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②③ (2)如图②③,n1,n2 分别是二面角 α-l-β 的两个半平面 α, β 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 θ 满足 cosθ=cos〈n1,n2〉或-cos 〈n1,n2〉.
4.空间距离的求法 (1)利用|A→B|2=A→B·A→B可以求空间中有向线段的长度. (2)点面距离的求法.
已知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B→O|=|A→B|·|cos〈A→B,n〉|=|A→|Bn·|n|.
(2)
如图,取 AD 的中点 G,连接 PG,GB,∵PA=PD,∴PG⊥A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且平面 PAD∩平面 ABCD=AD, ∴PG⊥平面 ABCD,∴PG⊥GB. 在菱形 ABCD 中,∵AB=AD,∠DAB=60°,G 是 AD 的中 点, ∴AD⊥GB.
(2)
如图,过点 C1 作 C1D⊥A1B1,交直线 A1B1 于点 D,连接 AD. 由 AB1⊥平面 A1B1C1 得平面 A1B1C1⊥平面 ABB1, 由 C1D⊥A1B1 得 C1D⊥平面 ABB1,
所以∠C1AD 是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
由 B1C1=
5,A1B1=2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A(0,- 3,0),B(1,0,0),A1(0,- 3,4),B1(1,0,2),C1(0, 3,1).
因此A→B1=(1, 3,2),A→1B1=(1, 3,-2),A→1C1=(0,2 3, -3).
由A→B1·A→1B1=0 得 AB1⊥A1B1. 由A→B1·A→1C1=0 得 AB1⊥A1C1. 又 A1B1∩A1C1=A1, 所以 AB1⊥平面 A1B1C1.
解析:在 Rt△SAB 中,SA=SB,
S△SAB=12×SA2=8, 解得 SA=4. 设圆锥的底面圆心为 O,底面半径为 r,高为 h, 在 Rt△SAO 中,∠SAO=30°, 所以 r=2 3,h=2, 所以圆锥的体积为13πr2·h=13π×(2 3)2×2=8π. 答案:8π
考向一 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互动讲练型] [例 1]
10 10 .
答案:D
3.[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B=BC =2,AC1 与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为 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
A.8 B.6 2 C.8 2 D.8 3
解析:如图,连接 AC1,BC1,AC.∵AB⊥平面 BB1C1C, ∴∠AC1B 为直线 AC1 与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AC1B =30°.又 AB=BC=2,
n1,n2 的夹角是相等(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内部,另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外部),还是互补(两个法向量同 时指向二面角的内部或外部),这是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难点、 易错点.
【小题热身】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 (2)已知 a=(-2,-3,1),b=(2,0,4),c=(-4,-6,2),则 a∥c,a⊥b.( √ ) (3)已知向量 m,n 分别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 α 的法向
大值为( )
33 23 A. 4 B. 3
C.3 4 2
D.
3 2
解析: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平 面 AB1D1 与棱 A1A,A1B1,A1D1 所成的角都相等,又正方 体的其余棱都分别与 A1A,A1B1,A1D1 平行,故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 AB1D1 所成的角都相 等.
量,若 co〈s m,n〉=-12,则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120°.( × ) (4)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则两
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45°.( × )
2.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是 C1D1 的中点,则异面 直线 DE 与 AC 夹角的余弦值为( )
如图所示,取棱 AB,BB1,B1C1,C1D1,DD1,AD 的 中点 E,F,G,H,M,N,则正方体 EFGHMN 所在平面与平面 AB1D1 平行
且面积最大,此截面面积为
S
正六边形 EFGHMN=6×12×
22×
22sin60°=3
4
3 .
故选 A.
答案:A
5.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作线段 PA⊥平面 ABCD,若 AB=PA,则平面 ABP 与平面 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设 AB=PA =1,知 A(0,0,0),B(1,0,0),D(0,1,0),C(1,1,0),P(0,0,1),由题 意,AD⊥平面 ABP,设 E 为 PD 的中点,连接 AE,则 AE⊥PD.
又因为 CD⊥平面 PAD,所以 AE⊥CD, 又 PD∩CD=D,
所以
sinθ=|cos〈A→C1,n〉=
→ |AC1·n| →
=
39 13 .
|AC1|·|n|
因此,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39 13 .
考向二 向量法求二面角[互动讲练型] [例 2]
[2019·宝安,潮阳,桂城等八校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菱形,且∠ABC=120°.点 E 是棱 PC 的 中点,平面 ABE 与棱 PD 交于点 F.
二、必明 3 个易误点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易求出余弦值为负值而盲目得出
答案而忽视了夹角为0,π2.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注意求出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
值应为线面角的正弦值.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二面角是锐角或
钝角由图形决定.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锐角时 cosθ=||nn11|·|nn22||;由图 形知二面角是钝角时,cosθ=-||nn11|·|nn22||.当图形不能确定时,要根 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从而确定二面角与向量
A.-
10 10
B.-210
1
10
C.20
D. 10
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设 DA=1,A(1,0,0),
C(0,1,0),E0,12,1,则A→C=(-1,1,0),D→E=0,12,1,设异
面直线
DE
与
AC
所成的角为
θ,则
cosθ=|cos〈A→C,D→E〉|=
又 BF⊂平面 ABFD,所以平面 PEF⊥平面 ABFD.
(2)如图,作 PH⊥EF,垂足为 H. 由(1)得,PH⊥平面 ABFD. 以 H 为坐标原点,H→F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B→F|为单位长,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H-xyz.
由(1)可得,DE⊥PE.
又 DP=2,DE=1,所以 PE=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
的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法一
(1)由 AB=2,AA1=4,BB1=2,AA1⊥AB,BB1⊥AB 得 AB1=A1B1 =2 2,
所以 A1B21+AB12=AA21,故 AB1⊥A1B1. 由 BC=2,BB1=2,CC1=1,BB1⊥BC,CC1⊥BC 得 B1C1= 5, 由 AB=BC=2,∠ABC=120°得 AC=2 3, 由 CC1⊥AC,得 AC1= 13,所以 AB21+B1C12=AC12,故 AB1⊥B1C1. 又 B1C1∩A1B1=B1, 因此 AB1⊥平面 A1B1C1.
又 PE=1,EF=2,所以 PE⊥PF.
所以 PH= 23,EH=32.
则
H(0,0,0)
,
P
0,0,
3 2
,
D
-1,-32,0
,
→ DP
=
1,32, 23,H→P=0,0, 23.
又H→P为平面 ABFD 的法向量,
设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为 θ,
[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E,F 分别 为 AD,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 C 到达 点 P 的位置,且 PF⊥BF.
(1)证明:平面 PEF⊥平面 ABFD; (2)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由已知可得 BF⊥PF,BF⊥EF,PF∩EF= F,所以 BF⊥平面 PEF.
2,A1C1=
21得 cos∠C1A1B1=
6, 7
sin∠C1A1B1=
1 ,所以 7
C1D=
3,
故
sin∠C1AD=CA1CD1=
39 13 .
因此,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39 13 .
解法二 (1)
如图,以 AC 的中点 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 OB,OC 为 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变式练]——(着眼于举一反三)
1.[2018·浙江卷,19]如图,已知多面体 ABCA1B1C1,A1A, B1B,C1C 均垂直于平面 ABC,∠ABC=120°,A1A=4,C1C=1, AB=BC=B1B=2.
(1)证明:AB1⊥平面 A1B1C1; (2)求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求法 如图所示,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e,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 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φ,两向量 e 与 n 的夹角为 θ,则有 sinφ=|cosθ|=③||ee|·|nn||.
3.二面角的求法 (1)如图①,AB,CD 是二面角 α-l-β 两个半平面内与棱 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A→B,C→D〉.
所以 AE⊥平面 CDP. 所以A→D=(0,1,0),A→E=0,12,12分别是平面 ABP, 平面 CDP 的法向量,且〈A→D,A→E〉=45°,
所以平面 ABP 与平面 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 45°. 答案:45°
6.[2018·全国卷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 S,母线 SA,SB 互相 垂直,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 30°.若△SAB 的面积为 8,则该圆 锥的体积为________.
则
sinθ=
→→ HP·DP →→
=
|HP||DP|来自百度文库
3 4= 3
3 4.
所以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悟·技法 向量法求线面角的两大途径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所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 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提醒: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若能找出平面的垂线,则垂线 上取两个点可构成一个法向量.
(1)求证:AB∥EF; (2)若 PA=PD=AD=2,且平面 PAD⊥平面 ABCD,求平面 PAF 与平面 A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底面 ABCD 是菱形,∴AB∥CD, 又 AB⊄平面 PCD,CD⊂平面 PCD,∴AB∥平面 PCD, ∵A,B,E,F 四点共面,且平面 ABEF∩平面 PCD=EF, ∴AB∥EF.
(2)设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为 θ. 由(1)可知A→C1=(0,2 3,1)A→B=(1, 3,0),B→B1=(0,0,2). 设平面 ABB1 的法向量 n=(x,y,z).
n·A→B=0, 由n·B→B1=0,
即2x+z=03,y=0,
可取 n=(- 3,1,0).
在 Rt△ABC1 中,AC1=sin230°=4, 在 Rt△ACC1 中,CC1= AC21-AC2= 42-22+22=2 2, ∴V 长方体=AB×BC×CC1 =2×2×2 2=8 2. 故选 C. 答案:C
4.[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1,每条棱所在直
线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都相等,则 α 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
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知识重温】
一、必记 4 个知识点
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设 a,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则
a 与 b 的夹角 β l1 与 l2 所成的角 θ
范围
[0,π]
①0,π2
求法 cosβ=|aa|·|bb| cosθ=|cosβ|=②||aa|·|bb||
4.空间距离的求法 (1)利用|A→B|2=A→B·A→B可以求空间中有向线段的长度. (2)点面距离的求法.
已知 AB 为平面 α 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 α 的法向量,则 B 到平面 α 的距离为|B→O|=|A→B|·|cos〈A→B,n〉|=|A→|Bn·|n|.
(2)
如图,取 AD 的中点 G,连接 PG,GB,∵PA=PD,∴PG⊥A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且平面 PAD∩平面 ABCD=AD, ∴PG⊥平面 ABCD,∴PG⊥GB. 在菱形 ABCD 中,∵AB=AD,∠DAB=60°,G 是 AD 的中 点, ∴AD⊥GB.
(2)
如图,过点 C1 作 C1D⊥A1B1,交直线 A1B1 于点 D,连接 AD. 由 AB1⊥平面 A1B1C1 得平面 A1B1C1⊥平面 ABB1, 由 C1D⊥A1B1 得 C1D⊥平面 ABB1,
所以∠C1AD 是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
由 B1C1=
5,A1B1=2
由题意知各点坐标如下:
A(0,- 3,0),B(1,0,0),A1(0,- 3,4),B1(1,0,2),C1(0, 3,1).
因此A→B1=(1, 3,2),A→1B1=(1, 3,-2),A→1C1=(0,2 3, -3).
由A→B1·A→1B1=0 得 AB1⊥A1B1. 由A→B1·A→1C1=0 得 AB1⊥A1C1. 又 A1B1∩A1C1=A1, 所以 AB1⊥平面 A1B1C1.
解析:在 Rt△SAB 中,SA=SB,
S△SAB=12×SA2=8, 解得 SA=4. 设圆锥的底面圆心为 O,底面半径为 r,高为 h, 在 Rt△SAO 中,∠SAO=30°, 所以 r=2 3,h=2, 所以圆锥的体积为13πr2·h=13π×(2 3)2×2=8π. 答案:8π
考向一 向量法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互动讲练型] [例 1]
10 10 .
答案:D
3.[2018·全国卷Ⅰ]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AB=BC =2,AC1 与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为 30°,则该长方体的体积为 ()
A.8 B.6 2 C.8 2 D.8 3
解析:如图,连接 AC1,BC1,AC.∵AB⊥平面 BB1C1C, ∴∠AC1B 为直线 AC1 与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AC1B =30°.又 AB=BC=2,
n1,n2 的夹角是相等(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内部,另 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外部),还是互补(两个法向量同 时指向二面角的内部或外部),这是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难点、 易错点.
【小题热身】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就是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 ) (2)已知 a=(-2,-3,1),b=(2,0,4),c=(-4,-6,2),则 a∥c,a⊥b.( √ ) (3)已知向量 m,n 分别是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 α 的法向
大值为( )
33 23 A. 4 B. 3
C.3 4 2
D.
3 2
解析:如图所示,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平 面 AB1D1 与棱 A1A,A1B1,A1D1 所成的角都相等,又正方 体的其余棱都分别与 A1A,A1B1,A1D1 平行,故正方体 ABCD -A1B1C1D1 的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 AB1D1 所成的角都相 等.
量,若 co〈s m,n〉=-12,则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120°.( × ) (4)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 m=(0,1,0),n=(0,1,1),则两
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45°.( × )
2.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 是 C1D1 的中点,则异面 直线 DE 与 AC 夹角的余弦值为( )
如图所示,取棱 AB,BB1,B1C1,C1D1,DD1,AD 的 中点 E,F,G,H,M,N,则正方体 EFGHMN 所在平面与平面 AB1D1 平行
且面积最大,此截面面积为
S
正六边形 EFGHMN=6×12×
22×
22sin60°=3
4
3 .
故选 A.
答案:A
5.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作线段 PA⊥平面 ABCD,若 AB=PA,则平面 ABP 与平面 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________.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设 AB=PA =1,知 A(0,0,0),B(1,0,0),D(0,1,0),C(1,1,0),P(0,0,1),由题 意,AD⊥平面 ABP,设 E 为 PD 的中点,连接 AE,则 AE⊥PD.
又因为 CD⊥平面 PAD,所以 AE⊥CD, 又 PD∩CD=D,
所以
sinθ=|cos〈A→C1,n〉=
→ |AC1·n| →
=
39 13 .
|AC1|·|n|
因此,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39 13 .
考向二 向量法求二面角[互动讲练型] [例 2]
[2019·宝安,潮阳,桂城等八校模拟]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菱形,且∠ABC=120°.点 E 是棱 PC 的 中点,平面 ABE 与棱 PD 交于点 F.
二、必明 3 个易误点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易求出余弦值为负值而盲目得出
答案而忽视了夹角为0,π2.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注意求出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
值应为线面角的正弦值.
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二面角是锐角或
钝角由图形决定.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锐角时 cosθ=||nn11|·|nn22||;由图 形知二面角是钝角时,cosθ=-||nn11|·|nn22||.当图形不能确定时,要根 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从而确定二面角与向量
A.-
10 10
B.-210
1
10
C.20
D. 10
解析: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设 DA=1,A(1,0,0),
C(0,1,0),E0,12,1,则A→C=(-1,1,0),D→E=0,12,1,设异
面直线
DE
与
AC
所成的角为
θ,则
cosθ=|cos〈A→C,D→E〉|=
又 BF⊂平面 ABFD,所以平面 PEF⊥平面 ABFD.
(2)如图,作 PH⊥EF,垂足为 H. 由(1)得,PH⊥平面 ABFD. 以 H 为坐标原点,H→F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B→F|为单位长,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H-xyz.
由(1)可得,DE⊥PE.
又 DP=2,DE=1,所以 PE= 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所成
的角等基础知识,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法一
(1)由 AB=2,AA1=4,BB1=2,AA1⊥AB,BB1⊥AB 得 AB1=A1B1 =2 2,
所以 A1B21+AB12=AA21,故 AB1⊥A1B1. 由 BC=2,BB1=2,CC1=1,BB1⊥BC,CC1⊥BC 得 B1C1= 5, 由 AB=BC=2,∠ABC=120°得 AC=2 3, 由 CC1⊥AC,得 AC1= 13,所以 AB21+B1C12=AC12,故 AB1⊥B1C1. 又 B1C1∩A1B1=B1, 因此 AB1⊥平面 A1B1C1.
又 PE=1,EF=2,所以 PE⊥PF.
所以 PH= 23,EH=32.
则
H(0,0,0)
,
P
0,0,
3 2
,
D
-1,-32,0
,
→ DP
=
1,32, 23,H→P=0,0, 23.
又H→P为平面 ABFD 的法向量,
设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为 θ,
[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E,F 分别 为 AD,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 C 到达 点 P 的位置,且 PF⊥BF.
(1)证明:平面 PEF⊥平面 ABFD; (2)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由已知可得 BF⊥PF,BF⊥EF,PF∩EF= F,所以 BF⊥平面 PEF.
2,A1C1=
21得 cos∠C1A1B1=
6, 7
sin∠C1A1B1=
1 ,所以 7
C1D=
3,
故
sin∠C1AD=CA1CD1=
39 13 .
因此,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39 13 .
解法二 (1)
如图,以 AC 的中点 O 为原点,分别以射线 OB,OC 为 x, 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变式练]——(着眼于举一反三)
1.[2018·浙江卷,19]如图,已知多面体 ABCA1B1C1,A1A, B1B,C1C 均垂直于平面 ABC,∠ABC=120°,A1A=4,C1C=1, AB=BC=B1B=2.
(1)证明:AB1⊥平面 A1B1C1; (2)求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直线和平面所成角的求法 如图所示,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e,平面 α 的法向量为 n, 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φ,两向量 e 与 n 的夹角为 θ,则有 sinφ=|cosθ|=③||ee|·|nn||.
3.二面角的求法 (1)如图①,AB,CD 是二面角 α-l-β 两个半平面内与棱 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 θ=〈A→B,C→D〉.
所以 AE⊥平面 CDP. 所以A→D=(0,1,0),A→E=0,12,12分别是平面 ABP, 平面 CDP 的法向量,且〈A→D,A→E〉=45°,
所以平面 ABP 与平面 CDP 所成的二面角为 45°. 答案:45°
6.[2018·全国卷Ⅱ]已知圆锥的顶点为 S,母线 SA,SB 互相 垂直,SA 与圆锥底面所成角为 30°.若△SAB 的面积为 8,则该圆 锥的体积为________.
则
sinθ=
→→ HP·DP →→
=
|HP||DP|来自百度文库
3 4= 3
3 4.
所以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悟·技法 向量法求线面角的两大途径 (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所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 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 (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提醒: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若能找出平面的垂线,则垂线 上取两个点可构成一个法向量.
(1)求证:AB∥EF; (2)若 PA=PD=AD=2,且平面 PAD⊥平面 ABCD,求平面 PAF 与平面 A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解析:(1)∵底面 ABCD 是菱形,∴AB∥CD, 又 AB⊄平面 PCD,CD⊂平面 PCD,∴AB∥平面 PCD, ∵A,B,E,F 四点共面,且平面 ABEF∩平面 PCD=EF, ∴AB∥EF.
(2)设直线 AC1 与平面 ABB1 所成的角为 θ. 由(1)可知A→C1=(0,2 3,1)A→B=(1, 3,0),B→B1=(0,0,2). 设平面 ABB1 的法向量 n=(x,y,z).
n·A→B=0, 由n·B→B1=0,
即2x+z=03,y=0,
可取 n=(- 3,1,0).
在 Rt△ABC1 中,AC1=sin230°=4, 在 Rt△ACC1 中,CC1= AC21-AC2= 42-22+22=2 2, ∴V 长方体=AB×BC×CC1 =2×2×2 2=8 2. 故选 C. 答案:C
4.[2018·全国卷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 1,每条棱所在直
线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都相等,则 α 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
第七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知识重温】
一、必记 4 个知识点
1.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
设 a,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 l1,l2 的方向向量,则
a 与 b 的夹角 β l1 与 l2 所成的角 θ
范围
[0,π]
①0,π2
求法 cosβ=|aa|·|bb| cosθ=|cosβ|=②||aa|·|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