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娄多峰治损伤后遗症秘验方】《化瘀通痹汤》主治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属瘀血痹证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娄多峰治损伤后遗症秘验方】《化瘀通痹汤》主治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属瘀血痹证者。

国家级名医娄多峰《化瘀通痹汤》
【组成】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胡索12g,透骨草30g。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主治】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属瘀血痹证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方解】方中乳香活血,没药散瘀,相得益彰,为治本要药;延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香附理气解郁,为血中之气药,气行则血行,加强活血祛瘀之功;当归、丹参、鸡血藤活血养血,祛病而不伤正;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以治标。

诸药相合,共同达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目的。

【加减】偏寒者,加桂枝、细辛、制川草乌;偏热者,加败酱、丹皮;气虚者,加黄芪;久痹骨节肿大变形者,加穿山甲、全虫、乌梢蛇。

【点评】瘀血痹是由局部闪扭、外力损伤、慢性劳损等引起经络损伤,血行不畅或血溢脉外,留滞局部,筋脉肌肉失养,抗御外邪能力低下,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加重络脉闭阻,导致痹症。

此证临床实为多见。

此类病证疼痛明显,且与气候变化及寒热有关,治疗时单用祛风除湿药收效甚微,而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物则收效甚捷。

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活血勿忘行气,通络勿忘益气,气血同调,方收全功。

【验案】刘某,女,16岁。

一年前不慎跌倒,左膝关节着地,当时听到“咔嚓”声响,随后膝关节处肿痛,经治疗局部肿胀消失,留有持续性左膝关节疼痛,经常“打软腿”,甚则跌倒,遇冷加重,局部怕冷,舌质淡红,脉弦。

证属外伤瘀血,复感寒湿,经脉闭阻。

用化瘀通痹汤加细辛3g,桂枝9g,川牛膝9g,木瓜18g,薏苡仁30g,
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15剂,疼痛消失,未再出现“打软腿”。

随访1年未复发。

【名医简介】娄多峰(1929-2021年),男,河南新乡人。

国医大师,风湿泰斗。

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南风湿病医院风湿免疫科首席专家,教授,主任医师,河南风湿病医院创始人,名誉院长,《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70余年,对中医风湿病的治疗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形成了以“虚邪瘀”理论为基础的风湿病学术思想,奠定了中医风湿病学科体系的基础,为现代中医风湿病学的奠基人。

著历史上第一部中医风湿病专著《痹证治验》,主编国内第一套中医院校骨伤科协编教材和多部著作,主审《中国痹病大全》《中国风湿病学》《风湿病诊断和治疗学》《中医风湿病学》等多部专著。

70多年来,娄氏诊治痹证患者25万多人次,总结完备病例2.5万多份,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创造了中国治痹史上的“七个第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顽痹被治愈的现代神话。

1983年,中医治痹史上第一部学术专著《痹证治验》问世,首次将痹证的病因病机概括为“虚、邪、瘀”,内容被收入高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

1986年,“痹苦乃停”“痹隆清安”两个新药荣获卫生健康委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是目前中医药在痹病学科领域获得的最高研究成果。

1992年,《痹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科研项目完成,填补了我国痹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空白,荣获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1995年,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所省级风湿病专科医院——河南风湿病医院开业,吸引了海内外患者前来就诊。

2000年,600多万字的《中国风湿病学》出版发行,是国内系统、全面、权威的痹病专著。

2012年,“基于'虚邪瘀’理论的风湿病学科体系建立及相关研究”课题,荣获201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是目前中医风湿病学科获得的最高奖。

2012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国家级中医风湿病专业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并任主编。

【当归】别名:干归、马尾当归、秦归、马尾归、云归、西当归、
岷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

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酒当归活血通经。

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丹参】别名:红根、大红袍、血参根、血山根、红丹参、紫丹参、太子参。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

归心、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

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鸡血藤】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

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的干燥藤茎。

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归经】归肝、肾经。

【性味】苦、甘,温。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

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乳香】别名:滴乳香、熏陆香。

为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药胶香树及野乳香树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渗出的油胶树脂入药。

春夏均可采。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与主治】活血止痛。

用于心腹诸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疮痈肿痛;外用消肿生肌。

【炮制】捣成粉末,于锅内炒溶后,除净大量的刺激性浓烟(即挥发油),倒出待微冷后,切成小块即得。

炮制乳香另外方法:
制法①:【炒乳香】取净乳香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黑褐色显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制法②:【煮乳香】取乳香加水烊化,滤去木屑、沙石,用文火煮至滴水成珠而下沉,取出,摊放在平面板上,趁热切成方块,晾凉。

制法③:【醋乳香】取净乳香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冒烟,表面微熔,喷淋米醋,再炒至表面呈油亮光泽,取出放凉。

乳香每
100kg用米醋5kg。

制法④:【灯心制乳香】取净乳香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烊化,加入灯心草,拌炒至质酥松,取出,簸去灯心草,同时捣碎。

乳香每100kg用灯心草6.25kg。

乳香的炮制作用:
①乳香:生品气味辛烈,对胃有较强的刺激性,易引起呕吐,但活血消肿止痛力强,多用于瘀血肿痛或外用。

②制乳香:制后降低其挥发油含量,缓和刺激性,利于服用,便于粉碎。

③醋乳香:醋炙后可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的功效,并可矫臭矫味。

故临床多制用,用于心腹疼痛,痈疽肿痛等症。

【没药】别名:末药、明没药。

为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

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间采收,但亦有在6~7月间采收,采收后拣净树皮及其他杂质即得。

【性味】味辛、苦,性平。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

用于跌打淤血肿痛,痈疽肿痛,胸腹诸痛;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

【制没药】制后降低其挥发油含量,缓和刺激性,利于服用,便于粉碎。

炮制方法:
①醋制:取净没药,加醋拌匀,焖透,置锅内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

每没药100kg,用醋5kg。

②炒制:取净没药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光亮时,取出,放凉。

③香附制:取没药拣净杂质,打碎成小颗粒或粗粉末。

加入香附60%研成粉,先将香附粉放在锅内用文武火炒热后,又放入没药拌炒,炒至浓烟上升,呈灰褐色,发泡松脆,取出,晾凉。

④麸制: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置锅内炒至出油时,撒入麸皮,继续拌炒至油被麸皮吸尽,药体发虚呈珠状为度,取出,除去麸皮,放凉。

每没药1kg,用麸皮0.5kg。

⑤灯心制: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置锅内炒至出油时,加入灯心同炒,至油被灯心吸尽,没药膨胀呈球状为度,取出簸去灯心,放凉。

每没药1kg,用灯心30kg。

⑥煨制:取净没药大者砸成小块。

另取沙子置锅内加热至100℃
以上,然后铺上纸2-3层,上摊没药块,继续加热至出油时,用筷子轻轻翻动,并换纸2-3次,至没药呈珠状,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⑦煮制:取没药,加水浸1日,连同水倒入锅内,煮至溶化,滤过,残渣加适量水再煮,滤过,弃去残渣,合并滤液,浓缩成膏状,继续加热至黑烟冒尽转冒青烟时,取出,摊放在平面板上(预先涂有食油),趁热切成方块,晾凉。

【香附】别名:莎草、香附子、雷公头、三棱草、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

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归经】归肝、脾、三焦经。

【性味】辛、微苦、微甘,平。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延胡索】别名:玄胡素、元胡。

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干燥块茎。

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归经】归肝、脾经。

【性味】辛、苦,温。

【功能与主治】活血,利气,止痛。

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注意】孕妇慎用。

【透骨草】别名:珍珠透骨草、竹格叉、吉盖草、枸皮草。

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的全草。

5~6月间开花结实时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止痛。

【主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腰部扭伤,瘫痪,闭经,阴囊湿疹,疮疖肿毒。

【注意】孕妇禁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