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8页
了解___教育做人的小故事。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回顾《塞下曲》和《秋望》两首古诗。
二、教师朗读两首古诗。
要求:
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标记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3.体会教师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进行小结。
四、学生练朗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己朗读。
1)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缺点,加以改进。
3)同桌合作朗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朗读,师生针对正确性、流畅度、情感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朗读。
五、知识链接:
了解《从军行七首》(其五)和《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教学反思】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两首古诗中的生僻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意并熟读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朗读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练和交流。
同时,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
___(712-770),字子美,出生于河南巩县。
他曾经在长安城南少陵居住,因此自称___,被世人称为___。
在35岁之前,他读书和游历。
在天宝年间,他到达长安,但是没有找到
官职,困顿了十年之久,最终只得到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位。
___爆发后,他流亡颠沛,甚至被叛军俘虏;脱险后,
他被授予左拾遗的官职。
759年,他弃官西行,最终定居在四
川成都。
他在剑南节度使___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又
被称为___。
晚年他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两年,最终漂泊
在鄂、湘一带,贫病而逝。
___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歌多涉及社
会动荡、政治黑暗和人民疾苦,因此被誉为“诗史”。
他十分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疾苦,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___擅长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
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乐府诗促进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诗,既是诗又是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___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他的代表作品有《望岳》、《饮中八仙歌》、《登高》、《江畔独步寻花》、《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春望》、《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阁夜》、《咏怀古迹五首》、《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奉济驿重送
严公四韵》、《别房太尉墓》、《旅夜书怀》、《蜀相》、《客至》、《野望》、《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登楼》、《宿府》、《月夜》、《春夜喜雨》、《佳人》、《兵车行》、《月夜》、《春宿左省》和《绝句》等。
他的诗歌作品被收录在《杜工部集》中。
拓展活动:查一查___在山东的游历情况。
他在山东漫游
了8年,在现今的济南、泰安、济宁等地方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望岳》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刻在济南大明湖历下亭上___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已成为济南的一个
文化符号。
___是中国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___居士,出生于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
他是___进士,曾任凤翔
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___时期他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
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有政绩。
后来,由于“谤讪朝廷”的罪名,他被贬黄州。
___时期,他担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___初年,他获得赦免并被召回。
___的诗、词和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___是一位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的作家,他深感世态
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___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家中“满径蓬蒿”,“举家食粥”。
但他以坚
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然而,___二十七年,他的幼子夭折,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
到了这一年的除夕,他最终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___是一位性格傲岸、豪放不羁、愤世嫉俗的作家。
他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
除了小说,他还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___。
他的友人___曾称赞他的诗:“___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___。
”又说:“___诗胆昔如铁,
堪与___交寒光。
”然而,他的诗仅存题敦诚《琵琶行传奇》两句:“___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
”
___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和追求。
他的作品《红楼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小说的巅峰之作”。
他的坚韧不拔和毅力,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传奇,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