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乘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算乘法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竖式计算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0×3= 50×7= 70×6= 60×8=
900×8= 700×4= 900×6= 600×8=
小结: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可转化为表内乘法的来计算,即用整百、整十数中除了0外前面的数去乘一位数,计算出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二、探讨新知
1、瞧,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他们准备参加学校举行的画画比赛,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
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师: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
能想出几种算法就写几种。
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指明同学汇报自己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3、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连加法。
12+12+12=36
(2)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3、师生共同列竖式计算
大家都能用口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难道只能用口算吗?如果数再大一点、数位多了怎么办?(生:可以列竖式)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笔算乘法。
(1)在写竖式时,先写第一个因数12,再写乘号,然后写第二个因数3,注意3要写在个位上。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2)乘的时候,先从个位乘起,(由下往上乘)先用因数3去乘12个位上的2,乘积是6,表示什么?(表示6个一)所以6写在个位上,再用因数3去乘12十位上的1,乘积是3,这个3表示什么?(表示3个十,即30),所以3写在十位上,最后把两次的积相加,得36。
(3)用因数3去乘因数12十位上的1时,为什么可以直接把结果3写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在以后的计算中,可以直接用简便竖式进行计算。
1 2 ……因数
× 3 ……因数
3 6 ……积
(4)在乘法竖式中,12叫什么?3呢?最后乘得的结果36就是他们的积。
这时,我们用竖式计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很接近,好,同学们,我们在计算12×3时,不仅用了口算的方法,我们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5)小组或者同桌之间说说算理,老师指名几位学生说算理。
(6)在进行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小组讨论后,指名两位学生汇报)
小结:笔算乘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哪一位写积。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P74(先补上横式,比较三道竖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小结: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是用一位数去乘个位,再乘十位,最后乘百位,并在相应的数位上写积。
2、判断对错。
(对的打“√”错的打“×”并把错的在旁边改正)
( ) ( ) ( )
小结:判断笔算乘法,可以把题目重新在算一遍,看结果是不是一样,巩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将来我们还会学到用除法来检查乘法的结果的方法。
3、王叔叔要用篱笆围一个边长是12米的正方形小花园,用50米长的篱笆将小花园围起来,够用吗?
4、拓展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说说你们有什么收获?
12米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节课下来,总体上还是成功的,也有不足,值得思考及改进的地方还是有的,就此做个反思。
数学的学习主要是理解、掌握并进行应用为主,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画画时用到的彩笔为教学情境,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接着进行小组讨论。
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
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
对于12×3的计算,学生可能用到连加法、数的分解组成法进行等算法,经过讨论后,最后提出:难道只能用口算吗?进而引出笔算乘法。
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启示。
一、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彩笔12支每盒换成18支每盒,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要多少支?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
因此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课堂气氛有点沉闷而显得不活跃。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
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
游戏这一形式就是一
个好的办法。
可以通过游戏,来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游戏,比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总之,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增加适当趣味性环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