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524540_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数字经济”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促进作用,是当前政协委员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2022年6月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近年来,我国政府意识到了数字化技术对降低碳排放、提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推进了数字化与低碳经济的深度融合,引起了广泛关注。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缪陆军等[1]提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通过数字要素属性、数字技术等因素来直接影响碳排放,还可以通过影响创新效率来间接降低碳排放。

谢云飞[2]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显著降低了区域碳排放强度。

第二,数字经济的碳足迹以及与低碳经济转型的协同性问题。

例如,陈煜波[3]认为数字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相结合形成数字能源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构建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更加科学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

蒋金荷[4]认为数字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并指出要想构建一个可持续的数字时代,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发展,就必须要有严谨的制度设计,以及政府组织与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学者对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文献梳理奠定了基础。

然而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相对较少,且大多数学者都是对二者独立开展研
究,难以真正把握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不利于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鉴此,本文以2015-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文献为样本数据,应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知识图谱,通过核心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凝练研究热点,应用突现词和时区图谱揭示研究前沿,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并助推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实践发展。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015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对我
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阐述,并指出要加速
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我国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为实现低碳化打下了基础。

同年,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要实施“网络强国”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正式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级别战略,此后我国陆续出台数字经济相关政策。

因此,本文以“数字化”和“低碳”为主题词,时间跨度设定为2015-2022年,选取较为权威、覆盖学科范围较广的中国知网为数据检索来源进行检索,共获得1042篇相关文献。

通过人工清理数据的方法,将部分征稿公告、会议通知、随感、活动记录和新闻等剔除掉,保留900篇文献。

知识图谱分析主要是利用图谱来揭示研究主题的发展历程、演变机理以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探究当前的热点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中通过CiteSpace6.2.R2软件,对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并探索相关领
【基金项目】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ESG 表现与企业双元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22CXZX-712);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22年度研究生科研项目“ESG 表现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和企业短视中介效应的分析”(项目编号:KJ-202204)。

【作者简介】李睿(1998-),女,辽宁丹东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数字经济、智能财务。

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热点、前沿与趋势
——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图谱分析李睿1,向正中2
(1.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兰州730020;2.长春财经学院会计学院,长春130122)
【摘要】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融合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论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文献为样本,应用CiteSpace 软件刻画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知识图谱,归纳和提炼本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低碳转型、数字技术和人民政府等方面;未来研究趋势主要围绕低碳技术、低碳产业和产业化等主题展开。

论文的相关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热点,掌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关键词】数字经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124.5;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6-0151-03
产经视点
151
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弥补了以往文献综述的不足。

3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现状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一个领域的历年发文数量以及发文量随时间变化情况来了解该研究主题的热度变化和发展情况。

图1显示,2015年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首次在国内兴起,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这段时期国内经济发展以实体经济为主,大数据、智能化等方面尚未得到学者们广泛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环保意识也不太强,所以此阶段该领域的发文量较少。

直到2020年,该阶段的文献数量有了显著增长,主要是源于相关政策的颁布。

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于2020年4月发布,深入贯彻落实了数字经济战略,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积极推动国家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发展;在低碳经济领域,中国于2020年9月在联合国第75届会议上,正式宣布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到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这表明我们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在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融合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于2021年10月发布,指出要实践工业领域的数字化和绿色化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在“碳减排”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1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发文时间与发文数量4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热点分析研究热点是科研学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个学科领域中的某个问题或主题所展开的讨论,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图2为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关键词的共现图谱。

图2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
对相关高频词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提炼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低碳转型作为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发展之基。

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变高,我国作为制造
业大国,以建筑材料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工业将在短期内继续发展。

但蒋金荷认为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实践中,要走出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以绿色转型为基本出路,探讨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绿色创新体系,为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融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数字技术作为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动力之源。

陈煜波认为中国占据数据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利用好数字技术与新能源技术融合形成的数字能源技术,对于融合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提供了强劲的技术支持。

张三峰和魏下海[5]认为目前我国数字技术主要依托能源而生,包含了能源预测、生产和节约等环节以及后期对能源价格的预测和整合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此举有助于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加快能源行业数字化和低碳化融合的步伐。

③人民政府相关政策作为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的保障之策。

数字经济是我国推进绿色经济和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

低碳经济繁荣反过来为数字经济长足发展提供环境。

二者高效融合是一项烦琐而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市场具有充分的有效性也需要政府有所作为;既要顺应提高数字经济增长的速度,加快数字化转型,还要注意数字经济发展同时节能减排,加快低碳转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有效性,使其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能力,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又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发展的政策基础[6]。

蒋金荷认为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高质量融合,必须有严密的制度设计,并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思想上应当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战略规划中,行为上从绿色经济转型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政策激励达到提高数据治理能力的目的。

5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前沿与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字,它能很好地反映出某个时期的学术动态。

图3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关键词突现图谱
由图3可知,第一,从突现强度来看,“低碳技术”是该领域突现度最高的词汇。

主要原因在于,李少平常委提出:“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方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机制能够倒逼企业权衡碳排放的机会成本,激励企业自觉地通过淘汰高Keywords
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
绿色低碳
低碳产业
产业化
发展路径
Year
2018
2019
2018
2020
2020
2020
Strength
1.14
1.26
0.49
1.16
0.87
0.87
Begin
2018
2019
2019
2020
2020
2020
End
2019
2020
2020
2022
2022
2022
2015-2022
1000
500 0
21185151924292
506
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年份
技术创新
数字化
绿色节能
光伏电站
智慧能源
绿色低碳
产业链
数字电网
低碳绿色
产业化
绿色转型
创新链
光伏板
屋顶光伏
空间表现
清洁能源人民政府
全流程
智能管理
同比增长
能源
技术攻关
枢纽节点
低碳转型
云计算
低碳
专精特新
油气行业
建筑科学
二维设计
最佳倾角
152
耗能生产装备、采用低碳技术等方式减少碳排放,从而激发企业低碳转型的动力,将实现低碳转型作为企业主要战略方针。

该时期企业对低碳转型的接受度越来越高,由此逐步成为研究热点。

第二,从突现词出现时间来看,“技术创新”出现较早,可能的原因在于,低碳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减少原材料投入等方式减少环境污染,是促进地区实现碳减排的有效路径;而数字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人财物尽其用。

同时数字技术应用还能通过解决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缓释融资约束,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时增多用于低碳技术创新的资金[7]。

总之,不管是低碳技术创新还是数字技术创新,二者都是实现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的初步战略。

第三,从突现词时间分布来看,“低碳产业”“产业化”等关键词作为热点关键词时间最长,并延续至今。

可见,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于此。

主要原因在于,低碳产业方面:近年来,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全球许多国家已经开始逐步推广充满创新的新型绿色能源,做好新型清洁能源的“加法”和传统高碳排放产业的“减法”。

光伏发电、风能发电、氢能等新兴技术逐渐成熟,各国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绿色能源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在加快推进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并逐步为相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支持。

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张雷等[8]已做了相关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化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其贡献度可能达到60%。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的必由之
路,不仅可以提升当地碳减排效应,还顺带减少了周边地区的碳排放量。

结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为降碳提供持续动力,相关研究十分必要。

同时,数字经济随时间发展对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业结构起到关键作用,产业结构升级也是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因此,不论是分别提升数字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是促进二者融合,产业结构升级都是关键的研究课题。

第四,从突现词的研究时长来看,大多在两年时间,这说明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领域内容丰富、发展速度较快。

综上所述,在2018-2020年间的突现词主要围绕着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2020-2022年间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产业升级,热度持续至今,说明二者已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6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研究结论
本文以中国知网2015-2022年刊载的900篇文献为样本数据,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相关知识
图谱,梳理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第一,结合关键词知识图谱和热点高频词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热点主要体现在“低碳转型”“数字技术”“人民政府相关政策”3个方面展开。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广度逐步拓展,研究深度日益深化。

第二,应用关键词突现图谱揭示相关领域的研究前沿。

首先,通过突现词分析发现,关键词突现度最高的是“低碳技术”,这是因为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和相应激励办法的鼓励使得企业纷纷将实现低碳转型作为企业主要战略方针。

其次,产业结构升级作为必要手段持续为降碳提供动力,也成为由此未来研究趋势。

6.2研究展望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结果,本文对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的热点及前沿进行梳理,提出如下未来研究展望:第一,创新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达到预期效果的基本保证,研究方法创新对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研究领域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但缺乏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来分析问题。

因此,未来应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二,拓展研究视角。

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与低碳经济融合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多元化的视角。

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评估现有政策和机构的有效性,并确定最佳做法和从其他国家和区域吸取的经验教训。

同时有必要对这些新兴技术的潜在利益和风险以及广泛采用这些技术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进行更多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缪陆军,陈静,范天正,等.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J].南方金融,2022(02):45-57.
【2】谢云飞.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J].当代经济管理,2022,44(02):68-78.
【3】陈煜波.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J].中国外资,2021(21):10.【4】蒋金荷.可持续数字时代: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J].
企业经济,2021,40(07):23-30+161.
【5】张三峰,魏下海.信息与通信技术是否降低了企业能源消耗: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9(2):155-173.【6】冯子洋,宋冬林,谢文帅.数字经济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基本途径、内在机理与行动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95(01):52-61.
【7】王庆喜,陈佳圆,杜亚楠.数字经济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机理分析——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22(01):75-83.
【8】张雷,李艳梅,黄园淅,等.中国结构节能减排的潜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242(02):42-51.
产经视点
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