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本土化发展及其产业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本土化发展及其产业链随着电视节目全球化的演进,电视节目模式在不同国家之间的传播也成为
了大势所趋。

本文将从《爸爸去哪儿》这一近年大热的实例出发,分析其本土化发展模式以及从中衍生出的系列价值产业链的成长动态。

标签: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模式本土化文化产业链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作为中国综艺节目中第一档亲子类明星真人秀,其富含亲情和娱乐的风格一经播出就引起巨大轰动,被大众认可。

这一节目模式是由韩国MBC电视台引入,那么《爸爸去哪儿》是如何从韩国顺利引进,中韩两国的节目模式、版本又有何差异?
一、《爸爸去哪儿》的中韩对比
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原版本的节目形态为五位明星父亲与自己的子女一起到偏僻的村庄、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进行或是过夜旅行体验的过程。

是为了突显父子间如何交流,同时传达给子女们无限父爱的节目。

但是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与原版节目相比有以下几点不同:
1.父子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非常講究尊卑有序,长幼有别。

从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的父子间就是一种家长和孩子的教育关系,最有代表性的两对父子是林志颖和KIMI,郭涛和石头。

在第一季的12期节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两位父亲用或慈爱或严厉的方式教导儿子做事做人的道理,利用一切机会,叫他们讲礼貌、要独立。

例如KIMI一直不肯离开爸爸,林志颖就一直教导他要向别的小朋友学习,多融入他们的活动中去,在第四期节目中,小朋友在结伴寻找食物时,林志颖趁机离开KIMI,而KIMI发现爸爸不见之后并没有哭闹,而是按照爸爸的话跟着小伙伴一起进行活动。

但是在韩国的节目中,父子间展现更多的是一种友情。

有什么事情,父亲会先跟孩子商量,一起做决定。

并且不会叫孩子“宝贝儿”等溺爱的称呼,而是“智雅小姐”等平等友爱的称呼。

在孩子有不顺心哭泣的时候,韩国爸爸也不会一味哄孩子,而是告诉他们这样做为什么正确,让他们自己理解之后停止哭泣,继续节目。

2.娱乐化生活化
中国的节目更多的是展现一个节目的流程,比如去探险,换装扮,是寻常的节目套路。

但是韩国的节目综艺性更强,这与它们的综艺节目发达分不开。

例如在韩国节目的安岛一期中,最后完成寻找任务的家庭不能乘车前往目的
地,智雅小姐的爸爸就找了一辆手推车向山上走,中途碰到民国父子,连拐带骗让他们同行,观众看到这里都笑弯了腰。

不仅惩罚措施更加苛刻让人期待结果,而且大胆的玩笑也让人愿意看下去。

但是在中国,例如牡丹江雪乡一期,虽然王诗龄父女最后完成任务,应该接受惩罚,但是节目组却送来了滑雪车,让节目的惩罚制度人性化了,但是却少了可看性。

此外,韩国的节目更加真实、生活化。

例如读信的情节,成东日父子读妈妈写的信,双双流泪,就连良久的沉默都没有被剪掉,显得很真实感人。

而中国也有读信的镜头,却显得过于演绎化。

一段父亲在专门的地方读信,一段回忆镜头,一段儿子反应,过于煽情,不够生活化。

但是不同中也蕴含着相同的因素:
2.1都注重宣传本国文化
两国的节目中都体现出本国特色,例如在韩国节目的植树情节中,带着孩子在植完树之后许愿;而在中国的节目中普者黑一期,吃饭前当地人载歌载舞都表现着淳朴的民族风。

而且中国的节目环节中,加入了例如照顾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也反应了中国社会现状和尊老的传统。

2.2节目精品化
首先最出彩的就是日本风格的字幕组,不论中韩节目的字幕组,都在细节处引起观众注意,不漏掉一个亮点。

例如把田亮用重庆话叫女儿名字时候的读音“森碟”着重标出来、还有他说女儿是“风一样的吕子”等有意思的点都是通过字幕组传播开来的。

此外,两国节目的拍摄团队都非常庞大,众多机位完美记录了几乎所有生活瞬间。

例如每个家庭会专门有跟拍父亲和孩子的摄像机,卧室里也会一直有一台固定机位不停拍摄。

2.3节目规则相似
两国的节目都在每期开头设有挑选房子的情节,不同类型的房子就会发生不同的事件。

其次节目中的游戏也都大都相同,例如饭后做游戏、比赛谁最长时间不眨眼等。

二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价值产业链发展分析
2013年下半年,湖南卫视的一档国内首创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横空出世。

在其播出期间,据央视索福瑞全国网收视数据统计表明,其收视率及收视份额自从2013年10月11日首播以来就稳居收视两网首位。

其中全国网收视率1.1,
收视份额7.67,城市网收视率1.46,收视份额6.45,力压同时段其他综艺节目。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成功还得益于其价值产业链的发展,在12月20日收官之后,其余温热力不减,相关衍生产品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同名手机游戏、电影、书籍等“爸爸去哪儿”文化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已经创下了不俗成绩。

1.同名手机游戏的迅速风靡
手机游戏在电视栏目热播之后成为了第一个产业式经营的产物。

湖南卫视迅速利用其余温,延伸价值产业链,2013年12月6日,“爸爸去哪儿”手机游戏正式发布,7日ios版上线,上线仅24小时下载量即突破百万。

推出50天之后,下载量7500万,营收额超4亿元人民币。

“爸爸去哪儿“手机游戏作为一款手机端的休闲益智类的跑酷游戏,从本质上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相较于先前大热的《Temple Run》等等跑酷闯关,《爸爸去哪儿》游戏的故事情节基本与电视节目同步一致,画面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爸爸去哪儿”的节目元素特色,对于这样的火爆,究其原因,不得不归功于其先前创下的收视奇迹,再加上收看此节目的人群多趋向于年轻化,对手机游戏具有较高的体验热情,因此,对于看过“爸爸去哪儿”的受众来说,对电视节目的喜爱和回味这一强大心理推动力的作用下,第一时间下载游戏并借此游戏重温节目中的精彩环节的行为也就水到渠成。

虽然在用户体验评论中,也不乏负面的声音,比如游戏“设置难度过高”、“闪退厉害”等等,但是这并没有削减“爸爸”迷们的下载热情。

再加上在闯关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付费道具等等,又在侧面为湖南卫视和运营商打开了一扇盈利的大门。

2.系列图书的疯狂畅销
在手机游戏风靡全国、下载量高居不下的同时,该节目的长尾效应仍在同名系列图书和电影中继续。

2014年1月1日,“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全线上市,从线下的各大书店到线上的电商平台,这一系列丛书都创下了不俗的成绩。

据某市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反映,《爸爸去哪儿》本书自从上架之后销售量就一直很给力,每天基本都能售出40余本,有时候还会供不应求频频脱销。

虽然这本书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文字内容,多为节目录制过程中的现场图片,售价也在40元左右,并不便宜,可是还是有不少家长和孩子指名来寻这本书。

《金陵时报》的也用了“《爸爸去哪儿》同名书20天卖出畅销书半年销量”的标题来直观表述该书销售情况的火爆。

此外,随着在第一季“爸爸去哪儿”中出场的5对亲子的迅速走红,出版商也紧紧抓住了这一机会,与《爸爸去哪儿》一道儿,推出了五本“亲子之道”系列丛书,细细简述五位父亲和萌宝之间的故事,也借助电视栏目和同名书的余温,在图书销售的市场上分了一本羹。

3.大电影一票难求
除了手机游戏和同名系列书籍,《爸爸去哪儿》电影也是自上映起即疯狂吸金,甚至一度火爆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1月31日上映当天,该片票房突破9200万;截至2月7日,上映8天的《爸爸去哪儿》票房突破5个亿,堪称春节档上映的最大黑马,截至目前,该片创造的票房收入接近7亿元人民币。

就在这部影片上映前的一个多月,同样是由电视节目改编的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
转身》却遭遇了票房失利。

对比两部电影的异同和成败,“爸爸去哪儿”这个品牌的凝聚力无疑在其成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是编写了一个校园爱情故事,只不过是由“好声音”学员担任主演,而《爸爸去哪儿》则是完全照搬电视节目的模式,原班人马,原定主题,没有剧本,没有故事圈套的设定,只是原汁原味的把已经在电视上大获成功的栏目搬上了银屏。

另外,湖南卫视在这部电影的营销宣传上也是倾尽全力,从跨年演唱会到各个王牌综艺节目,再到何炅、谢娜这样的自家一线艺人的微博等等,可以說是抓住一切的机会,拿出了几乎所有的优质资源和动用了最大力度来为电影造势。

三、总结
明星真人秀的全球化发展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爸爸去哪儿》在中国落地就是一个全球化发展的正面例子。

该节目根据中国的地理人文特点,加入了中国元素,既保留了节目原版的一些竞技、搞笑的因素,又加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表现了中国家庭的伦理关系,符合了中国受众的审美情趣,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外,除去在节目收视率上的成功,湖南卫视也借机推出了《爸爸去哪儿》的一系列产业式经营产物,实现了跨媒体经营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值得今后原创和引进节目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