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自考课程考试大纲:地质学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地质学基础课程代号:0209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地质学基础》是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所接触到的最重要的地质学课程。
本课程涉及了地质科学的各个分支的核心部分,不仅教给学生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方向与现状.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地球及其物质组成、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岩层的产状及其地层系统、褶皱及其断层构造、矿产资源等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程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地理科学、环境工程、地球物理、岩土工程等工程专业基础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和实验,掌握地质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地质学所涉及的最基本的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地球及地质作用、矿物及岩石、构造运动及产物等诸方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知识,并具有肉眼鉴定和描述多种矿物和岩石标本,收集与阅读地质资料,绘制相应地质图件,对一般地质现象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和野外工作打下必要的地质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他学科及相关课程的关系
对于地质学其他学科,如地球物理、地质工程、石油地质、环境工程、水文地质等,地质学基础知识是必要的研究基础和前提。
无论是地质理论研究工作者,还是工程勘察设计者,都必须具备扎实地质学知识,学会地质思维,掌握地质学方法,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各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既丰富地质学内容,又推动地质学发展。
因此,地质学基础知识是构筑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石,是做好本专业工作的保证。
《地质学基础》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如元素、矿物、主要岩石类型及形成过程、矿产特征);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石圈的结构和运动规律等;研究大陆以至整个岩石圈的发展和演化史。
因此,该课程是后续相关专业基础课的先导课程。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可以相继深入学习《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与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地质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地质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将今论古”法的基本思想,地质学发展简史,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地质学基础》课程的特点和要求。
识记:地质学概念、研究对象和“将今论古”法思想。
理解:地质学发展简史,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以及与其它相关学科的关系。
应用:学习地质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地球概况
地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固体地球物理特征(密度、重力和压力、温度、磁性、弹性和塑性)、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及主要划分依据。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组成、矿物和岩石概念)。
地质作用的概念(一般概念、内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一)重点: 1 地球主要的物理特征
2 岩石圈构造和主要划分依据(包括现代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边界的类型)
3 地质作用的概念
记识:重力异常(正、负异常),地磁异常,地温梯度,软流层,岩石圈,克拉
克值(地壳元素丰度)三大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板块边界
类型(分离型、汇聚型、平错型),地质作用的概念(外力地质作用和
内力地质作用)。
理解:岩石圈构造和主要划分依据,内部状况和固体地球的相关性质,内动力地
质作用、外动力地质作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应用:三大岩石的区分,各种地质作用现象观察.
(二)次重点: 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
2 地壳的物质组成
识记:地球的形状(大地水准面,,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岩
石圈的化学组成、矿物和岩石概念)。
理解: 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三大岩石的划分。
应用:陆地与海底地形特征识别,三大岩石的区分。
(三) 一般了解: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固体地球的形状、大小、质量、密度、压力、磁性等特征。
第二章矿物
矿物的总体介绍,其中包括矿物与晶体的概念、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化学式、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其中要了解矿物的形态与主要物理性质(矿物单体与集合体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断口、磁性等)。
矿物的各论(矿物的分类与命名、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氧化物与氢氧化物大类、卤化物大类、含氧盐大类等).
(一)重点: 1矿物概念
2 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
记识: 矿物、晶体、同质多像、类质同像、晶体的习性(晶习)、矿物集合体形
态、矿物光学性质、解理、断口、常见矿物鉴定。
理解: 矿物的化学成分,引起矿物化学成分变化的原因矿物和晶体的区别,类
质同像与同质多像的概念区分,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的联系
应用:学会观察如何矿物的物理性质
(二)次重点: 1矿物的分类与命名
2 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等
记识:自然元素、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等的典型矿物的鉴定特点
理解:矿物的分类原则
应用:学会观察矿物的物理特征判别典型矿物,相似矿物的区别
(三)一般了解:各大类矿物的成因产状,化学组成,主要用途。
第三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及岩浆作用(基本概念、火山作用及其产物、侵入体的特点、侵入体和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岩浆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岩浆岩的主要类型(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一)重点:1 岩浆概念和分类
2 岩浆的侵入作用和侵入体以及对应的喷出体
3 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记识:岩浆火山侵入岩鲍文反应序列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构造岩浆岩主要类
型(侵入岩与相应喷出岩)
理解:岩浆的概念,岩浆的侵入作用,整合侵入体(岩盆、岩墙、岩床),不整合
侵入体(岩基岩株、岩墙与岩脉),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浆岩主要类型
分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
应用: 岩浆岩的成因概述,岩浆岩的分类原则。
(二)次重点:1. 岩浆岩的喷出作用及其产物(火山活动)
2.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
记识:喷出岩体的产物和产状,岩浆岩重的矿物共生组合规律
理解:岩浆岩的化学,矿物成分的联系
应用:通过观察矿物组合判断岩浆岩类型
(三)一般了解:岩浆的基本性质(成分,温度,粘度),岩浆的喷出作用及产物
岩脉(煌斑岩、细晶岩、伟晶岩)
第四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风化作用类型及特征(物理、化学风化作用,风化壳与土壤),剥蚀作用(地面流水、
海水的剥蚀作用,地下水、冰川、风的侵蚀作用简介);搬运作用(河流、海洋搬运作用,地下水、冰川、风的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河流、海洋的沉积作用,其它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与分类 (矿物成分特征、主要结构、构造、颜色、分类).主要的沉积岩类型(陆源碎屑岩、泥质岩类、火山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其他沉积岩类)
(一)重点: 1 外动力地质作用分类及内涵
2 沉积岩形成过程
记忆:风化作用风化壳剥蚀作用下蚀作用侧蚀作用侵蚀基准面沉积
作用层理河漫滩二元结构三角洲成岩作用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
的主要构造。
理解: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以及
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因素。
应用:通过学习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征能够在野外鉴别其成因。
(二)次重点: 1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与分类
2 沉积岩分类的基本原则
记忆:沉积岩矿物成分特征、主要结构、构造、颜色。
应用:沉积岩分类的基本原则。
(三)一般了解: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地下水剥蚀作用,泥岩,泥灰岩和石灰
岩的区分,泥岩的固结程度分类。
第五章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原理(概念、变质作用因素、方式);变质作用类型(接触热变质、动力变质、气—液变质、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变质岩的特征(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接触变质岩类、气-液变质岩类、动力变质岩类、区域变质岩类、混合岩类)。
(一)重点:1 变质作用概念
2 不同变质岩形成过程
3 主要变质岩的特征
记识:变质作用、变质岩、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的类型、变质岩的结构
(变余结构和变晶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成构造和变余构造)
理解: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变质作用的方式(重结晶作用、变
质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变形与碎裂作用 ),变质作用的类型(接触热变作
用动力、变质作用气-液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变质岩
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
应用:学会观察和描述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区分不同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类
(二)次重点:1 变质岩的特征
2变质岩的类型
记忆:接触变质岩类(大理岩、角岩),气-液变质岩类(矽卡岩、蛇纹岩、
云英岩),动力变质岩类(构造角砾岩),区域变质岩类(板岩,千枚
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
理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以及矿物成分
应用:各大岩类的野外识别。
(三)一般了解:混合岩类
第六章地层
地质年代的单位和相关概念(地质年代、地层岩层、地层层序律、标准化石)与系统(相对地质年代的建立、同位素地质年代的建立、地质时代系统);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岩层与地层、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岩石地层单位)。
(一)重点:地质年代表及建立的依据
记识:地质年代、地层岩层、地层层序律、标准化石、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
角度不整合、地质年代单位、年代地层单位、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
层).
理解: 相对地质年代的建立、岩层与地层、地层划分的意义与要求、岩石地层单
位。
应用: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法
(二)次重点:同位素地质年代的建立地质时代系统
(三)一般了解:中国地史发展情况
第七章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概述,地壳的垂直运动(运动的主要标志),地壳的水平运动(运动的主要标志、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构造分区和构造旋回)。
岩层的产状(原始产状、产状要素、线状构造产状要素、地层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褶皱构造(褶皱和褶皱要素、褶皱的分类、褶皱的组合形式和叠加形式、褶皱的成因、褶皱的野外观测与研究);断裂构造(节理、断层要素和断层位移的概念、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断层的野外观测与研究);地震作用(一般概念、震级和烈度、地震成因类型、地理分布).
(一)重点:地质运动
记识:岩层的产状,褶皱和褶皱要素,节理、断层要素和断层位移的概念。
理解:褶皱的分类、褶皱的组合形式,断层分类、断层形成机制。
应用:各种褶皱、节理、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二)次重点:地壳运动
记识:地壳的垂直运动和地壳的水平运动的主要标志、地壳运动、沉积相、板块。
理解: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构造分区和构造旋回.
应用:沉积相及其变化的野外观察。
(三)一般了解:地震作用
记识:地震、震级烈度、地震成因类型
理解:地震的演化过程,地震效应
应用:世界地震的地理分布
第八章矿产资源
矿床的概念(矿产、矿体、矿床、围岩、矿石、品位)及成因分类;岩浆作用矿床(成矿阶段与矿床类型);变质矿床(变质成矿作用及其特点);外生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可燃有机矿床).
(一)重点:1 矿床的概念
2 矿床成因分类
记识:有关矿床的概念(矿产、矿体、矿床、围岩、矿石、品位),矿体的
产状、岩浆作用矿床、变质作用矿床
理解:矿床作用和矿床成因分类
应用:矿床品位的目估测算
(二)次重点:岩浆作用矿床,变质矿床
记识: 成矿阶段、矿床类型,变质成矿作用的类型
理解:岩浆成矿阶段划分,变质成矿作用及其特点
应用:不同矿床类型的识别
(三)一般了解:外生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可燃料有机矿床)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层次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地质学基础》,韩运宴,罗刚,徐永齐编(2007年),地质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目:
《岩石学》,路凤香,桑隆康,主编,2002,地质出版社;
《地史学教程》,刘本培,全秋琦,主编,1996,地质出版社;
《地球化学》,韩吟文,马振东,主编,2003,地质出版社;
《构造地质学》(第三版),曾佐勋,樊光明,主编,2008,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三、自学方法指导
本课程以教材基本内容为教学主线,以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重点学习内容为教学主体内容,以教师课程指导作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对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理解和初步分析。
在后期学习过程,学生以各章节练习作业为学习重点,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进行相关学习。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于突出重点,并涵盖整个内容,可以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四、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助学学时:本课程共5学分,建议总课时90学时,其中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50%、"理解"为30%、”应用"为2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的题型有: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岩浆活动,在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产生的变质现象,称为()。
A.动力变质作用 B.接触变质作用
C.区域变质作用 D.区域混合岩化作用
(二)填空题
1.岩浆岩可以分为 ______岩和_____岩。
(三)名词解释
1。
岩石圈
(四)简答题
1。
简述沉积岩分类方案及代表性岩石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