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操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今天我们探究数学教学知识的主旋律。
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就能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探究规律,形成技能,从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概念
“听过的容易忘,看过的记不住,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学得会。
”小学阶段的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全新的第一次接触,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调动起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去感知内容丰富的图形,操作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归纳,学生就记得牢了。
因此在教学概念时,放手让学生实践,同时在手时,让学生做到“观察例子——形成表象——抽象概念”三步,学生在完成时重在前两步,因为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同时教师帮助学生积累经验,让其形成独特的认知,从而形成概念。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中,为了让学生明白余数比除数小这一概念。
先把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分成三个小组,再给每个大组发不同数量的小球和不同数量的盒子,让学生把这些小球平均装在这些盒子里。
学生在通过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对余数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知道那剩下的小球就是“余数”,同时也体会到“余数一定会比除数小”,不然的话就要把剩下的小球装进盒子里,同时也明白了,往盒子里放小球的过程就是“试商”的过程。
接着抽每一组的学生进行汇报自己分的过程,最后引导学生边活动边思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真正掌握数学中的概念。
二、在动手操作中探究规律
探究被新课标置于突出的地位,它强调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探究公式、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再将探究的规律运用
于数与代数的教学中,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
特别是小学几何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这些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动手操作是教学几何公式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不仅要做好引导,而且不能包办代替。
教学时必须让学生建立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来完成。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在每个方格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上数出老师所说的几平方厘米的方格,再让学生涂上颜色,然后观察数出这个图形的长和宽,在反复的数、找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重点在于“找”,在“找”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在探究中积极思考,最终找到规律(即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这一规律是学生亲自归纳出来的,这种直观、形象的记忆,怎能叫人印象不深刻呢?学会运用那便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三、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技能
画几何图形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困难的。
怎样能让学生按要求画出标准的图形,除了老师讲操作步骤,学生不断练习,这样固然学生会掌握。
但如果长期这样模仿和强化操作,就会封杀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很不利。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掌握的技能之上建立新技能,所以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独立尝试操作,当出现问题时,再进行点拨。
就达到了目的。
例如在学习了平行定义后,让学生会画平行线。
教学时,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平行线。
学生很快画出一条直线,可在画第二条直线时,学生就犯愁,有的同学移动一小点距离,两条直线几乎要重叠了,有的同学画的延长后也会相交等等,可算是五花八门。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相继指导量一量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看看是否相等。
这一提示点醒了学生,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在画的过程中出现的哪些问题所导致这样的结果。
于是有的同学把直尺沿着练习本的边上移动来画;有的同学把直尺一端靠在另一把直尺上移动来画平行线。
这一新的技能是学生在尝试中调动各种经验总结的结果。
四、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创新
动手操作是学生创新的土壤,它是学生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动眼观察、动耳听辩的有机组合,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兴趣,发现规律、发展思维。
动手操作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基础,是学生产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铺垫之一。
只有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时做到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再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使他们通过操作,在大脑中初步形成表象,发展形象思维,从而促进发散思维,以至激发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反比例”的教学中,我首先分组进行了两个层次的操作指导。
第上层是:我给定长方形长和宽的三组数据,6x4=24平方厘米8x3=24平方厘米12x2=24平方厘米
让三组学生分别画出来,并要求在画完后想一想其他组画的样子,然后投影展示。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自己画两个长方形,要求面积一样,长和宽不一样,学生很快归纳出了长方形面积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这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的收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利用已有的知识尝试去解决新的问题,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