成为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
1995年,王德成有意回乡创业,发展家乡经济,于是花巨资整体承包了覃敬清创建的大南农场,并成立广西三桂食品有限公司,对农场中的石硖龙眼、白榄等果品进行深加工,其中石硖龙眼干品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1999年冬,我国南方经受史来罕见的寒潮袭击,强烈的霜冻将大量农作物冻伤、冻死,而龙眼树是最不耐寒的植物。
因为这场霜冻来得突然,发现霜冻灾情时,石硖龙眼母本园已经大面积受灾,每棵母本树将近九成的枝条被冻伤。
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曹伯纯同志在检查全区防冻防灾工作中了解石硖龙眼母本园的危急情况后,亲自给平南县委、县政府下指示:要把石硖龙眼母本园当作广西的大熊猫来保护好,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当时平南县委、县政府和大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石硖龙眼母本园的防冻抗灾工作,平南县水果办派出专业人员现场指挥救灾工作,王德成则带领三桂公司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直接投入到防冻抗灾的第一线。
他们先裁剪所有被冻伤的枝条,并包扎密封截面,再给每一棵石硖龙眼母树盖上防冻薄膜,还在树根四周挖深沟,填埋防冻的草木灰,适量浇灌温水,并全天候派人轮值巡查。
经过十多天的精心呵护,一百零八棵石硖龙眼母树顺利度过霜冻期。
经受霜冻考验的石硖龙眼母树,次年长出新芽苗,三年之后开始重新挂果,长势更好,品质更佳。
就象覃敬清嫁接这一百零八棵石硖龙眼母树时无法预知数十年后会誉满天下一样,二姨太当年在接生那个王姓小男孩时也无法预料到他长大后会回来承包曾经属于她家的大南农场。
约于2000年初,王德成打算改造、扩建果园中的蓄水塘,无意中发现水塘边上有一座荒冢,已经年久失修,杂草丛生,乍看起来好象是无主坟。
此荒冢恰好是在他计划扩建蓄水塘的施工范围内,需要迁移这座坟墓。
细心的王德成亲自扒开荒冢前的杂草,发现墓前还有焚烧过的香烛、纸钱痕迹,说明此坟墓还是有后人祭扫的。
但经过多方打听都无法得知坟墓的主人是谁。
按照当地习俗,只要是有人祭扫的坟墓,未经主人同意是不能随便迁移的。
迫于无奈,王德成只能用守株待兔的办法等待坟墓的主人出现。
他每年清明时节都在此荒冢附近蹲守几天,希望出现前来祭扫的人。
他连续蹲守了两年都毫无动静,一无所获。
直到2003年清明节,王德成终于发现有两个中年男子前来祭扫那座荒冢。
通过与这两名男子的交谈,王德成得到一个惊人的信息:这是覃敬清夫妇的合墓!
原来覃敬清夫妇俩只生育三个女儿,早已经远嫁他乡。
覃敬清夫妇于上个世纪五十年身故后,没有直系亲属料理后事,是他的堂兄弟们帮忙把他夫妇俩就地掩埋在现在这个地方。
此后每年清明时节一直由他的堂兄弟们来墓地祭扫。
覃敬清的堂兄弟过世后,再由他的后人也就是覃敬清的堂侄子来祭扫,但不是每年都能来。
王德成得知这样的情况,心里百感交集,既感到震憾,也感到愧疚。
原来这荒冢下面埋著的骨骸就是这个果园曾经的主人,他亲手嫁接的石硖龙眼早已经名闻天下,而他却一直被埋没在这座毫不起眼的荒冢之下,而且他的二妈即二姨太又是自己的接生恩人。
他当下决定要为这为这个石硖龙眼的创始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要以恰当方式报答二姨太当年的再造之恩。
经过与覃敬清侄子们商量,他们同意把坟墓迁移到“中国石硖龙眼母本园”门口处,所有迁移、造墓的费用均由王德成负责。
人无千岁寿,树有万年青。
被誉为中国石硖龙眼之父的覃敬清早已作古,但他亲手嫁接的石硖龙眼会一代接着一代地把优质基因流传下去,他那在天之灵也许会从万古长青的石硖龙眼树中得到些许慰籍。
(五)
2003年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平南县人民政府和广西三桂食品有限公司联合在“中国石硖龙眼母本园”举行“广西石硖龙眼节”,其中对68号母树所结的成熟鲜果进行公开拍卖,约100公斤鲜果拍出了七万元人民币的价格。
2014年平南石硖龙眼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石硖龙眼经历百年风雨,已经完成光彩夺目的华丽转身。
2019年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产值超20亿元,种植石硖龙眼专业合作社92个,覆盖农户410210户,石硖龙眼已成为带动广大农户发家致富的重要水果产业。
平南县已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石硖龙眼生产基地县。
参考文献:
[1]刘丽伟.广西平南县石硖龙眼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J].江西农业,2020(10):131.
[2]马三元.石硖龙眼高效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01):89-90.
[3]钱开胜.广西:平南县获“中国石硖龙眼之乡”称号[J].中国果业信息,2017,34(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