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防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防范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网点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笔者作为一名从事基层综合业务管理多年的管理者,根据当前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进行分析与总结,并通过问题因素分析,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人员配备不足、岗位设置空缺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指一线网点柜面业务办理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
其主要表现和危害:在日常业务操作过程中,业务岗位的设置和管理缺乏应有的现场检查和制约,柜面人员配备没有按制度要求进行配置,导致无法按照事权划分原则组织会计核算,无法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管理,必然出现混岗、交叉顶岗、甚至业务处理一手清等现象存在,业务分前、中、后台监控制度无法落实。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银行前台柜面业务操作成为“良心活”,为内部人员不法人员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形成潜在柜面操作风险。
(二)人民币账户管理风险
账户管理风险是指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放松对客户开户条件的审查和监督,对客户、账户资料的真实、合法、有效性未严格把关,以及日常的年检资料未及时更新审核等从而导致的风险。
这里所指的账户管理既包括对公账户管理,也包括个人账户管理。
该风险的主要
表现:一是不按《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开户手续不全或资金性质与账户类别不符;二是对开立账户信息未及时在人行账管系统进行报备审核,特别是已办理销户的账户更是未予以重视。
三是不按规定与开户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定期办理对账,使存在的问题长期无法发现;四是对长期不动户不及时清理。
(三)单位预留印鉴卡管理风险
印鉴卡管理风险主要是银行对印鉴卡片管理不善、职责不明而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进而盗*取银行或他人资金的风险。
其风险表现:一是银行对单位预留印鉴卡片的管理不严,未建立印鉴卡正副本,或者几个柜员共用一本印鉴卡,二是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人员不足导致核对不及时或流于形式,相互制约滞后;三是银行工作人员对单位更换印鉴手续的审查未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容易出现“掉包”印鉴实施诈骗;四是由于开户单位账务人员不慎,致使印鉴为不法分子获取并拓制,利用银企对账和重要空白凭证等管理漏洞窃取单位资金。
印鉴卡管理上存在的风险既有单一的外部作案,也有相当数量的内外勾结作案。
(四)客户签章(字)管理风险
该风险主要是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对客户签章要求不严,产生漏签、代签、签字不清等现象,使银行资金出现风险损失。
其风险表现:一是柜员对客户在办理业务需要签字确认时,特别是在挂失、领用卡折、重要凭证、更改客户信息等业务中审查不严,导致出现法律风险时,客户逃避责任,银行不得不垫付资金的现象。
二是柜员在
办理业务时,对客户授权代理现象缺乏法律意识,常常造成无效代理、过期代理等行为出现,一旦客户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就会形成银行损失的被动局面。
(五)银行内部员工代理客户办理结算业务风险
该风险形成原因很多,大部分是“过度服务”意识即为了业务拓展,加上员工与客户熟悉后,为方便客户而代其办理业务形成的风险。
其风险表现:一是内部员工代客户保管印章、密码、票据(凭证);二是代客户补盖票据(凭证)上的印章、填制凭证、办理现金存取业务、签字确认等。
这样容易出现职责把关不严,操作松懈的风险,也容易出现内部员工利用客户账户而作案的漏洞。
(六)业务凭证审核风险
凭证审核风险包括收入凭证与支付凭证审核两大类,主要是由于对凭证要素审查不严,造成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纠纷或者使犯罪分子诈骗成功。
基于票据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形成的银行支付风险。
其主要表现:一是凭证审查不严,发生凭证要素不全、账号户名不符、大小不符、上下联次不符等现象,比如客户签字与户名不符的凭证;外部不法分子以无效票据或克隆票据欺骗银行经办人员,以小变大方式涂改支票、汇款凭证或汇票委托书金额诈骗客户资金或商品;司法等有权部门对账户的查询、冻结、解冻及扣划事宜,如果超过通知范围办理,或没有按照通知及时办理,容易被司法部门追究法律责任,有的可能会引起银企纠纷,造成资金损失的风险。
二是折角验印不认真,印鉴审核流于形式。
如验印时只折角而不与预留印鉴核对;三是折角验印
的准确性较差。
由于犯罪分子采用千里的电子仿真技术伪造客户印鉴,致使肉眼很难鉴别出赶集印鉴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样操作容易让不法人员有空可钻,导致的风险损失一般都比较大。
(七)现金业务风险
现金业务风险主要是在现金业务开展中,由于制度执行不力造成内控制约不健全,由此引发尾箱、金库管理、上门收款、大额现金审批、调缴款等环节产生的涉及现金安全的各种内部风险隐患。
其风险表现:一是现金尾箱库管理存在漏洞。
目前一些机构风险淡薄,存在每日营业终了没有换人卡把、签章后双人上锁现象,极易被内部不法人员盗*窃;二是晚间尾箱接走入库后,在无人驻守的网点仍存放现金,特别是零钞不入库的现象还是存在;三是柜员之间调剂现金时,调剂手续执行不严;四是查库制度执行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柜面业务办理过程中由于找零、残损币等原因,导致账款长时间不符;五是上门收款业务手续不完善,甚至没有办理任何相关手续就进行上门服务。
有些机构并未与收款单位按要求签订协议,出现问题后无法分清责任。
上门收款业务使用的单据不规范,对于临时回单不及时换回,存在着较大风险。
六是对大额现金取款的控制不严,没按规定做到大额预约,盲目付款,甚至帮助客户曲线提现,管理上形成严重的缺陷。
现金管理风险导致损失很直接,操作上的失误,很容易让不法人员得手。
(八)重要交易和业务控制不严风险。
该类风险是指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必须应授权或手工账务处理时
形成的风险。
主要表现:一是在交易业务时,有权人员授权仅仅是授权操作,没有从风险角度去严把授权关,比如审核凭证、查看操作流程等;二是自制凭证或调整有关账户信息不经有权人审批,或先操作,事后“补”授权;三是资金调拨业务不经有权人审查授权;四是未认真审查账户余额及信用等有关信息即出具资信证明等。
这样的操作漏洞,都是基于柜员之间将业务建立在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执行的基础上,为内部作案或内外勾结留下了风险隐患。
(九)业务物品、客户资料保管不善风险。
这类风险主要指重要空白凭证、印鉴卡、各种账簿、客户资料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既引起管理风险,也有与客户纠纷的风险。
主要表现:一是在临时离柜、午间或营业终了,机要物品、空白重要凭证、印鉴卡片、印章、柜员卡、簿做不到入保险柜(箱)妥善存放;二是泄露客户存款种类、金额及客户重要信息等秘密,银行要承担间接损失;三是银行内部密码、密钥、密码机遗失,属于重大泄密事故;四有价单证、空白重要凭证的调运、管理、使用和交接环节不清,兑付收回的有价单证卡未加盖付讫章或未在有价单证的右下角切角或打洞。
这种管理漏洞,除了容易让银行资金损失,还有容易给银行造成公关危机。
二、防范风险的措施与对策
(一)牢固树立稳健经营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风险防控与业务发展的关系。
1.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拓展业务决不能以加大风险为代价,否则无异于饮鸠止渴。
对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推广,金融服务新方式的出台、金融新机构的设立,必须以是否有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前提条件。
上级行要改变对下级行的考核体系,不能单纯以经营指标作为下级行工效挂钩、评价领导业绩的主要标准,切实为基层行转变观念、规范以营、规范管理提供平台,有效的遏制为了业绩而放弃制度的发展趋势。
2.实现稳健经营,还必须正确处理风险防范与经营效益的关系。
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效益的观念,坚决克服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
在工作中既要注重存款、贷款指标,同时更要注重综合柜员风险的防范。
风险防范需要增加成本,但发生了风险更会增加损失,减少效益。
因此,务必要正确处理好风险防范和提高效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经营效益,又要防范风险的发生,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二)强化商业银行业务内部制约机制,贯彻落实各项制度要求。
1.加强制度执行力,将会计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商业银行应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完善现有业务制度,并将会计制度落到日常业务的每一下一切,严格按操作流程操作柜面业务,做到有章必循,从而有效的将柜面操作风险“堵”在柜台之外。
2.合理配置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分工。
对营业机构会计主管实行派驻制,业务操作监控严格区分前、中、后台,保证风险防范的及时性,使风险管控工作不滞后,消除由于人员配置不足带来的职责不明而形成的风险隐患。
(三)建立员工考核约束、激励机制,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1.加强会计监督检查,加大惩处力度。
将会计业务检查形成制度,不能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不管是否造成损失都要严肃查处,决不能姑息迁就。
要充分运用非现场监控手段,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监测,及时发现违规经营、经营不善、风险隐患等问题,从面达到早发现、早防范、早控制的目的。
2.建立奖励机制,调动柜面员工的积极性。
商业银行在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行为加大处罚的同时,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奖励办法,建立奖励机制。
对那些以营管理好,防范风险或堵截案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经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具体奖励金额可以与举报、堵截案件的金额相挂钩;在提拔、任免干部时,把个人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作为考核依据。
(四)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适应柜面业务发展要求。
1.明确营业柜面岗位的最低人员数量配置要求,保证一线人员的数量,确保内控机制的落实。
2.对柜面人员加强职业教育,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的员工队伍。
3.加强对柜面人员的业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达到熟练的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并把业务技能评级与绩效挂钩。
4.注重选派各级会计主管人员,会计主管不仅要政治素质好,精通会计业务,还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做好日常业务的会计辅导,调动柜面人员的积极性。
5.关注柜面人员,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九种人”的跟踪考核,如发现生活异常、参与**等不良行为,及时劝阻,对屡教不改者,要坚决调离要害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