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①引起需求量的变化;②对生活必需品以及奢侈品的不同影响;③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不同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扩大内需)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是居民的收入。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②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①生产是消费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高一《经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3)商品交换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
2、物物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3、交换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物物交换:商品——商品( 2)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一般等价物:它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进行交换的媒介。
( 3)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和商品比较,货币出现得晚。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比如:牲畜、布匹、贝壳等。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只有金银。
贵金属金银由于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5、价值尺度(1)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6、流通手段(1)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3)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7、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如何理解?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和发展。
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整理(最新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①基本职能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1、结算方式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2015高考经济生活复习第三四单元
作用: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这样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所得税的一种)
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纳税人:在我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在我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我国境内取得的所得,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①财政收人与支出的三种情形: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财政收支平衡: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人略有赤字。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财政盈余:当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财政赤字:当年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②国家应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④作用: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它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剥削制度的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经济生活》复习PARTC
考试内容
思考题
知识回顾
补充笔记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为什么要坚持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请画出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体系图。
(1)生产决定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当前生产力状况和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高考《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2.货币并不神秘:不应盲目崇拜,从货币的起源看,它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等基本职能。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要点总结总框架第一单元:消费与交换——生产什么:生产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第二单元:生产——如何生产第三单元:分配——解决为谁生产问题第四单元:经济活动的背景或舞台——解决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生产总结本教材基本的逻辑脉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一个面向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或背景下生产。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基本属性:(1)使用价值(2)价值使用价值最终归消费者所有,价值最终归生产者所有。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二、货币1、产生(1)直接的物物交换阶段(2)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物物交换阶段(3)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阶段——货币的产生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本质:一般等价物(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4、职能:(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虚拟货币即可)流通手段(现实中的货币)(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一般只能是金银硬通货)支付手段(跟赊欠帐有关,如:按揭付款买房买车、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世界货币(一般只能是金银,但现在少数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些世界货币的职能,如: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法郎等)三、纸币1、产生过程及优点:略2、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及某些纸币具有某些世界货币的职能。
3、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4、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5、通货膨胀(1)原因: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引起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2)表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3)影响: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纸币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4)实质: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5)应对措施:①减少纸币的发行量②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③大力发展生产,满足人们消费需求6、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情况相反但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运行。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必记必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分别是什么?(1)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要是劳动产品;其次要用于交换)(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分别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职能?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货币。
②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是什么?(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商品的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的流通速度★5、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国家能任意发行纸币吗?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含义、危害性及解决措施(1)通货膨胀①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②危害:物价上涨,纸币贬值,购买力下降,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社会经济生活持续混乱。
③解决措施:一是发展生产;二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三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2)通货紧缩①含义: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总1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点总结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高考的重点)另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种职能。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其中,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的次数成反比。
(高考的必考内容)4、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高考选择题的常考题型)5、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那些?①供求影响价格②价值影响价格③国家的宏观调控④纸币的发行量⑤货币本身的价值7、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高考的常考内容)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重难点解析
措 促进 了社会公平 正义 ,有利 于协调 城乡统 筹发展 ,④错误 ,① 和③正 确 ;② 中
“消除 了”的说法 与客观现实不符 。本题答案选B。
【重难点二 】财政收入 与支出及二者的关系 1.教材 解读 :财政 收入 是国家通过一 定的形式和渠道筹 集起来 的资金 。它主
要来 源于税 收收入 、利润 收入 、债务 收入和其他 收入 。其 中税收是 国家 组织财政
资源 的合理配置 ;促进 国民经济的平稳运 行。
财政支 出是 国家对 筹集 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 和使用 。按照具体 的用途 ,财政
支 出可分 为经济建设 支 出,科学 、教育 、文化 、卫生事业 支出 ,行政 管理和 国防支
出 ,社会保 障支 出 ,债务支出 。
一 个 国家一定 时期 的财 政收支关系可分为财政 收支平衡 、财政盈余 、财政赤 字等三种情况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当年财政收入等于支出 ,或 收入 大于支出略有
2.典例 分析 :例 1.(2013·北京文综 ·30)下表是2011年 北京市部 分经济指标的
年 度 增 长 率 。
【财政收入 财政支 出 社会保 障和就业支 出 城镇单位在 岗职工平均工资 个人所得税
}14_4% 12.5%
28.6%
15.5%
26.7%
根据表 中数据可 以推 出2011年北京市
分析 :本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及其意义 等知识 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既要做大 “蛋糕”又要分好 “蛋糕 ”,① 和②正确 ;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 乡居民人均收入1: ̄2010年翻一番 ,③正确 ;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④错误 。本题答案选A。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
①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既需要充 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 际收支平衡。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 律手段为主,辅之必要的行政手段。
②财政支出。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 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③财政收支的情况。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8.2 征税和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
①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统一于税法。 ②我国税收的种类 A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也可以防止前一生 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B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 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我国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 率。
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 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①方式。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
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
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
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含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企职工获得的工资、
奖金、津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③必然性、优越性、地位。党的 Nhomakorabea九届四中全会,指出: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知识点总结.doc
高中政治必修一、二、三、四知识点总结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有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千差万别)。
(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专题复习
嗣 醒重 羹霾 露 盈
擘
一
、
按劳分配为主体 。 多种 分 配 方 式 并存
【 考点解析 】 1 按 劳分配 为 的经 济条件决定 的。① 可 是
能性 :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 实行 按劳分配 的前提 。②现实性 : 社会主义公有制 条件
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 激发 了社会 成员积极投身 国家建设 的热情 , 加快经 对
趋
。 。 Q@ e
。Q e@
。
。
曩翻圜目翟 。 。
秀 毒 溪 嚣 麓 薯 々 孽一 罄嚣 谣 薯 誊 《 黧 x 萼尊 罄鬟警 鬣曩 薯 | 善: l 棼
的 分 配 激励 机 制 和 健 全 的 分 配 宏 观 调 控 机 制 , 于调 动 事 业 单 位 工 作 人 员积 极 对
性、 促进社会 事业发展 、 高公益服务水平 , 提 具有 重要 意义。 分析 : 实行绩效 工资 , ① 其深刻 的意义在于 否定 了平均 主义 的分配观 , 肯定 了基于劳动 贡献大小形 成差距 的合理 性 , 反映 了在按 劳分 配 的内容和要求 上是
济 发 展 和实 现 共 同富裕 起 到 了 巨大 的促 进 作 用 。
【 热点链接 】
⑨
c c 。 ④
c ⑨
c
搿 襄囊 蠹 饕 鬻鍪 罐譬嚣 蠢蠹 蠹萎 麓饕霪 羹 冀 嚣 蘸薰篓 薰羹纂 鬻器蠹 蠢 羹 蘩 囊嚣 黧 蘩薰 囊蠹藿 蘸喜薹 要蓑 蠹 冀薹 搴叁 莲蔓蠢萋 蠢 薹 警蠹 萝 妻 妻 薹 羹 蠢 薰 萋堇 萋量 襄襄 蔫 曩 羹
市场经济 条件下各种 生产要素所有权存 在的合理性 、 合法性的确认 , 体现 了国家 对公 民权利 的尊重, 对劳动 、 知识 、 人才 、 造的尊重。 创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归纳
3、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
(2)
国家财政
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的含义:
2、财政的实现:预算和决算
3、财政的作用
(1)
(2)
(3)
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
(1)含义:
(2)途径: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1)
(2)
3、财政支出
(1)含义:
(2)种类(按具体的用途):
◆含义:
◆原因:
◆积极意义:
(3)企业联合
◆含义:
◆积极意义:
易错
易混
知识
1、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2、企业做强的根本途径是进行企业兼并。
3、降价属于不正当竞争。
劳动和就业
劳
动
和
就
业
1、劳动和劳动者
2、就业是民生之本
(1)就业的重要意义
◆对社会生产和发展而言:
◆对劳动者本身而言:
◆对社会稳定而言:
(1)含义:
(2)税率:
(3)纳税人:
(4)作用: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什么)
(1)
(2)
(3)
2、违反税法的行为
(1)偷税:
(2)欠税:
(3)骗税:
(4)抗税:
3、公民要树立纳税人意识
(1)纳税人的权利意识:
(2)纳税人的义务意识: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配置资源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便
捷
的
投
资
︱
︱
储
蓄
存
《经济生活》二、三、四单元结构图
科学发展观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 等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济生活》二、三、四单元结构 图
目 录
• 单元概览与联系 • 第二单元:生产与经济制度 •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跨单元综合分析与应用 • 复习策略与备考建议
01 单元概览与联系
第二单元核心内容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介绍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 和资源配置方式。
分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内 涵和路径。
社会主义市场 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第三单元核心内容
1 2
企业与劳动者
介绍企业的类型、经营与发展,劳动者的权利与 义务,以及劳动关系的协调。
投资与融资
阐述投资与融资的基本概念、方式和风险控制。
3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分析收入分配的原则、方式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途 径。
解题技巧总结
01
02
03
04
审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 的知识点。
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与 所学知识点相结合。
构建答题思路,注意条理清晰 、逻辑严密。
检查答案,确保没有遗漏和错 误。
经典案例剖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案例,如某企 业成功经营案例、某地区经济发展案 例等。
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和启示,为解 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THANKS FOR WATCHING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①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5、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6、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二、信用工具和外汇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信用卡并不能在所有场所消费。
也不能说信用卡十分安全。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经济生活复习第三单元
自主学习 自学思考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怎样的分配制度? ( 1)忆一忆:分配与生产、消费是什么关系?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 类 别 对应形式 (2)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确立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分配制度中的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存款利息、债券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私 ( )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 2.1 什么是按劳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 1)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 营企业主、外资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况。(根本原因) (1)按劳分配只能存在于什么所有制范围内? 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个体、私营企业与外资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按土地要素分配 ( 2 )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制度中处于什么地位? ( 2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 企业的劳动者劳动收入) 3. 在我国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 经济制度。(直接原因) 按管理要素分配 (2 1)非劳动收入:按资本要素、管理要素、技术要素等 )生产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 忆一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原因是什么? 分配的收入 (2)知识回忆与迁移:企业生产能离开生产要素吗?请举 个体经济劳动者的收入、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 按劳动要素分配 例说明。企业什么时候会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什么会减 动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少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的变化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有何影 按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响? (3)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何必要性与意义? (4)按劳动要素分配是属于按劳分配吗?
自主学习 自学思考题——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计算 我国的“营改增”政策 某人工资 10000元。 增值税的计算 (1)增值税的征税对象是什么? 2013年4月 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 1.扣除起征点 3500 元,余6500元。 A 厂购进一批蚕丝(假定这些蚕丝的生产者是第一个生产环 (2)征收增值税的优点是什么? 议,决定自今年 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 2.6500 元为应税对象。 节),支付货款 850元,增值税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绸缎 “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 2. 个人所得税 (1 )第一档 1500 元,税率 3%,应缴45元。余5000元。 以 1500 元卖给 B商场。 范围。这是继 2012 年1月1日上海市试点和2012年8月1日扩大至 (2 )第二档 3000元,税率为10%,应缴300元。余2000元。 思考: 北京等 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后,“营改增”试点范围 ( 1)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分别是什么? (3 )余下的 2000元属于第三档,税率为20%,应缴400元。 的进一步扩大。 ( 1 )材料中的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是多少?该缴多少增值税? (2)征收个人所得税有何重要作用? 实际应缴个人所得税: 45+300+400=745元。 (2)这笔增值税税款应由谁来缴纳?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1-4(人教版)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
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思想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1)含义: 商品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种条件: 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提示]①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而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②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服务、无形的技术也可以成为商品;③商品的身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就再也不是商品了。
④捐赠品不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仍然是商品。
(2)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①使用价值含义: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地位:自然属性, 与其他有用物品的共同属性。
意义: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 所以不同商品之间才需要相互交换, 以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
②价值含义: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地位:社会属性, 商品的特有属性。
意义:所有的商品都有价值, 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
价值是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基础。
商品交换实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交换。
③关系: 对立统一统一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一个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 也就没有价值, 因而不可能成为商品;一个物品仅有使用价值, 也不可能成为商品。
(没有使用价值东西, 一定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东西, 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有价值的东西, 一定有使用价值。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属于生产者和消费所有者。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要实现商品的价值, 为此必须让出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 为此必须支付价值。
2.货币(1)产生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 货币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点总结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为什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多层次,发展不平衡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2、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3、为什么实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P59)(1)现实经济条件决定 A、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前提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C、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2)按劳分配的意义:A、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B、对以往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4、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要素、土地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有利于造福于人民。
5、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④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⑤统筹好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6、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效率和公平并重,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①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②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福帮后富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2、财政的作用:①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收入、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保险、救助、福利、医疗)②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资金、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措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3、财政收入:(1)税收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最重要来源(2)利润(3)债务(4)其他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①经济发展(影响是基础性的、根本的:二者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②分配政策5、财政支出的种类(按具体用途分):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6、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7、税收:有国就有税、有税必有法基本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种: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税漏税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8、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1)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职能的实现,须以税收为基础的。
(2)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公民自觉诚信纳税(3)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9、违反税法:偷税、漏税、欠税、抗税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知识点总结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4、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宏观调控5、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不能调节)②固有的弊端:A、自发性:B、盲目性:(信息)一哄而上,一哄而下。
C、滞后性:事后调节,时间差。
6、市场秩序:(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2)国家: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②共同富裕---根本目标。
③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8、加强宏观调控:(1)必要性:①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②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③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为主)、必要的行政手段(辅)①经济手段: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
经济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远景目标等)。
经济政策,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税收政策、汇率政策、价格政策、购销政策,产业政策等②法律手段: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③必要的行政手段: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看书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就业、社保、收入分配、基本消除绝对贫困)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科学发展观:(1)第一要义是发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2)核心: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出发点和落脚点)(3)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环节之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中央与地方、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4、怎样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关键)(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大转变、三驾马车)(4)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张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5)加强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6)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西部开发、东北重振、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跨国公司(跨国公司通过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为各国经济提供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5、对外开放:(1)世界贸易组织:①三大世界经济组织:WTO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②WTO基本原则:最重要非歧视原则{1最惠国待遇原则2国民待遇原则}③WTO作用:①组织多边谈判②制定规则③解决贸易摩擦注: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推动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两股巨大的力量6、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3)对外开放意义: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决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5)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7、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①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形成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②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要举措。
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
④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