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5.4综合探究五 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
一、单选题
1.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乾隆盛世
2.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乾隆盛世
3.马戛尔尼使华的真正目的是( )
A. 为乾隆帝祝寿
B. 带战船攻打中国
C. 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D. 与中国进行平等贸易
4.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为清朝哪一位皇帝祝寿的( )
A. 康熙
B. 雍正
C. 乾隆
D. 嘉庆
5.乾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鼎盛,史称“乾隆盛世”。

其主要表现有( )
①乾隆中期,中国确立了世界大国地位
②当时中国的GDP占世界总份额的近1/3
③乾隆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达到3亿左右
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书五经》编纂完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哪一位英王为清朝皇帝祝寿的( )
A. 乔治三世
B. 伊丽莎白
C. 维多利亚
D. 乔治六世
7.“康乾盛世”是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这一时期在位的皇帝不包括()
A. 康熙帝
B. 雍正帝
C. 乾隆帝
D. 道光帝
8.马嘎尔尼认为,中国好比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只需几艘三桅战船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可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丝毫没有察觉自己与西方列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逆转。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A. “文景之治”
B. “乾隆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二、材料分析题
9.下边两幅图反映的是不同时期“外国人眼中的中国”,请结合图片说明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1《神圣中国》反映的是17世纪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圣洁、聪慧。

这个形象和当时欧洲人心目中基督教教士可恶、愚蠢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2《巨人中国》反映的是18世纪初期外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图中的清朝巨人居高临下。

手牵欧洲武士,视之为玩物,上面的英文“Judge”意为主宰者。

(1)图1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的什么心态?图2反映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
(2)当时中国有位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了中国统治者怎样的心理?
(3)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早期指出:“他们(中国)帝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

”但是到1764年,伏尔泰又说:“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

”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明清那些事儿,有辉煌,有凄惨,有温情;明清那些事儿,让我们起敬,让我们心痛,让我们回味。

――《百家讲坛》

相关史料

①雍正帝多次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②清代讽刺诗:“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教
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③“今后凡有商民船只私自下海,不论官民,俱奏闻处斩。

”──《清世祖实录》
(1)【说辉煌】:根据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清时期的辉煌。

(2)【话凄惨】:根据历史资料卡片,指出明清时期官员、知识分子“凄惨”度日的原因。

(3)【论心痛】:阅读下列史料,你认为明清时期有哪些让你“心痛”的政策?选择其中一个评论其后果?(4)【谈回味】:根据上述历史经验,谈谈这些历史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11.近代以来,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不断发生,这种碰撞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8世纪末,中国和英国发生了一次直接碰撞,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请求通商,但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

这时的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个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什么危害?
(2)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文明用武力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这次碰撞始于哪一年?中国的社会性质因此发生什么变化?
(3)有史学家认为,18世纪英国文明出现于印度大陆时,首先是以掠夺者的形象出现的。

请列举一个能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

(4)在文明的碰撞中,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民主政治方面进行怎样的探索?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西方国家获得了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察乾隆盛世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当时皇帝为乾隆,故答案选D。

【点评】知道中国古代重要的繁荣时期。

2.【答案】D
【解析】【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

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戛尔尼使华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戛尔尼使华的目的是扩大英国的海外市场。

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马戛尔尼使华目的的识记。

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乾隆盛世的危机考点的掌握。

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

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乔治三世为乾隆皇帝祝寿。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马戛尔尼访华的对象。

5.【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乾隆盛世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乾隆时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编纂完成,所以④错误。

故选择A。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乾隆盛世的了解。

6.【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乾隆盛世的危机考点的掌握。

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华。

使团来华的名义是代表英王乔治三世为乾隆皇帝祝寿。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马戛尔尼访华。

7.【答案】D
【解析】【分析】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文治武功最盛的时期,史称“康乾盛世”。

从乾隆统治后期开始,清朝政治腐败,贪污成风,财政亏空,清朝开始由强盛转入衰落。

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盛世”。

ABC三项是“康乾盛世”时期在位的皇帝,不符合题意;
D项道光帝不“康乾盛世”时期在位的皇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8.【答案】B
【解析】【分析】“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起于康熙二十年平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

A项“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初年,不符合题意;
B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符合题意;
CD两项出现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

理解与识记康乾盛世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9.【答案】(1)充满崇拜的心态。

清朝前期(或乾隆盛世)。

(2)反映了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

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图文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图1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对中华文明充满崇拜的心态。

分析图2可以看出当时西方人认为中国十分的强大,当时中国正处于乾隆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统治者自认为天朝上国,盲目自大的心理。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分析材料可知早年伏尔泰认为清朝是“世界上最好的”,到1764年,伏尔泰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认为“我们不必被中国人的成就迷住心窍,以致竞承认其帝国的体制真乃世界有史以来最好的”,即伏尔泰对中国的认知由崇拜(钦佩)中国到蔑视中国。

伏尔泰思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康乾时期专制主义日趋腐朽,中国和西方的差距大大拉开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理解乾隆盛世下隐藏的危机。

10.【答案】(1)16世纪(明朝),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3)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后果(三选一):如闭关锁国政策。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

(4)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②要解放思想,提倡百花齐放;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6世纪,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出口大宗商品有茶叶、生丝、土布、瓷器,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2)为加强思想文化专制,明清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文化专制政策。

(3)可选择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任一评论其后果。

(4)本题考查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16世纪(明朝),中国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茶叶、生丝、瓷器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2)明清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多种手段加强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文字狱”。

(3)重农抑商、八股取士、闭关锁国后果(三选一):如闭关锁国政策。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

(4)①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②要解放思想,提倡百花齐放;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写出两点,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的历史。

需要准确掌握明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1.【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

(2)1840年;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掠夺;18世纪中期开始,发动侵略战争,蚕食印度土地,掠夺财富等。

(4)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积累资本,创造财富,扩大市场,掠夺原料,发展资本主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末,中国和英国发生了一次直接碰撞,马嘎尔尼使团来华请求通商,但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

因这时的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它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技,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

(2)本题考查的是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的工业文明用武力与中国的农业文明发生激烈碰撞。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本题考查的是英国殖民印度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英国文明出现于印度大陆时,首先是以掠夺者的形象出现的,早期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掠夺;18世纪中期开始,发动侵略战争,蚕食印度土地,掠夺财富等。

(4)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的有关知识。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文明的碰撞中,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民主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西方国家积累了资本,创造了财富,扩大了中国市场,掠夺了中国的原料,发展了本国资本主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英国殖民印度史实、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维新变法运动的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